王維《竹裡館》

2020-12-18 騰訊網

盛世讀王維。王維的詩歌裡,氣息平和,平淡。這一點我贊同。王維一生,有波折,但得善終。懷才有遇,仕途也算是有成。

今天來學一首王維的詩歌《竹裡館》,這是他在輞川別墅寫下的一首詩,是和裴迪的一首和詩。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那裴迪寫的那首詩如何呢?

竹裡館

來過竹裡館

日與道相親

出入唯山鳥

幽深無世人

《輞川集》序:餘別業在輞川山谷,其遊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裡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閒暇,各賦絕句云爾。

各賦絕句,想必是各自獨立寫,然後拿出來相互鑑賞,求得那詩意相知。

竹裡館,就是竹林裡的一間房子。而這間房子,王維是很喜歡的,不僅白天在裡面活動,晚上還不捨得離開。

「明月來相照」

這正是夜景。明月仿佛是天上的知音者啊,被竹林裡房子中傳出的琴聲、吟嘯聲吸引而來,特意灑下月光,加以關注。

王維說,「深林人不知」,顯然這個「人」不包含裴迪,在他心目中,人不知,是世間的忙碌人,而裴迪是知己,是真正悠閒的山居人。

裴迪也說:

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

在他們各自的心目中,彼此都不是世人。

這間竹裡館,王維是主人,裴迪是客人。

裴迪寫道:

「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

來過,造訪過。

日與道相親,親近自然之道,與得道之人交流。這要比「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更清淡,沒有人間的煙火氣。

而確實啊,少了人間的煙火氣。

我喜歡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描述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桃花源裡生活的人,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是和光同塵的氣息。而王維的輞川別墅,沒有多少生活氣息,更多的是禪意的空曠,空靈,不帶人間的煙火氣。

王維這個主人在竹裡館做什麼呢?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品味生命的獨在。輕撫七弦琴,長嘯天地間。過著竹林隱士的生活。

在輞川別墅的日子,王維身心安頓,沒有官場的人事煩擾。已有裴迪這樣清淡的友人,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泰伯篇》)

王維是否做到了「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他在做一種平衡。若隱若現,大概就是莊子所倡的「間世」,在出世與入世之間。

我們再看看早期的王維——

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曾經的少年遊俠兒,曾經豪氣沖天,有一番報復的王維,到了中年以後,終於收起了稜角與抱負,回歸生命本身的安頓。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找到生命的獨在,不假於外物。

「深林人不知」,又透出些些不平,沉澱在內心深處的少年意,終究不是那麼輕易消散的。

而「明月來相照」,照清晰的,不也是一個人的內心嗎?

「明則誠矣,誠則明矣!」——真正坦誠地面對自己,直面人生的所有境遇,才能真正得到生命的超脫,如此才可——「日與道相親」。

禪,不是逃避,而是兩刃相交。是生命的坦誠,直面所有。唯有如此,空靈不是一種幻想,而是一種真實。

盛世讀王維,不是取其能把生活過得唯美,有禪意。而是他能在平淡中,抑或是雍容華貴中,過得真實,有明覺在。

想起藥山惟儼的一首禪詩:

選得幽居愜野情

終年無送也無迎

有時直下高峰去

月下披雲笑一聲

這就是獨在的生命,自由的生命。

這些年,我在探尋——「鋼筋水泥,詩意棲居」,這樣的一種城市生活。在深夜書寫,在這個城市靜下來的時候,找到了這種生活的感覺。

聽一首漁歌吧。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 :王維 · 竹裡館
    尤靜波:王維·竹裡館竹裡館王維·五言絕句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愛上古詩:王維·竹裡館竹裡館王維·五言絕句獨坐幽篁裡,獨自閒坐幽靜竹林,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竹裡館》
    竹裡館 唐·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之前,我們先後賞析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這一回,我們繼續賞析王維的另外一首詩《竹裡館》。再上一篇《鹿柴》的賞析中,我們知道,天寶三載(744年)後,王維隱居於藍田輞川。
  • 王維的《竹裡館》,實在不一般,不簡單
    唐著名詩人王維有一首五絕詩,題目叫《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很多讀者讀後,感覺,這首小詩,絕對屬於小清新詩,絕對屬於小鮮肉詩。詩人能夠於「深林」「篁叢」中的「竹裡館」「獨坐」,而且還可以「彈琴復長嘯」,而且「深林人不知」,沒有閒雜庸俗人等攪擾,確實有非常濃鬱的小資情調。
  • 未來講堂|王維《竹裡館》誦讀:於芳
    今天,由著名播音員於芳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竹裡館》。《竹裡館》(點擊收聽)04:11來自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作者|王維(唐) 誦讀|於芳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作品賞析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作者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唐肅宗乾元年間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詩詞鑑賞寧靜淡泊築意境讀王維《竹裡館》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很多,尤其是五律,五絕詩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鳥鳴澗》、《鹿柴》、《使至塞上》等。今天鑑賞王維的一篇五絕《竹裡館》。王維-竹裡館王維早年因狀元及第,頗有一番為朝廷效力的雄心壯志。怎料安史之亂後,仕途屢遇坎坷。
  • 和王維齊名的詩人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
    和王維齊名的詩人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文:枯木《竹裡館》【唐】盧象這裡要說的是,在唐代開元年間的一位詩人,曾經和王維、崔顥比肩,有國士之風。這位詩人叫盧象,字緯卿,汶水(今山東)人,生卒年月不詳,由前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轉右衛倉曹掾,歷任司勳員外郎、郡司馬、膳部員外郎等職,安史之亂受偽職,後貶為果州長史、永州司戶、吉州長史,最後拜為主客員外郎(從六品上),病逝在湖北武昌。
  • 精讀《唐詩三百首》012:王維《竹裡館》——是真名士自風流
    文 | 謝小樓又偷了兩天賴,心境稍稍平和之際,半夜展書,讀王維的五言絕句《竹裡館》。竹裡館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通釋《竹裡館》跟上一首一樣,這也是王維的五絕組詩《輞川集》之一。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賞析之《竹裡館》,品味王維的空靈與寧靜
    詩人王維的一些山水田園詩歌,具有空靈寧靜的意境,虛實相生,富有韻味,下面我們來欣賞王維的《竹裡館》。竹裡館--王維詩人背景重點詞、詞語注釋古詩今譯古詩賞析詩韻畫風讀王維的詩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因為他的詩中有一種空靈和寧靜。
  • 古詩文學習072:七年級下冊王維《竹裡館》
    竹裡館[唐]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裡館,是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裡的屋舍。王維(約701-761),字摩詰,河東(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人,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唐代詩人、畫家。②〔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③〔深林〕這裡指「幽篁」。
  • 詩詞| 竹裡館 王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裡館唐代: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注釋⑴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⑶嘯(xiào):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創作背景  《竹裡館》當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
  • 王維的《竹裡館》:獨處時別有一番天地,意境也有,趣味也有
    王維的《竹裡館》描寫了他在幽深靜謐的竹林裡獨處,十分逍遙。這首詩從每一句中都能體會到詩人的寧靜淡泊的心境。竹裡館[唐] 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首詩的意思是:獨自一人坐在清幽的竹林裡,一會兒彈琴,一會兒長嘯。
  • 《竹裡館》一直想隱居的王維寫下這麼有趣的詩,真如詩般愜意麼
    竹裡館 [1]獨坐幽篁裡 [2] ,彈琴復長嘯 [3]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注釋】[1]竹裡館:是王維隱居處輞川別業中二十處景點之一。輞川在今陝西藍田。詩人把描寫輞川各處景色的五絕二十首編成《輞川集》,本詩為其中第十七首。[2]幽篁:深密的竹林。幽:深。篁:竹叢。
  • 《竹裡館》古詩朗讀
    竹裡館今天我們跟著王維又回到了山水田園詩。一、初讀知詩意這首詩是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淨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淨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二、細讀解詩句竹裡館:輞川別墅的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 王維在優美環境中創造這一首詩《竹裡館》,你在詩中體會到什麼?
    王維在優美環境中創造這一首詩《竹裡館》,你在詩中體會到什麼?《竹裡館》譯文:獨自一個人悠閒坐在幽暗的竹林裡,時不時拿出琴來彈奏,嘴裡伴隨著口哨的聲,身在密林之中的我又被何人所知?想必只有那一輪明月安靜的陪著我。
  • 七年級古詩《竹裡館》賞析、譯文、試題
    竹裡館唐 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譯文】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裡,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蘇東坡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這首《竹裡館》中,可見一斑。【解讀】唐代的知名詩人,大多是苦逼的一生,王維算是少數例外之一。雖然在政治上也屬於「不得志」的那一類人,但基本上還都一直在體制內,並且衣食無憂。
  • 讀一首詩王維《竹裡館》,明月竹林坐彈琴,幽人雅趣,如畫如詩
    ——唐代: 王維《竹裡館》夜裡,一人、一張琴,獨處深林之中,一輪明月相照。這樣幽暗孤清的環境,想想都有點怕,縱使是膽大、不生畏懼的人,也不會樂意待在那裡。而詩人處其間,能得悠然、舒暢,幽情雅趣以自娛,樂不思返,定是高雅恬淡之士,凡俗之人,焉能及此。
  • 詩佛王維夏夜在竹裡館,邊彈琴邊長嘯,敢問不羈之境界如何學得?
    【詩心】一年夏夜,詩佛王維獨自在幽靜的竹林裡閒坐,在這端靜處,他一邊彈琴,一遍長聲呼嘯,甚是開心,甚是得意。王維覺得,此情此景,於此天下,無人能得知、能通曉、能理會,除了頭上的那輪孤月,它能明白,因為王維覺得月亮一直在身邊作伴,一直在天上當著自己的觀眾。這就是王維的《竹裡館》,中言道:」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從詩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雅趣,他的閒適,他的任性,他的不羈。
  • 一天一首古詩詞——竹裡館
    竹裡館【唐】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王維的一首詩《竹裡館》,先來看看人與人的和諧,所帶來的意義與價值。《竹裡館》是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從和諧意蘊來看,這首詩寫的正是王維與自己心靈的和諧。對於人來說,孤獨應該是最常出現的一種心理感受。而隱居無疑又是讓自己深陷極度孤獨的一種生活方式。但王維在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卻是與孤獨的和諧共處。
  • 這是王維一個人獨自的享受
    竹裡館——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羅斌冰書法《竹裡館》1王維的這首小詩很簡單,只有「篁」可能算較為生僻的字。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前面我們講了「篁」是很大一片竹林的意思,那麼王維的這首《竹裡館》開始一句「獨坐幽篁裡」就好理解了,就是王維獨自一個人坐在一大片幽靜的竹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