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昆明9月16日電 題:「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顏之宏、林碧鋒

  「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

  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嚴重可致死的野生菌卻在網上躥紅

  每年夏秋是食用野生菌的時令。近來,一種名為「見手青」的野生菌在網上躥紅。

  「『見手青』是雲南對多種牛肝菌的俗稱,菌肉碰傷後會呈靛藍色,所以叫『見手青』。其中一些品種,如加工不當貿然食用會中毒。」昆明理工大學雲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孫麗平教授說。

  在抖音上,有數十個「見手青」的關聯話題,一些話題的播放量超過4000萬次。在一個題為「刺身見手青」的話題下,一名網友上傳了兩段疑似生吃「見手青」的視頻,引發其他網友熱議。有人直言,這樣做太危險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孫麗平介紹,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無毒菌菇中混入了有毒品種;二是野生菌未經馴化,表層嫩薄易破裂,極易汙染、滋生腐敗菌和食源性致病菌。

  7月26日,昆明市民楊女士從冰箱裡拿出此前炒好的牛肝菌熱熟食用,意外發生食物中毒並出現幻覺,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雲南省衛健委數據顯示,今年5月至7月,雲南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致12人死亡。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網絡平臺的賣家除銷售常見的帶毒野生菌外,還兜售一種外號為「幻覺蘑菇」的毒品野生菌。

  「幻覺蘑菇」學名裸蓋菇,食用後會產生更明顯的致幻效果。「跟裸蓋菇比起來,『見手青』真的是小兒科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裸蓋菇內含有一種名為『賽洛西賓』(又名裸蓋菇素)的神經毒素,人在服用後會出現幻視、幻聽、感覺錯亂、人格解體及行為錯亂等反應,嚴重時會致人死亡。」

  今年以來,貴州、新疆等地警方陸續打掉多個利用網際網路銷售裸蓋菇的犯罪團夥,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平臺購買裸蓋菇菌絲並學習相應的培育方法,得到裸蓋菇成品,並再次通過網絡平臺兜售給尋求刺激的人。

  致幻作用竟成營銷噱頭

  今年以來,一些描述誤食帶毒野生菌後出現幻覺的短視頻在網絡上走紅,一些不明情況、尋求刺激的人開始主動搜尋這類「致幻菌」,一些不法商家趁機攬客。

  記者在抖音看到,一商家在其銷售的「紅蔥牛肝菌」的產品介紹中,以「吃菌子看到小精靈」作為宣傳語,且沒有任何食用風險提示。據了解,紅蔥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種,近年來滇中地區食用紅蔥牛肝菌後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

  在淘寶上,部分打著「致幻蘑菇」旗號的店鋪中,「見手青」的月銷量達百餘單。而以「致幻菌」「見小人」等作為關鍵詞搜索,售賣相應野生菌的店鋪赫然出現在結果列表的靠前位置。

  「雲南特產『見手青』,致幻菌見小人。」一家名為「滇中小哥」的淘寶店鋪,將野生菌的致幻作用作為其宣傳噱頭,商品詳情頁同樣沒有任何風險提示。記者向該店鋪客服詢問售賣此類帶毒野生菌是否需要相關資質證明,對方答覆稱,這些都是本地吃的「安全菌菇」。賣家稱,其所出售的菌菇為野外採摘得到的。

  在拼多多上搜索「致幻蘑菇」,結果也會導向「見手青」的相關賣家處,一些店鋪在商品出售詳情中也未進行食用風險提示。

  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楊祝良研究員介紹,在雲南,「見手青」市場價為每公斤160元左右,網上售價更高;從收購到售賣,每公斤利潤可達100元左右,頗為可觀。

  通過百度進行關鍵詞檢索,還可以發現部分售賣裸蓋菇的賣家。他們通常以評論留言的方式,在視頻或工具類網站留下微信號、QQ號等聯繫方式。

  經過一番周折,記者聯繫上一名聲稱有裸蓋菇售賣的賣家。他通過QQ給記者發來裸蓋菇樣本照片。「80元一克,10克起賣,下午就能發貨。」面對記者的詢問,賣家顯得頗為謹慎,在察覺到記者並無購買意向後,迅速刪除了記者的帳號並清除了聊天記錄。

  記者發現,儘管百度貼吧「裸蓋菇吧」已在此前被封禁,但仍能通過百度快照的方式,清楚地了解到相關賣家在今年四五月份發布的聯繫方式。

  記者已將上述涉嫌違法線索移交給公安機關。

  別亂賣,別亂買

  楊祝良說,網際網路平臺上銷售的所謂「有毒菌類」,大多是含有致幻毒素的野生菌。消費者不當食用後容易出現中毒現象,輕則腹瀉、頭暈、出現幻覺,嚴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險。

  雲南省律師協會刑委會主任李春光說,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來說,賣家有義務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從食品安全法的角度來看,賣家應當保證食品安全、衛生、無毒、無副作用。商家以「可以致幻」「能見小人」等字眼作為噱頭進行宣傳,且沒有明確風險提示,這種行為屬於誤導消費者,如果出現後果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李春光呼籲,進一步規範網際網路平臺銷售此類商品的行為。網際網路平臺應對相關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資質審查,對銷售食品信息進行嚴格審核,保障消費者生命安全。

  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為追求刺激體驗隨意食用可能有安全風險的野生菌。一旦出現身體不適,要第一時間前往醫院救治,並隨身攜帶野生菌的樣本或照片,供醫生採取相應措施。

  李春光提醒,「賽洛西賓」屬《精神藥品品種目錄》列管的第一類精神藥品,《精神藥品管理辦法》規定,第一類精神藥品不得零售;任何在網上銷售或購買含有此類藥品的菌菇的行為,均屬違法行為,切勿以身試法。

相關焦點

  • 這些可能致死的野生菌為何躥紅網絡
    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嚴重可致死的野生菌卻在網上躥紅  每年夏秋是食用野生菌的時令。近來,一種名為「見手青」的野生菌在網上躥紅。  雲南省衛健委數據顯示,今年5月至7月,雲南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致12人死亡。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網絡平臺的賣家除銷售常見的帶毒野生菌外,還兜售一種外號為「幻覺蘑菇」的毒品野生菌。
  • 避免「毒蘑菇致幻」,要給娛樂樹底線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據媒體報導,有人因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賞大片的新聞後,忍不住動起親身體驗一把的「歪心思」。 品嘗美食,追求新鮮,本無可厚非。但是將毒蘑菇作為網紅美味,把致幻作為有趣體驗,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這種所謂的美味和幻覺,似乎已突破了正常趣味底線。
  • 「吃了可以見小人」…這種害人的致幻蘑菇網上躥紅,誰在賣?誰在買?
    「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毒蘑菇致幻」也想玩線下體驗,醫生:別拿生命開玩笑
    本文轉自【北京頭條客戶端】;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據了解,雲南市場的食用蘑菇和我們平時吃的香菇、平菇、金針菇等不太一樣。得益於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被稱為「食用菌王國」,當地人稱之為「菌子」。 每年野生菌一上市,食用野生菌成為餐桌上美味的同時也會出現很多食用菌子中毒的情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 致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根據云南省衛健委發布的數據,從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而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僅為2例。儘管數字駭人,但仍有不少尋求刺激者因好奇「以身試險」。近來,食用蘑菇中毒致幻的新聞也屢屢刷屏,許多交流致幻經驗的帖子引來熱議。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因「吃了十幾年沒事」,敘永老人摘回有毒野生菌,一家6人中毒、17歲女孩和89歲老人不幸去世。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症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判斷蘑菇有沒有毒,光看顏色和形狀不靠譜。」林勇表示,當患者不小心誤食了毒蘑菇後,自我急救可採用催吐方法,壓迫舌根或飲用大量淡鹽水來催吐。
  • 超級瑪麗蘑菇原型:能讓人看見「巨人國」或「小人國」的致幻蘑菇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類似「毒蠅傘」的蘑菇,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吃了能讓人致幻。什麼致幻蘑菇又被稱為迷幻蘑菇、幻覺蘑菇、神奇蘑菇,具有致幻作用的真菌。致幻蘑菇是一種天然植物,其中含有裸蓋菇素(賽洛新列),以及其它可引起致幻成分的物質。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有200多個種類,不同種類的致幻蘑菇有不一樣的幻覺效果。致幻蘑菇只是統稱,在其家族裡,一類是含有神經性毒害的鵝膏菌科,最知名的前面所說外表靚麗的「毒蠅傘」,又名蛤蟆菌(因為能捕捉並殺死蒼蠅所以又取名「毒蠅傘」),屬於危險性極大的致幻類蘑菇。
  • 一家吃野生菌中毒 15種野生蘑菇不要吃!
    一家吃野生菌中毒:因為食用撿來的野生菌,廣元少年陳凱一家三口中毒入院,母親更因病情加重不幸去世。  14歲的陳凱,家住廣元朝天區平溪鄉工農村,那裡盛產各種野生菌。前些時候,陳母撿了不少野生菌回家,從7月29日開始,一家人開始食用。
  • 野生蘑菇不要採
    但不少蘑菇與雞樅菌「相貌」相似,不具備專業知識的市民採摘了有毒的蘑菇後,極易導致中毒現象。而白毒傘蘑菇與可食用的大白鵝膏菌極為相似,實際上毒性極強,容易導致人誤食中毒。菌菇辨別有難度對於野生蘑菇,有不少人認為只要掌握鑑別方法,就不會出事。然而,野生蘑菇的有毒無毒鑑別是十分困難的。
  • 全國食物中毒致死案例毒蘑菇佔1/3 該如何鑑別
    美國、丹麥、日本、英國、愛爾蘭、荷蘭等國先後宣布銷售和進食這種蘑菇屬於非法行為。  關於毒蘑菇的謬傳  李泰輝和各種各樣的蘑菇打交道已經有數十年了。事後又調查了一下才發現,我們吃的紅菇寄生在一種叫做羊角拗的樹下,這種樹有毒性,所以連帶著沒有毒的紅菇也沾染了毒。」  在蘑菇家族的世界裡並沒有「一定」這回事。通常沒有毒的蘑菇在某些時候也會突然變得有了毒,雖然這並非普遍現象。「在廣州,誤食毒蘑菇的通常是外來務工人員。
  • 多人因吃這種蘑菇中毒死亡,千萬別亂吃了!
    當下正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時節,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發生不少誤食有毒野生菌的事件。今年截至7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已參與處理蘑菇中毒事件264起,涉及16省市,中毒人數超過717人,死亡9人。2雲南昆明一女子吃野生菌後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說看到了小精靈、彩雲,甚至還有人因致幻唱起了神曲《忐忑》……△魔幻!
  • 吃野蘑菇中毒致幻躺病床唱忐忑 說看到了小人國、小精靈
    吃野蘑菇中毒致幻躺病床唱忐忑 說看到了小人國、小精靈時間:2020-07-28 11: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吃野蘑菇中毒致幻躺病床唱忐忑 說看到了小人國、小精靈 近日,雲南曲靖,一女子吃野生蘑菇後中毒致幻,被送醫治療,竟躺在病床上唱起了《忐忑》!
  • 這八種毒蘑菇你會認麼?(圖)
    外出遊玩時,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野生蘑菇,有人就會採一些自認為沒毒的蘑菇拿回家品嘗。  以後,可千萬別再採一些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了,因為有些蘑菇真有毒,而且還會出人命。  最近,我省大連、丹東、撫順、遼陽四地就發生了12起群眾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已致42人中毒,其中5人死亡。
  • 網售「河豚魚乾」 銷售人員竟不知自家河豚種類
    然而最近,記者在國內某大型電商平臺上發現,不少土特產商家都在銷售曬乾的河豚,價格從每斤30元到60元不等。店家都宣稱河豚魚乾是漁家捕撈的野生河豚,並已對河豚魚乾做了無毒處理。針對此種現象,中國漁業協會河豚分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禁止一切野生河豚的銷售,河豚魚乾的銷售更是在國際上也不受認可。
  • 它們可不能「惹」 常見的6種有毒蘑菇要認清楚
    揚州的梅雨季,野外就生了不少野蘑菇;昨天,記者還在野外採到了一種「致幻蘑菇」(有毒,可致幻)。蘑菇專家提醒,野蘑菇最好不要採食。野蘑菇「冒出來」了記者採到了「致幻蘑菇」梅雨天的揚州,不僅緩解了旱情,為各種植物「解了渴」,也創造了有利於很多野蘑菇生長的環境。
  • 雲南野生菌中毒事件屢屢發生!請收好這份波密毒蘑菇圖鑑
    對於生活在波密的人來說,這段時間除了夢幻的風景,自然也離不開野生菌帶來的舌尖和唇齒間的享受—— ,生長在波密的毒蘑菇就佔了半壁江山,五顏六色的外表之下,卻藏著劇毒。在波密,除了要有一雙鑑別毒蘑菇的火眼金睛,我們自然也不要落下森林中的山珍,山清水秀的波密,都有哪些鮮味兒野生菌呢?
  • 毒鵝膏:致命蘑菇在蔓延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莖幹底部還有一段光滑的柱體,稱為菌託,菌託是整株毒鵝膏中最白的部分。全世界與蘑菇有關的中毒及死亡事件中有90%的起因都是毒鵝膏。克勒格爾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實驗室助手和技術員時,研究方向就是與藥用蘑菇有關的生物化學。他是溫哥華真菌學協會的創始成員和前主席,是西加拿大蘑菇中毒問題方面首屈一指的專家。
  • 藍山縣市場監管局做好野生毒蘑菇中毒防控工作
    紅網時刻永州4月1日訊(通訊員 何英學)為有效預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連日來,藍山縣市場監管局採取多項有效措施紮實開展野生毒蘑菇中毒防控工作,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確保群眾飲食安全。
  • 這些蘑菇有毒 常見毒蘑菇圖鑑出爐
    (圖力古爾 王建瑞 魯鐵 劉宇 程顯好 著)9月6日,一則「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被送重症監護室搶救 急需AB型血救命」的消息,牽動著廣大網友的心。廣大愛心人士立刻行動,紛紛從四面八方前往山東省血液中心獻血。截至9月7日15時,近千人共捐獻AB型血液168400毫升。經過專家鑑定,7歲男童誤食的毒蘑菇屬於肉褐鱗環柄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