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顏天祿的兩會回憶、感動與期待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吉隆坡5月21日電 題:馬來西亞華人顏天祿的兩會回憶、感動與期待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最初有幸受邀列席全國政協會議時,我還有點擔心,與會各界人士數千人,能否得到充分發言的機會。」中國兩會時間開啟之際,回憶起2018年作為海外特邀人士列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情景,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顏天祿21日對中新社記者說,當時與會後,看到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積極建言獻策,熱烈討論,「真正感受到參政議政的濃厚氛圍」「終生難忘」。

顏天祿說,通過參會,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對中國政府以民為先的工作作風和中國發展成績有了更全面了解。「若非親身參會,很難如此直觀感受到中國政府在中國發展道路上做出的種種不易卻踏實的工作。」

受到會議氛圍鼓勵,顏天祿「格外珍惜這寶貴的機會」,在會上暢所欲言,建議新時代的中國僑務工作要更多支持華人在其所處國家事業、企業發展。

那次會議35名海外特邀人士中,顏天祿是唯一一位馬來西亞代表。列席期間,不管每天事務多繁忙,他都當「義務傳播者」,堅持將每天會議的重要信息發給馬來西亞中文媒體,希望能通過媒體,讓馬來西亞華人華僑更好了解中國的發展動態。

在顏天祿看來,兩年後的今次兩會是在一個「不平凡的時刻」舉行的「特別的會議」。雖然身在馬來西亞,他依然高度關注兩會動態,對本次兩會充滿期待,「世界對中國也充滿期待」。

今天政協開幕會上的「一分鐘默哀」讓顏天祿十分感動。他說,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愛」,體現了中國將民眾健康安危擺在第一位。

他還對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2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所提及的「中國向有關國家提供抗疫援助是真誠的」這句話印象深刻。他說,馬中攜手抗「疫」就是很好的例證。

顏天祿回顧,中國在馬來西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及時提供馬來西亞急需的醫療物資給馬來西亞當地前線人員和民眾,「令人深感溫暖」。中國在逐漸控制疫情後,「也不忘協助馬來西亞這隔海相望的友好夥伴」,派遣專業醫療隊伍前來分享經驗,助力馬來西亞成為東南亞地區成功有效抗疫的國家之一。

顏天祿認為,當今世界面臨巨大的挑戰,世界各國不僅面對疫情的衝擊,也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他期待兩會不但能為中國經濟社會保持穩定發展提供答案,也能為全世界如何應對疫情挑戰發出「中國聲音」,「讓全世界民眾和國際社會在命運共同體倡議下繼續攜手邁進」。

他說,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快,防控難度大,「任何一個國家沒有戰勝疫情,其他國家就難言安全」,這就更加突出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顏天祿期待,此次兩會上,中國能推出更多具體的國際防疫合作舉措,進一步展現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和擔當,也增強國際社會攜手戰勝疫情的信心。(完)

相關焦點

  • 馬六甲華人顏天祿: 重燃鄭和留下的火種
    馬六甲華人顏天祿:重燃鄭和留下的火種(僑界關注)   600多年前,中國寶船載著鄭和及其近萬名隨從,遠下西洋,途經馬六甲。華人由此踏足這片陌生的土地,並在通向大海的河口往來經貿,繁衍生息。
  • 馬來西亞僑領顏天祿:華裔青少年應該培養寫作習慣
    馬來西亞僑領顏天祿:華裔青少年應該培養寫作習慣
  • 兩華人文化機構在馬六甲舉行掛牌儀式
    新華網馬來西亞馬六甲4月26日電(王大瑋)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馬六甲分會和馬六甲鄭和文化協會25日在該國古城馬六甲舉行掛牌儀式,正式落戶馬六甲鄭和·朵雲軒藝術館。馬六甲州對華商務特使顏天祿(右三)、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會長張雅浩(左三)等嘉賓為兩館揭牌。新華網發 王大瑋攝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會長張雅浩表示,華人文化協會在馬來西亞成立已經四十多個年頭,經過前輩的共同努力,目前該會在全馬各州都設有分會。
  • 全球華人過中秋 天涯海角共此時
    鄭榮昌回憶道,隨著華人留學生、觀光客的增加,中秋的節日氛圍越來越濃,中秋的文化意涵傳播得越來越廣。  中秋期間,在英國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慶祝活動。去年,英國劍橋華人社區舉辦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形式結合、氣氛濃鬱熱烈的中秋慶典活動。來自英國各地的演出團體及個人展現了舞龍、太極、武術、傳統歌舞及詩詞朗誦等,慶祝佳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活動吸引了華僑華人,也吸引了當地人的關注。
  • 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文化周亮相「中國第一水鄉」
    周莊鎮鎮長石穎與拿督威拉顏天祿共同敲響了友誼之鑼。 鍾升 攝中新網南京11月7日電 (黃瑩)峇峇娘惹瓷系品、繽紛的馬來服飾、燕窩原料產品、手工榴槤咖啡……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雞場街)文化周7日亮相江南水鄉周莊,琳琅滿目的馬來西亞特色商品為小家碧玉的江南古鎮增添了一抹異域風情。
  • 馬來西亞華人期待老熟人馬哈蒂爾帶來新變革
    《青年參考》特約撰稿 袁 野當一些國家驚呼「黑天鵝」時,華裔在歡呼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並希望當過22年總理、92歲的馬哈蒂爾領導的「希望聯盟」,帶來他們期待的改變。馬來華人熱切期望變革在吉隆坡,28歲的伯納德·恩從事商業諮詢。他中文說得地道,甚至略帶京腔,但與筆者交流時堅持使用英文。「我首先是馬來西亞人,之後才是馬來西亞華人。」他說。伯納德作為志願者參與了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擔任計票員。
  • 綜述: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
    新華社吉隆坡12月18日電綜述: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新華社記者林昊 王大瑋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
  • 馬來西亞華人期待新中國六十年閱兵大典
    中新社吉隆坡九月三十日電(記者趙勝玉)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秘書黃振仲對本社記者說,十月一日他將休息一天,在家好好看現場直播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大閱兵。」他說。  臨近「十一」,記者在吉隆坡已隱隱感受到了一種期待,不管是在馬來西亞的中國人還是馬來西亞華人。
  • 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
    新華社記者林昊 王大瑋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兩華人文化機構在馬六甲舉行掛牌儀式
    新華網馬來西亞馬六甲4月26日電(王大瑋)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馬六甲分會和馬六甲鄭和文化協會25日在該國古城馬六甲舉行掛牌儀式,正式落戶馬六甲鄭和·朵雲軒藝術館。馬六甲州對華商務特使顏天祿(右三)、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會長張雅浩(左三)等嘉賓為兩館揭牌。新華網發 王大瑋攝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會長張雅浩表示,華人文化協會在馬來西亞成立已經四十多個年頭,經過前輩的共同努力,目前該會在全馬各州都設有分會。
  • 大馬雞場街與成都寬窄巷合作 促華人了解特色老街
    雞場街文化坊工委會顧問顏天祿(左)贈送紀念品給寬窄巷子管委會副總經理冉紅山。(馬來西亞光華網圖片)   中國僑網6月1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華網報導,馬來西亞雞場街文化坊正式連同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寬窄巷子,締結成為友好街區,旨在有效實踐雙邊促進交流以及共謀發展的合作計劃。
  • 「全球華人華僑紀念鄭和下西洋615周年雲會議」召開
    「全球華人華僑紀念鄭和下西洋615周年雲會議」線上召開傳承「鄭和精神」 講好中國故事日前,由中國鄭和研究會、江蘇省海外聯誼會、陝西廣播電視臺、中國好故事資料庫、國際鄭和協會(籌)等聯合舉辦的「全球華人華僑紀念鄭和下西洋
  • 馬來西亞各界談「白皮書」:展現新中國建設成就 增強攜手發展信心
    馬來西亞各界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紛紛表示,白皮書充分展現了中國70年來的發展成就,也必將增強國際社會與中國攜手同行,共建更繁榮世界的信心。當日甫抵北京,受邀將出席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的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顏天祿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70年前,中國開啟強國富民的新徵程,使神州大地不斷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也把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帶上現代化軌道,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精彩蛻變。
  • 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文化周亮相「中國第一水鄉」
    周莊鎮鎮長石穎與拿督威拉顏天祿共同敲響了友誼之鑼。 鍾升 攝中新網南京11月7日電 (黃瑩)峇峇娘惹瓷系品、繽紛的馬來服飾、燕窩原料產品、手工榴槤咖啡……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雞場街)文化周7日亮相江南水鄉周莊,琳琅滿目的馬來西亞特色商品為小家碧玉的江南古鎮增添了一抹異域風情。
  • 馬來西亞華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國?
    馬來西亞華人青年如何看中國年輕的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的認識是「祖籍」,「旅遊勝地」,「可以去發展的地方」更為貼切,比如楊紫瓊,顏如晶,黃明志,梁靜茹,都是在中國或臺灣地區發展的馬來西亞人,年輕人身上像老一輩一樣的家國情懷已經越來越微弱。
  • 馬來西亞全國華人文化節在檳城舉行
    馬來西亞全國華人文化節在檳城舉行 2018-09-23 08:52陳悅 攝   中新網檳城9月23日電 (記者 陳悅)以「百年傳承,千載文化」為主題的馬來西亞第35屆全國華人文化節開幕儀式22日在檳城舉行。  當晚8時30分許,檳城州首席部長曹觀友、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會長方天興、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魯世巍等共同點燃主席臺上的主火炬,為華人文化節正式揭幕。花車巡遊。
  • 話劇是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符號
    "搶救百年馬華話劇史料運動"在全馬展開,心向太陽劇坊一行人拜訪了不少早期演話劇的前輩,喚起過去的回憶與此同時,從馬來亞華僑到身份轉換後的馬來西亞華裔,使用其他語言(如英語、馬來語)演出的話劇也應該值得研究。第五,馬華話劇的研究,不局限於英屬馬來亞華僑到馬來西亞華人推動的華語話劇,它也應該包含由不同種族所演出具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色彩的話劇作品。
  • 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
    新華社吉隆坡12月18日電 綜述: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新華社記者林昊 王大瑋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綜述: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
    新華社吉隆坡12月18日電綜述:馬來西亞人士表示聯合申遺成功體現馬中密切聯繫新華社記者林昊 王大瑋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
  • 馬來西亞甘榜亞逸水屋轉型酒店區 封存老輩華人回憶
    馬來西亞甘榜亞逸水屋轉型酒店區 封存老輩華人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