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奈之草地上的午餐

2020-12-06 是小茴香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它可是第一屆落選者沙龍裡最著名的作品!

馬奈的草地午餐這幅畫,它在藝術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甚至被稱為是歷史上第一張現代繪畫。在《草地上的午餐》中,兩位赤裸的女性並不是女神而是妓女。

為什麼?因為她們裸的方式和女神裸的方式不一樣。女神們生來便是赤身裸體(nude),比如說維納斯。而《草地上的午餐》中的女子,是因為把衣服脫掉了才裸露的(naked)。我們也可以看到背景中半蹲著的女人是穿著衣服的,而坐在男人身邊的女性,是剛剛將衣服脫至腳下的。用我們教授的話來說,那就是they are naked rather than nude。所以說,她們不是女神,而是普通的凡人,是很有可能攜帶著各種疾病和性病、並對中上層階級的嫖客甚至他們家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的娼妓。這人就是它驚世駭俗的地方吧!?

今天看起來,這幅畫似乎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在19世紀中期的法國,這幅畫絕對是一次大挑釁。當時的法國,尤其文化中心巴黎,已經陷入了一種令人作嘔的虛偽之中,這個我們能從很多小說中看到,巴爾扎克,福樓拜以及晚輩莫泊桑,都開撕過那個時代法國社會的種種虛偽醜陋。馬奈呢,直接用畫筆開撕!

這幅畫的背景地點可不簡單,巴黎西郊公園,當年的露天妓院。巴黎不少官員公子哥都會去那裡招妓、包養情婦,然後大白天照樣跟你滿口禮義廉恥、仁義道德。很多底層的女孩子,被生活逼得實在走投無路,只能去西郊公園,去就能馬上有現金流,運氣好一些,還會有多情的公子哥包養,就不至於天天野戰那樣辛苦。當階級開始壁壘分明,當窮人被壓榨到再也沒有希望,當整個社會都開始魔幻般地摺疊,這些上流和中產階級最不願面對的黑暗面,就會無處不在。人們會下意識地牴觸討論或聲討這些髒事的人,仿佛他們才是髒事本身!!

這幅畫名為《草地上的午餐》,顧名思義畫的是午間的野餐場景。午餐在哪裡?手提籃中只放著幾個水果和一塊麵包,不夠二男二女塞牙縫的:《草地上的午餐》這個名字是後改的,它最初的名字叫做《洗澡》。誰在洗澡?後面這個女子剛剛從河中走出來,渾身溼漉漉的套上白色的貼身吊帶裙。明明是在洗澡,編發與妝容卻紋絲不亂:畫中女子一個赤身裸體,一個僅著內衣。這裡有幾套脫下的衣裙?只有一套,它必然屬於裸女,這意味著洗澡女只穿了那條白吊帶裙。當眾洗澡的女子、赤裸與衣著整潔的對比、男子伸到裸女兩腿之間的腳……

一切都指向一個見不得光的事實:這是一場發生在野外的混亂交易。

妓女與嫖客,這個主題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描述的話題。妓女入畫早已不是新聞。出於名譽考量,良家少女不可能隨意展示肉體,過去的人體模特大多是妓女出身。卡拉瓦喬《聖母之死》,聖母的扮演者就是妓女。那麼,是什麼讓巴黎的觀眾們惱怒至此?也許是因為,他們都是嫖客本身。

相關焦點

  • 莫奈與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第三部分沒能保存下來,剩餘的兩部分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草地上的午餐》的第二部分畫面中間,身穿白裙坐在地上、看起來十分溫婉的女子,是莫奈的戀人凱米莉。莫奈喜歡讓凱米莉做自己的模特,我們能在他的很多畫裡看到凱米莉的身影。
  • 《草地上的午餐》背後的故事——莫奈與馬奈的落選者沙龍
    他發現,如果人們在戶外觀看自然,所看到的不該是一個個獨立的事物:草是綠的、花是紅的、天空是藍的、雲是白的——不不,人類的眼睛看到的,理該是一片明亮之色,由無數顏色絲絲縷縷混合起來的色彩!1863年春天,莫奈、雷諾瓦們看到馬奈展出的作品:《杜伊勒裡音樂會》。
  • 馬奈的草地午餐堪稱完美,唯獨缺了...致優娟姍鮮牛奶
    巴黎的奧賽美術館內,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的成名被拒作——《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以一種挑釁的方式向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藝術圈砸了一顆炸彈——原本只有「神」才允許裸的藝術卻出現了個不穿衣服的普通人——真是辣眼睛不堪入目。
  • 女神、美女還能這樣畫,「最大膽」油畫:《草地上的午餐》
    這幅《草地上的午餐》一經展出,便引起當時整個西方社會,與藝術界的譁然,針對這幅畫展開的批評與討論,不絕於耳。《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給後來印象派畫家莫奈、塞尚許多畫家,很大的衝擊和啟發,雖然馬奈自己認為不屬於印象派,但他卻被人們尊稱為「印象派之父」。
  • 巴黎奧賽博物館,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克,並列鎮館之寶
    這其中的典範,莫過於法國奧賽博物館的並列鎮館之寶—法國畫家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相對於羅浮宮的赫赫聲名,奧賽博物館的名字對很多讀者來說略顯陌生。 就在這次其實略帶羞辱意味的沙龍上,三十出頭的馬奈以自己驚世駭俗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激發了空前的轟動,其激烈程度可能不遜於後來圍繞艾菲爾鐵塔和蓬皮杜藝術中心引發的爭論。
  • 異端馬奈:躺在草坪上的少女畫,是神作還是俗作?
    布爾迪厄在講稿和手稿中,尋找馬奈(1832-1883)作品評價變化的原由:馬奈如何從一個被放逐的畫家變成死後被認可的畫家。曾經的驚世駭俗之作《草地上的午餐》如今成了蛋糕盒上的招貼畫:「來自這場革命的關於世界的表象由此變得顯而易見——如此顯而易見,乃至馬奈的作品引起的醜聞本身已經讓人吃驚,若不是引起醜聞的話。」
  • 帶點兒壞心眼兒的愛德華·馬奈
    如同公園裡的其他仿作一樣,這座《奧林匹亞》雕塑也談不上有多少藝術性,只是顯示了公園主人自己的趣味而已。我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巴黎的奧賽博物館看到馬奈的《奧林匹亞》(1865)和《草地上的午餐》(1863)的。這家博物館我去過多次,這兩幅畫也一看再看。我對西方美術史的興趣,只集中在最近一百五十年這一段時間,即所謂「現代」,一般來說是從《奧林匹亞》和《草地上的午餐》開始。
  • 評愛德華·馬奈《奧林匹亞》,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經歷了什麼?
    提香在女人的手上畫上了一束玫瑰花,暗示她就是維納斯。因此,誘惑性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並未引起人們的反感,反而備受肯定。人們對之大加讚揚,絲毫不亞於對優雅形象維納斯的稱讚。這幅畫原本是威尼斯公爵為裝飾家中婚房而委託製作的,背景中的衣櫃和酣睡的小狗,以及窗外圓圓的銀梅均暗示著夫妻恩愛。馬奈把這一切都進行了巧妙的變動。首先,主人翁不再是美神維納斯而是妓女,畫中處處體現了這一點。
  •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
    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印象派大師莫奈(Claude Monet)的經典畫作《草地上的午餐》率先亮相。畫中可以看到在悠閒的夏末初秋時分,一群人相約楓丹白露林享受愜意時光,一邊享用午餐、一邊輕聲談笑,充分顯現歐洲19世紀盛行的野餐風氣。
  •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從12日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此次展覽最引人注目的將是印象派大師莫奈(Claude Monet)的經典畫作《草地上的午餐》。這次展覽聚焦在19世紀印象派至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傑作,一次集結包含莫奈、雷諾瓦、盧梭在內的48位藝術大師的65件畫作,展期持續至2019年2月17日。
  • 法國印象主義藝術大師馬奈作品25幅,其中經典的幾張大家肯定見過
    ||法國印象主義藝術大師馬奈作品25幅愛德華·馬奈是19世紀法國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他出生於法國巴黎。16歲的馬奈在開往巴西的輪船上當實習水手,在一次旅途中,大自然的魅力深深激發了他那用色彩和線條描繪自然美景的熱情。18歲時,他毅然走進巴黎古典主義畫家託馬斯·庫遲爾的畫室進行學習。在這裡,馬奈前後學大約6年之久,在這裡他受到了嚴格的繪畫基本功訓練。但天生激進的他不滿足古典主義表達。
  • 巴黎奧賽博物館:吹笛少年——馬奈油畫解讀
    在色彩上追求一種穩定的、幾乎沒有變化的亮面,然後突然轉入暗部,將人物置於淺灰色、近乎平塗的明亮背景中進行描繪,用比較概括的色塊將形體顯示出來。在這幅畫中沒有陰影,沒有視平線,沒有輪廓線,以最小限度的主體層次來作畫,否定了三度空間的深遠感。杜米埃說過馬奈的畫平得像撲克牌一樣。
  • 馬奈的裸女:傳統觀看方式被顛覆
    1865年,馬奈的《奧林匹亞》入選沙龍,和他之前《草地上的午餐》一樣再次引起眾人的非議。 《奧林匹亞》中的女主角不僅是一個裸女,而且是一個街頭妓女。馬奈以妓女取代「維納斯」 ,並冠以「奧林匹亞」這一代表希臘神山的名稱,床榻上裸露的女性姿態模仿了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中的女性,並作為畫面的主體。畫中人毫不含蓄的直視目光激起人們強烈的反感,再一次刺激了巴黎人敏感的神經。這位畫中裸女也就成為藝術界長期關注和探討的話題。在歐洲油畫中,裸體女性曾是一再出現的主題。
  • 克勞德·莫奈 場景人物油畫:草地上的午餐、雨棚下的午餐
    美術作品:草地上的午餐_Le déjeuner sur l』herbe(also known as Luncheon on the grass)-克勞德·莫奈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美術作品名稱:草地上的午餐(Le
  • 法國畫家馬奈的藝術作品,都充滿著寫實主義的真實性
    的確,馬奈在他那艱苦、崎嶇的藝術道路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足跡,他那五彩繽紛的藝術花園散發著馥鬱芳香!馬奈,1832年1月23日誕生於法國,他的家庭在巴黎屬於中產階級。馬奈的舅父埃得蒙·埃多阿·弗爾尼喜歡作畫,經常帶馬奈去參觀盧佛爾宮美術館,並鼓勵馬奈到羅蘭學院聽課。雖然馬奈從小酷愛繪畫,卻遭到父親的反對。
  • 馬奈一生只活了51歲,卻留下為數可觀作品,將浮世繪用到藏書票
    在詹森( Johnson Fridolf )編著《藏書票珍藏:從文藝復興到現代》(A Treasury of Bookplates )書中,有一款馬奈自用的藏書票,以他的半身雕像作為畫面。但是我懷疑它是否能夠代表馬奈的藏書票創作?而且後來我發現,它是貼在1884年巴黎出版巴澤爾( Bazire )編的《馬奈》上。
  • 馬奈:西方油畫界的貴族
    作為印象派奠基者的愛德華·馬奈,其於1881年創作的作品《春天》可謂是早期現代藝術的一個縮影,從自然與女性到社會與時尚,一應俱全。作為馬奈的經典名作之一,《春天》也被看作是藝術家馬奈藝術變革的具體體現。
  • 提香、喬爾喬內與馬奈筆下的維納斯
    為什麼提香受到如此之多收藏家的喜愛?皆因他是古典大師裡的色彩大師,以及使用色彩時細膩的筆觸。這兩方面對後世的許多著名畫家起到了很大的啟迪作用。提香離世數百年後,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還曾調侃提香說:「那個提香老頭!他長得都像我,他一直在偷我的花招呢。」就《烏比諾的維納斯》一畫而言,畫面構圖穩定均衡。遠處兩個人物看似多餘,其實她們起著平衡視覺的作用,不至於讓整個畫面變得左重右輕失卻平衡。
  • 雅思聽力材料:馬奈-草地上的午餐(BBC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