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李賀·雁門太守行

2020-12-15 騰訊網

歡迎轉發,謝謝支持。

胡婷婷唱古文:李賀 · 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七言樂府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雁門太守行(邵佰俊)

開課啦(雁門太守行)

小帆課堂:雁門太守行

1

散譯

雁門太守行

李賀 ·七言樂府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黑云: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摧:毀。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開:打開,鋪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裡,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泥土凝成暗紫。

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燕脂,即胭脂,這裡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

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築高臺,置黃金於其上,廣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玉龍:寶劍的代稱。

2

解讀

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這是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此詩用濃豔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

03

作者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他是中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的一個代表人物。

其留有「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相關焦點

  • 讀懂了《雁門太守行》真正的內涵,就讀懂了李賀在詩壇的地位
    《雁門太守行》雖然在中學課本中有所選錄,但對其的解讀過於淺顯,雖符合中學生對於古典詩歌的認知,但其真正的內涵價值遠不止如此。李賀的這首詩不僅反映了其詩歌的特色,還代表著盛唐、中唐到晚唐時期的詩風流變,體現的是當時文人的精神面貌。
  • 有家長建議李賀《雁門太守行》移出課本,只因最後7個字,有理嗎
    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雁門太守行》,近日就有家長和我討論,他認為因為這首詩最後7個字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們了。家長在顧慮什麼?其實說到底,他是認為這最後7個字體現的是愚忠。我們先來讀一讀李賀這首詩,看看家長們說得有沒有道理?《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詩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詩風詭異,色彩濃烈,鏗鏘有力
    李賀是唐代詩人中一個名副其實的「另類」,其實詩人們中的另類太多了,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正是因為這種與眾不同,才能令他們脫穎而出。但是李賀又是這些另類中的「另類」,因為他是一個自帶「限制級」的詩人,他的詩風詭異奇特透著一種瘮人的陰森之感,儼然是一種恐怖派大唐詩人。
  • 【每日一首古詩詞】雁門太守行
    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一詩裡,通過濃豔的色彩刻畫了邊塞秋景和當時的戰爭畫面。 李賀的詩詞色彩濃鬱豔麗,像這首《雁門太守行》中有黑色、金色、紫色、紅色,相互交織在一起,為我們刻畫了一幅悲壯的秋日邊塞圖。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雁門太守行》學寫作
    若是可以,去照耀的第一個人一定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他和王勃一樣,天妒英才,慧極而早傷,死時僅27歲。人稱「太白有仙才,長吉有鬼才」;又說長吉的詩於色彩運用上,就好像是百家的錦繡衣裳繡在一起一樣,五光十色……被他吸引,就是這首《雁門太守行》。試以此為例,學習詩人側面描寫的方法。
  • 早讀14:高考背誦:《觀刈麥》《錢塘湖春行》《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李賀)①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助記] 首聯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②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助記] 頷聯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鬥的殘酷。【情境默寫】1.李賀《雁門太守行》中,描寫孤城被圍,將士鬥志昂揚堅守城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語文古詩文知識點:《雁門太守行》
    中考語文古詩文知識點:《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你只知道背誦《雁門太守行》,卻不知道它是用來抱大腿的
    雁門太守行▲【唐】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將李賀的詩所創作的風格和意境歸納為「長吉體」。李賀也因此被稱為「長吉體詩歌開創者」「詩鬼」,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著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名人軼事李賀愛詩如魔,且才華橫溢,詩情馥鬱。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而且還打動了一代文宗韓愈,成為了唐詩名篇
    李賀被人稱為「詩鬼」,而且他也是少年天才,還在還年輕的時候便是寫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同時他也是寫過了一系列的的「鬼詩」,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後來獲得了「詩鬼」,這麼一個稱號。其實李賀除了這一句詩之外,他的這首《雁門太守行》,那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裡面的開篇的首句「黑雲壓城城欲摧。」,也是一句難得經典詩句,也是被很多人化用過,而且他的這首詩同樣的描寫的很是經典,並且在這首詩中,表達了詩人對於理想的深刻追求,從而也使得他這首詩,成為了唐詩裡的名篇。
  • 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雁門太守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雁門太守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雁門太守行》   唐朝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為讓李賀入《唐詩三百首》,有人建議刪掉孟郊此詩,確實害苦女人
    「太白仙才,長吉鬼才」,詩鬼李賀,叱詫中唐文壇。所以對於他無一詩入選《唐詩三百首》,很多人是耿耿於懷的。當年清代蘅塘退士編錄《唐詩三百首》時,明確地表示,入選標準為「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
  • 李賀為什麼被稱為「詩鬼」?這首唐詩中可以管窺一二
    李賀,也叫詩鬼。李白詩仙,杜甫是詩聖,劉禹錫是詩豪,白居易是詩王,到了李賀這裡,卻變成了詩鬼。他的詩歌所呈現出來的色彩,確實有幾分鬼魅之氣。今天我們讀他最著名的代表作《雁門太守行》,就能明顯的感覺到。這就是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他描寫的就是戰爭的場面,一開始就拉開的架勢,雙方要進行一場鏖戰。敵軍「黑雲壓城」,唐軍則是「甲光向日金鱗開」,絲毫也不洩氣,表現了我軍將士的英雄氣概,戰事一觸即發。這場戰是發生在秋天,更是給戰爭的悲壯意味又增添了幾分涼意。
  • 語文老師一定要收藏,部編八年級語文《雁門太守行》知識點匯總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比較重要的詩歌,考試的時候常會出賞析題,小編整理了這一首詩易考的考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1.試描繪「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所展現的畫面。6.李賀寫詩,總是藉助想像給事物塗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說明。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紅色,不但鮮明而且濃豔,它們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畫卷。
  •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楊慎說王安石不懂詩妄評李賀
    前言前幾天看到一個關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的問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分為哪四個部分,怎麼理解?《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樂府古題,南朝以及唐朝不少著名的詩人寫過《雁門太守行》。其中李賀的這一篇是名聲最大的作品。
  • 7歲成詩的李賀,正是「成也才華,敗也才華」
    譬如,那一直傳承至今的唐詩文化,便是我們整個華夏民族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李賀畫像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這一歷史人物,正是與我國歷史悠久的唐詩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此人便是唐代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詩鬼」李賀。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妙語,卻被王安石批評不合理
    「三李」便是李白、李賀、李商隱。其中李賀可以說是文學史上少有的天才,他跟另一位天才詩人王勃一樣,只活了二十六歲便死了,但是卻留下了眾多經典詩篇,成為名垂千古的著名詩人,被稱為「詩鬼」「詩鬼」李賀的詩,我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雁門太守行》了。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詩鬼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奈何書生難封侯
    他就是大唐榮耀的繼承者,也是大唐餘暉的見證者,李賀李長吉。一個仿佛從地獄穿越而來的詩歌鬼才,一個可以上九天與神女相會又可以下冥界與魑魅交好的中唐詩鬼。李賀在《雁門太守行》裡,描繪了壯烈和熱血的場面,他渴望自己能夠再度恢復太宗時的榮光。哪怕是黑雲壓城,也要奮勇向前,用鮮血去捍衛大唐戰士的尊嚴。
  • 「詩鬼」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讀後熱血沸騰
    古代詩人們有許多稱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這樣的名號聽著就響亮,但是也有聽起來瘮人的,比如:「詩鬼」李賀。李賀,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鬼"之稱,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
  • 2020年中考語文感官變化類的古詩鑑賞習題練習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類習題練習本次課程我們來帶著大家練習一下古詩詞鑑賞中的感官類的詩詞鑑賞,教你輕鬆答題。李賀善於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創作。他的《雁門太守行》一詩中,有兩句詩是從聽覺和視覺角度來描寫徵戰情景的,這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鬼才」李賀《馬詩》賞,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從詩人的生平了解他的作品(公元790年)李賀出生在中唐時期的一個破落貴族之家,李賀自幼通眉長爪,長相奇特。(公元796年)六歲的李賀寫《高軒過》一詩「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得到韓愈等文人的賞識和讚頌,從此名揚京洛(京城洛陽)(公元807年)李賀的父親去世,李賀攜詩《雁門太守行》去洛陽拜見韓愈,欲求官職,之後回去守喪三年。(公元810年)三年守孝已滿,韓愈與李賀寫書信,勸其考取進士。當年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並通過了府試(通過的人有資格參加進士考試),年底就可以去長安參加進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