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挖出珠三角第一村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蠔崗遺址距今5000多年屬新石器晚期的較早階段,為珠三角文化起源提供有力的年代佐證

    ●考古發掘本周結束遺址保存完好人類定居要素齊全專家建議建廣東首家古人類遺蹟公園  

 

蠔崗古村發掘出來的器皿製作於四五千年前,已經相當精美

    備受關注的東莞市蠔崗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本周內將全部結束,此次考古發掘的蠔崗村,無論從年代的久遠、遺址保存的完好性、遺蹟遺物的豐富性都堪稱「珠三角第一村」,蠔崗村的發現,對追溯嶺南文化的淵源意義非常重大,記述了五六千年前珠三角的祖先生活狀態,其考古意義可與聞名全國的河南安陽後岡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媲美。在蠔崗發掘工作行將結束的前夕,記者獨家專訪了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蠔崗古村考古發掘領隊馮孟欽先生。

    彩陶與中原有本質區別證明嶺南文化有自己的根

    記者:在蠔崗發掘之前,珠三角的其它城市也發掘了一些古村遺址,蠔崗遺址與其它古村遺址有什麼不同,專家建議命名蠔崗為「珠三角第一村」,其根據是什麼?

    馮:在蠔崗發掘之前,我省其它地方已先後發現幾十處貝丘遺址、沙丘遺址、還有洞穴遺址,從年代上判斷來說,蠔崗村不是最早的,但從定居的村落來說,蠔崗是目前廣東發現年代最早的。經過論證,普遍認為蠔崗村有人類定居是早在五六千年前。

    按照地層分界,蠔崗各4500多年前至5000多年前保存下來的器皿都有,且界線分明。石器、房屋、墓葬、活動面、垃圾堆放處,蠔崗村遺址各種人類定居的要素非常齊全,從年代的久遠、保存的完好性、定居要素的齊全,蠔崗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珠三角第一村」,特別是這裡發現的彩陶,與中原地區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實質上也是嶺南文化與仰韶文化的區別。

    在廣東史前文化發展序列中,它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較早階段,它印證了古代的珠三角並非人們所說的蠻荒之地,為珠三角的文化起源提供了有力的年代佐證。這正是命名它為「珠三角第一村」的重大意義所在。

    大量貝殼石磨和水溝證明古珠三角人生活富足

    記者:你們究竟在這裡挖到了什麼?馮:這裡地層文化堆積比較豐富,可初步分為三、四、五、六4個地層。我們在發掘中發現,三、四層主要是灰色的泥陶比較多,四五六層保存得較為完整,分布有大量用來生活生產的石器、骨器、彩陶、魚獸骨,同時,各層都分布有大量的牡蠣、文蛤、蠔等貝類外殼,越往底層,貝類的外殼越大。同時,我們還在這裡發現了四方型的水溝痕跡和墓葬,這說明這裡當時古人類已經在這裡建房定居、生息。另外、還有石磨等。從我們的考察中,可以推想當時蠔村人乃至珠三角祖先們的生活,主要是以在海邊漁獵為生,他們已經懂得在房子之間挖排水溝,每天都從海邊捕撈大量的海貝、魚類,在食海鮮同時,他們也會用石磨磨出一些野生稻、薯芋之類食用。記者:發掘之後,東莞當地政府在保護蠔崗古村方面有什麼設想?馮:目前專家有幾種方案,一種是就地復原,建一座仿古的村莊。另一種是把挖到的文物用薄膜蓋起來、用玻璃隔離,保護好。但所有專家都贊成將蠔崗建成一個古人類文化遺址公園。一旦立項建設,它將是廣東省第一個古人類遺址公園,這目前在全國也不多見。

    「珠三角第一村」五千年間三個時態

    □蠔崗遺址

    蠔崗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東莞市南城區勝和管理區濠江四隊大園坊。遺址於上世紀80年代文物普查時被發現。1990年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東莞市博物館對遺址進行調查,從今年4月正式開始鑽探工作。遺址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據專家分析,蠔崗遺址可分別為兩期,一期的年代估計距今5000多年;二期的年代距今約4500年。蠔崗遺址是廣東省保存較好的出土彩陶的兩個貝丘遺址之一,也是出土彩陶的年代最早的貝丘遺址

    專家:珠三角有自己的文化之根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蠔崗古村遺址考古發掘領隊馮孟欽:珠三角出土的彩陶無論從線條、圖案,還是工藝上,都與北方有著鮮明的區別,這就是鮮明的嶺南文化特色,這次蠔崗出土的彩陶和其它器具再次印證這個事實,這說明,廣東的文化並不是像人們所傳說的那樣,珠三角的發源源遠流長,同樣有自己文化的根。(廣州日報  周楠 何莉琨)

相關焦點

  • 【東莞影像志】南城蠔崗:珠三角第一村
    【東莞影像志】南城蠔崗:珠三角第一村 2018年12月16日 21:47 來源:東莞陽光網    編輯:杜潔瑩關鍵詞:
  • 蠔崗村:珠三角第一村
    繼續一起關注由東莞廣播電視臺與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聯合攝製的系列報導《東莞影像志》,全方位了解近年來我市部分鎮村的變化。今天我們走進蠔崗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史前遺址,成就了一段偉大的傳奇? 2013年5月,蠔崗遺址博物館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把遠古人類的遺址變為人類傳播知識的場所,充分顯示了文化遺產保護的魅力。
  • 東莞2019成績單出爐,看看東莞有多拼,GDP增速珠三角排第一
    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就屬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82.50億元,突破9000億元大關總量增速排名珠三角第一。東莞GDP突破9000億元,增速珠三角第一2019年,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82.50億元,突破9000億元大關。
  • 東莞蠔崗遺址:被考古學家譽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
    如今,那片見證了東莞先人生根繁衍的土地上,一座坐落在繁華都市裡的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巍然聳立。這,就是位於東莞南城勝和社區的蠔崗遺址博物館,也是廣東省第一座建於原址之上的貝丘遺址博物館。  蠔崗貝丘遺址既是東莞五千年文明的歷史見證,也是東莞歷史文化的基石。
  • 盤點珠三角春節民俗活動:東莞花燈節 珠海水上婚嫁
    原標題:盤點珠三角春節民俗活動:東莞花燈節 珠海水上婚嫁  珠三角擁有「南海明珠」之美稱,各個地方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極具地方特色的春節民俗活動,如東莞洪梅鎮的花燈節;佛山的樂安花燈會;珠海鬥門水上婚嫁、裝泥魚、三灶鶴舞……讓我們一起提前去感受這些獨具特色的珠三角地方民俗活動吧!  深圳:歡樂海岸燈會  歡樂海岸燈會今年已經是第三屆了,春節期間3000萬盞精美花燈閃耀鵬城,美得不要不要的!
  • 東莞現象催促珠三角轉型 需重振世界工廠名聲
    原標題:東莞現象催促珠三角轉型 需重振世界工廠名聲  「東莞來一場堵車,全世界都會斷貨。」這句東莞人引以為傲的名言,也許現在還不算過時。在旋風式掃黃的風暴中,人們並沒有忘記東莞的「另一面」:這裡仍然製造著世界五分之一的數碼產品;製造的玩具佔到聖誕期間全球玩具總出貨量的30%;全球的運動衫和跑鞋,分別有20%和10%是在東莞生產……   但是,難以否認的是,東莞「世界工廠」的名聲正變得面目模糊,而選擇怎樣的未來,是擺在整個珠三角面前的難題。   深圳、廣州、東莞、佛山以及其他區域城市構成了珠三角的核心。
  • 東莞厚街:珠三角暴富高地與惆悵的臺灣街
    受到香港、臺灣「培訓」的厚街人憑藉善於與政府打交道而迅速暴富,將厚街變成了珠三角一個財富聚集的高地。  撰文:梁堅  文藝腔裡的東莞厚街鎮是賈樟柯《三峽好人》裡屬於農民的悲愴臺詞;市井腔裡的厚街是南中國最銷魂的風月場;商人的算盤上,厚街是最便宜的五星級酒店的聚集地;打工仔的邏輯裡,厚街是勵志與墮落的城邦;而臺灣人眼中,厚街是「錢多,人傻,速來」的魅惑。
  • 繼橫湧村後,廣東又一「億元村」,有「東莞第一村」美譽
    說到廣東,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都是當地特有的嶺南文化和粵式風情,以及遠超全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其實歷史上的廣東並不是我國傳統的經貿中心,但是因為改革開放的偉大國策首先在當地實行,所以它就有了比別的地方更快的發展腳步。去年廣東的GDP更是史無前例的超過10萬億元,雄踞我國各省市區排名的第一位。
  • 中國人口密度版圖:深圳上海東莞居前三 珠三角最密集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平方公裡的城市及其他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統計發現,目前深圳、上海和東莞的人口密度最高,整體上看,珠三角和長三角最為密集。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人口密度,是按照建制市範圍內的總面積來計算。由於很多城市下轄不少縣市,或者遠郊區,一些城市的山體佔比較大,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口密度。
  • 廣東珠三角城市平均月薪排名:深圳第一,廣州第二!
    廣東珠三角各城市平均月薪排名:深圳第一,廣州第二。2019年珠三角薪酬總況出爐!中國南方人才市場、廣州人力資源服務協會、廣州市人才研究院、廣州市南方人力資源評價中心發布2019—2020廣東地區薪酬調研報告》報告數據覆蓋廣東省珠三角地區9個城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涉及19個行業400個職位。
  • 來看東莞人口第一村千叟宴,溫馨!
    昨天,有著14000多人的東莞人口第一村麻湧鎮漳澎村熱鬧非凡。1012名老人在村心公園廣場共享千叟宴,大家歡聚一堂,喜氣洋洋!漳澎作為東莞人口第一村,素有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去年,為慶祝天后宮落成,漳澎村在天后誕(農曆三月廿三日)當天舉辦了美麗鄉村2017年首屆漳澎村千叟宴。
  • 珠三角情況簡介
    珠三角是中國三大經濟圈之一,具體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共9個城市。這一區域經濟高度發達,是外來人員主要流入的地區之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19年城市新增人口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就有5個是珠三角的,包括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和珠海。
  • 景美藝美食美,東莞的這個鎮被稱為「珠三角的香格裡拉」
    清溪鎮如其名,山清水秀,生態資源得天獨厚,森林綠化覆蓋率達67.03%,全鎮有旅遊景觀資源148處,4A級、3A級景區各1處,負氧離子含量高達44640個/cm3,位居全省前列,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寶庫」和「天然氧吧」,被譽為「珠三角的香格裡拉」,是中國最美小鎮、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 最新房價公布,為何同是珠三角城市,東莞深圳暴漲而肇慶大跌?
    圖文/當今世界如此精彩近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2020年9月最新緯房指數公布顯示,最近一年中國大陸大部分城市房價穩中有升,其中東莞、深圳、寧波等城市房價漲幅較大,但也有部分城市如肇慶、遵義等房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
  • 鹿步龍舟興衰史:常勝將軍「癲狗仔」橫掃珠三角,後被東莞龍舟撞沉
    事後鹿步村民自嘲「有標唔擔擔蔗尾,有第一唔拿拿第四」,此順口溜一直流傳至今。若干年後此船已破爛,其木料用作建造鹿步村的過河橋。此後由於國家的政局及各種原因,鹿步村一直沒有造龍舟。1963年,國民經濟有所好轉,各地開始恢復龍舟活動。當年蘿崗公社在東江南崗頭公開招賽。東莞、增城等地共十多條龍舟參賽。鹿步村也有一條龍舟參加。
  • 珠三角人口超載 深圳羅湖區人口密度世界第一
    >●廣州、佛山、深圳、東莞4地的人口總數佔珠三角人口總數七成●深圳羅湖、鹽田人口密度全珠第一、第三●專家:珠三角盆地人口容量已處於飽和狀態 人口極限帶來諸多挑戰前十名中,珠三角城市獨佔四席,深圳以人口年淨流入755.59萬人,排第三,廣州以461.59萬人排第五。此外,還有東莞、佛山,均位列前十。而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年底,廣州登記在冊流動人口686.7萬人,按一定漏登率計算,廣州實際居住的流動人口為837萬人左右,而常住人口僅為832萬人。
  • 房價漲幅全國第一,東莞憑得是什麼?這一因素很關鍵
    從去年開始珠三角地區的房價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不僅僅是因為深圳房價漲到全國第一的位置,而是因為在全國樓市下滑的背景下,珠三角房價卻出現明顯的上漲。例如東莞的房價漲幅就位列全國第一,那東莞憑什麼房價漲幅能成為全國第一呢?畢竟東莞在樓市裡的存在感並不強。
  • 廣州、東莞等多個珠三角城市在歐美布局設點 「截留」創新資源
    記者發現,近年來,在海外設立「工作站」「代表處」,成為珠三角城市開拓城市創新資源的重要方式。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珠三角城市紛紛在海外設立站點,不僅是引進某一項技術,更讓國外的創新資源與自身產業無縫對接,加快廣東經濟創新驅動步伐。   穗莞惠愛「對標矽谷」   「矽谷科技與東莞製造的結合,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 廣東東莞一個鎮,和惠州接壤,擁有東莞最高山峰
    在廣東東莞的東部,有一個鎮和惠州市接壤,它擁有東莞最高的山峰,它就是今天要說的謝崗鎮。謝崗得名於宋末時期,當地有姓謝的人在山崗上建村,名謝崗,謝崗由此得名。謝崗地處東莞的最東端,被稱為「東莞的東大門」,和惠州市惠城區的瀝林鎮緊密相連。謝崗人口約10萬,其中常住人口約2萬,外來人口約8萬,謝崗的人口和東莞其他鎮相比,顯得不是很多。說到謝崗的旅遊,首先就要提境內著名的東莞最高峰——銀瓶山。
  • 周邊自駕,珠三角周末度假,到新豐看風景、嘗美食,東莞還享八折
    新豐縣,地處廣東省中部偏北、韶關市南端,處於五市交匯處(廣州、清遠、惠州、河源、韶關),距廣州150公裡、深圳180公裡,貫通有大廣、武深高速,全程只需要2個多小時,是大廣州的黃金郊區,韶關市「主動融入珠三角加快發展」的戰略前沿,新豐休閒生態資源豐富優越,是國家重點生態建設示範區,2019年獲得「嶺南避暑勝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