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開封,陽光燦爛,氣候溫熱,今天的騎行目的地是禹王臺公園。
禹王臺公園位於開封市區東南隅,雖然遠離熱鬧和喧囂,顯得低調而落寞,然而名氣卻很大,從春秋時期衛國的儀邑之地算起,已有2700多年歷史。
音樂聖祖師曠的古吹臺,唐代三大詩人的三賢會,清朝兩代皇帝的御筆題詞都在這裡。
1
樂聖古吹臺。
我國歷史上有壘築高臺的傳統,比如商紂王兵敗自焚的鹿臺、魯迅寫詩感嘆的靈臺等等。
相傳春秋時晉國大音樂家師曠曾在此高臺上鼓琴吹奏,召開個人音樂會,所以後人稱古吹臺。
圖示。
史書記載,古吹臺原本較高,明朝還有10米高,周長達百米。後因黃河泛濫,泥沙淤積,現古吹臺僅高出地面約7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初夏時節,千年翠柏用厚實的濃綠,環抱了高臺,營造了古吹臺的幽靜。
如果從空中俯看,古吹臺呈橢圓形,周圍地形是按龜、蛇形態構築,吹臺像龜體,周圍是一環形水渠。渠上有多座小橋。臺西北還有一蜿蜒的土山,叫蛇山。
吹臺原是夯土土臺,後世用灰磚鋪砌了表面。還有部分臺體,以大塊石頭用水泥勾縫鋪砌。於是,土臺變成了磚石臺。
古人喜築土臺,河南有多處。商朝國都朝歌(今淇縣)有鹿臺,漢代梁園有「七臺」。外省,西安有靈臺,安徽有章華臺,蘇州有姑蘇臺等。這些夯土高臺,多建於商周、春秋之時。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說:「當時盛行遊獵之風,故喜園囿。其中最常見之建築物厥為臺。臺多方形,以土築壘,其上或有亭榭之類,可以登高遠眺。」
高臺奏響《陽春》《白雪》
史書中關於師曠的記載頗多,主要記述了他一生的兩大貢獻。
其一,音樂界聖祖。
師曠是春秋時晉國宮廷的首席樂師和晉大夫,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他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據說是他發明了五音六律,中國十大古曲中的《陽春白雪》也是由他創作並在吹臺首演。
師曠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造詣,為世人所共仰。史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師曠琴藝的高超。
有一次,師曠為晉平公宴會演奏名曲《淸徽》,當他用奇妙的指法撥出第一串音響時,便見有16隻玄鶴從南方冉冉飛來,一邊伸著脖頸鳴叫,一邊排著整齊的隊列展翅起舞。
當他繼續彈奏時,玄鶴的鳴叫聲和琴聲融為一體,在天際久久迴蕩。晉平公和參加宴會的賓客一片驚喜。
曲終,晉平公激動地提著酒壺,離開席位邊向師曠敬酒邊問道:「在人世間,大概沒有比這《清徽》更悲愴的曲調了吧?」
師曠答道:「不,它遠遠比不上《清角》。」
晉平公喜不自禁地道:「那太好了,就請太師再奏一曲《清角》吧!」
師曠急忙搖頭道:「使不得!《清角》可是一支不尋常的曲調啊!它是黃帝當年於西泰山上會集諸鬼神而作的,怎能輕易彈奏?若是招來災禍,就悔之莫及了!」
但是晉平公一定要聽,師曠無可奈何,只好勉強從命,彈起了《清角》。
當一串玄妙的音樂從師曠手指流出,人們就看見西北方向,晴朗的天空徒然滾起烏黑的濃雲。
當第二串音響飄離殿堂時,便有狂風暴雨應聲而至。
當第三串音響驟起,但見尖厲的狂風呼嘯著,掀翻了宮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內的一幅幅帷幔,屋上的瓦片墜落一地。晉平公和滿堂賓客嚇得驚慌躲避,四處奔走。
師曠於是停手,頓時風止雨退,雲開霧散。
在場的人大開眼界,有人激動地上前握住師曠的手說:「你的技藝真可驚天地、泣鬼神啊!」
其二,傑出政治家。
師曠的獨特性,還在於他「以樂諫君」。他最早提出「君輕民重」,主張「君必惠民」。他曾以「惟仁義為本」諫晉悼公,晉悼公也能聽進去。
後來,晉平公主政,眼饞楚靈王造章華臺,也大興土木。相傳,師曠力勸無果,以琴擊額,死在晉宮大殿之內。
有一次,晉平公望著師曠雙目失明的樣子,忽然感嘆道:「太師雖絕頂聰明,卻是盲人,你的那個世界真是太昏暗了。」
師曠道:「也未必。其實天下有五種昏暗,而我還沒輪上其中之一呢。」「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晉平公不禁發問。
「好吧,讓我一件一件說給大王聽吧。」師曠侃侃而談:「群臣通過行賄來博取名譽,百姓們受冤屈而無處伸張,君王對此不聞不問,這是第一昏暗。
忠臣不用,用臣不忠,蠢材高踞要位,小人壓制賢明,君王對此不知不曉,這是第二昏暗。
奸佞玩弄兩面派來掩蓋自己的嘴臉受到尊榮,賢人遭誣陷被趕走,而君王對此不覺不察,這是第三昏暗。
國家貧窮,百姓疲憊,而君王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醉心於諂諛之詞而不醒悟,這是第四種昏暗。
是非不辨,法令行不通,貪官汙吏枉法,老百姓無法安定,而君王對此不明不白,這是第五種昏暗。
國家陷入這樣五種昏暗,沒有不垮臺的。比較起來,我的昏暗不過是小昏暗,還不至於危害國家呢。」
晉平公聽到這番妙論,甚是感動,決心勤於國政,力求做個有道的明君。
但是到後來,晉平公忘記了自已的感動,越來越追求奢華,再也聽不進師曠的諫勸,最終導致了師曠毀琴自殺的悲劇。
陽春白雪圖。
2
漢王建梁園。
西漢景帝時期,梁孝王劉武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了大功,得到皇帝的賞賜,金錢百萬,珠寶無數。
梁王享樂奢靡之心膨脹,大興土木,分別在開封、商丘建立了規模巨大的王宮園林。
漢代以前,大梁名勝古蹟已是小有名氣了,「吹臺」就是其中之一。
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詩吹彈遊樂,為此專門修復「吹臺」,並以「吹臺」為軸心,在這裡大興土木,「築東苑,方三百裡,修建亭臺樓閣,豢養珍禽異獸,種植松柏桐竹,修建成一座豪華的園林,此處就稱為梁園,又稱菟園。
在劉武手裡,「三百裡梁園」成為名滿天下,西漢文學家枚乘在《梁王菟園賦》中記錄了當時天下人爭相遊覽的盛況:
「到了春夏之交,四面八方的人們都來梁園遊覽,遊人徘徊在奇花異卉、茂林修竹之間,但見重樓起霧,飛閣生,離宮、別館中看不完的霓裳翠袖,聽不盡的夜夜笙歌。或豔陽高照,或月白風清,孝王與文士們因物起興,酬唱應答……
3
唐朝詩人三賢閣。
太陽月亮來相會。
古吹臺後邊的三賢閣,竹影婆娑,滿庭清幽。
公元744年,大唐詩壇李白、杜甫、高適三人相攜來汴梁,乘興登臺飲酒賦詩,懷古論今。三人吹臺相會,「勝卻人間無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大事件。
對於李白和杜甫,這是一次美妙際遇,聞一多稱之為「青天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
聞一多感嘆:「我們該當品三通畫角,發三通擂鼓,然後提起筆來蘸飽了金墨,大書而特書。因為我們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
今日三賢閣內塑有唐代三詩人立像,李白狂放、杜甫悽苦、高適威武。
三人在此地攜手同遊,飲酒作詩,酒酣耳熱之際,三人詩興大發,名作如泉湧出。
高適在《宋中十首》中寫道:
悠悠一千年,陳跡惟高臺。
寂寞向秋草,悲風千裡來。
杜甫後來多首詩篇寫到回憶。其中有:
昔我遊宋中,惟梁孝王都。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
李白則寫出了氣勢磅礴的《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三人相遇時,李白名滿天下,但政治上遭遇巨大挫折。高適是兩次求仕失敗,窩在汴州「釵於奩內待時飛」。小兄弟杜甫,無名之輩,雄心勃勃,想西入長安求功名。
三人在汴州夷門,尋訪俠士侯嬴看門處,李白寫名篇《俠客行》,歌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俠義精神。
三人同登古吹臺,酣飲高歌,慷慨懷古,獵獵秋風中,唱響中國文學史上的華彩樂章。
4
傳說中,三人把酒論詩,直抒胸臆,直至盡興方歸。
黃昏,一個端莊的姑娘帶著丫鬟走過來。她是遊園撫琴後打道回府路過這裡的。
透過窗戶看見墨跡未乾的白壁題詩,不由停下腳步。那造詣深厚、龍飛鳳舞的書法深深吸引了她,見房中無人,便走進去觀賞。
這首《梁園吟》借詠梁園古蹟,追懷歷史上的名人盛事,抒發詩人慾濟蒼生的豪情壯志。
姑娘低吟了一遍,頓覺心曠神怡。詩義氣勢磅礴,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韻,令人嘆為觀止。
為避免題詩的牆壁被人粉毀,宗姑娘還一擲千金買下了這面牆壁。
宗小姐千金買壁的美談不脛而走,飛快地傳遍了古城。
李白正要動身到名山大川去求仙訪道,聽說此事,不由怦然心動。便問杜甫:「賢弟,你世居中原,可知這位宗小姐的來歷?」
杜甫道:「她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知音律,善操琴,是梁園有名的才女。此地有句民謠:『今人難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來。』」
李白不久前喪妻,千金買壁之事深深觸動了他的心弦。隨後在杜甫和高適的幫助下,李白與宗小姐結成良緣,從此開始了「一朝去京闕,十載客梁園」的生活」。
5
明清禹王臺。
到了明嘉靖二年(1523),由於黃河泛濫成災,人們飽經水患,談水色變,為了紀念歷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臺為禹王臺。
無論是戰國所建還是漢代所建,當年建築已蕩然無存,今時古吹臺上主體建築叫禹王廟,是明朝始建清代復建。
土臺北面松柏參天,一片肅穆。
迎面聳立著五間兩層雕梁畫棟的正殿,康熙三十二年(1694),康熙皇帝駐蹕開封,在這裡為禹王殿御題匾額「功存河洛」,以弘揚大禹治水功德,及表彰歷代治水先賢。
天下禹王廟很多,唯獨開封禹王廟得到了康熙御筆。
古吹臺上,來過眾多歷史名人,司馬相如、阮籍、李白、杜甫、高適、岑參、李夢陽、何景明、康有為,還有兩位皇帝康熙和乾隆……
圖為國內僅存的一座四亭橋。
6
禹王公園還有兩處古蹟值得觀賞。
一是辛亥烈士墓。
紀念辛亥革命中犧牲的同盟會河南分會的11烈士,位於園內東側。
陵園大門和孫中山銅像。
1911年11月武昌起義爆發,中國同盟會河南分會隨之策划起義,不幸因清廷奸細出賣遭到鎮壓,起義組織者張鍾端、王天傑等十一烈士慘遭殺害,後被同盟會收集殘骸及遺物,共為一墓。
圖示。
蒼勁的書法碑刻,使人熱血沸騰。!
沉痛緬懷為中華復興而獻身的先烈們!
二是綠蔭掩紅樓。
在公園的西端,有一座暗紅色的歐式建築,它建於清末的1904年,由比利時人設計。1927年,京漢鐵路工人曾在此召開會議,策劃發動了「二、七大罷工」,故又稱二七樓。
1950年,新中國第一任河南省省長吳芝圃曾在這裡辦公居住。
今日的禹王臺公園已經年久失修,盡顯冷落和破敗之象。園中綠蔭鋪地、古木參天,述說著千年的滄桑。
7
不知不覺時間已是午後,民以食為天,於是我告別了這座千年古園,思緒又回到了現實中間!
查詢了高德地圖,發現開封一個著名小吃距此不遠,於是再次騎行15分鐘到達餐廳。
圖示。
舟橋餐館的特色是羊肉水煎包和羊肉糊辣湯,這是一家百年老字號的小吃店,2000年被國家評為中華名吃。
二兩肉煎包,一碗糊辣湯,才13元。好香啊!
抬頭間看見鄰桌溫馨一幕:
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趴在媽媽肩上,用一雙大大的眼睛望著我,向我微笑。
於是我頓生感慨:
拜訪古園歸來後,發現幸福在人間!
看官:謝謝觀賞,敬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