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與寫作:讀《雁門太守行》學寫作

2020-12-15 心尖兒上的詩意語文

有沒有這樣的一刻,你想關掉手機,合上電腦,甚至是切斷電源,於一室之內,只想點上一支蠟燭,漫看燭火搖曳,靜聽燭花噼裡啪啦。看它逐漸變成一個閃光的點,去眷戀這最初的溫暖和靜好?

看著這道光,和他一起跨越時空,去照亮亙古的日日夜夜,為飄零的心尋一個安穩的家。若是可以,去照耀的第一個人一定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他和王勃一樣,天妒英才,慧極而早傷,死時僅27歲。

人稱「太白有仙才,長吉有鬼才」;又說長吉的詩於色彩運用上,就好像是百家的錦繡衣裳繡在一起一樣,五光十色……

被他吸引,就是這首《雁門太守行》。試以此為例,學習詩人側面描寫的方法。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舊題,此題最初是用來歌頌太守的,後來人們用它來寫軍旅戰爭和邊塞的題材。李賀舊題新作,結合中晚唐藩鎮割據的背景,可知此詩描寫的是朝廷和藩鎮之間的尖銳鬥爭,但究竟為哪一場戰爭,學術界還有爭論。

此詩雖寫兩軍作戰,但並沒有從正面直接描寫它們車谷交錯、短兵交接的激烈場面,而是側面描寫「角聲沖天」的戰爭激烈,將士們犧牲慘重以及奮勇殺敵,誓死報效祖國的決心。

一、景物烘託

來看頷聯,詩人不寫兩軍如何作戰,而從聽覺、視覺來描寫慘切壯烈的戰地氣氛,藉此來烘託戰爭的激烈。時值深秋,正是萬木枯黃之際,戰鬥打響了,漫天響徹的都是戰鬥的號角。詩人借號角聲體現正在戰鬥,用「滿地角聲」,既寫出了戰爭規模之大,也說明了戰爭進入到了最艱難最劇烈的時刻。戰爭如何慘烈呢?放眼望去,此時,晚霞照著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的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詩人借這「胭脂」「紫」等色彩,營造出一種血流滿地、黯然凝重的氛圍,以此來表現戰爭的殘酷。

詩人慾寫戰爭慘烈,卻不正面描寫兩軍正面作戰、揮戈躍馬的場面,而是借與戰爭息息相關的號角聲和戰爭結束後那種滿地鮮血、凝重悲壯的場面,渲染出凝重慘切的氛圍,從而體現戰爭的殘酷、激烈。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借與描寫對象有關的環境,來營造氛圍,烘託我們想要表達的人物心情、主旨。

二、對比映襯

對比,也是一種側面描寫。它可以用此物的壞襯出彼物的好,或以此物的壞映襯出彼物更壞,反之也是如此。

來看首聯,氣勢非常壯大,這形勢也非常危險。你看,黑雲翻滾,烏雲重重,這黑雲已經逼近城門,都快要把城壓垮和摧毀了。結合後文我們知道,這是在寫兩軍交戰,「黑雲」比喻的是敵人,一個「壓」字更是說明了敵軍人數眾多,來勢兇猛。而城內的我軍是如何應對的呢?只見瞬息間,風雲陡變,一縷日光從雲縫投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金光閃閃,耀人眼目。詩人把黑雲比喻成敵軍,而我軍則是這太陽光。你看,這一黑一明,一外一內,一壓城一列陣守城,形成鮮明的對比,把大戰即將開始前,敵我雙方力量的懸殊以及我軍將士奮勇殺敵的決心和戰爭的殘酷激烈,側面體現了出來。

詩人慾寫戰爭激烈,借敵我兩軍的力量、氣勢對比,正是因為力量懸殊,所以戰爭將更加殘酷,側面體現了出來。我們在寫文時,也可如此,要寫一個人的好,可以找個人和他做對比,對比之下,形象將更加鮮明。

三、以物喻人

以物喻人,託物言志,也是一種側面描寫的方法。它通過對某種象徵物形與神的具體描繪,來讚美自己所要讚美的那種人物或精神。

反映到此詩上,主要是「用典」的體現。來看後四句,詩人提到了眾人皆知的事物「易水」和「黃金臺」,用這兩個典故來表現詩人的情感。以「易水」為例。一提到易水,我們便想到了荊軻刺秦,想到了荊軻高歌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一語,此後,易水就成了壯士的象徵。詩人此時再寫易水,既說明作戰的地點,又體現守城將士拼死力戰,突出重圍,力殲敵軍的決心。「黃金臺」亦是如此,詩人借這一典故體現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再看「霜重鼓寒聲不起」,是不是借夜寒霜重,連戰鼓都擂不響,來側面體現戰爭的艱難?

欲揚先抑,或是借他人之口來誇自己,這樣的描寫,描寫對象將更加鮮明。除上文提到的「環境烘託、對比映襯、以物喻人」之外,側面描寫還有「他人反應、背景襯託、以虛襯實」等方法。

最愛癱坐在沙發上,煮一壺清茶,翻一卷詩書。看浮生若夢,看似水流年,看綻放在風中的花,搖曳著歲月的嫵媚,看澄潭月影,窺見身外的真身。清淡一分自悠長一分,時有月到風來之味。

相關焦點

  • 中考語文古詩文知識點:《雁門太守行》
    中考語文古詩文知識點:《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唐詩鑑賞:李賀·雁門太守行
    胡婷婷唱古文:李賀 · 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七言樂府 李賀·雁門太守行(邵佰俊) 開課啦(雁門太守行) 小帆課堂:雁門太守行 1 散譯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杜甫《春夜喜雨》學寫作
    自然而然地引人聯想,吸引讀者往下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也可以採用這種開門見山的寫法,直白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讓步著雲裡霧裡地亂猜,而是讓他們跟著我們的步調前進。二、運用多種修辭為什麼這場雨為好雨呢?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雨當作人來寫。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望嶽》學寫景
    詩人的絕唱就在於寫作角度新穎。一般來說,寫名山勝水,我們大多會選取移步換景之法。而此詩卻別出機杼,不寫山門、山腳、山腰山頂所觀的景象,而是借一「望」的姿態來寫,由遠及近,自朝至暮,來寫泰山之奇。除此之外,詩人善於創新。如首聯中「夫」這一虛字的運用。要知道唐人寫詩,少用虛字,後人更是指責宋人寫詩多用虛字,以致詩句晦澀難懂。
  • 「詩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詩風詭異,色彩濃烈,鏗鏘有力
    李賀的詩風不僅有恐懼的鬼神,還有鏗鏘有力的邊塞經典,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這首《雁門太守行》。《雁門太守行》唐 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 有家長建議李賀《雁門太守行》移出課本,只因最後7個字,有理嗎
    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雁門太守行》,近日就有家長和我討論,他認為因為這首詩最後7個字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們了。家長在顧慮什麼?其實說到底,他是認為這最後7個字體現的是愚忠。我們先來讀一讀李賀這首詩,看看家長們說得有沒有道理?《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詩歌鑑賞與寫作:從王昌齡的《從軍行》學寫作
    這不,你看,學生時期沒好好讀的古詩,結合工作經歷再讀,也能有幾分不同的意味!讀書時代,我就特別嚮往大漠黃沙、天山腳下,駝鈴陣陣、羌笛悠悠的廣袤風情,所以對邊塞詩就格外地嚮往。王昌齡的《從軍行》,描寫的就是盛唐氣象下的邊疆生活,大氣磅礴,情感真摯。
  • 【每日一首古詩詞】雁門太守行
    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一詩裡,通過濃豔的色彩刻畫了邊塞秋景和當時的戰爭畫面。 李賀的詩詞色彩濃鬱豔麗,像這首《雁門太守行》中有黑色、金色、紫色、紅色,相互交織在一起,為我們刻畫了一幅悲壯的秋日邊塞圖。
  • 早讀14:高考背誦:《觀刈麥》《錢塘湖春行》《雁門太守行》
    【情境默寫】1.李賀《雁門太守行》中,描寫孤城被圍,將士鬥志昂揚堅守城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極力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寫作: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如何把紀事詩改寫成記敘文?
    一、讀古詩,理順序,定寫法我們都知道改寫古詩是建立在原詩內容和情感上,而且改寫不等於翻譯,前已講過如何明詩意,在此不再贅述。改寫古詩時,我們要明確古詩的特點,有的是寫景,有的是詠物,有的是懷古,有的是紀事。此詩是典型的紀事詩,意在送別。
  • 推薦10本學詩詞必讀書本,讓你更懂詩詞寫作
    讀了這十本書,能讓你更懂詩詞!(學詩必備)詩歌是古代文明的結晶,格律詩是其瑰寶。我們從小就在詩歌的氛圍中成長,對詩歌有一種天生的熱愛。然而,也有很多人喜歡詩歌,但詩歌押韻的概念卻很模糊。本文介紹了十本詩歌朗誦和創作的書籍,旨在揭示詩韻之謎,旨在引導廣大熱愛詩歌文學的朋友,真正領悟詩歌的魅力,為詩歌的鑑賞和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文末有彩蛋,不要錯過哦)1.
  • 2020年中考語文感官變化類的古詩鑑賞習題練習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類習題練習本次課程我們來帶著大家練習一下古詩詞鑑賞中的感官類的詩詞鑑賞,教你輕鬆答題。他的《雁門太守行》一詩中,有兩句詩是從聽覺和視覺角度來描寫徵戰情景的,這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葬花吟》中「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包含了多種感官描寫,其中的「冷」代表的感官感覺是( )。
  • 讀懂了《雁門太守行》真正的內涵,就讀懂了李賀在詩壇的地位
    《雁門太守行》雖然在中學課本中有所選錄,但對其的解讀過於淺顯,雖符合中學生對於古典詩歌的認知,但其真正的內涵價值遠不止如此。李賀的這首詩不僅反映了其詩歌的特色,還代表著盛唐、中唐到晚唐時期的詩風流變,體現的是當時文人的精神面貌。
  •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金子美玲《露珠》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詩歌是以第三者(局外人)的視覺寫的,關注點在清晨庭院角落裡的露珠。題目是《露珠》,但詩句裡沒有出現露珠兩個字,而是以眼淚替代。眼淚的主人是花兒。花兒發現自己的花蜜不見了,花兒哭了,悄悄地流著眼淚。
  •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金子美玲《問雪》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同學們讀了詩,應該先開始抄寫吧?我不知道爸爸媽媽有沒有給孩子買漂亮的筆記本,我們鼓勵孩子自己來動手寫。最好能給他買一本讓他看上去很喜歡、很好看、有保存價值的筆記本。那麼他一天天地寫下來,一天天積累下來,這個筆記本就是他的一個小寶藏。
  • 語文老師一定要收藏,部編八年級語文《雁門太守行》知識點匯總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比較重要的詩歌,考試的時候常會出賞析題,小編整理了這一首詩易考的考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1.試描繪「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所展現的畫面。結合《雁門太守行》中表現色彩的詞語,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呈現的畫面。詩中表現色彩的詞語有「黑」「金」「胭脂」「紫」「紅」「霜(白)」等。敵軍猶如烏雲翻騰,滾滾而來,黑壓壓一片,幾乎要摧毀城牆;我軍嚴陣以待,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肅殺的秋色中,響亮的號角聲震天動地;寒夜裡,邊塞將士的鮮血凝成暗紫色。
  • 三年級17課《古詩三首》考點精析,提高古詩鑑賞能力,只需三步
    提高古詩鑑賞能力是中小學生必備能力之一,也是教學難點之一。隨著教育改革對古典文學的重視,古詩詞的考查力度逐年遞增,因此提高古詩鑑賞能力也就成了當務之急,需要教師從小學起就有意培養孩子們鑑賞古詩的能力。 那麼,學習一首古詩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古詩鑑賞能力呢?
  • 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雁門太守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雁門太守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雁門太守行》   唐朝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你只知道背誦《雁門太守行》,卻不知道它是用來抱大腿的
    雁門太守行▲【唐】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李賀也因此被稱為「長吉體詩歌開創者」「詩鬼」,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著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名人軼事李賀愛詩如魔,且才華橫溢,詩情馥鬱。他經常騎馬出遊,身背一破錦囊,每每觸景生情而得詩句,寫下並投入錦囊中,歸家後組成詩篇。
  • 藍社講堂_謝志平:《詩聯鑑賞與寫作》第七講
    湖南省教育廳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專項課題教師教育專業職業技能實訓系列教材詩聯鑑賞與寫作徐豔麗 任莉 主編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ISBN 978-7-5352-改革開放之後,詩詞雖然回歸文壇,但目前讀詩詞的人遠比讀小說的人少,懂詩詞、會寫詩詞的人還是不多。而且在現代社會,詩人只可能是一種身份,不可能成為職業。儘管如此,仍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詩詞這個老古董在新時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詩詞愛好者隊伍中來,尤其近些年有不少年輕人也喜愛上了詩詞,以讀詩詞寫詩詞為樂。那麼作為現代人,究竟怎樣才能學會詩詞寫作,儘可能更快更好地跨入詩詞樂園的門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