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華潤、青島……誰能成「啤酒大王」?

2020-12-13 騰訊網

了解全球宏觀、

金融市場深度解析

關注

雲鋒導讀

炎炎夏日的夜晚,街頭夜宵攤上人頭攢動,伴隨著一聲聲此起彼伏的叫喊。吃下一口烤肉配上一口冰啤,烤肉的餘香伴隨著麥芽的清甜讓人瞬間神清氣爽。酒過三巡,每個人的臉上都開始洋溢著幸福的微紅,眼神開始迷離,歡快地暢聊起來。

啤酒如今已經成為餐飲聚會、酒吧燒烤和KTV等眾多場合必備的解渴潤嗓飲品之一。不過與其他眾多酒類像黃酒、白酒和米酒不同,作為舶來品的啤酒與中國的淵源也僅有百餘年不到,但卻只用了短短幾十年,就傳遍了中國大江南北,深入家家戶戶。

恰逢百威港股上市之際,投資者們好奇,在眾多啤酒上市公司中,究竟哪家最有希望成為真正的「啤酒大王」?

1

喝「馬尿」嗎?

19世紀末的戰火紛飛中,西方啤酒隨著列強來到了中國。

最初,俄國人在哈爾濱操辦了「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這是中國最早的啤酒製造廠,也是哈爾濱啤酒的前身。英德緊隨其後,在青島設立了「盎格魯-日爾曼啤酒公司」,也就是現在的青島啤酒。

據說最早一批喝上啤酒的是給使館打工的當地人。當時他們並不知啤酒為何物,接過洋人遞過來的啤酒,喝一口便吐了,暗地吐槽「顏色黃了吧唧像馬尿,味道苦了吧唧像湯藥「,此後便被工人們戲稱啤酒為「馬尿」。

此後經過數十年,隨著口味的改善和歷代產品升級,啤酒從「苦」到「淡爽」最後到現在的「好喝」,才逐步被大眾接受。

與此同時啤酒產量大增。從1957年的年產啤酒3千萬升到如今的3812千萬升,足足翻了1000多倍。

啤酒雖已不是當年的「馬尿」,但它依然不如紅酒歷史悠久,也不如白酒國韻沉香。

難以差異化的啤酒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

最近亞太百威在港股上市,與青島、華潤、燕京這幾個上市啤酒廠商在資本市場上也將一較高下。

誰能成為真正的「啤酒大王」?

從增量到存量競爭時代

縱觀中國啤酒的百年歷史,以2013年啤酒產量的歷史高點作為一道分界線,劃分為「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這也是消費屬性行業所必經,由供需關係變動帶來的不同時代。

2013年前是一個百家爭鳴的增量時代。啤酒雖然早在20世紀初期就引入中國,但早期的發展並不是十分的順利,受到國內環境和各方面制約,啤酒行業在混沌下緩慢發展。

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當地各個政府的支持下,全國各地開始興建啤酒廠,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特色的啤酒品牌,像「苦瓜啤酒」、「枸杞啤酒」和「瑪咖啤酒」等奇奇怪怪的種類遍地開花。

2001年,隨著中國在加入WTO,外資品牌的引入推動中國啤酒市場逐步正規化,各方小勢力也被工業化成熟的大廠兼併收購。

青島、燕京等老牌啤酒廠商開始瓜分啤酒市場格局。

那時中國整體的市場需求遠遠大於啤酒產量。啤酒廠商生產多少,中國人民的肚子就能喝掉多少。因此啤酒廠商之間的競爭,更多在於銷售渠道的拓展和產能的提升。

2013年,在當年全國啤酒銷量見頂以後,五雄爭霸時代正式拉開帷幕。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的轉換,使得整個行業的競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形成五大啤酒勢力,開啟了中國啤酒市場群雄逐鹿的時代。

其中「華潤啤酒」綜合實力最強,並已經逐步拉開與其他對手的距離。

環環相扣,成就啤酒大王

啤酒廠商的綜合實力要看四個環節:分別是成本端、生產商、銷售渠道和客戶端。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和制約,最終影響定價、營銷、產品定位和競爭策略。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娓娓道來,看看華潤啤酒是不是真正的啤酒大王。

首先原材料、包材及其產能利用率是影響啤酒產品成本的兩大核心要素。

1、原材料、包材的成本端分析

根據青島啤酒披露的數據,在2018年公布的成本數據中,其中麥芽佔比11%,包裝物佔比高達51%。僅這兩項加總的所佔成本的比例也已經達到62%。其包材和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帶來的是對啤酒廠商最為直接的成本壓力。

近兩年來大麥和包裝物的成本連續上漲,直接促成了各大啤酒廠商的全面調高價格。尤其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通過將成本端的壓力傳導給了普通消費者。

上一次的啤酒廠商全面漲價的時代出現在2008年左右,每一次的全面漲價都是伴隨著一波啤酒行業上漲的行情。

漲價對於哪家啤酒公司的彈性最大呢?其中銷量最大的啤酒廠商所獲得的利潤彈性將是最大的,而五大啤酒軍閥中,華潤啤酒的在2018年的銷量是1128.5萬千升,位列啤酒產量榜的榜首,也將首當其衝的受益於此。

2、產能及產能利用率

此外作為重資產的啤酒行業,其一大特點是固定資產會產生大量的折舊和攤銷,必須有大量的產品來進行分攤,因為一旦產品的銷量下滑,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會使企業走向虧損的邊緣。

從目前各大啤酒廠商的產能利用率情況來看,總體產能利用率也不足75%,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尤其是在總體啤酒需求量見頂並開始逐步下降的情況下,關廠去產能已經成為各大啤酒廠商的首要任務。

重慶啤酒是產能優化率先發起者,目前關廠已基本完成,5年產能優化帶動淨利率提升6%。

青島啤酒18年關閉楊浦和蕪湖兩家公司,關廠等因素產生資產減值損失1.47億元,當年產生員工安置成本4759萬元;

華潤啤酒,憑藉著優秀的管理,迅速關閉各地廠商,17年關閉了7家,18年關閉了13家,關廠的速度可謂是神速,預計19年全年將繼續關閉8-12家。

華潤在關廠方面已經做到了得心應手,幾乎可以說是指哪關哪,毫不拖泥帶水。

總結來看,如果說重慶啤酒是產能優化的發起者,那麼華潤啤酒就是後起之秀,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關閉了20家工廠,19年依然在迅速推進當中。而其他啤酒廠商受到制度和股權結構等原因,其推進關廠速度一直不及預期,關廠的速度完全跟不上華潤。

3、銷售渠道的戰場廝殺

銷售渠道猶如就像人體中重要的主動脈,啤酒廠商通過這些管道,將一箱箱的啤酒輸送到全國各地。經過幾十年的拼殺,頭部啤酒廠商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利潤基地市場。

各省區域性消費差異大。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產量3812萬千升,其中前三大省份分別為山東、廣東、河南,產量分別達472、387、256萬千升。頭部大省也一直是各大啤酒廠商爭相搶佔的市場。

華潤啤酒基地市場和高市佔率市場最為明顯。華潤主要基地市場為四川、遼寧、安徽及貴州,其中前十大啤酒產量基地佔據了2地,同時在江蘇、浙江、天津、黑龍江、吉林、湖北、青海等地區也保持了較高的市佔率,是目前啤酒戰線布局最為完善的廠商,並且開始逐步滲透其他區域。

圖7、全國十大啤酒產量省份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雲鋒金融整理

圖8、各大啤酒廠商基地市場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澄泓研究、雲鋒金融整理

從渠道方面來看各家公司的話。華潤啤酒所發揮的渠道控制能力也是遠超其他對手,其基地市場和高市佔市場的啤酒產量佔據了中國啤酒總產量的35%以上。

憑藉這些基地市場和高市佔率市場,啤酒品牌高端化進程得到鋪墊,消費者也更加青睞和認同所熟悉品牌的升級和換代。就像最初只喝3塊錢一瓶啤酒的年輕消費者,隨著收入和年齡的增長,也會更加願意嘗試的雪花啤酒的高端品牌。

從目前中國的整體市場份額來看。2018年,前五大啤酒集團已經佔據了整個中國市場的7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以華潤啤酒為龍頭,佔據了25.1%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第二名青島啤酒。

高端化的「後啤酒世界」

中國有著龐大的人口基礎作為後盾,同時城市化進程也在推動著消費增長。

2013年-2018年,中國城市人口複合增長速度為2.6%,其中城市人口增長為1億,遠超過總體人口的增長速度。城市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高於農村人口的三倍左右,其中包含啤酒在內的消費增長潛力是巨大的。

與目前全球各國的啤酒噸價相比,當前的零售中高端價僅為1891美元/噸。對比韓國和日本等國6000美元/噸的價格,同時結合廠商高端化啤酒的進程來看,目前我國啤酒行業與成熟市場的噸價還存在著非常廣闊的提升空間。

圖10、全球各國啤酒噸酒價格(美元/噸)

數據來源:Euromonitor、雲鋒金融整理

備註:價格為終端零售價格

圖11、各大啤酒廠商基地市場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Global Data、百威亞太招股說明書、雲鋒金融整理

消費者本身對於中低端啤酒產品的價格就比較敏感,將成本傳導給消費者並非長久之計。於是啤酒廠商們想明白了,產品結構的高端化升級才是一條陽光大道。

中國啤酒產品開始高端化進程,價格把控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雖然目前中國啤酒市場的總體銷量連續下滑,但中高啤酒的佔比卻開始不斷的提升,產品結構升級成為目前主流廠商的共同發展目標。

一方面是來源於消費升級,消費者更加注重啤酒的品質。另一方面依靠低價開拓銷售渠道,搶佔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將原先的利潤主流產品向高端化演變,控制中高端市場的核心產品已經成為發展的核心。

參照發達成熟啤酒國家市場,最終市場將成為2-3家寡頭的天下。參考韓國、日本和美國的情況,目前這三個國家的啤酒市場已經處於成熟階段,其中CR3的市佔率都分別超過了75%。

因為啤酒行業具備快消品屬性,同時又屬於重資產行業,龍頭企業在渠道、產線、品牌的各方面綜合實力將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愈發的突出,而華潤啤酒無論是從關廠速度、渠道拓展、市場基礎還是產品結構等各方面來看,都是屬於綜合實力最強的啤酒廠商。

目前華潤啤酒佔據中低端市場,同時引入喜力向高端遷移。從目前的整體的市場來看,華潤啤酒在中低端市場佔有絕對的份額優勢,在中低端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3.3%和29.8%。在高端市場當中,百威一直都是一直處於領軍地位。不過華潤在通過與喜力品牌進行整合後,借力進軍高端領域,通過自身的渠道與喜力品牌的定位形成天然的互補優勢,這也是華潤在高端化進程中最為重要的看點之一。

「4+4策略」,產品覆蓋所有核心價格帶。從整個產品的布局情況來看,其中華潤啤酒產品的價格帶是涵蓋最為完全的啤酒品牌,尤其是重點發展10-15元中高端核心價格帶,通過打造「年譜系列」核心品牌配合引進「喜力」洋品牌,形成對餐飲渠道+夜場渠道的雙渠道覆蓋,戰術上配置的更加豐富。

相比較下,其他啤酒廠商在價格帶上的布局都是有著一定的斷層,雖然也在不斷的拓展自身的產品,不過還遠不及華潤產線的完善程度。

啤酒廠商的相互競爭就像一場戰略博弈。最終的贏家也將在少數的幾家啤酒廠商中勝出,目前處於整個啤酒行業結構性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決勝出未來寡頭的關鍵階段。

喝水不忘挖井人,喝酒不忘釀酒廠。

無論是從啤酒廠商本身產能實力、渠道覆蓋面的廣度,結構性產品的來看,各項綜合實力較強的華潤啤酒將會發揮出更大的優勢,走在成為啤酒大王的道路上。

本文作者:鄧超瑜

封面來源:Unsplash

識別下圖小程序碼,查看有魚股歷

港美股復盤、重要資訊獲取先人一步

關注【雲鋒金融】公眾號

了解全球宏觀和金融市場深度解析

回復「1」查看新興市場系列

回復「2」查看海外宏觀系列

回復「3」查看房地產系列

回復「4」查看美聯儲系列

回復「5」查看漫畫系列

回復「6」查看大灣區系列

回復「7」查看霍華德馬克斯最新備忘錄系列

回復「8」查看央行系列

回復「9」查看投資大師系列

回復「10」查看資產配置策略系列

回復「11」查看貿易系列

回復「12」查看LIBOR系列

回復「13」查看5G系列

回復「14」查看人民幣系列

回復「15」查看黃金系列

嘿,你在看嗎?

相關焦點

  • 華潤啤酒的盈利為何扳不倒青島啤酒?
    青島在本期財報中也表示,要持續提升青島啤酒在中高端品牌的定位,加快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升級。從兩家啤酒公司的基本情況也能看到,未來啤酒行業會朝著高端化趨勢發展。三、未來行業發展趨勢——誰搶佔了高端市場,誰就能當老大儘管華潤在絕對的銷量上是老大,但是在高端啤酒市場上,華潤拼不過百威英博,也拼不過青島啤酒。
  • 嘉士伯注資重啤 華潤「叫板」百威 高端啤酒狼煙四起
    而國內巨頭華潤啤酒公開叫板百威,更將外界的注意力拉到高端啤酒的競奪上來。「國內啤酒競爭已經進入決戰階段。華潤啤酒從大到強,決戰就需要在高端啤酒方面打敗百威。」華潤啤酒CEO侯孝海日前表示。與此同時,老牌國產啤酒青島啤酒斬獲近十年最好業績,其中保持啤酒中高端競爭優勢被列為重要原因之一。
  • 百威剝離700億業務 華潤啤酒能否突圍「三國殺」?
    高端市場上演「三國殺」  目前,百威亞太的主要目標定位在高端啤酒領域。百威啤酒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為16.4%,排名僅次於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但百威啤酒在國內品牌效應較強,高端產品銷量在國內一家獨大,其份額達到46.6%。2018年,百威亞太共賣出了104億升啤酒,其中中國市場為其貢獻了76%的銷量。
  • 華潤啤酒:決戰高端市場,5年趕超百威
    01華潤啤酒:決戰高端市場,5年趕超百威華潤啤酒完成了對喜力中國的併購,這是2019年的一樁行業大事。據《證券日報》報導,近日,華潤啤酒CEO侯孝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啤酒行業的競爭一定是企業間的高端之爭。華潤啤酒收購喜力中國,一方面幫助華潤啤酒在高端化方面進一步提速,另一方面,藉助喜力全球渠道參與到國際化競爭中去。事實上,在高端啤酒市場,雪花啤酒一直是跟隨者。
  • 奮力追趕百威青啤,華潤雪花成了高端「遲到者」
    華潤啤酒(00291.HK)正有意通過高端化進一步提升業績表現。據界面記者了解,在布局高端市場近七年後,華潤啤酒於今年11月中旬召開了首次全國渠道夥伴大會,並表示到2025年在高端產品份額上反超主要競爭對手。儘管華潤啤酒有高端品牌喜力啤酒的加持,但卻因「入圈」太晚,市場份額遠落後於百威啤酒以及青島啤酒,淪為高端市場的「追逐者」。
  • 華潤雪花百威英博上演龍虎鬥 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競爭加劇
    華潤雪花從單一的啤酒品牌發展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啤酒品牌,此次收購後,更是鞏固了中國市場「老大」的位置;百威英博2015年僅次於青島啤酒排名中國市場第三,自然不會放過中國這個全球最大且極具成長性的市場,並在高端化的行業趨勢下來勢洶洶。  另一方面,華潤雪花和百威英博在戰略上頗為相似,以併購為主要擴張方式,在品牌上採取「1+N」戰略,對市場、渠道的控制等等。
  • 朝日把青島啤酒股權拋售給了復星,嘉士伯和華潤成了傳說
    朝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今天已分別與復星集團和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籤訂協議,將持有的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分別出售給上述兩家集團。 根據公告,復星集團將支付6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55.4億元)收購朝日公司持有的青島啤酒股權。朝日與復星的交易預計2018年3月28日正式完成,與青島啤酒集團的交易預計3月30日正式完成。
  • 深度|啤酒觀察之一:一季超過半年 國產老大華潤啤酒盈利首超百威亞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深度|啤酒觀察之一 :一季超過半年 國產老大華潤啤酒盈利首超百威亞太中報產業觀察之啤酒編者按:國產啤酒和國際啤酒品牌之間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大?一場疫情讓啤酒的市場拐點提前到來,也讓國產啤酒企業在持續多年的產品升級下,第一次打贏了國際啤酒巨頭。上半年19家國內啤酒上市公司的成績單顯示,國產啤酒老大華潤啤酒(00291.hk)半年營收174億元,略遜百威集團的子公司百威亞太(01876.hk)的營收25.75億美元(按6.8375匯率,折合人民幣176億元)。
  • 啤酒「江湖」生變,百威不再一家獨大
    而與此同時,另兩大啤酒巨頭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則都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百威亞太營收淨利雙降資料顯示,百威亞太是百威英博子公司。百威亞太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工廠,其產品行銷130多個國家。旗下品牌包括貝克啤酒、中國哈爾濱啤酒、百威啤酒、時代啤酒及科羅娜等500多個品牌。
  • 百威啤酒圍困高端:千億市值蒸發,業績變臉提價難
    股價跌得最狠時,總市值較最高點跌去千億港元,接近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3家的市值總和。千億市值蒸發的背後,是百威啤酒的高端困境:提價難,業績難以看見增長空間;引以為豪的高端市場,又面臨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嘉士伯等諸多友商的衝擊。百威危機四伏。
  • 外資輪流「寵愛」青島啤酒(00168),百威6年賺4倍退出,朝日苦守8...
    在「百威英博時期」的6年多裡,青島啤酒保持了高速且穩定的增長,百威英博也收穫頗豐。2009年,百威英博處置青島啤酒27%的股份,交易對價約為9.02億美元。斑馬消費統計發現,2002-2008年度,百威英博在青島啤酒的分紅為3.46億元。6年時間,百威英博的15億元變成了約65億元(以2009年的匯率換算)。當然,最重要的當然不是錢。
  • 中國啤酒簡史:「一城一啤」已成往事,華潤雪花後來者居上
    沿著中國海岸線,華潤雪花從南往北,先後拿下了天津、浙江和江蘇等多個沿海省份。2012年,華潤雪花與燕京在廣東市場短兵相接,雙方對深圳地方啤酒品牌「金威」志在必得。在爾虞我詐的收購中,燕京出價不到50億,最後華潤雪花則以53.84億元的報價,如願拿下金威啤酒,與青島、百威三分廣東天下。
  • 外資輪流寵愛青島啤酒,百威6年賺4倍,朝日苦守8年會如何?
    Burrows ,安海斯-布希CEO,有了中文名「伯樂思」,還成為青島啤酒的副董事長。後來英特布魯和安海斯-布希合併成立百威英博,股份轉到新公司旗下。成為青島啤酒二股東,百威英博付出了15億元的代價,除此之外,青島啤酒也著重提到,百威英博在管理和技術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在「百威英博時期」的6年多裡,青島啤酒保持了高速且穩定的增長,百威英博也收穫頗豐。
  • 啤酒之王赴港IPO 國內啤酒再洗牌?除燕京、青島啤酒還能剩下誰
    根據中泰證券在一份啤酒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上市的啤酒公司2019年預計的市盈率中,青島啤酒為28倍,重慶啤酒34倍,華潤啤酒35倍。以上3家中國本土的啤酒龍頭企業估值均低於百威亞太。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華潤啤酒市場份額未達30%,且CR5各企業市場份額差距較小,華潤啤酒與第二大市場份額的青島啤酒僅相差8%。
  • 百威拉上百億大商出手中國,高端啤酒蛋糕將重新切分?
    百威將持有該合資公司65%的股份,捷成集團將擁有該合資公司35%的股份。該合資公司將用擁有藍妹啤酒在中國大陸的品牌權益級進口分銷權益。之前一直自營品牌的百威,開始首次與經銷商聯營高端啤酒。這對於百威來說,是一種模式的空前嘗試,這次的強強聯合,將對中國高端啤酒的市場格局產生何種影響?捷成是誰?
  • 百威(01876)圍困高端
    股價跌得最狠時,總市值較最高點跌去千億港元,接近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3家的市值總和。千億市值蒸發的背後,是百威啤酒的高端困境:提價難,業績難以看見增長空間;引以為豪的高端市場,又面臨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嘉士伯等諸多友商的衝擊。百威危機四伏。1、高估值難續百威亞太的上市路可謂一波三折。
  • 低迷八年的青島啤酒還有未來嗎?
    百威英博佔據20%的份額,南非米勒佔12%,喜力啤酒佔9%,嘉士伯佔6%,隨後分別是CRE(華潤創業,旗下品牌為雪花啤酒)佔6%,青島啤酒佔5%,MolsonCoors佔3%,燕京啤酒佔3%,日本麒麟啤酒(Kirin)佔2%,日本朝日啤酒(Asahi)佔1%,計算下來,中國有三家啤酒公司榜上有名。
  • 國產啤酒高端化戰略漸成趨勢:一瓶青島啤酒賣289元 誰來買單?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一瓶啤酒賣289元,誰來買單?國產啤酒高端化戰略漸成趨勢 老闆,來一打啤酒!炎炎夏日,從高檔餐廳到路邊攤,一瓶鮮爽甘冽的啤酒也許能帶來簡單而直接的快樂。但如果這啤酒289元一瓶呢?還有沒有勇氣來一打(12瓶)豪飲?
  • 兩年關掉18間工廠,它仍是中國啤酒領頭羊,單品牌銷量全球第一
    根據「中信建投」整理的數據,華潤雪花啤酒的銷量份額已達到28%,超過第二名8個百分點,華潤雪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啤酒大王。若以單品牌銷量來論,世界巨頭百威也是服氣的,2015年歐睿國際曾發布過一個全球十大啤酒榜單,雪花以5.4%的份額獲得單品牌銷量全球第一,而當年百威的品牌份額只有2.3%。
  • 行業慘澹巨頭對決 青島啤酒為什麼節節敗退?
    摘要:在行業下滑大背景下,青島啤酒營收和淨利潤連續兩年雙下滑,華潤啤酒和百威英博卻逆勢增長。三巨頭中,青啤市場份額差距與華潤啤酒拉大,品牌溢價力又不及百威英博。本文來自《財經》雜誌,作者馬雪梅,原文標題《痛失市場份額、品牌溢價力不足,青島啤酒上下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