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先驅報》7曰22日報導,在日本對韓國科技公司至關重要的高科技材料限制出口後,兩國關係繼續緊張,韓國人抵制日本產品和服務的運動愈演愈烈。
日本調味品和啤酒品牌已從商店的貨架上撤下,大量赴日旅遊的訂單被取消,對日本汽車的購買諮詢也減少了一半。
報導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悄悄加入抵制活動,一家名為「不買日本」(NoNo Japan)的網站上周遭遇了伺服器崩潰,原因是流量突然激增。該網站提供哪些本土產品可以替代日本產品的信息。
報導稱,這場平靜而廣泛的抵制運動的核心是韓國和日本圍繞日本戰時暴行(包括日軍性奴役和強迫勞動)而爆發的根深蒂固的歷史衝突。
「不買日本」網站的創始人兼運營者金秉奎(音譯)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目睹韓國老人李春植長期得不到日本賠款,促使他在本月早些時候推出了該網站。現年95歲的李春植在17歲時成為日軍的強迫勞工。
據當地民調機構Realmeter的數據顯示,在上周對503名成年人的一次調查中,54.6%的人表示他們參加了抵制活動,比前一周上升了6.6%。
報導稱,對日本經濟報復的憤怒正在各個年齡段的韓國民眾中引起共鳴。
19歲的樸正宇(音譯)在接受《韓國先驅報》採訪時表示:「(抵制活動)影響到了我買衣服和筆,我會選擇Spao而不是優衣庫,選擇Monami而不是Signo生產的筆。最近,抵制活動經常成為朋友們討論的話題。」60多歲的退休人員申東耀(音譯)則表示,他「非常同意」韓國拒絕銷售和購買日本產品。
正如「不買日本」網站的創始人金秉奎所說,抵制可能不會持續太久。但就目前而言,日本的商業、文化和旅遊業將備受壓力。
(編輯:W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