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新體系

2020-12-18 人民湖北

持續十天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昨日在武漢閉幕,10月28日,大量外國代表團成員將從武漢離開,武漢的綜合交通網絡為上萬名運動員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位於國家「五縱五橫」運輸大通道的中心,是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中遊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部地區唯一的超大城市,也是國家重點打造的全國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城市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2015年8月,武漢成為國家「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創建工程第一批試點城市。在交通運輸部、省交通運輸廳的指導支持下,武漢秉承創新、開放、智慧、綠色的理念,全面統籌推進國家「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創建。四年來,武漢基本建成「銜接順暢、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安全高效、低碳綠色」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

政策扶持構建集約高效的大交通大流通

圍繞國家「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的創建,武漢組成多部門參與的創建領導小組,聯合規劃編制《武漢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武漢市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出臺《武漢市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規劃、土地、資金等各方面給予政策扶持,為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015年-2017年三年間,武漢綜合交通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建設投資力度逐年攀升,累計完成投資達1172億元。

2018年,武漢再加力度,推出了《武漢市綜合交通體系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深化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各種交通方式及區域交通協調發展。

該方案明確提出,以陸路交通為基礎,輻射中部,一路向西,貫通歐亞;以水路交通為基礎,帶動中遊,一路向東,通江達海;以航空為基礎,中心開花,連通世界,直達五大洲;以多式聯運為基礎,構建集約高效的大交通、大流通。通過三年攻堅行動,投資2115億元,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新體系。

交通成網「地鐵+公交+慢行」成居民首選

受益於利好的政策和開放投融資的體制,武漢建成一大批重點交通樞紐項目,並形成以此為依託的客貨運換乘和集疏運體系,城市綜合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樞紐內外銜接更加高效便捷,綜合運輸服務品質顯著提升。

武漢四環線西南環線、武嘉高速、機場第二高速通道、漢孝城際鐵路、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華中陸路郵件處理中心、陽邏港三作業區等一批重點交通工程全面建成;天河機場交通中心、武昌火車站交通樞紐、武九客專及天河機場T3航站樓改擴建工程全面啟用;光谷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

武漢站「米」字型高鐵通達全國,形成至省內及周邊城市1—2小時交通圈,至周邊省會城市「4—5小時生活圈」。中歐(武漢)班列實現阿拉山口、滿洲裡、二連浩特、憑祥、霍爾果斯「五龍出關」,形成「一主多輔、多點直達」的國際鐵路貨運網絡,輻射德、法、俄等新絲路沿線34個國家、70餘個城市。

天河機場作為全國8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和對外開放的一類航空口岸,織密航空網絡,實現7×24小時常態化通關,開通63條國際及地區航線、135條國內航線,高峰小時容量達39架次。天河機場國際及地區旅客每年呈兩位數增長,居中部第一。

2018年,武漢榮膺國家「公交都市」榮譽稱號,城市公共運輸水平大幅提升。軌道交通線路達12條,總裡程334公裡。雄楚大街BRT、沌口和光谷有軌電車開通運營,「地鐵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的網絡基本形成,「地鐵+公交+慢行」的複合模式已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

協同高效市民辦事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近年來,武漢對標國內最優城市,全面推行「網際網路+行政審批」模式,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四辦」改革,讓「數據多跑路,企業、群眾少跑路、不跑路」。

市交通局通過對標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廈門5座城市先進做法,再造審批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截至目前,96項交通政務服務事項中,已優化減少申請材料79種、縮減辦理環節67個,審批效率不斷提高。

比如,針對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許可事項的審核,武漢原本要5個工作日,在對標後就借鑑用時最短城市的做法,準備縮減到1個工作日,實現馬上辦。

這96項事項,其中大部分涉及港航部門,還涉及公路、運管、客管、公交、軌道等部門。除了材料的減少,不少事項辦理時限也減少了。

「涉及運管的審批事項只要沒有法定時限要求的都是當場辦結。」市運管處政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道路旅客運輸經營許可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許可從20個工作日壓縮到7個工作日。

除了辦事效率提高,市民交通出行的獲得感顯著增強。武漢深化鐵路、航空、公路等領域供給側改革,推出「空鐵快線」「空鐵通」「空巴通」多方式聯程運輸服務產品和聯網售票業務,在10座異地城市設置候機樓,在機場、火車站推行電子票、「刷臉」通行,大幅縮短旅客購票時間。

前不久,天河機場T3航站區還推出電子乘機證明小程序,乘機忘帶身份證的旅客,不用再著急聯繫機場公安,僅僅用2-3分鐘就可以在線驗證身份。

以前,旅客如果忘記帶身份證,需要到T3航站樓指定區域辦理臨時身份證,不僅辦理程序繁瑣,而且辦理時間時長在15-25分鐘左右,很容易造成誤機。電子乘機證明小程序上線後,旅客不用排隊在線3分鐘內即可完成身份的核實,享有專有的身份證明二維碼。

不僅如此,繼境內航班「無紙化」乘機實施後,天河機場還選取國泰航空武漢至香港航線作為試點,開通首條國際及地區航班全流程「無紙化」出行服務。

智慧綠色武漢首次發行全國公交一卡通

就在十幾天前,受期待的「全國公交一卡通」正式在武漢亮相。

拿到一張新卡發現,整張卡片設計簡潔大方,正面右下角印有「交通聯合」字樣,正中心部分印有全國統一的發卡機構註冊識別碼,右上角是發行城市。

這個卡可以在武漢中心城區全部公交輪渡使用,並享受八折優惠,待武漢地鐵閘機改造完成後也可使用。此外,這個卡還能在全國已加入交通聯合的252個城市公交地鐵使用。

為了在武漢買到全國一卡通70周年紀念卡,市民屈女士排了兩個多小時隊,拿到這張紅燦燦的紀念卡,她興奮不已:「70周年紀念卡挺有紀念意義的,一卡通可以全國通用很方便。」從上午9點鐘正式開售,短短一個多小時武漢通江漢路客服點700張紀念卡就已經全部銷售一空。

武漢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國公交一卡通」上線後就深受市民喜愛,據統計,10月11日線上共售出2000張,線下售出1700張,當日共計發售3700張。

依託科技進步和網際網路發展,武漢積極推進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智能公交」、地鐵「metro 新時代」等App上線運行,為市民提供適時交通信息查詢和多種公共運輸換乘方案,全國交通一卡通在公交行業實現互聯互通。

各種信息平臺如綜合交通運行協調指揮中心、公眾出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交通信息服務與誘導系統先後建成並投入使用,「兩客一危」車輛全面納入4G動態監控系統,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在公路建設養護全面推廣。

在綠色出行方面,全市清潔能源公交車6360輛,佔所有公交車輛數的65.5%;純電動巡遊計程車和新能源網約車6470輛、新能源物流車9107輛,軌道交通佔公共運輸客流量的45%,對改善城市交通、優化出行結構、減少汙染氣體排放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責編:周倩文、關喜豔)

相關焦點

  • 徐州賈汪:奮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交通的巨變,讓賈汪向世界打開了大門,賈汪人更向世界敞開了懷抱。   「要加快實施區域綜合交通工程,構建對外交通體系,實現區域互聯互通,加快融入徐州主城區,推動賈汪交通發展高質量,實現交通體系與產業體系相互支撐、相互匹配。」
  • 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我國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趙文君)「十三五」是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今年以來,我國交通運輸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促投資,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理論高地】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 |朱世強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據相關研究顯示,綜合交通運輸效率每提升1%,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為0.12%。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並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規劃相銜接,制定本規劃。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現將《「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並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規劃相銜接,制定本規劃。
  • 交通運輸部: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現代綜合交通運輸先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寬廣的全球視野、非凡的戰略眼光,多次對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作出重要論述,明確提出要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平衡各種運輸方式,以及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為什麼」「建什麼」「怎樣建」等重大問題,體現了對發展規律和現實國情的深刻把握。
  • 美麗廈門交通建設方案出臺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到2021年,廈門將建成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鐵路為主骨架,公、鐵、水、航、管道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效支撐「美麗廈門」經濟社會發展。  記者昨日從廈門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根據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美麗廈門」的戰略部署,該局制定了交通運輸系統建設「美麗廈門」、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施方案。力爭2021年之前,建成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島內外公共運輸一體化,建成廈漳泉大都市區一小時交通圈,基本建成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的客貨運樞紐體系。
  • ...海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規劃研究海口至三亞中線鐵路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海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規劃期限為2020年至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基本建成內通外暢、服務優質、功能完備、智慧低碳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框架,城市公共運輸「一卡通」覆蓋率達95%,一體化運輸服務質量大幅提升,對海南自貿港、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和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支撐引領能力明顯增強。
  • 河北省委書記:積極融入全國交通建設大局 努力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12月9日上午,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河北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河北省與京津、周邊五省(區)及省域內對接公路規劃建設等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出席會議。
  • 電商分撥中心為何青睞這裡(構建新發展格局·關注現代綜合運輸體系)
    核心閱讀完善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可以對一個地區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河南圍繞培育發展新優勢,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已初步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正向著建設更加完善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邁進。「主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貨源,貨源背後則是交通。我看好鄭州!」
  • 中國發布丨交通運輸部:「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交通運輸服務保障紮實推進,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40萬公裡,新增通客車建制村超過3.35萬個,兌現了「小康路上決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承諾。交通運輸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了7.5%,如期實現了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形成。
  • 省交通運輸廳與淮安市對接新一輪淮安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begin--> 近日,新一輪淮安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省市對接會商會在淮安市召開。淮安市市長陳之常、副市長趙權和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梅正榮出席會議,省市雙方共同商討「十四五」期間淮安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定位、任務舉措等。省交通運輸廳、淮安市有關部門同志參加會商。
  • 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 打造鐵公海空大交通格局
    近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編制《河北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四五」規劃》,河北省與京津、周邊五省(區)及省域內對接公路規劃建設等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出席會議。會議指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規划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
  • 金華重點實施「5118」工程 至2022年基本建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建金高速二仙橋東互通雛形已現 顏振華 攝日前,金華出臺了《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三年行動方案》,未來將金華建成「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為金義現代化都市區建設奠定基礎。軌道交通:根據三年行動方案,未來三年我市將加快建成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項目,裡程達100公裡。開展利用金麗溫鐵路和擬建金建鐵路開通金華至武義至永康、金華至蘭溪等城際通勤列車方面的研究,推動都市區大運量公交模式新突破。
  • 劉峰梅:努力構建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體系
    她強調,要搶抓「十四五」發展新機遇,以更大格局謀劃基礎設施項目,大力度破解項目推進難題,全力以赴推進鐵路、公路、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區委副書記、區長周升元,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劉興華,副區長王宗志、管恩餘及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參加調研。
  • 湖北省發改系統綜合交通業務工作培訓班在武漢舉辦
    12月1至3日,省發展改革委在武漢舉辦全省發改系統綜合交通業務工作培訓班。各市州發展改革委分管領導及負責綜合交通、鐵路、交通戰備工作的處(科)長參加了培訓,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潘幼成作了開班講話。
  • 江蘇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我為主 系統謀劃 補齊短板
    加快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補齊高鐵和過江通道等突出短板,是江蘇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以我為主、自主規劃」,聚焦「重大規劃、重大工程、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四大重點改革任務有序發力,我省主動作為、加強協調,強化管理、深化創新,寧淮城際鐵路用8個月就實現從獲得規劃支撐到開工建設,創造鐵路項目前期工作的「江蘇速度」。
  • 「構建現代流通體系與暢通雙循環研討會」在山東臨沂舉辦
    十多名國內知名專家、企業家圍繞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現代流通體系與暢通雙循環、推動經濟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促進消費等主題展開研討。臨沂市物流業於上世紀90年代萌芽並迅速發展,目前已形成市場帶動物流、物流服務商貿的產業格局,成為唯一榮獲「中國物流之都」稱號的城市。
  • 湖州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
    近日,《湖州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三五」規劃》公開發布,對交通運輸方面做了詳細規劃,挑著乾貨來細講講,絕對有你關心的!總體目標緊緊圍繞「網絡交通、秩序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陽光交通」五個交通,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網絡、運輸服務體系、行業治理能力」三大工程,打造形成周邊省市主要城市「一小時交通圈」和市縣(區)「半小時交通圈」,到 2020 年,湖州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現代化,概括為「5321」交通運輸發展戰略。
  • 聽吳老師聊聊交通運輸工作新形勢新部署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有力支撐了國家綜合實力大幅躍升。交通運輸服務保障紮實推進,有力支撐了三大攻堅戰決戰決勝。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形成,有力支撐了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