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合影
中國網北京4月29日訊(記者張寧銳 盧佳靜) 29日上午,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於中國政協文史館開幕。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劉曉峰出席開幕式並為嘉賓頒發證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張玉臺,國家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國家文化部原副部長周和平,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國家人社部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楊志明,中華慈善總會機關工會主席蘆紅焰,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市社科規劃辦主任張淼,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陳四光等出席開幕式。
據介紹,該展覽於4月29日-5月5日在中國政協文史館一層和四層舉辦。展覽面積2000平方米,展出近百名非遺項目傳承人230餘件作品。匯集了「燕京八絕」、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工藝、五大傳統老字號國家級非遺技藝以及特設國務禮品專區。其中,景泰藍、雕漆、花絲鑲嵌、京繡、剪紙、京派內畫鼻煙壺製作大師現場技藝展演,傳統老字號國家級非遺技藝全聚德、東來順、便宜坊、都一處、王致和現場互動,與大家相約五一假期文化之旅。
嘉賓觀看現場技藝展演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陳四光在開幕式上說。
為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範化,文化和旅遊部確定並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372項。截止2019年3月,北京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26項、市級非遺項目273項、區級非遺項目909項,共1308項。
2019年6月1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正式實施,此《條例》對優秀傳統工藝振興、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陳四光認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迎來了黃金髮展期,基金會將與社會各界廣泛合作,充分利用好北京目前搬遷的商城、閒置場館、倉儲用地、工業廠房、庫房等場所,打造一個集旅遊、購物、餐飲等為一體的非遺文化產業園。
他提出「非遺小屋」的概念,列舉了一系列老字號品牌,都飽含著非遺文化的魅力。比如茅臺、五糧液、北京二鍋頭等非遺酒屋;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名茶小屋;月盛齋、六必居、天福號等特色食品屋;北京老廟、上海老鳳祥、深圳百泰等金銀珠寶名品屋;端硯,洮硯,歙硯名硯小屋等。
全聚德、王致和、便宜坊、都一處、剪紙、內畫鼻煙壺等現場技藝展演
陳四光說,「非遺小屋」將成為傳統文化旅遊體驗景點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遺特色產業園,作為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創新模式激發大眾熱情,促進非遺產品流通,引導非遺發展方向,為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創「北京模式」、樹立「北京榜樣」、做出「北京貢獻」。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在非遺傳承與弘揚方面也加大力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大國非遺工匠專項公益基金資助1300萬元支持系列活動,如設立50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基地;舉辦「一帶一路」非遺巡展等。
據悉,本次展覽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大國非遺工匠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承辦,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北京烹飪協會支持。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雅芳,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執行會長周鄭生,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魏連偉,北京烹飪協會會長雲程,工藝美術大師代表、非遺傳承人代表、老字號企業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等160餘人出席了開幕式。
推薦閱讀:
提案選編|民建中央:合理匹配資金資源 進一步推動創業投資健康發展
提案選編 | 獨生子女的父母養老怎麼辦?全國政協委員熊水龍這樣說
提案選編| 致公黨中央:以農戶自願為前提 穩妥推進農村土地連片委託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