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季《歌手》看到現在,突然明白張學友對於為什麼不參加《歌手》的解釋:「老實說都不知道那些評委懂不懂的」。
馬上說回這一期《歌手》,從排名看終於回到正軌了,大魔王劉歡再度拿下第一,俄羅斯好聲音導師波琳娜第二,一度被歌迷擔心本場會被淘汰的齊豫憑《女人花》拿下第三。
ANU被淘汰了,不過這個應該沒人感到意外吧,對於這個之前知名度不高的實力組合來說這趟絕對是賺到了。
排名最意外的是這個:本場終於不再油膩、改走深情路線緬懷初戀女友的楊坤,走心演繹了一首《I Love You》,感動了無數網友卻偏偏沒感動500人聽審團,結果直接從上期第一變成本場墊底。
當晚聽審團部分代表還發表聲明,說明了節目組對聽審團的篩選過程,並表示楊坤本期表演「相比其他六首作品來說,表現平淡沒有記憶點」「均表示並沒有把票投給楊坤老師」,最後表明會對評論中的意見虛心接受,「我們真的不是五百位大眾聾子」。
《歌手2019》官微還轉發了,寫的是「每周被『黑』得最慘的大眾聽審,這一次他們有話說……下圖不具備法律效力,只為音樂。」
結果呢,憤怒的楊坤歌迷紛紛打出差評表態,「這是幾期以來聽坤哥唱歌最舒服的一次了,你們卻說沒有記憶點?」」
但相對楊坤終於拿出實力唱功卻排名第七,更讓人看不懂的還是劉歡的排名。
作為劉歡老師的死忠粉,我也不得不說一句:終於唱了《好漢歌》的劉歡老師交出了一份《歌手》舞臺合格的高分答卷。是的,一份合格的,「高分答卷」。
這份高分答卷大約就是做了一場取捨,取的是更大眾化的音樂需求,問題是,舍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的劉歡和第三的齊豫:成功的排名,平淡的演唱?
看了劉歡老師的《滄海一聲笑+好漢歌》 。不得不說,劉歡的音樂造詣真的很厲害。
整個編曲很完整,很妙,很精巧,完全打在大眾的點上。其實從觀眾聽到劉歡選的歌時立刻全體起立開始,可以說劉歡還沒出場,就已經鎖定前兩名了。
又因為如此巧妙的編曲,所以劉歡這一期的綜合得票率為26.965%,不僅是七位歌手裡唯一一個得票率超過20%的,而且還比第二名波琳娜高出了11個百分點,可以說是碾壓全場了,所以即使上一期僅排名第五,綜合兩期排名,劉歡還是第一,這個成績應該說相當霸氣了。
可為什麼就是如此霸氣的表現,卻令劉歡遭遇了參加《歌手》、甚至是整個音樂生涯中少有的網民質疑呢?
反正聽劉歡演唱的時候我是人格分裂的。
一邊呢,從音樂改編上我是發自內心的佩服,劉歡不僅給這首耳熟能詳的《好漢歌》加入了電子音樂的元素,又融入了那吾克熱的說唱,整首歌顯得很搖滾,但又帶著古今俠客行那種浩然天地間的正氣,說整個改編是彩絕倫鬼斧神工並不為過了。
但另一方面呢,我又一直在掙扎一件事:就是那吾克熱那極具個人標識、風馳電掣又勁道十足並且燃爆全場的說唱,到底對劉歡的演唱是一種助力,還是破壞?
講真,開始的這1分多鐘——也就是那吾熱克登場之前劉歡唱的還是相當霸氣的,殿堂級的嗓音一開口就是俠氣十足,加上《滄海一聲笑》和《好漢歌》都是跨時代的國民經典之作,很輕鬆就引起了全場大合唱。
問題出在那吾登場之後。不是說那吾唱得不好,「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這類和兩首歌有點違和的勵志rap縱使有瑕疵也問題不大,真正的問題就像網民說的——「這首歌到底是那吾克熱給劉歡助唱,還是劉歡幫唱那吾克熱呢?」
可以說那吾登場後接下來的兩分多鐘,劉歡就好像在演唱中退到了配角的角色,尤其是重複唱「大河向東流、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幾句,其實是削弱了這首經典之作的力量,也沒有非常好地發揮劉歡的唱功。
結果就是觀眾很嗨,現場很熱烈,歌曲也唱出了一部分熱血豪邁,將金庸江湖與水滸江湖做出了很巧妙的融合,但劉歡個人的發揮卻明顯不如前幾場那麼出彩了。
這樣的改編當然是很符合劉歡的音樂態度,就像他說的一樣,音樂原本就應該是多樣性的。
劉歡老師也不應該只有一種風格,音樂大師不必總是站在雲端,但以劉歡的標準要求劉歡,這次「下凡」還是表現地有點平淡了。
與劉歡情況類似的還有齊豫。
齊豫本場表現不好嗎?不是的,還是一如既往那麼好。
就像有評審專家指出的那樣,這個舞臺要珍惜齊豫的存在,一個作品經她唱過之後就是一個高度。
很多人說齊豫唱梅豔芳的經典代表作《女人花》是不是討好大眾呢?也不一定,當初韋唯就是唱完《女人花》被淘汰的。
但齊豫一開口,我就知道不用擔心女神被淘汰了。從 「只盼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心的寂寞」的寂寞獨白,到「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的奮力綻放,女人如花花似夢的命運曲折,都被齊豫唱出來了。
而且齊豫是將整首歌的提升了半個音的,這樣就將歌曲唱得愈發篤定堅強了,就算孤零零地搖曳在紅塵中,女性依然可以活得慷慨又灑脫。
所以齊豫是在歌中唱出了自己對女人花的領悟的,最後的排名也終於回答了《歌手》舞臺的不解之謎:齊豫到底怎麼唱,才能進前三?
這個結果我當然是滿意,也不會覺得不合理,但回想起過去幾場齊豫的演唱,難免還是會有種荒謬感:因為這又的確是齊豫幾場以來,一次非常優秀但卻相對最平淡的演唱,結果卻拿到了最好的名次。
大家都說齊豫的存在可以提高大眾的音樂審美,但過去場場發揮到巔峰卻排進危險區,本場發揮離巔峰還有一小段距離卻拿到開賽最佳成績,這要怎麼提升大眾審美呢?
為什麼楊坤每次一發揮最強唱功就墊底?
為什麼說《歌手》排名很魔性呢?
這種魔性其實來自大眾理解的演唱優劣和最終排名之間強烈背離所碰撞出來的反差。
比如楊坤。
從結果上看,上場第一的楊坤本場墊底了。那是不是楊坤上場表演碾壓全場本場表現不佳呢?
但現場情況又完全不是這樣。
楊坤在這一期破天荒的沒有賣弄技巧,沒有空手接麥克風,而是重新填詞,深情演繹了一首動人的《I Love You》,獻給曾經陪伴追夢的初戀。
歌曲的背後是有故事的,楊坤剛出道的時候遇到低估,嗓子也變了,這位女孩卻對他不離不棄。很少說話,就在楊坤身後無條件地支持楊坤。
楊坤最經典的幾首歌包括《無所謂》,《兩個人的世界》。都是為這個女孩寫的,楊坤和女孩在一起的時候最愛聽的就是尾崎豐的這首《I Love You》,而尾崎豐和這位「朋友」都先後離世了,這也是楊坤很任性地選擇這首歌的原因。
當然你可能反駁說,現場評審並不知道楊坤的故事,電視機前的觀眾才知道,故事動人不一定給音樂加分,楊坤唱得不好名次不佳不是很合理嗎?
問題是這是楊坤參加《歌手》以來唱得最好的一次。
看得出楊坤唱這首歌是用真感情了,而不是去迎合什麼或者採取什麼演唱策略,就是一個話筒一把椅子, 將這首歌重新填上中文歌詞,安安靜靜坐在那裡,用沙啞的嗓音靜靜地唱,那種情感真的可以打動人,因為演唱者就是用飽滿真摯的感情去唱的,唱到最後一句歌詞的時候,還忍不住留下一滴眼淚。
我相信這不是楊坤的設計,而是真情流露,結果這麼走心又用心的演唱,拿到的卻是楊坤開賽以來最差的成績,就連波琳娜也直言道:我覺得很驚訝,絕不應該是第七名。
老實說我對楊坤過去兩場第一和第二的表現是有點失望,失望並不是說他的表演不好,正好相反,從技術上看楊坤表現非常好,都是把一些非常適合歌手舞臺的歌曲,用非常符合歌手評審審美的唱法唱出來,從技術性強的精緻編曲到炫技式樣的演唱甚至是舞臺表演,都幾乎無懈可擊,但以過度精緻的表演拿到出色的排名,有意思嗎?
反倒是本場,楊坤很坦然地說他唱了自己最想唱的歌,但未必能打動大眾,自己可能不是第六就是第七,結果還真是第七。
但這個控油成功好好唱歌又坦然落敗的楊坤,反倒最為動人。
但《歌手》排名的悖論也在這裡了:誰重參賽策略大於藝術表達,誰最懂得如何用最主流的唱法和最通俗的審美去俘獲大眾,誰就能贏。
誰堅持藝術表達唱出最真摯動人的歌,誰就等著排名落後。
劉歡齊豫如此,楊坤也是如此。這件事,到底是荒誕,還是合理呢?
《歌手》排名太魔性?我總算弄懂為什麼張學友不參加《歌手》了
《歌手》比到第七季,當然是會有套路的。後來的歌手,也很明顯學到了其中的套路。
比如連續拿到第一第二的波琳娜就深諳《歌手》之道,第一場拿出自己在戰鬥名族的成名曲高音鎮場,第二場立刻選擇了《喀秋莎》是這首在中國享有極高的知名度與傳唱度的經典歌曲。俄羅斯民族特色,加上波琳娜具有穿透力的演唱和絕佳的著裝和舞臺調度,很輕鬆就讓觀眾感受到「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最後中文歌詞的加入更是點睛之筆,令觀眾情緒達到最高峰。
能不能說波琳娜的選歌和演唱討巧呢?但參加比賽努力爭勝,這是不是又非常合理呢?
又比如吳青峰選擇演唱的蕭亞軒的情歌《窗外的天氣》,磁性聲線與整首歌的氣質完美契合,整首歌的演唱都是用恬淡平靜去演繹內心的翻江倒海,從開始的細膩哀愁到重拾勇氣後的海闊天空。
這種對臺式情歌的嫻熟演繹,也很容易拿到一個平穩的名次了。但你說這是不是最好的吳青峰呢?好像又不是,但卻是《歌手》舞臺上最好打的吳青峰。
這些被過去幾季證明過實在好用的《歌手》攻略,被參賽的歌手巧妙用在自己的徵戰過程中,是明規則不是潛規則了,大家也完全可以理解,但為什麼這季《歌手》排名爭議還這麼大呢?
問題就出在,好像每次歌手們都不合時宜地被放到某個大眾無法理解的排名上,楊坤第一劉歡第五的時候網民覺得不合理,劉歡第一楊坤墊底的時候網民又覺得不合理,這就非常尷尬了。
《歌手》聽審團被叫成「五百聾的傳人」表示也很委屈,還要發聲明還擊,但作為自己有品味的證據卻是把幾場表現最好的楊坤評到了第七,無論怎麼解釋還是很難服眾。
現在的情況是大眾和聽審團唯一一次不謀而合是劉歡首場演唱的歌曲《夜》,作為殿堂級的歌手,劉歡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現地異常完整,大氣磅礴的演唱把一場競演的歌曲唱出了歌劇範兒,結果還能照樣拿第一,網民聽了都說開口跪。
這是本季《歌手》聽審團和網民最和諧的時刻。
但之後一首高難度的法語歌曲盡顯深厚的音樂功底是第三,第三期唱《帶著地球流浪》,是劉歡原創的《流浪地球》的主題曲,長達28秒的長音唱得小k就差跪在地上喊偶像,這麼磅礴的編曲與演唱,還是第三。
上場一個不小心落到第五,逼著我們的音樂大師不得不「該出手時就出手」。
但看過劉歡、齊豫和楊坤的排名,又覺得自己和聽審團看的不是同一臺節目。
該怪聽審團嗎?但在《歌手》排名裡,我看到的又是一個無比複雜又無比簡單的大眾音樂審美。
《歌手》排名背後其實就是一場國內聽眾音樂審美大練兵,不是500名聽審,而是這樣的大眾審美逼著劉歡不再帶領大眾置身浩瀚宇宙,而是用一曲盪氣迴腸的《滄海一聲笑+好漢歌》點燃現場觀眾的激情,讓他們不由自主地站起來拍手叫好,然後喜提第一。
本質上,音樂的本質,是種審美。
《歌手》的本質,依然是綜藝。
只要競演繼續,爭議就會繼續。本期劉歡、齊豫強勢逆襲引發爭議,只不過是大眾審美和音樂綜藝競技性、大眾和現在聽審又一次衝突與博弈而已。
至於為什麼不要指責500聽審是「聾的傳人」,歌神其實也說過——觀眾也是普通人。
在那場採訪的最後,主持人代表我們說出了心裡話,「你已經是歌神,無需再參加這些比賽節目證明自己」。
劉歡齊豫楊坤也早已無需再參加這些比賽節目證明自己,卻為了別的原因踏上《歌手》的「戰場」,事實證明他們都無愧於自己在歌壇收穫的美譽,但指望一檔綜藝幾位歌手改變大眾審美,終究還是太難了。
就算下期聲入人心美聲男團登場,又能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