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發現龍山文化古城遺址 為新石器時代遺蹟
連日來,河南南陽方城縣平高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掘進展順利,據悉,這是首次在豫西南發現龍山文化古城址遺蹟。 據介紹,該遺址是在一九六一年十月河南省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的,一九七六年第二次普查時確定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
陝西周至發現兩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新華網西安9月5日電(都紅剛 廉曉君)西安市文物工作者日前在周至縣發現兩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東陽化村西遺址平面呈一斜向長方形,南北約120米,東西長約100米,面積近12000平方米。從取土斷面上觀察,文化層堆積在2米左右,暴露有袋狀灰坑等遺蹟,遺物主要為陶片。
-
內蒙古清水河縣發現一新石器時代古城遺址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5日電(記者柴海亮)文物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境內發現一處龍山文化時代的古城遺址。它的發現對內蒙古中南部史前城址聚落研究、文明起源以及早期城市形成等諸多重大課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科學資料。
-
內蒙古清水河縣發現一新石器時代古城遺址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5日電(記者柴海亮)文物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境內發現一處龍山文化時代的古城遺址。它的發現對內蒙古中南部史前城址聚落研究、文明起源以及早期城市形成等諸多重大課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科學資料。 龍山文化,是1928年在山東省歷城縣(現濟南市歷城區)龍山鎮發現相關歷史文化遺存而得名,它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
河北發現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原標題:河北發現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考古人員日前在河北省尚義縣的石井鄉四臺蒙古營發現4000年前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墓葬,挖掘出遺骸一具。考古人員認定此處為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據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文清介紹,此墓葬出土的夾砂黑陶、打磨石器、骨器等隨葬物品,對研究龍山文化以及當時葬俗生活習俗有著重要意義。
-
山東省將搶救性保護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記者16日從山東省章丘市文物局獲悉,山東將對龍山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城子崖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並在未來10年內規劃相關考古遺址公園。 據介紹,為更好地保護城子崖遺址,山東將啟動城子崖遺址城牆遺蹟搶救性保護工程及西城牆保護房改造。
-
河南葉縣餘莊遺址 發現高等級龍山文化墓葬
2020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考古隊對餘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墓葬、房基、灰坑及窖穴等各類遺蹟50餘處。餘莊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餘莊村,遺址東西長約1600米,南北最寬約600米,面積約50萬平方米。
-
以精美的黑陶為顯著特徵,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遊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
-
河南葉縣餘莊遺址 發現高等級龍山文化墓葬
2020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考古隊對餘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墓葬、房基、灰坑及窖穴等各類遺蹟50餘處。餘莊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餘莊村,遺址東西長約1600米,南北最寬約600米,面積約50萬平方米。
-
河南濮陽戚城遺址發現龍山時代城門、城牆等遺蹟
新華網鄭州10月1日電(記者桂娟)考古人員在河南省濮陽戚城遺址發掘龍山時代城址,新發現城門、城牆、道路等遺蹟,為研究上古傳說時代五帝之一的顓頊及其所居帝丘等問題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此次對戚城龍山時代城址發掘取得重要收穫:東城牆探溝發現了寬30米、高3米的龍山文化古城牆,當時最先進築城技術版築法印跡清晰;南門探方發現了宋代及其以前的古代道路6條,從而確定了戚城遺址南門的確切位置;同時發現了漢代磚砌城市排水系統。更為重要的是,在目前發掘的層面上,暴露有疑似為龍山時代城門的柱礎石等遺蹟,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陝西沙苑、山西懷仁、河南許昌、北京門頭溝等地都發現了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至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遺址就更多了。河北磁縣、河南裴李崗發現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它對仰留文化淵源的研究提供了線索,後者分布在以關中、晉南、豫西一帶為中心,包括長城內外、河北、甘肅、青海的一些地方,這是距今七幹到五千年前主要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的人們遺留下來的。
-
山東城子崖龍山與嶽石文化遺址
城子崖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存,總面積為22萬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由中國考古學家發現、發掘和出版考古報告的古城址。城子崖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堆積層分為三層,上層為周代文化層,中層為嶽石文化層,下層為龍山文化層,出土了大批各時代的文化遺物。下層的龍山城址南北最長處530米左右,東西寬約430米左右,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城址內文化層堆積豐富,有房基、水井、窯穴等遺址。陶器以黑陶、灰黑陶為主。石器多為磨製。還有骨器。
-
來自新石器時代龍山時期!大同吉家莊遺址發掘成果震撼考古界
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成果匯報會上,由該校王曉琨副教授負責的大同吉家莊遺址發掘考古成果,引起國內外考古界廣泛關注。 吉家莊遺址位於雲州區吉家莊鄉吉家莊村南約150米處的桑乾河南岸臺地上,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晚期到龍山時期(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文化遺存。遺址面積約1平方公裡,大部分現在都作為農田耕地使用。
-
以精美的黑陶為顯著特徵,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遊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
-
陝西:府谷發現龍山文化大型石城遺址
華商報榆林訊(記者 陳冰)日前,府谷縣田家寨鎮寨山村發現一處大型石城遺址,考古人員初步判定其年代大約在4000多年前,屬於龍山文化時期。 村民常刨出石斧石錘 11月1日,省文物保護員安鎖堂說,近日他在府谷縣田家寨鎮寨山村勘查時發現,七年前榆林市文物普查中發現6個文物點,有很強的關聯性,很可能屬於一座古城遺址。城牆保留完整有近百米,石塊砌得很整齊,輪廓清楚。 安鎖堂介紹,這個古城遺址雖經雨水衝刷、黃土覆蓋,但整體框架仍在。
-
山東城子崖龍山與嶽石文化遺址
城子崖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存,總面積為22萬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由中國考古學家發現、發掘和出版考古報告的古城址。城子崖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堆積層分為三層,上層為周代文化層,中層為嶽石文化層,下層為龍山文化層,出土了大批各時代的文化遺物。下層的龍山城址南北最長處530米左右,東西寬約430米左右,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城址內文化層堆積豐富,有房基、水井、窯穴等遺址。陶器以黑陶、灰黑陶為主。石器多為磨製。還有骨器。
-
河南禹州瓦店龍山文化遺址發現祭祀遺址群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的一部分,考古人員在河南禹州瓦店龍山文化遺址發現了對稱分布的祭祀遺址群。專家認為,這種位於聚落或城邑南部且對稱布局的祭祀遺蹟,可能為中國古代「左祖右社」建築格局之濫觴。瓦店龍山文化遺址現存總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是河南境內的超大型龍山文化遺址,對其聚落形態研究被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
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包括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石峁遺址
澎湃新聞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宣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
新石器時代的木器:各種木作工具,房基中發現木作的遺蹟
新石器時代,對木器的加工製造,也佔有重要的位置。房屋的建築和生產生活上都需要使用木質工具和用具,這就促使木作手工業生產發展起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一般都出土有木作工具,其中常見的有石斧、石鑿、還有骨鑿。這些石質的木作工具,在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即有出土,裴李崗和磁山文化遺址,就發現有比較多的石斧和少數石鑿,石褲則未見。
-
平糧臺古城遺蹟發掘:發現中國最早城市排水系統
古城出土的各類遺存,從不同層面展現了中原龍山文化的地理優勢和文化特質,是新石器時代末期各區域文明交匯融合的集中體現。河南淮陽,古稱陳州,這裡有伏羲的太昊陵、孔子的弦歌臺,素有「八千年看淮陽」的說法。平糧臺古城遺址位於淮陽縣城外東南角,是4000年前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