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國軍中也有很多棟梁之材,為國家民族獨立特別是抵禦日本侵略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老蔣時期評了個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等五人。暫且不論五虎上將是如何出籠的,各自的戰功如何,先按資歷做下排位再論貢獻大小。
被稱為五虎上將之首的是劉峙,年紀最大,資歷最老。1892年出生,比我們大當家的還年長一歲。北伐時期和軍閥混戰中可是一員猛將,陳誠顧祝同也曾經歸他指揮過,排首位理所應當。不過後來似乎江郎才盡,解放戰爭中成了常敗將軍,沒有一場戰鬥能打勝的,淮海戰役中差點被活捉了。儘管如此,官還是做到了陸軍二級上將這個位置。
陳誠和白崇禧。陳誠,陸軍上將。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長沙會戰中陳誠協助薛嶽指揮作戰,打退日軍三次進攻,也是經歷了無數大小戰鬥。
衛立煌,參加過太原忻口會戰,鄭州戰役,遠徵軍松山戰役,殺敵無數。也是戰場上滾過一波又一波槍林彈雨走過來的鐵血將軍。
顧祝同,陸軍一級上將。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最高職務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並在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及以後各戰役中,指揮所部打擊牽制了日軍,配合了各戰場的對日作戰。
蔣鼎文,陸軍上將。軍閥混戰中以「飛將軍」名震一時。抗戰時期乏善可陳,豫湘桂戰役中失地千裡,損兵折將,可以說是五虎當中最沒看出有多少才能的,評為五虎上將估計眾將不服啊。
抗戰期間的國軍德械師部隊。
萬家嶺殲滅戰,日軍損失十萬人。
遠徵軍松山戰役上的衛立煌。
指揮作戰中的國軍將領。
長沙會戰中的國軍士兵。
松山戰役打得很艱苦頑強,國軍士兵付出巨大傷亡後才拿下日軍這個堡壘,為西南大反攻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