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2005年7月,吉林省全面啟動農業稅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鄉鎮機構改革在白山松水間拉開帷幕。這場改革最明顯的特徵是:鄉鎮黨政領導兼職和交叉任職,實行黨委書記兼任鄉鎮長模式,俗稱「一肩挑」。民族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可以分設,但不增加領導職數。
2006年下半年以來,吉林鄉鎮黨委、人大、政府領導班子陸續換屆。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07年底,全省624個鄉鎮中, 558個實現了黨政「一肩挑」,比例為89.4%,「除了民族鄉鎮,其他鄉鎮基本全部實現『一肩挑』。」
一位鄉鎮黨委書記說,各級政權中黨政領導最容易鬧矛盾的就是鄉鎮這一級。現在的鄉鎮不如過去有權了,沒有太多事情可管,書記如果管多了,鄉鎮長就會有意見,結果就造成了思想上的隔閡、內耗不斷。
吉林鄉鎮黨政「一肩挑」模式運行了兩年多,現在情況如何?鄉鎮幹部怎麼看?本報記者近期深入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和四平市三地的一些縣市,分別從中選擇一個鄉鎮進行了採訪。
責任都要由一人承擔
以前承擔責任有迴旋餘地,現在往哪兒推?
「被選為鎮長的那一刻,頓時意識到今後這個鎮上所有的責任都是我一個人承擔了!以前書記與鎮長分設,一些決策出了問題,鎮長可以承擔一部分責任,現在往哪兒推?」4月11日,公主嶺市響水鎮黨委書記陳佔營說。
1963年出生的陳佔營2001年擔任該鎮黨委書記,前年鄉人大選舉他為鎮長。
有類似觀點的,還有蛟河市天崗鎮黨委書記兼鎮長陳祥勇:「以前書記和鎮長責任分攤,有一定的迴旋餘地,出了問題鎮長可能會主動承擔責任,現在沒有什麼餘地了。」
從土地助理員、宣傳委員、副鄉長、副書記、鄉長、書記一步步走過來的陳祥勇認為,「一肩挑」也是一件好事,知道自己壓力大了,幹工作也更為努力,決策更為慎重,考慮問題更周全了。
而榆樹市弓棚鎮黨委書記兼鎮長趙德雙則認為,原來黨委書記和鎮長都是正職,而鎮長是人大選舉產生的,有些鎮長表現得更有「底氣」,在與書記協調配合上容易出現一些偏差。「『一肩挑』有利於班子團結,便於黨委政府的工作協調統一,增加了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也增加了團結。」
吉林省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鄉鎮機構改革以後,吉林共撤併鄉鎮291個,撤併比例31.8%。鄉鎮黨政領導幹部交叉任職,改革前領導職數5321人,改革後減少到3447人,減少了35.2%。鄉鎮黨政「一把手」普遍實行「一肩挑」,有利於減少決策層次,提高決策水平;有利於政令暢通,減少摩擦。
採訪中發現,儘管吉林絕大部分鄉鎮實行了「一肩挑」,但鄉鎮普遍設有兩個正職,除了書記兼任鄉鎮長外,副書記兼任鄉鎮人大主席團主席,也是正職,並且擔任這一職位的多為擔任過鄉鎮長的同志。
在榆樹市一個鄉鎮看到,儘管該鄉的某黨委副書記兼任人大主席,他的辦公室仍懸掛著「鄉長室」的牌子,鄉裡幹部仍然稱其為「鄉長」,他也坦然接受。
不過,對於副書記兼任人大主席的分工,各地有較大不同。在弓棚鎮,黨委書記兼鎮長趙德雙將經濟工作和人大工作交給人大主席負責,「幹的實際上還是鎮長的活。」響水鎮的人大主席現在則告別了他當鎮長時主管的經濟工作,開始負責黨務、人大、信訪工作。天崗鎮黨委書記兼鎮長陳祥勇說,黨政「一肩挑」後,黨政班子怎麼分工是一個關鍵的問題,現在並沒有統一的模式。
有的喊累有的覺輕鬆
「一把手」要駕馭全局,放開讓班子成員幹
兼任鎮長兩年多,天崗鎮黨委書記陳祥勇最大的感受就一個字:累!天崗鎮工業比重較大,以石材為主要產業,號稱「關東石材第一鄉」。
陳祥勇說,天崗像個小城市,涉及城管、物業、民生問題都需要政府解決,很多群眾直接找「一把手」,原來書記與鎮長分設,可以讓他們找鎮長,「現在矛盾問題集中於我一人,集中不了精力去抓一些重點工作。比如各種各樣的訪問團、考核組,應接不暇,『一把手』不出面似乎就顯得不重視,結果可能是感情不到位,事情辦不到位,老百姓得不到實惠。」
與陳祥勇的累不同,響水鎮黨委書記陳佔營說:「『一肩挑』後,內心最深的感受就是工作輕鬆了。」他的理由是,書記鎮長分設時要考慮:我處理這個問題是否越位?鎮長是否會挑理?現在,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了。
陳佔營列舉了他的「權力清單」:人事上,只能管村這一級幹部和鄉鎮機關行政編制的助理員,鎮直單位如畜牧站、農業站等都被劃轉各個上級業務部門垂直管理;經濟上,財政被上一級統管,一年轉移支付給撥30多萬元,主要是辦公行政經費,這些資金也是鄉財縣(市)管。
在弓棚鎮的領導班子分工中,副書記兼人大主席團主席仍然分管經濟工作。黨委書記兼鎮長趙德雙說:「讓人大主席抓具體經濟工作,主持政府工作,實際跟原來還是一樣,但是體制上不一樣了,不是法律規定應該管的,這是黨委書記委託的,代鎮長主持政府工作。」
趙德雙認為,極個別鄉鎮領導班子不團結,關鍵問題是權力:一個是誰說了算,一個是誰掙多少,實質是利益分配的問題。有的政府工作黨委書記抓了,鎮長會說這是我政府的工作,就有意見。黨政「一肩挑」後,更要注重調動班子成員的積極性,「『一把手』要駕馭全局把握思路,放開讓班子成員幹,讓他們覺得還有權力,還能發揮作用。」
「一肩挑」不僅讓這些鄉鎮「一把手」順了心氣,也讓鄉鎮幹部和普通群眾感覺到了方便。「鄉鎮領導分工很明確,我們這些一般幹部辦事也簡便。」一位鄉鎮公務員說,以前辦一件事要找分管領導、找鄉長、找書記;現在歸口到一個人管,找他就能辦妥,也提高了效率,「不用再擔心這個事請示書記,鄉長會不會有意見了。」
誰來監督鄉鎮「一把手」
理順黨委、人大、政府關係,避免「一言堂」
接受採訪的鄉鎮「一把手」並不諱言,「一肩挑」以後,目前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誰來監督鄉鎮「一把手」。
天崗鎮黨委書記陳祥勇說:「原來資金審批權歸鎮長,重大問題由黨委會討論決定,這是一種互相監督制約,現在這種局面不存在了,審批都是書記一個人。」不過他認為,現在還有人大監督、群眾監督等多道防線,並不存在權力失控的問題,如果領導幹部的素質達到一定水平,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弓棚鎮黨委書記趙德雙說,「一肩挑」之後,確實存在權力過於集中的問題,「這就要求在重大問題上必須實行黨委成員集體決策制,實行黨內監督,避免一人說了算、『一言堂』。」
響水鎮黨委書記陳佔營則認為,現在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的監督其實非常弱化,應該加強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加強紀檢部門的監督、審計部門的審計、組織部門的考核,並且上級對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要注重聽取民聲民意。
吉林省委黨校黨史黨建部副教授丁彬建議,防止鄉鎮「一把手」權力過分集中,需要加強黨代會常任制建設,加強人大等方面的監督,加強黨務、政務、財務的公開,上級部門改變考核評價機制。「由於抓黨建是慢功,抓經濟工作、社會建設,更容易出政績,要防止『一肩挑』後過分重視經濟工作、忽略黨建工作的問題。」
還有專家認為,從現行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機構的設置上分析,「一肩挑」產生了一個矛盾:人大主席由黨委副書記兼任,既要接受黨委書記的領導,又要監督政府的工作,怎樣處理好這個關係就很難把握了。同時,鄉鎮黨委書記也是如此,作為書記要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作為鎮長,又要接受人大的監督,也不好把握好這個關係。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教授彭向剛說,「一肩挑」好處很顯然,減少了領導職數,降低行政成本;減少了黨政在一系列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上的過程環節,可以在常規性的工作中減少內耗提高效率,也有助於加強黨的領導。同時,如何進一步理順黨委、人大、政府的關係,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又可以實現有效的監督,這需要在基層生動的實踐中探索。(記者 孔祥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