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二高峰,在整個20世紀內,卻從未有中國人成功登頂過有著「野蠻巨峰」之稱的K2。2004年7月27日,西藏登山探險隊改寫了這一歷史。而直到8年之後,深圳人饒劍峰與另2名隊友於7月31日沿南坡成功登頂,作為首支中國民間登山隊登頂成功。
登頂 登山人的終極追求
在古老的塔吉克語中,喬戈裡之名有著「高大雄偉」之意,而在國際上,這座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被慣稱為K2,命名源自19世紀50年代西方探險隊首次考察此地區時,將喀喇崑崙山脈自西向東的五座主要山峰以K1至K5依次標示。與喜馬拉雅山脈相比,喀喇崑崙山脈氣候更加惡劣,而無論是從中國一側,還是從巴控克什米爾一側進山,最快也要高海拔徒步7天,才能接近K2等山峰。對於登山者而言,K2代表著攀登的終極追求,登頂K2的意義,甚至不亞於拿到奧運金牌。
有人曾作過一個比喻,如果說採用商業登山方式從傳統線路攀登珠峰像走樓梯上國貿大廈,那麼,攀登陡峭危險、氣候惡劣的K2,就好像在冬季徒手從外牆攀爬國貿大廈。與已有4000多人登頂過的珠峰不同,K2目前只有約300人登頂成功,更有77名登山者的生命終結於此,死亡率之高為所有山峰之冠。作為無數登山者心目中「最高的精神聖地」,許多人帶著畢生夢想來到這裡,或抱憾而歸,或功成名就,譜寫了登山史上眾多的英雄奇蹟與悲壯傳說。
奇蹟 隊友滑墜後生還
成功登頂這座被太多人膜拜或者懼怕的山峰,饒劍峰的感覺是「非常爽」。有著運氣與實力的雙重保障,饒劍峰與隊友們帶著無比喜悅的心情過程流暢地登上了這座「萬山之王」,然而很多人知道,下山往往比上山更難。每一次,謹慎的饒劍峰都會選擇最為穩妥的方式下撤,然而K2陡峭的坡度卻還是讓他備感狼狽。也就是在這次下撤中,發生了讓他至今心有餘悸的隊友滑墜事件。「張京川當時還在跟我說著話,轉眼間被繩子綁在一起的4個人就下去了。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之後,當時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然而幸運的是,集體滑墜後全體生還的奇蹟發生在了饒劍峰的隊友身上。當饒劍峰迴到C4營地得知隊友生還的消息之後,眼淚再次洶湧而出,「會合的那一刻我們倆抱頭痛哭,直升機上不到那麼高,所以摔斷了肋骨的張京川只能和我們一起自己走下去。」
回憶起在加德滿都等待入山的日子,饒劍峰形容當時的心情是緊張、興奮、恐懼、期待……要知道,在2008年死亡人數達11人的山難之後,整整2年沒有任何人成功登頂K2。而與許多多次衝擊K2的人相比,第一次嘗試就能成功登頂,饒劍峰表示自己「太幸運了」。在競技體育有句話叫「強者運強」,尤其在登山這個特殊的運動中,能擁有如此的好運氣,已足以證明饒劍峰自身的實力。
不是英雄,只是勇士
記者 手記
「我們不是英雄,如果一定要找一個褒義的詞語形容,也就是勇士吧。」與許多城市紛紛樹立的「登山英雄」相比,雖然已經成為中國登頂8000米以上山峰最多的民間登山者之一,饒劍峰卻依舊十分低調。除了2006年登頂珠峰之後,他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專訪。
「其實,現在大家對於登山的觀念有些偏差。」在饒劍峰看來,許多媒體將民間登山者捧為「英雄」的宣傳方式其實對公眾有些誤導。與曾經為國家贏得榮譽的西藏登山探險隊這樣的隊伍不同,如今中國民間登山運動其實更多是出於登山者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登山首先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其次才是登頂。所謂英雄,我覺得一定要有為了更多人的利益而犧牲的精神,像曾經的西藏登山隊,我也很敬佩他們。但作為業餘登山者,我們更多的是為自己。」
作為要求極高的一項極限運動,相比國外,雪山攀登在中國興起得很晚。「到國外登山我才了解到,中國業餘登山者的水平相對還是比較低的,與國外許多無氧攀登以及自助攀登的高手相比,我們真不算了不起。」雖然每次登頂還必須帶上氧氣瓶和高山嚮導,但是饒劍峰表示,「我還是儘量減少被服務,因為這是對自己的考驗,必須以自己為主體。」
「有的人站得高不是為了看得遠,而是為了被看見。」對於有些人為了出名而冒險甚至冒死而去攀登雪山的行為,饒劍峰覺得這是一種對於登山的純粹的玷汙。「雖然我也想被看見,但我只是想告訴世界,中國人開始登山了。」
一個羅馬尼亞登山者曾告訴饒劍峰一句話,對他的震動很深,「Climb mountain outside is climb mountain inside(攀登戶外的高峰,其實是攀登內心的高峰)。」去年在巴基斯坦,由於一場車禍撞斷了腓骨,饒劍峰在家休養了整整5個月,「車禍之後,我對登山的心情更加純粹了。」而去年耽誤了兩座山峰的登頂計劃,也是饒劍峰今年爆發式登頂的原因之一。
在被問到為什麼如此急迫想要完成登頂14座8000米山峰的計劃,饒劍峰坦誠地表示,「我跟老婆有過約定。」而陪伴他接受專訪的妻子則有些心疼地說,「為了登山,他落下許多傷。我知道他必須要完成這個大大的心願,但除了登山,生活還有很多面。」
超越極限
55天登頂3座8000米山峰
4月20日,登頂8091米的世界第十高峰安納普爾納峰;5月10日,登頂8463米的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5月19日,登頂8516米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在55天的時間裡,深圳人饒劍峰完成了3座8000米山峰的攀登,在他之前,全世界只有兩個人曾做到如此壯舉。而更為令人欽佩的是,在成功登頂3座極峰之後,饒劍峰在7月30日成功登頂公認攀登難度最大的世界第二高峰K2,並在之後兩次挑戰另一極峰布洛阿特峰。
在長達近半年的攀登過程中,馬卡魯峰原本不在饒劍峰與隊友的計劃裡,然而由於登頂安納普爾納峰極其順利,饒劍峰決定在赴洛子峰之前,獨自去挑戰馬卡魯峰。出於安全考慮,他請了3位夏爾巴嚮導作為協助。雖然中間又遭遇了嚮導臨陣脫逃,食物耗盡等困境,他最終還是成功登頂了這座難度極高的山峰。在緊接著完成洛子峰的登頂之後,饒劍峰才從一名外國記者的口中得知,自己完成了一項怎樣驚人的壯舉。
在登頂包括K2在內的4座極峰之後,儘管身心都十分疲憊,但饒劍峰還是決定衝擊自己的第11個目標——布洛阿特峰。然而8月1號才抵達大本營的他其實已經錯過了登頂的最佳時間,由於天氣預報有所出入,布洛阿特7500米以上的埡口在一天的暴雪後積了有2米多厚的雪,在嘗試2次之後,他最終選擇了下撤。「決定放棄的時候還是有些不甘心,但是下山之後想到能馬上回家就又開心了。」
「一切順利的時候其實學不到什麼東西,只有從失敗中才能學到很多。」饒劍峰說,也許是之前的4次登頂太順利了,上天用這樣的方式提醒他緩一緩腳步。從3月23日出發,到9月1日回到深圳,在被問到回家的感覺時,饒劍峰想了想說,「回家當然非常開心,但是還有一個感覺就是還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