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級地震十年後,青海玉樹變成了什麼樣?|每日影像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

記者:薛玉斌、張宏祥、吳剛、張龍攝影報導

2010年4月14日,地處三江源頭的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

2010年4月15日,一名消防戰士在玉樹縣結古鎮的地震廢墟中搜尋倖存者。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攝

2010年4月15日,四川消防鐵軍官兵在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搜救。新華社發(肖洪環 攝)

十年前,這場災難記錄了刻骨銘心的悲慟與感動;十年間,新玉樹在不屈不撓的奮鬥中重生。這裡凝聚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制度力量,煥發出無私奉獻、自力更生的奮鬥精神,更彰顯出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歷史擔當。

2010年4月17日,在青海玉樹經營燈具生意的安徽人王群群,望著搜救隊員在廢墟上搜尋她的父親王殿美。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2010年4月16日,災區群眾在青海省玉樹地震災區等待救援消息。

2010年4月16日在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拍攝的救災帳篷。

災後重建中,玉樹藏族自治州重視綠色發展和補齊民生「短板」。從重建中無處不在的生態理念,到生態畜牧業、高原特色旅遊的快速發展,玉樹州在保護生態、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也為三江源留存了一筆循環永續的財富。

此外,每年統籌75%左右的財政資金用於民生項目,有效解決牧區群眾生產、上學、交通、就醫、養老等方面的問題,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不斷增強。

2010年4月18日,四川內江軍分區陸軍預備役防化隊員在玉樹結古鎮民主路地震廢墟上消毒。 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2010年4月18日,在玉樹縣結古鎮,幾位受災群眾在廢墟裡收集自家的財產。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2010年4月19日,在青海玉樹機場,醫護人員為在地震中受傷的10歲女孩才文德吉消毒傷口,她將搭乘軍用運輸機赴西寧接受治療。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一所所現代化的校園、一座座嶄新的醫院、一排排牧民新居……如今,玉樹州在經濟社會、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一個體現地域風貌、富有民族特色、充滿時代氣息的新玉樹正走向未來。

這是4月6日無人機拍攝的玉樹市格薩爾廣場。本報記者吳剛攝

2010年4月19日拍攝的玉樹結古鎮。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這是4月6日無人機拍攝的玉樹市全境。本報記者吳剛攝

2010年4月18日,航拍玉樹。新華社發(苟寶剛攝)

這是4月6日無人機拍攝的玉樹市一境。本報記者吳剛攝

這是4月6日無人機拍攝的玉樹市扎西大同村景色。本報記者吳剛攝

這是重建中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一角。(2011年4月9日攝)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長才哇在扎西科賽馬場上觀看村民訓練馬匹(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4月6日,一名環衛工人在玉樹市扎西大同村的廣場清掃垃圾。本報記者吳剛攝

4月10日,在青海玉樹,才仁俄賽和女兒在餐廳門口。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4月6日,一名僧人在玉樹市格薩爾廣場前休息。本報記者吳剛攝

4月6日,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兒科醫生索南巴久(右二)與同事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內。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當地群眾在扦插育苗(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工作人員在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工作。本報記者張龍攝

工作人員在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工作。本報記者張龍攝

學生們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的中剛友誼小學內上課。本報記者薛玉斌攝

學生們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的中剛友誼小學內上課。本報記者薛玉斌攝

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寺全景(4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一名僧人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格薩爾廣場旁走過地下通道(4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薩呼騰鎮拍攝的震後重建的鬧叢村格桑小鎮(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這是4月9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夜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31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街景。新華社記者 馬千裡 攝

相關焦點

  • 青海玉樹7.1級地震8年後 如今情況怎麼樣了?
    2010年4月14日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7.1級地震  死亡失蹤近三千人  這是繼汶川地震之後  中國發生的最嚴重的的地震災害  全國各地紛紛馳援  再次上演眾志成城的場面  8年過去了  你以為救援已經結束了
  • 青海玉樹地震十周年——哀悼逝者,致敬英雄
    在10年前,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此次地震共造成2698人遇難。今日,是青海玉樹地震十周年,值此悲痛節日,春霞園酒店不禁緬懷歷史。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與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以來,中國遭受的傷亡最重的自然災害,舉世為之震驚,無數國人為死難同胞落淚。一場浩劫,奪去了數千鮮活的生命,一場災難,格桑花開之地一片廢墟,傷痛慢慢平復,記憶深入骨髓。
  • 玉樹·十年
    玉樹·十年 2020-04-14 18:09:16 14日7時49分  青海玉樹發生7.1級強震  記憶,在那一刻永久定格  彈指一揮間  10年時光流逝  回顧這3600多個日夜  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悲痛  同樣也看到堅強  看到希望  看到對生命的敬畏  看到對未來的嚮往  看到玉樹涅槃重生
  • 青海玉樹震後十年再測民生「溫度」
    中新社青海玉樹4月13日電 題:青海玉樹震後十年再測民生「溫度」中新社記者 胡貴龍 張添福 潘雨潔「十年前,整個玉樹州只有4所幼兒園,現在達到150多所。」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長吉洛,給記者細數他眼中最大的民生,「現在,學校是牧區最好的建築。」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7.1級地震,至今已十年。中新社記者日前再次探訪玉樹,「測量」高原藏城的民生「溫度」。圖為4月10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學學生在開班會。
  • 玉樹十年 繼往開來
    地震發生後武警官兵救助當地群眾。(資料圖武警玉樹支隊提供)在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校園中,孩子們求知的眼睛。(資料圖姚斌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 陳鬱報導)轉瞬10年,4·14玉樹地震災區已穿越災難,頑強挺起。
  • 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震後「涅槃新生」
    2010年青海玉樹「4·14」7.1級地震後,三年災後重建令當地涅槃重生。至震後十年,玉樹再展新顏。圖為4月11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藏鄉新城局部。中新社記者 胡貴龍 攝 中新社青海玉樹4月12日電 題: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震後「涅槃新生」作者 胡貴龍 張添福 潘雨潔信眾朝拜千年的文成公主廟,見證了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前世」,震後藏鄉又是何番景象?
  • 再訪青海玉樹地震十名孤兒和百位「武警爸爸」
    中新社青海玉樹4月12日電 題:再訪青海玉樹地震十名孤兒和百位「武警爸爸」作者 胡貴龍 張添福 趙曉川百米外,出現一個藏族女生。「好像是才文拉毛,以前走路就是這個姿勢……」程衛斌對中新社記者說。4月11日,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官兵到藏族女生才文拉毛家回訪,翻看此前包括才文拉毛和弟弟在內的十名孤兒與武警官兵相處的照片。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攝「哈嘍!」走近了的藏族女生,笑著向身穿作訓服的程衛斌打招呼。他說,「果然是才文拉毛!」程衛斌是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宣傳保衛股股長。
  • 玉樹地震十周年:數說玉樹!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芮氏7.1級地震,震中位置為北緯33.2度、東經96.6度,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隆寶鎮西北20公裡附近海拔4300餘米的山區,距離玉樹縣城約42公裡。震源深度14公裡,最高烈度9度。
  • 地震臺網通報青海玉樹不明飛行物
    地震臺網通報青海玉樹不明飛行物 2020-12-23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海玉樹地震9周年,這些年他們過得好嗎?
    昨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舉行地震9周年紀念活動,緬懷在地震中遇難的民眾,並以「綠色感恩 生態報國」理念激發民眾自覺投身於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的實踐中。經過9年重建,玉樹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20年的跨越發展,玉樹正成為青藏高原上環境優美的高原生態型商貿旅遊城市、三江源地區中心城市和青海藏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地區。當日的紀念活動以「向改革先鋒致敬 向環保先驅學習」為主題。玉樹位於三江之源,生態地位重要。
  • 青海玉樹地震遇難者每人補償8000元撫恤金
    昨日(4月17日)上午,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新聞中心舉行發布會,民政廳、交通廳、衛生廳、公安廳、水利廳等官員通報災情救助進展情況。青海省民政廳廳長更陽說,青海省地方政府對這次地震的受災者安撫方案已定,遇難者每人給予8000元撫恤金補償,三孤人員按每人每月1000元補償。
  • 玉樹地震10周年祭:這座機場一直都在
    原來,老阿媽是來玉樹機場坐飛機的,這是她第二次坐飛機,上一次坐飛機是在十年前,由於玉樹地震,家裡的房子塌了,全家人都受了傷,通過在玉樹機場乘坐救援飛機,轉運到西寧接受了治療,才得以保全性命。老阿媽說,在她心目中,玉樹機場不只是一座機場,而是全家人重生的聖地。2009年8月1日,巴塘雄鷹騰空而起,玉樹機場建成通航。
  • 今天是青海玉樹「4·14」抗震救災十周年,特8郵票欣賞
    十年前的今天,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 十年的奮鬥和發展,曾經滿目瘡痍的災區已變成魅力中國城,呈現出山美水美人美的美好景象;玉樹民眾從悲壯中堅強走來,滿懷豪情地用抗震救災精神創建著新的生活。
  • 9年前的青海玉樹地震,我在現場拍攝照片,至今仍記憶猶新!
    老照片——7年前的青海玉樹:景色很美,城市卻滿目瘡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市發生最高震級7.1級的地震,意外的天災改變了當地人民的生活,也讓全國人民為之揪心。玉樹地震9周年馬上來了,新聞上看到災區舊貌換新顏。地震兩年後,掛牌的救災指揮中心,也在一堆簡易帳篷裡面。
  • 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地震,到底多慘烈你知道多少?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
  • 青海地震後區域地圖脫銷 買玉樹地圖最好先預訂
    青海地震之後 區域地圖脫銷 各大書店難尋 出版社尚有存貨預計需求增多 玉樹地圖想買最好先預訂  平日裡少人問津的青海省地圖,如今卻因地震「一紙難求」!目前尚有存貨的中國地圖出版社提醒市民,購買前最好先打電話預訂。
  • 那城 那人 那樹——玉樹十年新生
    4月13日,玉樹4·14地震十年祭前夜,《玉樹不會忘記》歌舞劇在玉樹康巴藝術中心再次上演。想到畢其一生為玉樹文化傾注心血的父親,昂桑周觸景生情,淚水漣漣……(小標題)遠去的父親,得永生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震中位於當時的玉樹縣城附近。
  • 玉樹地震十周年,浴火重生!那一天的悲慟與感動,仍歷歷在目
    我們不會忘記,十年前的今天。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當年,國旗為他們而降。2010年4月21日5時33分,北京天安門廣場,在人們的凝望中,國旗到達旗杆頂部後緩緩降下,人們紛紛脫帽肅立。
  • 玉樹青海今日凌晨再發地震,災情暫時不詳
    5月5日00時37分(北京時間),在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北緯34.55度,東經96.60度)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裡。地震發生後,青海省地震局立即啟動地震應急IV級響應,迅速了解震區相關情況。曾經青海玉樹大地震仿佛就在昨天,近幾年來地震又頻頻發生,那麼究竟是為什麼導致這塊美麗的土地如此多災呢?因為這個地處處於板塊交接處,近幾年板塊活動頻繁,由於逆衝、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衝運動;擠壓型逆衝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可能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 疑似火流星墜入青海玉樹
    疑似火流星墜入青海玉樹 2020-12-24 09:15   澎湃新聞記者:鄭朝淵 編輯:楊慧米 實習生:萬青 素材來源:相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