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從上映第一天起,便好評不斷。從電影裡,可以看到新中國的變化。不少網友表示,《天上掉下個UFO》是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五個單元中最科幻的單元,最值得細品。電影講述了中秋之夜,距離中國天眼只有15公裡的貴州黔南的阿福村,驚現神秘UFO,記者前來追蹤報導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交通運輸發展實現歷史跨越。電影為什麼選擇貴州黔南拍攝?主創人員曾表示,因為高科技產業的不斷進步,給這裡帶來了嶄新的面貌,特別在交通方面實現了了歷史性的跨越。同時大射電位於黔南,在這裡拍攝UFO就再合適不過。外星人、天眼酸湯魚等各種元素令人拍案叫絕,科技發明、鄉村旅遊、交通發展等也側面反應了近幾年來黔南的變化。
這個單元的開始,西山大橋、中國天眼、平塘特大橋等黔南風景風景就映入畫中,如此美麗的地方再出現「UFO」,便顯得格外神奇。影片中的阿福村,就是黔南三都縣的蓋賴村。影片中的阿福村,曾因交通落後制約的發展,黃渤飾演的黃大寶也因「直線不到一公裡」的距離,與女朋友因異地戀分手。黔南有許許多多直線不足一公裡的村子,交通不便,成為制約這裡發展的梗阻,直線距離不足一公裡的兩個地方,行走卻需要一天時間。
為了打通交通的束縛,近年來,黔南加快建設各項民生工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經過不斷努力,黔南州邁入了「高鐵時代」,迅速拉近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發達經濟圈的時空距離;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在沒有平原支撐的少數民族地區建成了「高速平原」;開通了「空中快車」,為群眾出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完成了「抬腳走上水泥路,家門口前能坐車」的夢想。
文化旅遊產業得到加速發展。隨著交通的發展,黔南的區位優勢愈加明顯,成為大西南通向大華南、大嶺南的咽喉要津,貴州的南大門,更是貴州南下出海的最近通道。依著獨特的區位優勢,黔南旅遊產業也一路高歌。
靠山吃山,依借著青山綠水的福利,在打通交通大動脈的基礎下,蓋賴村吃上了鄉村旅遊的飯。山清水秀的村子,引來了四面八方的遊客,當地的蠟染、刺繡、農特產品等也走出深山,成為村民們增收重要「法寶」。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後,蓋賴村也再一次「火」了,遊客們紛紛結伴到取景地旅遊打卡,親身感受電影中的場景。有網友表示,看著電影裡呈現出的貴州黔南風土人情,恨不得立馬背上行囊就出發。網友「肖肖XRX」評論道:「看完《我和我的家鄉》最大的感受是:我要去貴州玩,大好山河呀!」。
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故事的結尾,阿福村的村民們最終靠著地道的酸湯魚和黔南獨特的美景,走出一條寬闊的致富路,黔南也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阿福村的變化,是黔南無數「蓋賴村」的變化。值得一提,拍攝期間,三都縣提前一年退出貧困縣,而黔南也在全州脫貧攻堅工作中率先出列。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全州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91.55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4.12%下降到0.68%,全州10個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縣(含2個深度貧困縣)、137個貧困鄉鎮(含2個極貧鄉鎮)、836個貧困村全部實現出列。2019年7月,黔南還正式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命名。
對於處於三山地區的黔南來說,這來之不易的傲人成績,是全州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黔南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砥礪前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猛攻:認真落實「六個精準」,大力推進「五個一批」扶貧戰略,打響「四場硬仗」、「七大戰役」、「春季攻勢」、「夏秋決戰」。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一個單元、一個故事,電影囊括了脫貧攻堅以來,老百姓享受的實實在在福利。從醫療到教育,從交通到產業,不斷完善的民生工程,電影裡講述的故事,是觀眾更實際感受到家鄉變化。
(記者 蒙幫婉)
相關熱詞搜索:黔南 貴州 電影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