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憶故鄉之「將軍廟」|尚志城南紅衛溝·九二四六廠往事

2020-12-24 三線備忘

文:孟傳祥

「今天我們放棄這些地方,那就是為了長久保持這個地方。」

回歸自然的三線廠廢棄鐵路

編者按

這是電影《南徵北戰》裡的一句臺詞,今天在寫那些從大山中搬出的小三線廠往事時,收到這篇關於黑龍江小三線兵工廠的回憶錄,重新想起了這句經典臺詞,讓我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作者孟傳祥為尚志9246廠的子弟,通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哥哥到黑龍江三線九二四六廠探親,作者作為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偶然發現山中一棟沒有窗戶的宿舍,寫有「將軍廟」的記憶,向我們揭示了當年山中小三線兵工廠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尋找山溝裡兵工廠的記憶

記憶搜索快進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尚志山溝裡的——將軍廟

五一前,大姐請我寫點回憶山溝裡的文章,說是給我派的退休畢業論文。姐姐命令不敢違,但是創作這玩意需要激情,需要靈感,還需要創作衝動。

於是我立即按下頭腦搜索快進鍵,搜尋那遠去的記憶…

「將軍廟」三個字躍入腦海,上世紀七十年代,文化生活貧乏,經常看的幾部樣板戲電影外還有多部故事片,其中《南徵北戰》這部片子看了數次。戰役過程中有一個地名記憶深刻,那就是隴海鐵路線上的「將軍廟」。

自古沙場徵戰的將軍大多是英雄愛美女,美女羨英雄,哪有孤家寡人的,將軍與廟似乎無緣,兩者結合必有淵源。

尚志紅衛廠遺址·地標性建築廢棄水塔

1975年:哥哥到尚志紅衛溝探親被徵用

1975年冬天我十五歲,哥哥從大慶來紅衛溝探親,僅有的幾天假期還沒和家人嘮夠,就被徵用幾天。

原因是哥哥是牡丹江地區聞名的桌球高手,十四歲時就曾獲牡丹江地區成年組單打冠軍及尚志縣冠軍。因此粉絲眾多,大多是聞其名而未見其人。

得知哥哥回來,闞永清,劉景生、張士傑、王恩濤、吉永哲等一眾紅衛廠桌球業餘高手盛情邀請前去指導切磋。作為哥的鐵桿粉絲和跟屁蟲,我自然拉不下這個熱鬧。

森林火車·曾經的兵工人主要交通工具

初遇「將軍廟」:山坳裡宿舍牆上的塗鴉

在吉永哲等人的陪同下,哥用家唯一值錢的一臺的破舊「大金鹿」自行車帶我去廠裡,一路緩坡,哥艱難地蹬著車,頭上冒著熱氣。

進廠後路過消防隊不遠,在向南過一個小木橋再向左轉,走了近五分鐘來到廠裡的單身宿舍區,這是幾棟在山坳裡的磚平房,陳舊破敗而且環境骯髒不堪。

悠靜中,烏鴉的叫聲格外刺耳,白雪和垃圾及髒水凍成小冰山反差極大。偶爾遇到幾個零星下夜班的小青年,他們大多是葦河徒工,身穿勞動布工服,頭戴時髦的黃軍帽,青年女工則一水吊腿褲,花棉襖,這在當年絕對夠時尚。

桌球室在一間宿舍東側,簡陋且簡單,球檯是本廠木匠自製的,雖不標準但可用,桌球大戰開幕了,哥是指導和陪練;中午,當地球友在食堂淘弄了幾個熱菜,還有幾樣罐頭就地開喝;下午再戰…

無聊的我走出桌球室,沿著小路看風景,路過老靶場後,偶然在一棟宿舍外看到三個字令我記憶深刻。

「將軍廟」這是寫在一個沒有窗戶的宿舍牆裡的三個大字,斑駁的白牆上黑字大而醒目,現在回憶起來字體似草體隸書,狂放有餘,張馳有度。仔細端詳不解其意。《南徵北戰》中的地名怎麼會塗鴉到此處?

尚志9246遺址·叢林後的建築

再悟「將軍廟」:現狀的內心宣洩和對未來的嚮往

時光荏苒,歲月悠長,花甲之年後,我似乎悟出了這三個字出現在山林深處破舊衰敗的單身宿舍牆上的意義。

那是一個貧窮、單純又狂熱的年代,上世紀六十年中期,一大群有志人士響應祖國召喚,來到張廣才嶺下的尚志縣葦河林業局轄內的大山裡,開闢小三線軍工廠,即九二四六廠,生產五六式班用輕機槍。

當時中蘇關係惡化,靠山隱蔽、準備打仗是國策。大三線重武器大多建在四川貴州湖北等國內腹地,而小三線生產輕武器則是各省開花。

那時九二四六廠精英雲集,工匠眾多,有留蘇學生輕武器專家王寬等,還有技術精英如趙總、魏總等。一大批大學生也加入其中,他們揮灑青春貢獻智慧與才華。

當時各地鄉音匯集,有雲南、四川、陝西、湖南、湖北、山東、上海、河北等地,黑龍江當地人居多,大多是來自北安慶華廠、碾子山華安廠,齊市建華廠、和平廠、車輛廠,牡丹江北方廠、哈市東安廠、偉建廠、一工具、哈一機廠等,舉家攜老帶幼移居山林,還有工讀學生,退伍軍人、葦河徒工及駐廠軍代表,形成了一個包括醫療教育商業五臟俱全的小社會。

大家臨山而居,冬伐夏種,艱苦勞作,獻了青春獻子孫,機槍轟鳴聲響徹山谷,創造了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的不朽業績。

老照片·黑龍江9246廠車間排球隊

在那火熱的年代裡,時代特有的激情亢奮同時,也壓抑了人的渴望。年青人沒有什麼娛樂,為了鼓舞軍工人的政治熱情,廠裡也曾組織文藝青年排演過《紅燈記》《自毛女》等樣板戲片段,最後孤獨落幕。然而,時代特有色彩的狂歡代替不了深山老林的孤寂,貧乏簡單的生活擋不住一顆顆渴望自由的年青靈魂。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年輕人,搞對象、談戀愛偷偷摸摸,撒狗糧、秀恩愛更是大逆不道,青年們偷偷地傳閱著手抄本《第二次握手》、《一雙繡花鞋》、《梅花黨》等所謂黃色反動讀物,啍唱著《小妹之歌》、《懷念南京》、《莫斯科效外的晚上》、《卡秋莎》等所謂黃色歌曲。

這些年輕的軍工人雖久居大山,心卻早已飛出山外,他們渴望走出山溝,走進城市,走近現代生活,尋找心靈深處那憧憬已久的自由家園和港灣,渴望在那裡棲息錨泊。不想讓子女繼續冬天拉柴火,夏天種園子,亦工亦農、群落聯姻。

他們渴望聰明才智得以發揮,討厭近親繁殖,任人為親。渴望能有成為將軍的機會,不甘淪為草根任人擺布。渴望浪漫愛情又苦於花園太小,芬芳有限。

深山中曾經的兵工廠紅磚房

這就是我對深山裡「將軍廟」的現代詮釋,我理解為是單身青年們對當時現狀的內心宣洩和對未來的嚮往。

三十多年前,當年的紅衛廠演變為興龍廠後遷入省城哈爾濱市原動力區,完成了兩代人的夢想,蛻變為哈客廠分廠。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時代變遷,大浪淘沙,有著短暫卻光榮歷史的九二四六廠,最後煙滅於歷史塵埃中。

當年山溝裡的青年才俊們如今早已退休在家,他們的人生目標實現了嗎?歲月靜好,真心願他們心隨所願,健康快樂!

三線記憶·光陰似箭

編後後記:

這篇文章在我們編者的手裡已經有近半個月的時間,作者作為生於六十年代的三線子弟,用少年的記憶,花甲之年的智睿,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時代青年人真實的生活與思想。

編者反覆讀了很多次,其中的很多東西是值得品味的,只有經歷過大山裡蹉跎青春歲月,才能寫下如此的山裡工廠的記憶。

此文獻給曾經的三線人,獻給曾經的大山裡的青蔥歲月!

三線備忘·只為了不遺忘

兵工地理:尋找黑龍江那些失落在大山的小三線廠|三線備忘

紀實:帶你走進尚志9246兵工廠,重溫黑龍江三線廠往事·三線備忘

黑龍江小三線紀實,林海深處的八個兵工廠|三線備忘

代號9246備忘:尚志城南·紅衛溝兵工往事|三線·尋廠記

相關焦點

  • 朝花夕拾憶故鄉之「將軍廟」|尚志城南紅衛溝·九二四六廠往事
    《南徵北戰》裡的一句臺詞,今天在寫那些從大山中搬出的小三線廠往事時,收到這篇關於黑龍江小三線兵工廠的回憶錄,重新想起了這句經典臺詞,讓我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作者孟傳祥為尚志9246廠的子弟,通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哥哥到黑龍江三線九二四六廠探親,作者作為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偶然發現山中一棟沒有窗戶的宿舍,寫有「將軍廟」的記憶,向我們揭示了當年山中小三線兵工廠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 黑龍江小三線軍工紀實(10):尚平公路往事,一條我們回家的路
    在發布了《神秘尚志三兄弟廠的對外聯絡與交通》文章之後,我們再一起看一下,當年在尚志大山裡生產班用機槍的9246廠、生產迫擊炮的327廠和專用工具9229廠的公路交通情況。關於尚志南部交通,現在似乎和旅遊有著很大的關係,目的地就是三個軍工廠附近的葦河林業局開發的衝河漂流、紅豆杉景區有關。
  • 離開尚志多年,才明白故鄉對我的意義
    家的日記鄉愁席慕蓉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故鄉對我而言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她似乎還沒有跟我打過招呼就已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 閬中至天宮院高速路上有「將軍廟」隧道,將軍究竟是誰?
    兩個故事,雖為當地老輩人口頭演繹的傳說,但也說明:白虎洞與趙雲有一定關聯,而白虎洞確實又客觀存在,就在洞灣村內,與將軍廟遺址直線距離不過數百米。廟在尖山子和羅家山之間的埡口左側小山包上,小山包是尖山子衍生出來的,洞在尖山子腳下。
  • 禹城傳說|李屯鄉將軍廟的來歷
    人文禹城公眾號綜合德州史志整理髮布禹城市城南李屯鄉境內,有兩個村莊名曰前將軍廟、後將軍廟。
  • 尚志故事:代號327,三炷香山下,葦河林區向陽廠紀實(上篇)
    此文名中「尚志故事」,並非講故事,而是講述半個世紀前的黑龍江本文作者為黑龍江小三線「八二無後坐力炮」廠——尚志327廠的子弟。向我們講述的第一篇,關於黑龍江林海雪原深處曾經的「保密廠」——327廠的歷史往事。
  • 「城遺城憶」第二站: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
    8月4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城遺城憶」關於濟南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開發專題調研團馬宸昊同學前往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主題調研與問捲髮放。以遊客的視角來看,馬宸昊認為將軍廟街整體街區整體風貌保存完好,環境氛圍整潔優美,但部分建築空間不對外開放,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遊客遊覽的愉悅性。總的來說,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具有較大的保護和開發價值,但在具體實踐中存在著規劃不清、管理混亂等問題。
  • 將軍廟供奉的是哪個將軍
    有人就有廟,有廟就有神,供奉神,是求神保佑一方平安。比如消除火災供奉火神;減少水患供奉二郎神;科舉考試供奉孔夫子;領兵打仗,供奉關雲長;為了死後升天,供奉如來佛……但濟南卻有一個供奉將軍的廟宇,既不為戰勝敵人,也不能倡導忠義,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個將軍,其任務是為了消滅蝗蟲!   據考證:將軍廟裡供奉的將軍叫劉承忠。
  • 京城往事,老虎廟之(花園村)
    記憶與價值同等,憶與直同,財產與家族的榮譽可以遺傳,但它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物都無法從前代人那裡繼承,比如知識和記憶,這為我們假設定了一種宿命——後人必將重複前人的錯誤,即使前人已經預告那即將到來的悲劇,後人依舊無法逃避。為什麼?,最直接的證據滅失,就變成了傳說,傳說就是故事不可信。湖弄孩子的。
  • 閬中至天宮院高速路上有「將軍廟」隧道,將軍究竟是誰?
    兩個故事,雖為當地老輩人口頭演繹的傳說,但也說明:白虎洞與趙雲有一定關聯,而白虎洞確實又客觀存在,就在洞灣村內,與將軍廟遺址直線距離不過數百米。廟在尖山子和羅家山之間的埡口左側小山包上,小山包是尖山子衍生出來的,洞在尖山子腳下。
  •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百度派 @小洋人書籍簡介摺疊概況《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憶性散文,但它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記錄,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 今天,沿著日照路探尋城南往事……
    >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於蓉一起走進日照南路回憶城南往事在日照市的發展史上海曲路與之交匯處稱為十字路。那裡曾經是日照市最繁華的地段。路口東北角是人民商場,西北角坐落著日照商城,而西南角則雄踞著日照電影院,很長一段時間內那裡都是日照市民的文化娛樂中心。小時候由父母陪著,看一場電影像一個很隆重的節日,長大了以後與朋友或與戀人,燈光暗下去,屏幕亮起來,一段段的悲歡離合徐徐從銀幕展開,幕布下邊的人跟著嘆息歡喜或悲傷,在別人的故事裡流下動情的眼淚。
  • 安化縣的「將軍廟」供奉的到底是什麼將軍?
    打開湖南省益陽市的地圖,你會發現這裡有好幾處以「將軍廟」命名的地方。其中包括位於赫山區衡龍橋鎮分水坳的「將軍廟」,位於資江西路860號附近的「將軍廟」(「將軍水府廟」),以及位於安化縣仙溪鎮大溪村的「將軍廟」。那麼,安化縣的「將軍廟」供奉的到底是什麼「將軍」?
  • 德州歷史上的運河神祠(三)大王廟、媽祖廟與元將軍廟
    北廠大王廟  同河神廟一樣,北廠大王廟也是祭祀河神金龍四大王謝緒的廟宇,建於順治七年(1650),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裡人馬大賓曾立碑敘其始末。可惜馬大賓所撰碑文現已失傳。人們不禁會問,河神廟遷建的理由是什麼?
  • 安化縣仙溪鎮的「將軍廟」供奉的到底是什麼將軍?
    打開湖南省益陽市的地圖,你會發現這裡有好幾處以「將軍廟」命名的地方。
  • 五月二十四趕莫井、將軍廟拜李廣將軍
    一打聽,原來小廟供奉的是漢代名將李廣將軍。看著荒茫地區的破敗小廟,顏總兵決定把將軍神靈請回家,重建將軍大廟,重塑將軍金身,永享香火供品。於是,在顏朝堯家家鄉的界溪飯堆嶺建起了李廣將軍廟。歷史上的莫井並不閉塞,是衡攸驛道的必經之地,在莫井這個山間盆地裡,有許多官宦人家、商家名人建有大屋場,如羅家大屋、鵝形大屋。驛道間形成了一條古街,古街東頭是飯堆嶺。
  • 瓜農|組詩:故鄉三憶
    憶故鄉父老 九溝十坡到金山, 來往灞河水潺潺。 〈瓜農庚子年〉 憶故鄉發小 野庵抓麻雀, 上樹如登雲。 一群禿小子, 尿泥塑大人。
  • 「誦讀尚志」尚志文昌閣記
    音頻合成編輯:魯晶尚志文昌閣記文/柳凌豪時逢盛世,歲在庚寅,尚志市重興石嘴山,新闢尚志公園。復設園中之園,奉紅色傳統之圭臬,秉尚志將軍之赤誠。石嘴山乃域內勝地,環境清幽,風景瑰奇,遂於秀峰之上,增建文昌高閣。
  • 烏魯木齊最火的美食廣場~城南往事!
    早就聽說烏魯木齊市錢塘江路七一醬園5樓有一個新開美食廣場叫「城南往事」,是一個裝修成幾十年前老烏魯木齊樣子的特色美食廣場,朋友幾次邀我去打卡,今天中午終於有時間慕名而來,我去的那個點去吃飯的人比較多,老老少少都有,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幾十年前旅遊一般,一邊旅遊一邊享受美食,發現其實好多人都是衝著其古典的裝修,復古的陳設而來,追憶一下自己的二十年前,甚至更早時間段,在場的每個人總會情不自禁的說說自己的故事
  • 臺北寫真:在臺北城南重憶林海音「城南舊事」
    中新社臺北4月28日電 題:在臺北城南重憶林海音「城南舊事」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董會峰  從臺南來到臺北城南,「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展」28日下午在臺北市同安街上的紀州庵新館開幕,重現了臺灣文學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林海音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