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瑪特:中國市場大敗局 將何去何從?
樂天瑪特的中國市場大敗局
權小星 樂琰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在中國市場將難以看到樂天瑪特的身影——來自韓國的大型流通企業樂天集團謀劃逐步撤出中國市場一事持續發酵。
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多方採訪調研後獨家獲悉,在此前樂天集團旗下零售超市樂天瑪特在華93家門店宣布向利群股份、物美集團出售的基礎上,餘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鋪,也擬在年內徹底關店,這意味著樂天瑪特就此將徹底告別中國市場。
這並非第一家敗走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商,此前同樣作為韓國商業巨頭的易買得已經有了撤離中國市場的前車之鑑。這些曾經雄霸一方的零售巨頭遭遇大敗局的背後,既有中國零售市場競爭加劇、電商挑戰等緣由,也有其自身的運營悲哀。
巨頭的撤離
樂天瑪特於2017年9月啟動樂天瑪特中國區業務出售程序的前期接洽。
2018年7月13日,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與物美集團全資子公司北京美樂美達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籤署《股權轉讓合同》,樂天香港將其持有的樂天超市有限公司7.16億元股權作價4.44億元轉讓給美樂美達,並獲得樂天瑪特華北區21家門店。此前,山東地區零售商利群股份宣布以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2家中國香港法人公司及10家華東地區公司,獲得樂天瑪特華東區72家門店和15處房產。
一位韓方業界人士近期向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透露,現階段樂天瑪特在華仍剩下12個店鋪尚待清算,而樂天方面已計劃在今年年內完成關店及清算工作;同時因物美、利群均不使用樂天瑪特作為商標,這也意味著樂天瑪特就此將徹底告別中國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與韓國樂天購物公關團隊取得聯繫,該司公關團隊崔女士核實了這條信息,並表示「(樂天瑪特)初步確定將在年內徹底撤出中國市場」。
樂天瑪特現階段尚未能清算的12家店鋪,主要集中在華中地區,其中包括成都、重慶等城市的門店,另外也有部分遼寧、吉林等東北地區的門店。
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在出售過程中,樂天方面仍然受到了多重困難,樂天方面對於整體打包出售的估值與潛在收購者的估計相差近四成,導致出售流程一度停滯,此後樂天瑪特不得不分拆出售,而華中區最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收購者,只能以自行關店告終。
「樂天瑪特方面曾試圖將華中區門店也進行出售,並在出售其他區域門店之時,希望以捆綁的形式進行出售,但因為潛在收購者多為地區性流通企業,且出售價格上仍存在爭議。因此最終華中區門店未能出售,而樂天方面在華持續虧損,又考慮到華中區門店數量較少,最終樂天方面決定儘快完成清算程序。」知情人士說。
樂天的困局
此前,樂天瑪特方面曾表示,其在華的112家門店中,有74家因違反消防安全條例,被勒令停業,另有13家門店也自行決定暫停營業;樂天方面為維持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曾分別於去年3月和8月緊急調動3600億韓元和3400億韓元,為樂天瑪特中國區「輸血」。
可惜,這仍然未能挽救樂天瑪特在華的門店,樂天瑪特母公司韓國樂天購物的財報顯示,僅2017年一年,樂天瑪特在華虧損達到2680億韓元(1億韓元約合61.2萬元人民幣),而自從2016年下半年至今,樂天瑪特在華的總虧損更達到近1萬億韓元。
緣何一個在韓國異常成功的零售巨頭會在中國市場遭遇敗局?
「這幾年零售業界的競爭非常激烈,中國的零售業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目前,中國零售市場可以劃分為發達市場和發展中市場,未來這樣的二元結構在我們的零售市場總體格局當中還會保持這樣一個特點,即一線發達零售市場充滿變化和白熱化的競爭,三四線發展中的區域零售市場還會相對平穩地按照自己的節奏不斷成熟。」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指出。
這樣的市場結構決定了諸多零售企業之間的激烈升級,不光是本土的百聯繫、華潤萬家等,還有比樂天或早進入中國市場或經營更勝一籌的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比之樂天的相對傳統和單一化經營手法,沃爾瑪、家樂福等目前都在華試水新業態並牽手京東、騰訊等電商大佬進行新零售轉型,即便如此,各家的盈利壓力依然不小,更何況是相對保守的樂天系。」資深零售業分析人士沈軍認為。
何偉(化名)在韓資零售公司從業多年,他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韓國零售商都有些共通點,比如經營方式比較簡單粗放,且策略幾乎完全沿用韓國模式,一成不變。「要知道,零售市場是非常具有區域特點的,不同地區必須用不同策略,符合本土化。但類似樂天、易買得這樣的公司並不會改變韓國策略,中方人員的很多本土化意見很難被採納。這樣就造成水土不服和成本高企。」何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指出,羅森在中國市場也經歷過低谷,但其依靠本土化和前瞻性地開店布局,解決了很多問題,現在業績突飛猛進。「我們曾經試水過兩家位於收費站附近的店,結果發現出城的店銷售業績不錯,但位於附近的進城的店卻只能賣出礦泉水和泡麵。這個小事情足見在中國市場經營零售店,各個地方千差萬別,必須因地制宜,否則很難生存。」
作為「樂天系」在華事業的另一環,樂天百貨在中國市場也遇到了水土不服。樂天百貨在華業務於2016年銷售額為970億韓元,但虧損達700億韓元;2017年銷售額為760億韓元,虧損額為700億韓元;即便是在頻頻關店,以降低虧損幅度的2018年第一季度,樂天百貨在華銷售額約為200億韓元,虧損額則為160億韓元。
上述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樂天系在中國市場的前途很難預測。
何去何從?
那麼,撤出中國市場的樂天瑪特將何去何從,對此,崔女士並沒有給予明確的回覆,只強調「將在全球範圍內,就優勢資源進行整合與調整,推出適合各個市場的商業形態」。
韓國的分析人士指出,樂天瑪特撤出中國市場之後,會將精力投入到東南亞市場,「隨著樂天瑪特撤出中國市場,韓國本地商超行業受法律限制,擴張速度放緩的現階段,樂天瑪特將眼光投入到東南亞似乎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但東南亞市場特有的不穩定性,也為樂天瑪特蒙上了不確定的陰影。」
根據公開資料,樂天瑪特在東南亞主要布局於越南、印度尼西亞兩個國家,各擁有13家、46家門店,預計2018年年內,樂天瑪特將在越南和印尼各新增12家、2家門店;而財報也能夠印證上述分析人士的說法:今年上半年,樂天瑪特在越南的營業利潤為20億韓元,同比上升83%;但同期的印尼市場的營業利潤,卻同比下降11.3%,而印尼市場佔據樂天瑪特境外市場利潤近八成。
無論如何,韓國市場對於樂天瑪特撤出中國市場,尤其是在減損方面有一定的期待,截至記者發稿,樂天購物在韓國首爾KOSPI主板的每股股價為206500韓元,相較於今年4月的歷史高值下降22%。
分析人士認為「每年虧損2000億韓元左右的因素消失,將有望改善樂天購物的PBR從0.4提高到0.6甚至更高」,樂天瑪特方面也認為「在中國市場的清算工作結束以後,明年樂天瑪特的業績將有明顯的改善」。
上述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即便現階段東南亞市場發展形勢較好,新零售形態的普及總歸是全球性的局勢,「若樂天瑪特無法應對新零售形態所帶來的挑戰,在傳統零售業受打擊的情況下,無論如何調整戰略,也只能起到暫時的效果。」(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