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忠孝難兩全,盡孝要趁早,這五句大白話,說的真好!

2020-12-15 職場火鍋

這個清明節,北京沒有下雨。由於單位有重要公務需要加班,我沒能回家給母親上墳。昨天晚上,在街頭買了一些黃紙、白酒,找了一個路口,在地上朝東南方向,劃了一個圈,給天堂裡的母親燒了幾百億的紙錢,可是又有何用?如何破解職場上忠孝兩全的難題,想對那些職場上的奮鬥者說五句大實話,也是五句大白話。

【1】擇一城就業,最好離父母近一些、再近一些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但現在,大多數職場中人都遠離父母就業。尤其是當今畢業生,被父母管了二十年,踏入職場,都恨不能遠走高飛。等到這些人四十以後,才明白想盡孝時,總是隔著千山萬水。

【2】平時多打打電話,有條件就常回家看看

有一首老歌讓職場人士淚奔,「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歌唱得好,但落實到行動,職場中人一年能回幾趟家呢?平時都是三天的小長假,回一趟家時間都浪費在路上。十一黃金周,一般都帶自己的孩子出去旅遊。一年中,也就春節回家一次。如果實在回不去,每天一定要打打電話,聊幾句話,報個平安,父母就很知足了。

【3】放假就回父母家住一住,有條件的陪父母去度假

許多遠離父母的職場中人,一般一年也就回一趟老家,如果雙方老人不在一個地區的,幾年才輪流回一次老家。回到老家,不是同學聚會,就是朋友聚會,真正在家裡陪父母能吃幾頓飯?春節回家,除了必須的聚會參加,其他的聚會就推了吧,多陪陪父母,吃吃飯,嘮嘮嗑,打打小麻將。如果父母行走還方便,最好帶上父母一起去度假,讓老人也開開眼界,享享福。

【4】工作再重要,該休的年假一定要休,帶著老人一起去旅遊

地球離了誰都轉。不要覺得工作離不開自己。有些職場中人,即使休幾天假,心也放不下那點破事,電話打得勤吶,全是遙控指揮。其實還是境界不高,生怕休假了,別人不請示匯報,自己失去了控制。還有一些職場人士,休年假,都是自己滿世界玩,不願意帶父母,怕帶父母玩得不爽。其實,兩三年帶父母出去玩一次是可行的,比如坐坐那種遊輪,你玩你的,老人玩老人的,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多好。

【5】不要等到當官了、有錢了,再對孝順父母去補課

總有些職場人士說,等我熬上那個職位,等我掙夠錢,一定帶爹娘週遊世界。職場上,今天處於晉升前的關鍵期,明天是那個決定項目的決戰期,後天有接待高層領導的重要任務。這些重要的事務和環節,似乎都決定著你的命運。其實多年以後,翻過頭來看,這些理由在你職業生涯裡都是一顆顆小石子。可當時職場中人,就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等你熬上職位,等你發了大財,父母要麼已經不在了,要麼腿腳不靈便了。

廣大職場中人,「當你在等以後,就已經失去了永遠」。我們在職場上打拼也不容易,壓力大、收入低、時間緊、路費貴,所以,職場中人總是有太多的理由和藉口不回家探望父母。生命有著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願意等,問題是他們等得起嗎?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所以,盡孝要趁早,不要等到人去樓空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相關焦點

  • 職場忠孝難兩全,盡孝要趁早,這五句大白話,說的真好!
    如何破解職場上忠孝兩全的難題,想對那些職場上的奮鬥者說五句大實話,也是五句大白話。【1】擇一城就業,最好離父母近一些、再近一些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但現在,大多數職場中人都遠離父母就業。尤其是當今畢業生,被父母管了二十年,踏入職場,都恨不能遠走高飛。等到這些人四十以後,才明白想盡孝時,總是隔著千山萬水。
  • 一分鐘學堂 | 為什麼「忠孝難兩全」?
    可是忠與孝時常會發生矛盾,以致有「忠孝不並」,「忠孝難兩全」的說法。「忠」與「孝」是人所應當具有的兩種最為基本的品德,而且二者之間又是密切相關的,在家國一體的中國傳統社會,孝於父母和忠於國家兩者具有一致的思想內涵,孝是忠的基礎,忠則是孝的延伸,那麼又為什麼常常說「忠孝難兩全」呢?
  • 大人物們的「忠孝難兩全」:解讀中國古代的丁憂制度
    但同樣也因為此,原本是盡孝的人倫道德行為也因為官場人事的得失而打上濃厚的官場政治印記,上演了一出出「忠孝難兩全」的大戲。「諸聞父母若夫之喪,匿不舉哀者,流二千裡。喪制未終,釋服從吉,若忘哀作樂,徒三年。
  • 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
  • 努力讓官兵忠孝兩全-中國青年報
    中國有句老話叫「自古忠孝難兩全」,常常用來形容一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公而忘私、為國棄家。這裡的「忠」指的是對國家的奉獻,「孝」指的是對家庭的責任。在今天的中國軍隊中, 「忠孝難兩全」也是廣大官兵會遇到的情形。
  • 大人物們的「忠孝難兩全」:解讀中國古代的丁憂制度
    但同樣也因為此,原本是盡孝的人倫道德行為也因為官場人事的得失而打上濃厚的官場政治印記,上演了一出出「忠孝難兩全」的大戲。「諸聞父母若夫之喪,匿不舉哀者,流二千裡。喪制未終,釋服從吉,若忘哀作樂,徒三年。
  • 忠孝難兩全,請您原諒女兒
    「人說沒就沒了!」張麗芳難掩悲痛,抱著護士長耿月晴眼淚止不住地滾落,「明明下午4點多接到家裡打來的電話時,一切都還好好的,明明還要等著她摯愛的女兒平安回家呀……」張麗芳是河北省辛集市中醫院內一科的一名護士,1月5日凌晨3點,她緊急受命,與同事們集結出發,作為辛集市第一批支援石家莊市的醫療隊員奔赴藁城區,支援當地開展全民核酸檢測工作。
  • 錢鍾書論「忠孝不能兩全 」
    5、《說苑·立節》記白公之難,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兩立,行不可兩全。」後世「忠教不能兩全」之語昉此。《全後漢文》卷三0袁紹《上書自訴》亦曰:「誠以忠孝之節,道不兩立。」
  • 自古忠孝難兩全,兩者相全取其輕
    自古忠孝難兩全,在當前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舍小為大,舍家為國的感人事跡。臨河區人民檢察院駐所幹警劉俊亮同志,就很好的為我們展現了忠孝情懷。 2 自古忠孝難兩全,兩者相全取其輕
  • 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
  • 抗「疫」在一線,忠孝難兩全
    任村支部書記前,趙世安是一名鎮機關幹部,原本可以等著退休過安逸生活的他,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報名參加村黨組織書記遴選,「我在鄉鎮工作30多年,熟悉農村工作,還想再為百姓做一些事情」,當被問到年齡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參加遴選時,趙世安回答說。趙世安上任沒幾天,就趕上了疫情爆發,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忠孝難兩全」的黨員情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總有些溫暖,讓你我感動;總有些力量,引人向上。  穿上白大褂,他是患者眼中技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外科醫生;病重父親床榻前,他卻不是一個合格盡孝的兒子。自古忠孝難兩全。在這場特殊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的關鍵時刻,他揮淚送別至親,重返防控一線。他就是冠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普外科主任孫姜鷹。
  • 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忠孝觀念最早產生於先秦時期,是在古代敬天法祖思想倫理化過程中,在世俗社會層面產生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當時的儒、道、墨、法等諸子百家,皆對忠孝作了詮釋。先秦以來的幾千年時間,社會倡導忠孝立本,忠孝建功,忠孝成為了一種傳統美德和社會責任。
  • 「自古忠孝難兩全」,漢朝是如何將忠誠和孝悌完美並行的?
    漢代人的忠孝  「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句話是我們時常聽到甚至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忠與孝擁有著幾乎同樣廣泛的受眾群體,並希望我們對君王或父母抱持無上的敬意,但當這兩件事真的撞在一起,「難兩全」就成了必然的結局
  • 誰說忠孝難兩全
    「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個難題,時至今日仍然困擾著不少中國人。但年過半百的趙濱年,卻成功地打破了這個「魔咒」,在三十多年的建築安裝工作中,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和奇蹟。電焊技術的佼佼者  1980年,剛從學校畢業的趙濱年就進入了濟南建安公司工作,成為了公司的一名電焊工。
  • 「忠孝難兩全」是一個無解的題目嗎?
    遞上來的條子裡,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怎樣解決忠孝不能兩全這個千古難題。自十年前開始講《論語》,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後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專題講座——《中華孝道》。這裡簡單的跟大家梳理一下。為何忠孝難以兩全?
  • 劉成: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選擇退役只為照顧家人
    劉成: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選擇退役只為照顧家人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2010年01月31日05:06   面前的劉成有些憔悴,他說剛剛給湖南的親戚打過電話
  • 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忠孝觀念最早產生於先秦時期,是在古代敬天法祖思想倫理化過程中,在世俗社會層面產生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當時的儒、道、墨、法等諸子百家,皆對忠孝作了詮釋。先秦以來的幾千年時間,社會倡導忠孝立本,忠孝建功,忠孝成為了一種傳統美德和社會責任。
  • 「自古忠孝難兩全」,漢朝是如何將忠誠和孝悌完美並行的?
    漢代人的忠孝「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句話是我們時常聽到甚至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忠與孝擁有著幾乎同樣廣泛的受眾群體,並希望我們對君王或父母抱持無上的敬意,但當這兩件事真的撞在一起,「難兩全」就成了必然的結局。
  • 「自古忠孝難兩全」,漢朝是如何將忠誠和孝悌完美並行的?
    漢代人的忠孝  「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句話是我們時常聽到甚至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忠與孝擁有著幾乎同樣廣泛的受眾群體,並希望我們對君王或父母抱持無上的敬意,但當這兩件事真的撞在一起,「難兩全」就成了必然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