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吃的保健品到底是「藥品」還是「食品」?

2020-12-13 齊魯壹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注重養生,鹿茸、冬蟲夏草、雪蓮等經常被作為滋補保健品食用。但對於這些可食用的保健品,到底是藥品還是食品,很多消費者並不了解,遇到相關的權益糾紛也無所適從。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們身邊的「保健品」。

案例:

王先生在某公司處購買「鹿茸(血片精選)」四盒共計5032.1元,後王先生認為涉案鹿茸不標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屬於三無產品向食藥監局投訴,食藥監局出具舉報登記單回復,載明鹿茸列在《中國藥典》2015年版目錄中,且不屬於食藥同源物品,舉報的鹿茸片未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並對退賠請求、舉報獎勵等內容進行了回復。王先生對食藥監局的回覆不滿意,堅持認為鹿茸屬於食品。

故訴至法院要求某公司按照《食品安全法》賠償王先生10倍貨款並承擔訴訟費用。

上述案件中,法院認為鹿茸的性質是非食藥同源中藥材,並且是單獨售賣,涉案產品性質是藥品,不是食品,不宜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故判決駁回王先生的訴訟請求。

如何區分食品、藥品、保健品呢?

看到這,很多消費者可能會疑惑,上面案例中的鹿茸有滋補功效,不應當屬於保健品嗎?現在我們看一下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對食品、藥品、保健品是如何規定的?

01什麼是食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條: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02什麼是藥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一百條第一款: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製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藥品等。

對於藥品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材,中藥材分為食藥同源中藥材與非食藥同源中藥材,什麼是食藥同源中藥材呢?

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的中藥材是食藥同源中藥材,具體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布的規定為準。

按照相關的規定,鹿茸屬於非食藥同源中藥材,針對這類中藥材,若商家單獨售賣,而並非是作為成分添加在食品中的話,消費者在遇到問題時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相關規定進行維權,如果是作為成分添加在食品中的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行維權。

03什麼是保健品?

根據GB1674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聲稱並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從保健品的標準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很多消費者把保健品當成藥品,保健品本質上屬於食品。

上面案例中商家單獨售賣的鹿茸雖然有滋補的功效,但它們本質上屬於藥品,並不屬於食品,也不屬於保健品。

普法

01發現保健品中添加了藥品成分怎麼辦?

注意:食品中不可添加藥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布。

02如何運用懲罰性賠償維權?

關於懲罰性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

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03懲罰性賠償的適用需要以造成消費者實際損害為前提嗎?

不需要,只要消費者購買了不安全食品,即可主張懲罰性賠償,無需證明人身受到損害。

04消費者什麼情況下可主張懲罰性賠償?

保健品中添加有毒有害或者禁止添加的成分或標籤、說明書存在明顯的內容缺失,嚴重影響食品安全的可主張懲罰性賠償。

如果食品的標籤說明書的錯誤確係筆誤,或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通常消費者僅能要求解除合同,退貨退款,不能要求懲罰性賠償。

保健品中存在虛假宣傳,虛假宣傳的是經營資質,商品或服務的主要功能、主要標準等合同主要內容,直接誤導消費者購買該產品,消費者可要求懲罰性賠償。對不足以誤導消費者的不能要求懲罰性賠償。

提示

選用保健食品時注意外包裝是否齊全,是否印製以下內容:1、保健作用和適宜人群;2、食用方法和劑量;3、貯藏方法;4、功效成分的名稱及含量;5、保健食品批准文號;6、保健食品標誌。

在選購進口保健食品時,消費者不僅要選用正規途徑進口的保健品,還應當注意進口保健品其外包裝必須要有中文版標籤,且其內添加的成分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的規定,不含有我國禁止添加的成分。

有問題消費者要及時理性維權,不能過度維權,同時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和證據維權意識,在消費過程中注意留存證據,妥善選擇糾紛解決方式。

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要留存購買商品的發票,網購過程中注意保留與賣方的交流記錄。合理使用相應方式記錄權益被侵害、遭受欺詐的過程。

充分了解產品的信息與相關格式條款。在購買保健品前,向經營者諮詢有關商品性能、功效等方面的信息,對於商家的過度承諾不要輕信,消費前,詳細看清商家的格式條款,不要貪圖其一時讓利,落入消費陷阱。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通州法院)

相關焦點

  • 輔酶Q10是保健品還是藥品?80%的人都理解錯了!
    輔酶Q10是藥品還是保健品?如何識別呢?輔酶Q10是一個「跨界產品」,既有藥品,也有保健品,在化妝品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咱們就先來說說藥品與保健品的鑑別。我們人出生後都會有身份證號,藥品也一樣,每一個上市藥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號」,藥品的「身份證號」就是它的批准文號。
  • 輔酶Q10是保健品還是藥品?80%的人都理解錯了!
    輔酶Q10是藥品還是保健品?如何識別呢?輔酶Q10是一個「跨界產品」,既有藥品,也有保健品,在化妝品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咱們就先來說說藥品與保健品的鑑別。我們人出生後都會有身份證號,藥品也一樣,每一個上市藥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號」,藥品的「身份證號」就是它的批准文號。
  • 保健品到底有什麼「神奇」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因保健品引發的各種新聞屢見不鮮,其中受害人多為老年人,現在大有受害人年齡年輕化的趨勢。讓人不禁想問,這個保健品到底有什麼「神奇」的作用,能引得如此多人對其深信不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了解應該如何正確定位「保健品」吧。首先,我們要明確保健品的概念。許多商家在宣傳的時候,會刻意模糊掉保健品的概念,那麼保健品是什麼?
  • 保健品非藥品「藥到病除」不可信
    東南網4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老年消費者成保健品「重災區」因聽信商家包治百病的宣傳,王阿姨在某健康食品商行購買肽杞口服液,但是她吃後並沒有任何效果反而引起血壓升高還有一些保健品商家直接拿「同仁堂」等作為擔保,還有部分經營者為了推銷保健品,以所謂「專家」或患者名義「現身說法」,用不科學的論述誇大功效,刻意混淆保健食品與藥品的概念區別。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曝光9起藥品、保健品虛假廣告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 王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1日曝光9起藥品、保健品虛假廣告宣傳。食藥監總局指出,曝光的7起藥品和兩起保健品虛假廣告內容存在不科學的功效斷言、擴大宣傳治癒率或有效率、利用患者名義或形象做功效證明等問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嚴重危害公眾飲食用藥安全。
  • 保健品為何愛傍藥品 - 長江商報官方網站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見習記者 孔慧慧) 一個是「京都念慈庵蜜煉川貝枇杷膏」,是「國藥準字」,非處方藥;一個是「京都念菴堂蜜煉川貝枇杷膏」,是「國食健字」,屬保健品。兩者外包裝非常相似,均表示用於「止咳潤肺,化痰清咽」。
  • 吃了「食用菌」保健品身上大面積過敏 原來竟是……
    我們欄目曾多次報導過一些通過誇大其詞的宣傳,把普通食品當作保健品甚至藥品高價推銷的行為,市場監管和公安部門也進行過多次打擊,可在一些地方,仍有一些人躲在陰暗的角落從事這樣的勾當,淮北姑娘李培培就成了一名受害者。
  • 萬寧、屈臣氏暗戰藥品保健品市場
    昨天,萬寧中國CEO謝長安透露:今後將提高保健品、藥品在萬寧的產品結構份額。        在日化界,屈臣氏、萬寧、康是美等幾大連鎖巨頭中,多覆蓋了個人護理、食品、藥品三大板塊,而各自的比例卻有所不同。其中,屈臣氏的藥品佔20%~25%的比例;萬寧以食品、化妝品為主,藥品只佔5%左右;而康是美的藥品比例則達40%。
  • 李白也曾被保健品收「智商稅」
    相關新聞微博截圖實際上,盲目迷信保健品,按照保健營銷套路,會吃吃出問題的,古代就已有之,而且還是李白、阮籍這樣的名人,讓我們隨著這些名人的經典案例,來揭示保健品與藥品之辨。唐代大詩人李白,剛過耳順之年(61歲)便病逝於當塗,一代詩仙隕歿,令人扼腕。
  • 實驗室揭秘:你網購的藥品保健品安全嗎?
    今天上午,在南京食品藥品監督檢驗院組織的'實驗 室開放日'上,展示了多種假冒偽劣保健品、假藥,其中很多都是通過網絡途徑銷售的。   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院藥品檢驗所所長曹玉表示,兩款產品雖然叫咖啡,其實只是以咖啡作為載體,裡面添加了化學藥物西布曲明和酚酞,西布曲明是增加中樞神經興奮,吃完之後人會非常興奮、厭食。而酚酞是一種瀉藥,達到效果是減肥效果,但是對人體造成了傷害。
  • 「我不是藥品」應成為保健品的「口頭禪」
    針對保健食品領域的突出問題,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9月10日《法制日報》)  保健品等事關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可掉以輕心。然而,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甚至不擇手段,已成為社會一大通病。如利用偽劣保健品忽悠消費者,獲取暴利,則是一些不法商家慣用的伎倆。
  • 輔酶Q10是保健品還是藥品?
    先說一下答案:輔酶Q10是一個「跨界產品」,既有藥品,也有保健品,在化妝品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如果需要服用,建議還是遵醫囑,根據情況服用,沒有官方的日常建議補充量,日常補充建議量不超過50mg。堅果類: 如花生、胡桃、腰果等另外如果想補充輔酶Q10,國內的朋友,建議還是選擇國藥準字號的OTC類產品購買服用,保健品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連「國食健字」都不是,只是普通的通過QS的食品級,研究不充分,質量要求不高,很難選到真正好的健字號。
  • 日本免稅「黑店」用保健品冒充藥品坑遊客
    退貨時,號稱是該店店長的人矢口否認賣出產品為「藥品」,稱只是「健康食品」,並以貨物已售出概不退換為由,拒絕退貨退款。但根據張先生提供的錄音,導遊在事前宣傳時,口口聲聲稱免稅店裡賣的是「藥監局的藥,藥局專賣的藥,買它可以救命」,還稱「沒有副作用,四瓶一療程,吃一個療程可以保持五到十年」。
  • 科技日報:保健品不是神藥只是食品,說能治病的肯定是騙人的
    保健品不是神藥只是食品。 視覺中國 圖日前,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次的「權健事件」引發巨大的輿論海嘯,讓國人的目光再次轉向保健食品行業。且不論引起人神共憤的權健騙局,就說那些我們日常所見的保健食品真的有宣傳所言的神奇功效嗎?葡萄籽可以抗癌、抗氧化?近幾年,平時吃葡萄被我們吐掉的葡萄籽,因商家宣稱其提取物能抗癌、抗氧化、延緩衰老,而被製成各種葡萄籽保健品賣得火熱。小小葡萄籽真有這麼多功效嗎?
  • 食用菌保健品真的那麼好麼?
    隨著綠色食品的興起,使得食用菌產業也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食用菌具有綠色性、營養性對人體保健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特別是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食用菌也被加工成多種形式,包括休閒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同時在技術方面也具有液體深層發酵技術、微膠囊技術等。
  • 保健品當藥品、誇大洗腦、拒不退貨、政府不管,哈日族買日本保健品被坑慘!
    退貨時,號稱是該店店長的人矢口否認賣出產品為「藥品」,稱只是「健康食品」,並以貨物已售出概不退換為由,拒絕退貨退款。但根據張先生提供的錄音,導遊在事前宣傳時,口口聲聲稱免稅店裡賣的是「藥監局的藥,藥局專賣的藥,買它可以救命」,還稱「沒有副作用,四瓶一療程,吃一個療程可以保持五到十年」。而且,這些商品盒子上,也都專門印有「藥局專賣品」字樣,有意誤導中國遊客。
  • 日本10%的兒童使用"保健品""健康食品"
    最近發表的數據表明,10%左右的日本兒童使用了維生素、礦物質等「保健品」、「健康食品」。現代飲食生活已經足夠豐富,服用這些食品後有可能造成特定營養素的攝取過多,在體內形成過量存儲,而且尚不知道對今後會有何種影響。一些專家認為隨意使用這些食品有可能蘊藏著很大的危險。
  • 去年藥監局共通報28起虛假宣傳廣告,這些藥品、保健品需謹慎!
    但今天,我們要談的,是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報的關於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的共28起虛假宣傳,來長長我們的見識,別再買藥時說啥都信!2017年04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10起虛假宣傳廣告的通告》,其中包括4起藥品、3起醫療器械和3起保健食品。
  • 挑選保健品?你必須Get的核心知識!
    在交流過程中,我經常會被問到到底要不要吃保健品、如何挑選保健品等問題。特殊人群的確需要額外補充,但對於日常營養攝入均衡、蔬菜水果什麼都吃的人來說,其實並不是必需品。本文不贅述到底要不要吃,而是科普一下吃保健品前需要知道的那些重要事。
  • 保健品,成老年人受騙重災區
    因為平時沒有慢性疾病,一些聲稱能夠治療疾病的保健品並不在楊阿姨的關注中。但在使用了一款宣稱可以快速恢復體力的保健品後,她表示,感受到了自己身體出現的變化。「每天都要喝幾滴,覺得比平時有勁兒了。一瓶有60滴,每瓶400多元,每個月的費用也不低。」一次遊玩爬山時,楊阿姨感覺十分吃力,突然想起了包中的能量水。擠了幾滴到嘴裡,便一口氣爬到了山頂。「所以我對這個還是挺相信的,已經吃了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