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質量強市建設激發新動能

2020-12-20 河北新聞網

質量是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更關乎人民群眾的福祉。近年來,廊坊市以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為抓手,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經濟社會發展加速邁向「質量時代」。

圍繞打造標準、鑄就品牌、提升質量,廊坊質量強市建設成果豐碩。三年來,主持修訂國際、國家、省、市級和行業標準167項,創建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區5個、省級標準化示範區10個;入選全國第三批「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專項提升行動」參與城市名單,在省政府質量考核中連續三年獲評A類,質量競爭力持續增強。

與此同時,廊坊市加速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堅持創新理念,突出綠色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優先」。特別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舊動能迅速轉換、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6.7:32.9:60.4,實現了廊坊製造向廊坊創造、廊坊速度向廊坊質量、廊坊產品向廊坊品牌的轉變。

●構建協同機制,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

9月15日,2020年北京與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成功舉辦,共籤約合作項目33個,涉及養老服務、高新技術產業、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意向投資額215億元。這些項目的籤約落地,對推動廊坊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對廊坊而言,搶抓協同發展歷史機遇,既要抓具體產業項目,又要抓質量引領能力建設,創新和構建協同機制尤為關鍵。」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張萬剛說,廊坊近年來堅持以質量強市建設為引領,以承接非首都功能為主攻方向,在打造協同發展機制上狠下功夫,有效釋放了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高站位統籌謀劃,用足用好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重大戰略機遇,開展百家「質量標杆企業」「質量獎獲獎企業」對標達標行動,共同實施「質量智庫共享、質量測評聯動、質量詢診轉診」等互動活動,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廊坊特色、核心競爭力強的創新性產品和服務。目前,全市共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0件、中華老字號1項、魯班獎1項、地理標誌產品3個。

——高標準融合創建,借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與通州區、武清區共同籤署《通武廊質量強市和標準化戰略框架協議》《通武廊工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推動實現標準一體化的深度發展。9月1日,廊坊市與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籤署《品牌建設框架協議》,議定合力打造品牌建設平臺,推動「標準、質量、品牌、信譽」深度融合,加速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提升「廊坊品牌」世界影響力。

——高質量提標升級,在推動實施質量強市、強縣、強企戰略上,圍繞產業體系協同創新、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民共享等方面,舉辦「通武廊」品牌故事分享、「通武廊」質量基礎建設論壇等系列活動,努力打造高質量協同發展示範區、產業融合引領區。今年8月,通武廊醫療衛生協調聯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正式啟動,目前,廊坊32家醫院與京津對接合作,30家京津醫院實現與我省住院醫保報銷同標準、同待遇,京津冀「醫療共享」正惠及更多居民。

潮白河畔,北三縣積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總投資1530億元的203個重點項目全面推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旁,廊坊臨空經濟區塔吊林立,施工正酣;服從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南部縣(市)主動對接、聯動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加快推進,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穿行廊坊大地,北中南三大板塊加速崛起,奮力推進協同發展的熱潮撲面而來。

●堅持創新理念,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

2018年9月,「石墨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在新奧石墨烯技術有限公司啟動,並被推薦為國家級標準化示範項目。兩年來,該公司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3項,主持或參與修訂相關標準58項,成為引領廊坊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的「排頭兵」。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寧鳴飛表示,用先進標準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優勢產業、重點企業研製創新技術標準和先進技術標準,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專利轉化為標準,有效發揮了標準對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載體作用。

為完善激勵機制、創新標準化體制,市標委會成員單位由21個部門擴充到30個。今年以來,共徵集市級地方標準69項,申報省級地方標準24項,審定市級地方標準20項,廢止市級地方標準33項,形成了科學實用、較為完備的市級標準體系,有效推動了標準化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

例如,市農業農村局等17個部門共同制定《關於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形成了農業農村標準化的工作合力,燕達國際健康城等3個項目獲批國家級示範項目,永清香菊種植等3個農業園區獲批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截至目前,廊坊市國家級、省級示範項目佔全省的1/3,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與此同時,制定完成了《廊坊市標準化資助辦法》,通過補貼、獎勵、以獎代補等辦法,增強了企業採標、制標、貫標的積極性和吸引力。目前,全市標準化技術人才80%以上在企業,研發資金80%以上來源於企業,標準研製項目80%以上產生於企業的凝聚效應。

特別是「百城千業對標達標專項行動」啟動以來,廊坊市先後組織145家企業、231項產品標準進行對標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初具輻射效應。五年來,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154家增至72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由3262家增至7911家。以企業為主體的660個各類研發平臺,共開展科技項目近萬項,申請專利1.3萬餘件,成為「京津研發、廊坊孵化轉化產業化」的重要力量。

●突出綠色發展,挖掘高質量發展「潛力」

12月10日,在維信諾(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第六代全柔AMOLED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據了解,該公司去年產值達到5.6億元,今年預計全年產值達到22億元。

「通過開發應用多項新材料新技術,『全面屏』可真正實現,成為全球首個量產應用級別的屏下攝像解決方案。」維信諾總裁辦主任唐偉介紹,他們承擔的OLED國產柔性屏項目,已獲得發明專利7000餘項,增加了我國在顯示行業標準活動中的科技「話語權」。

近年來,廊坊市堅持創新強標,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的路子,全力打造科技之城。通過深入推進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培育了一大批標準水平先進、示範帶動明顯的優勢企業。僅2019年,雲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申請專利授權量就有907件,其中發明專利達777件,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標準「領跑者」。

數據統計,廊坊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年營業收入實現424億元,居全省第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聚集了精雕數控、萊尼線束等一批高含金量企業和項目,年營業收入204億元。截至2019年底,科技進步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

與此同時,廊坊市堅持綠色創標,全力打造宜居之城。目前,廊坊是全國首批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9年榮獲「全國森林城市」稱號,市區平均綠化覆蓋率達43.77%,人均擁有公園綠地14.56平方米,真正做到「把森林裝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今年7月16日,廊坊市首個國家級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在固安溫泉園區林城村正式啟動,將打造「生態農業、花卉種植、無公害蔬菜、休閒旅遊度假」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固安樣板。而另一個國家標準化項目,以「醫養康」相結合的三河燕達健康城,已向全國6個省、20餘個城市輸出「燕達模式」,一躍成為廊坊公共健康服務業的知名自主品牌。

廊坊市堅持共享達標,打造生態之城。淘汰落後產能,是建設生態廊坊的必然選擇。五年來,廊坊市先後淘汰27家水泥企業、1747萬噸產能;淘汰2家玻璃企業、380萬重量箱;在省內率先建成「無鋼市」,4家鋼鐵冶煉企業全部退出,800多家涉鋼企業轉型升級,去除鋼鐵產能1974萬噸。

為確保「保持散煤動態清零」目標,去年以來,廊坊市深入開展散煤管控,共出動執法車輛6369輛次,出動執法人員23560人次,收繳散煤5695噸。今年1-11月,廊坊市空氣品質繼續改善,PM2.5濃度42微克/立方米,綜合指數4.83,空氣品質綜合排名在全省8個傳輸通道城市正排第一。

農業是生態產品的重要供給者,鄉村是生態涵養的主體區。為此,廊坊市緊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品,不斷完善廊坊市農業標準體系。目前,新奧蔬菜全產業鏈綜合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驗收,形成了蔬菜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的「五化五統一」示範推廣模式。新奧集團、華夏幸福、榮盛集團、匯福糧油在生產綠色、做優生態的同時,也在創造價值、惠及民生,4家企業入圍「中國民企500強」。

深挖區位優勢潛力,融合創新發展理念,依託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實現質量工作機制健全、經濟效益突出、質量基礎設施完善、質量文化氛圍濃厚的城市質量發展總目標,廊坊正在京津之間、環渤海腹地打造質量發展新高地,成為昂首闊步邁入高質量時代的強力「助推器」。(記者劉傑 通訊員段再友、高建全)

來源:廊坊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廊坊日報社:以人為本激發轉型升級新動能
    原標題:廊坊日報社:以人為本激發轉型升級新動能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新興媒體的迅猛崛起,傳統報業融合發展、轉型升級成為題中應有之義。各報社紛紛因勢而動,緊緊圍繞「媒體融合、轉型升級」這一主線,力求解放思想、創新求變。
  • 廣西農墾:農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原標題:廣西農墾:農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在這裡,您可以在桂北風格的院子裡品茗暢談,在果園菜田採摘有機食品,還可以參與橘林騎行、河邊垂釣、田園嬉戲等農業體驗活動
  • 培育港口新動能!陳少榮調研韶關港建設
    培育港口新動能! 今日,市長陳少榮到曲江調研韶關港建設推進情況,強調要圍繞打造綠色航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力推進韶關港航建設,構築現代化水上交通運輸體系,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培育港口新動能,全面提升城市服務產業發展能級。
  • 主攻「四大經濟」 激發新動能
    古今結合、新舊交融的橋東如何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在「快」字上下功夫、見成效,讓古城煥發新活力? 記者日前走進惠城區橋東街道採訪了解到,橋東將圍繞「爭創一流街區、打造魅力橋東」目標,主攻「四大經濟」(文旅經濟、網際網路經濟、城市經濟、集體經濟),「快」字當頭幹起來:加快發展網際網路經濟和集體經濟,以水東街更新改造為爆點,加快凸顯文旅產業特色步伐,點燃夜間經濟新動能。
  • 助推「內循環」 激發消費活力 | 廊坊進京啟動「北京廊坊文化旅遊周」推介文旅資源
    《樂遊天下》主持人馮子碩對廊坊文旅資源進行了推介,集中推介了廊坊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資源和四大主題精品線路,本次活動以「京津樂道 綠色廊坊」為主題,旨在提升廊坊文旅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激發北京市場消費潛力,加速廊坊文化旅遊行業回暖回補。
  • 平涼「一強三創」激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動能
    戚隴利近年來,平涼市聚焦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黨的組織路線,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以「四抓兩整治」促重點提升,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促全面規範,融合推進以「強化政治建設,推進組織創先、機制創新、作風創優」為主要內容的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幹部人才優勢
  • 加快發展全域旅遊 助力建設美麗廊坊
    廊坊旅遊深掘資源、搭建平臺、創新機制、活化宣傳,闖出一條從「資源小市」到「產業大市」的蝶變之路,奮力推動全市旅遊實現高質量發展。2013年至2017年,廊坊旅遊收入、人數年均增長達到25%。2017年,全市共接待遊客3379.47萬人次,同比增長25.37%,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旅遊收入372.7億元,同比增長33.18%,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
  • 河北秦皇島旅遊產業暨開發區(園區)推介會在廊坊舉辦
    中國經濟網廊坊5月19日訊(記者 牛力濤)5月19日下午,藉助2017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的平臺,秦皇島旅遊產業暨開發區(園區)推介會在廊坊舉辦。  秦皇島市委常委、海港區委書記馮國林表示,作為環京津、沿渤海重要節點城市,河北沿海地區發展的戰略支點,秦皇島正搶抓「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的戰略機遇,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開放興市、文明鑄市戰略,加快發展動能轉換和質量效益提升,著力建設沿海強市、美麗港城和國際化城市。
  • 邢臺以項目建設為抓手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強新動能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閆麗靜)前不久,邢臺市252個項目集中開工,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及支撐作用較強的大園區、大平臺項目相繼落戶,將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升級轉型提供新動力。邢臺市委書記張古江在市委八屆九次全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強新動能,以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
  • 廊坊新引擎 城市新地標
    這座對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全新商業綜合體,集甲級寫字樓、購物中心及精品公寓於一體,是華夏幸福在廊坊投資建設的首座商業綜合體,未來將成為廊坊發展的新引擎、城市商業的新地標。華夏幸福是從廊坊成長起來的全國優秀民營企業。
  • 激發新活力集聚新動能 吉林打造新時代振興發展「商務引擎」
    吉林省的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需要調優經濟結構、轉換發展動能。如何引進更多新產業、大企業、好項目,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是吉林招商引資工作的當務之急。  此外,通過不斷摸索實踐,吉林省開發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廣泛吸引外部要素,推動內源型發展動力不斷提升,開發區開放水平日益提高,開放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國際合作呈現新亮點。目前,已有德國大眾、日本豐田、韓國SK集團、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等5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或知名跨國公司相繼落戶,開發區日益成為全省外向型經濟的集聚地。
  • 領會新思想 激發新動能 以解放思想 大討論譜寫密山轉型崛起新篇章
    結合密山發展實際,我們需要在三個方面解放思想,實現「三個新提升」。在項目建設方面解放思想,實現實體經濟新提升密山市現有企業生產規模小、產業層次低、經濟效益不高,缺乏附加值高、拉動力強的立市大項目、好項目。我們必須始終把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根基,加快補齊短板、激發動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要全力招商,狠抓項目。
  • 奮力推進開發園區「二次創業」為「強富美高」新揚州建設積蓄動能
    市委書記夏心旻強調,全市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拿出「闖」的精神、「幹」的勁頭、「實」的作風,奮力推進開發園區「二次創業」,以園區的高質量發展為新興科創名城建設提供堅強支撐、為「強富美高」新揚州建設積蓄持續動能。市長張寶娟主持會議。孔令俊、李航、陳鍇竑、王炳松、張長金、韓驊、焦慶標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參加會議。
  • 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
    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劉虎提出,城市能級體現在城市發展活力等各個方面,新技術新動能的湧現可以催生更多新興生產要素,是未來競爭的關鍵所在。蘇州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做好高端人才招引培育工作,加快推進產業升級。
  • 加快臨空經濟區建設 助推廊坊邁向國際一流航空城
    今年4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河北部分)「3+13」規劃體系正式獲批,為大規模開工建設夯實基礎;4月30日,北京新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廊坊空港段試通車,實現從廊坊市區到臨空經濟區10分鐘點對點快速到達,便捷交通為城市積蓄跨越崛起新動能。以招商落實項目,以投資帶動發展。去年9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後,廊坊臨空經濟區全球系列精準招商和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速。
  • 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培育湖南農業新動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湖南作為農業大省,應高度重視激活農業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近年來,我省立足湖湘特色深化農業改革,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形成了農業穩定發展、質量趨優日新的良好局面,但仍存在產業大而不強、產品多而不優、三產融合不深、科技支撐不足、整體競爭力不強等短板。
  • 大同:「大項目」 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山西隆基樂葉一期3GW單晶電池項目、現代醫藥產業園項目的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聲轟鳴,幾臺挖掘機正緊張作業,工程車來回穿梭運送土方……作為山西省十大重點能源項目之一的大同隆基樂葉一期項目投產後,年均銷售收入預計將達14億元,年均繳納稅金約6000萬元,同時解決當地230人的就業問題,這是大同市運用大項目激發經濟新動能的縮影。
  • 厚植生態優勢 激發綠色動能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題:厚植生態優勢 激發綠色動能新華社記者塗洪長、秦宏作為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之一,地處閩中內陸山區的三明市被稱作「中國綠都」。近年來,三明以落實新發展理念為牽引,走出一條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齊頭並進的新路子,為相對落後山區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益鏡鑑。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方式要與時俱進。作為以「小三線」建設起家的老工業基地,三明在很長一段時間承受著發展成本之重與環境汙染之痛。
  • 陳少榮調研韶關港建設時強調 培育港口新動能 全面提升城市服務...
    11月23日,市長陳少榮到曲江調研韶關港建設推進情況,強調要圍繞打造綠色航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力推進韶關港航建設,構築現代化水上交通運輸體系,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培育港口新動能,全面提升城市服務產業發展能級。
  • 2019年中國·廊坊國際經貿洽談會今日開幕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河北日報5月18日消息,經國務院批准,由商務部與河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河北省唯一的國家級展會——2019年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5月18日在河北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