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

2021-01-22 燴藝術

由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等共同主辦的「悠遊風景繪畫——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於2018年11月17日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這次展覽聚焦在19世紀印象派至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傑作,一次集結包含莫奈、雷諾瓦、盧梭在內的48位藝術大師的65件畫作,展期持續至2019年2月17日。


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印象派大師莫奈(Claude Monet)的經典畫作《草地上的午餐》率先亮相。畫中可以看到在悠閒的夏末初秋時分,一群人相約楓丹白露林享受愜意時光,一邊享用午餐、一邊輕聲談笑,充分顯現歐洲19世紀盛行的野餐風氣。


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表示,這次展覽為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首次來臺舉辦的大型畫展,畫作質量兼具,實屬難得。今天開箱《草地上的午餐》是莫奈26歲時作品,現今唯一一幅完整版收藏於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中,此番也是首次來臺灣展出。

《草地上的午餐》(Luncheon on the Grass)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66


作為本展的最大亮點。莫奈這幅作品是受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啟發,不過最終完成作品因為過於巨大而損壞,剩餘部分亦分為兩幅,現存奧塞博物館,普希金博物館所收藏的這幅尺寸較小的畫作讓人們得以一窺全貌。這幅畫作同時也藏著莫奈的熱烈情感,當時莫奈正和未來的妻子卡蜜兒陷入熱戀,因此一直到1879年卡蜜兒因病過世為止,幾乎每一幅畫中都會有她的身影,《草地上的午餐》當然也不例外,畫中左方第一位側身的女子就是卡蜜兒,如果眼睛夠犀利,還能在右邊的大樹幹上,看到莫奈描繪出俏皮的「一箭穿心」圖樣,顯現他對卡蜜兒深刻的愛戀。


普希金博物館位於俄羅斯莫斯科,以集結法國瑰寶畫作而聞名。 這次特別網羅17世紀到20世紀的風景名畫,並聚焦在19世紀印象派至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傑作,共計65件作品來臺展出。展覽將分為六大主題,分別為「近代風景繪畫的起源」、「讚頌大自然」、「巴黎城市光影」及「近郊的自然景致」、「法國南部的明媚風光」與「海外的異想世界」,引領民眾認識法國近代風景繪畫。畫中背景如煎餅磨坊、聖維克多山等都是如今法國的著名景點,觀眾走進展覽欣賞繪畫的同時,猶如徜徉在法國優雅、浪漫的氣息之中。


此外,展覽精選普希金博物館館藏中來自巴洛克派的法國風景名家洛蘭、洛可可派大師布雪、巴比松派的柯洛、印象派的雷諾瓦、塞尚、盧梭、高更等多位重量級藝術大師作品,與觀眾分享法國風景繪畫的靜謐優雅。


如同大英博物館之於倫敦,羅浮宮之於巴黎,大都會博物館之於紐約;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是俄羅斯收藏數量僅次於冬宮的博物館。1937年,為了紀念俄國詩人普希金辭世百周年,改名為普希金博物館。館中收藏了67萬件以上歐洲著名的雕塑和繪畫,包括林布蘭的《以斯帖的邀宴》、竇加的《藍色舞群》及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


近代風景畫的起源


以前西方繪畫以宗教畫為主流,風景畫多為背景,17世紀後,風景畫逐漸自成一股潮流。本區介紹的是始於17世紀風景畫的黎明期,在這區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人們在繪畫中,發現了自然的美好型態,然後逐漸把目光轉向現實的自然風景,讓風景用畫的方式被保存下來。

《被水環繞的神殿》(Temple Surrounded by Water) 於貝·霍貝(Hubert Robert ) 1780

《擄掠歐羅巴》(The Rape of Europe) 克勞德·洛罕(Claude Lorrain )1655


統領眾神的王者宙斯因醉心於腓尼基公主歐羅巴的美貌,於是幻化為美麗的白公牛來到海邊誘騙她,歐羅巴一看到公牛就非常喜愛,不但輕輕撫摸著公牛甚至還騎上牛背,最後被飛快地載向海的另一端——克裡特島。這幅畫的故事源自於奧維德的《變形記》,洛蘭在引人入勝的海景中加入了這個神話題材,不知道的人乍看還以為是個歡樂場合,其實卻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擄掠場景,極度反差也成了這幅畫的驚喜之處。有趣的是這個神話故事同時也是歐洲(Europe)與金牛座的由來。


讚頌大自然


歐洲迎來了19世紀的市民時代以後,風景畫開始走向平凡的日常,表現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實風景。從描寫神話、宗教、歷史的大畫面繪畫,變成了表現身邊事物的、簡明易懂大小適中的繪畫。來自法國的巴比松畫派,讓風景繪畫不只追求寫實,還增添了柔美與詩意。


加萊海峽省,風暴來襲Stormy Weather, Pas-de-Calais  尚-巴蒂斯·卡密爾·柯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 Around 1870


巴黎城市光影


此區介紹以大都市巴黎為基點展開的印象派及以後的風景畫發展,這些以印象派為首的畫家們,用時而溫暖時而敏銳的目光,描繪並創作出近代都市的風景,傳達了工業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新時代氣息。


《煎餅磨坊庭院樹下》(In the Garden, under the Trees of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876


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是曾位於法國蒙馬特山丘上的大眾舞廳。1876年,雷諾瓦在附近租了間工作室,常描繪舞廳當時熱鬧非凡的景象。本作被認為是在《煎餅磨坊的舞會》的準備期間繪製而成,且視角處於相當自然的高度,仿佛畫家稍後就要加入這五人一同暢談般。儘管戶外寫生是印象派的特色之一,這幅畫作卻被認為是在戶外繪製後,再回到工作室的適當光線下加以修飾而成的作品。


巴黎近郊的自然景致


在中產階級的崛起的19世紀後半葉,人們開始能非常便捷的到達郊外,因此畫家們很喜歡從巴黎以很短的時間到達滿目綠色的郊外,有時候甚至在郊外短期及長期的居住,他們把畫布拿到戶外,描繪那些享受閒暇時光的都市人們與平和的街景。這讓創作產生變化,畫家們對鮮豔的色彩具有表現力,表現空間的關注程度也越高,新的風景畫由此誕生。


《聖米歇爾大道》(Boulevard Saint-Michel) 尚·法蘭索瓦·哈斐利(Jean-Francois Raffaelli ) 1890s


南法明媚風光


鐵路網的發展縮短了巴黎與波光粼粼的地中海距離。本區從巴黎南下,介紹法國中部到南部的風景畫。南法耀眼的陽光下,多彩的植物與的地中海的波光閃爍,給畫家們帶來了豐富的靈感,他們用新鮮的視線捕捉到當地特有的景觀。遠離大都市巴黎的靜謐環境,醞釀出各種獨特的畫風樣式。


《白色睡蓮》(White Water Lilies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99


海外的異想世界


隨著傳媒的發達可以更輕易接觸到各地的訊息,讓想像中的風景可以更輕鬆的跨越時空,現實與故事的世界重合。有時不同的土地風景因而被組合,融匯在一個畫面中,那些是在任何地方都不會遇到的,只有在繪畫中才可能產生的富饒風景,值得細細品味。


畫出這幅畫的盧梭曾受訪表示:「我從來沒去過比植物園的溫室更遠的地方旅行」。從來沒離開過法國的他,卻將《美洲豹正在襲擊一匹馬》發揮得淋漓盡致。如布景般的植物層層交疊,在畫面中央製造出馬與美洲豹的專屬舞臺。遭到兇猛美洲豹攻擊的白馬,面無表情地凝視著觀眾,細長的葉片有如生物觸手般的搖曳著,令人感受到豐富的生命力,相較之下,動物們則仿佛停止在那決定性的瞬間。據說電影《馬達加斯加》也深受盧梭畫作的啟發與影響。


1891年高更動身前往大溪地,出發前,他表示此行的目的是:「為了遠離文明的影響而安靜地生活。」然而大溪地卻早已受現代社會所影響,比高更所預想的更為西化。不過他依然對當地鮮豔的色彩與各種陌生而樸實的事物十分著迷,在這幅裝飾性極高的畫面上,配置了覆蓋著樹葉的小屋、優雅伸展的高大椰子樹、揮著斧頭的半裸男人、孔雀等充滿異國情調的元素。畫面右下方寫有「MATAMOE」的字樣,其意涵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可能是拼法的錯誤,但普遍認為是「死亡」的意思。在走進茂密森林用斧頭斬斷樹木之後,高更心中那文明的自己就已經死亡,此後他脫胎換骨成為在島嶼生活的「野蠻人」。


ART青年空間「燴」——以形亂神聚的烹煮,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合中原文化的精髓。以「燴」的精神,搭建內容豐富且具有包容性的文化藝術交流與發展平臺,推動河南文化藝術市場。聚集更多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有趣人類。


 • end •

相關焦點

  •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18-11-14 08:58 來源:澎湃新聞
  • 莫奈與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因為莫奈貧困交迫,交不起房租,於是就把這幅畫抵押給旅店老闆。但由於保管不善,後來畫回到莫奈手裡時已經嚴重受潮,他不得不把完全壞掉的部分割去,把剩餘的部分切分成三部分。《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第三部分沒能保存下來,剩餘的兩部分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 克勞德·莫奈 場景人物油畫:草地上的午餐、雨棚下的午餐
    美術作品:草地上的午餐_Le déjeuner sur l』herbe(also known as Luncheon on the grass)-克勞德·莫奈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美術作品名稱:草地上的午餐(Le
  • 《草地上的午餐》背後的故事——莫奈與馬奈的落選者沙龍
    格萊爾推崇安格爾細膩的、美麗的、端整的人體,可是莫奈卻愛極速畫下眼前所見的一切,管他是醜是俊。異端就像蟲子,會用觸角感受彼此的存在。莫奈很迅速地感受到,這畫室裡還有幾個和他一樣的人——幾個和格萊爾師傅互相看不順眼的小子。比如,那個小他一歲的利摩日人:奧古斯特·雷諾瓦。雷諾瓦小莫奈一歲,七兄弟裡排老六。老爸是個裁縫。
  • 女神、美女還能這樣畫,「最大膽」油畫:《草地上的午餐》
    這幅《草地上的午餐》一經展出,便引起當時整個西方社會,與藝術界的譁然,針對這幅畫展開的批評與討論,不絕於耳。《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給後來印象派畫家莫奈、塞尚許多畫家,很大的衝擊和啟發,雖然馬奈自己認為不屬於印象派,但他卻被人們尊稱為「印象派之父」。
  • 臺北故宮名瓷 北京首仿亮相
    臺北故宮名瓷 北京首仿亮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06:52 來源: 來源:新京報  昨日,首都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展示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乾隆時期霽青描金粉彩遊魚轉心瓶的高仿品。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稀世名瓷首次在北京仿製成功,昨日起在首都博物館展出。  本報記者 薛?
  • 莫奈最出名的17張名畫
    25歲的莫奈在舍依曾畫過一幅長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4.5×6米)。那時庫爾貝也在舍依作畫,他很喜歡莫奈,常來看他並給《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見。此畫完成後,莫奈十分後悔聽了庫爾貝的意見,對作品很不滿,決定不送沙龍展出。在離開舍依時因繳不起房租而將此畫作抵押,可惜因房屋潮溼,這幅巨作被損毀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實際上是莫奈為了完成巨幅油畫所創作的一幅「草稿」,但即使「草稿」,它仍然有1.3米高,1.8米寬。
  • 臺北故宮博物院攜文創衍生品首次亮相上海
    臺北故宮博物院攜文創衍生品首次亮相上海 2012年04月08日 08:57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故宮聯手推展中外珠寶珍品亮相臺北(圖)
    兩岸故宮聯手推展中外珠寶珍品亮相臺北(圖)     6月4日,「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特展開箱記者會在臺北舉行,來自瀋陽故宮的「透雕雙喜翡翠墜」搶先亮相。
  • 巴黎奧賽博物館,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克,並列鎮館之寶
    這其中的典範,莫過於法國奧賽博物館的並列鎮館之寶—法國畫家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相對於羅浮宮的赫赫聲名,奧賽博物館的名字對很多讀者來說略顯陌生。 就在這次其實略帶羞辱意味的沙龍上,三十出頭的馬奈以自己驚世駭俗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激發了空前的轟動,其激烈程度可能不遜於後來圍繞艾菲爾鐵塔和蓬皮杜藝術中心引發的爭論。
  • 馬奈之草地上的午餐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它可是第一屆落選者沙龍裡最著名的作品!馬奈的草地午餐這幅畫,它在藝術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甚至被稱為是歷史上第一張現代繪畫。在《草地上的午餐》中,兩位赤裸的女性並不是女神而是妓女。
  • 莫奈沉浸藝術展亮相太原 印象派經典立體「復活」
    莫奈沉浸藝術展亮相太原 印象派經典立體「復活」 2020年06月05日 13:2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6月5日電 (記者 屈麗霞)5日,在山西太原北美新天地,「莫奈·花園光影藝術展」吸引遊客參觀並體驗。
  • 臺北故宮文創衍生品首次亮相兩岸文博會(組圖)
    中新網廈門6月21日電 (記者 鄭曉衝)「一脈傳承 創意未來」,第三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21日在鷺島廈門落幕,本屆文博會臺灣參展數大幅增加,臺灣展位416個、佔總參展數的31%,參展展位數和參展企業數上比去年各增加50%,基隆館、宜蘭館及臺北故宮博物館也首次亮相文博會。
  • 周功鑫: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舵手」
    周功鑫與臺北故宮有著不解之緣。1972年自臺灣輔仁大學法語系畢業之後,她就開始了在臺北故宮漫長的工作旅程。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於直言,這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2008年,已經退休的周功鑫重回臺北故宮出任院長。她最了解臺北故宮在臺灣,提起「周功鑫」這個名字,必然要與臺北故宮聯繫在一起。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黃金複製品亮相東北亞博覽會
    新華網長春9月5日電(記者李雙溪)蘇軾的《前赤壁賦》、陳書的《歲朝麗景》、郎世寧的《百駿圖》……一件件比照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製作的黃金複製品,在第六屆中國吉林·東北亞貿易投資博覽會臺灣館驚豔亮相,讓參觀者流連忘返。在近百件黃金複製品前,眾多參觀者駐足觀賞。
  • 【書畫欣賞】莫奈名畫欣賞
    25歲的莫奈在舍依曾畫過一幅長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4.5×6米)。那時庫爾貝也在舍依作畫,他很喜歡莫奈,常來看他並給《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見。此畫完成後,莫奈十分後悔聽了庫爾貝的意見,對作品很不滿,決定不送沙龍展出。在離開舍依時因繳不起房租而將此畫作抵押,可惜因房屋潮溼,這幅巨作被損毀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實際上是莫奈為了完成巨幅油畫所創作的一幅「草稿」,但即使「草稿」,它仍然有1.3米高,1.8米寬。
  • 印象派| 莫奈17張作品解說
    小編整理了莫奈最有名的17幅畫附鑑賞  《草地上的午餐》    25歲的莫奈在舍依曾畫過一幅長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4.5×6米)。那時庫爾貝也在舍依作畫,他很喜歡莫奈,常來看他並給《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見。
  • 莫奈一生最出名的17張名畫!
    25歲的莫奈在舍依曾畫過一幅長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4.5×6米)。那時庫爾貝也在舍依作畫,他很喜歡莫奈,常來看他並給《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見。此畫完成後,莫奈十分後悔聽了庫爾貝的意見,對作品很不滿,決定不送沙龍展出。在離開舍依時因繳不起房租而將此畫作抵押,可惜因房屋潮溼,這幅巨作被損毀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實際上是莫奈為了完成巨幅油畫所創作的一幅「草稿」,但即使「草稿」,它仍然有1.3米高,1.8米寬。在這幅畫中從題材 和構圖來看肯定是受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畫啟發而作,也可能是想和馬奈一比高下。
  • 莫奈一生只畫一個女人 此女就是前妻卡米爾
    ,莫奈就此擱筆轉而痴迷沒有人物的大自然,雖然莫奈畫作也曾出現過後妻艾麗絲和女兒們的身影,但人物的臉部十分模糊,似乎給人感覺,那飄動的仍然是卡米爾的身影,莫奈晚年一直不厭其煩地畫著睡蓮,靜謐虛幻而悽美,其實這何嘗不是卡米爾的化身呢。
  • 咒術回戰主題曲裡的3個細節,草地上的人在變多,官方用名畫劇透
    1.草地上的人變多咒回從播出到現在已更新了10集,雖然集數不多,但咒回的OP部分已經做了3次改動,對比如下。我們可以看到草地上的人正在慢慢變多,從頭到尾都在的只有五條悟、虎子、惠妹和順平,薔薇哥在第三集加入了,然後狗卷學長他們在第六集裡出現了,到了上周的第九集,OP裡又增加了娜娜明和東堂的身影。這樣的呈現方式其實也表示了虎子身邊的夥伴在慢慢變多,但對於漫畫黨來說就很諷刺了,因為在動畫裡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漫畫裡的人正在越來越少,所以漫畫黨只能倒著看這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