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與寫作:讀《望嶽》學寫景

2021-01-12 心尖兒上的詩意語文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這是山對水的痴戀。山水相依,眉眼盈盈,只願在你身側,護你安康。

詩韻悠悠,情意綿綿,雖不能全解,終有回甘。愛上杜甫,在步入中年之時。讀書時,我愛李白,愛他的瀟灑與豪氣;失戀時,我愛義山,喜歡在那悲傷朦朧的語調中自憐;找工作時,又愛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今天分享的是杜甫現存最早年間寫的一首詩,作於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當年詩人24歲,漫遊生活。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當雄生存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此詩是詩人早年期間,國家還處於開元盛世年間所作,與後期詩人因戰亂而呈現的沉鬱頓挫、悲愴悽然不同。此時,他和李白一樣,驕傲、瀟灑、胸懷闊達。寫此詩時,詩人剛科考失利,可此詩全無萎靡、頹喪之氣,盡顯宏闊壯麗、自信豁達之態,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與泰山同垂不朽。

詩聖寫景,如何成為「絕唱」的呢?

一.角度新穎,善於創新

寫景,對於同學們來說不是難事,一提到寫景,就想到移步換景,要把句子寫得美一點,可落筆成文,真正成為佳作者,卻並不多。

詩人的絕唱就在於寫作角度新穎。一般來說,寫名山勝水,我們大多會選取移步換景之法。而此詩卻別出機杼,不寫山門、山腳、山腰山頂所觀的景象,而是借一「望」的姿態來寫,由遠及近,自朝至暮,來寫泰山之奇。

除此之外,詩人善於創新。如首聯中「夫」這一虛字的運用。要知道唐人寫詩,少用虛字,後人更是指責宋人寫詩多用虛字,以致詩句晦澀難懂。但杜甫卻善用虛字,此是一絕,更絕的是句首發語詞「夫」,此時卻不在句首,而在句中。要知道句首的虛詞在古文中幾乎沒有置於句中的,更別提詩歌了。此時詩人用一「夫」字,指的就是「岱宗」。把「夫」放在第一句,不僅可以統領全篇,使一首古詩有氣勢,加重語氣,而且和後文的「如何」關係密切,暗含讚嘆意,與全詩情感統一。

舊題新作或是老材新寫,要有新意,有創新,才能更好地成為絕句。

二.虛實結合,寫好過渡

寫景不僅要寫眼前景,還要寫聯想,虛實結合,這樣才能給讀者更多的啟迪。

詩人就是這樣。你看首句發問:泰山怎麼樣啊!接著就寫自己所看到的實景。放眼望去,遠處的齊國、魯國都連成一片,蔥綠茂盛,連綿無盡,多壯闊呀!走近一看,山峰有高有低,有起有伏,彼時,雖處於一山之內,有的陽光明媚,有的卻幽深暗沉,多神奇啊;再靠近一點仔細凝視,山中雲氣層出不窮,看著這不斷升起的層雲,心胸也隨之開闊起來,不知不覺間,竟已日暮時分,飛鳥都回家了,只怪好看的風景太多了,我的眼睛都有些疼了……風景看到這兒,詩人的聯想就自然而然地抒發出來了:由望嶽想到了登嶽,一定要登到山頂上,想必其他山和他比較起來,肯定比泰山小啊!

二、四、五、六寫實,後兩句為虛寫,虛實結合,詩人所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前面所見的實景上。那第三句呢,有什麼意義,放在這兒是不是多餘?

來看第三句「造化鍾神秀」,什麼意思?鍾,是擬人手法,指鍾情,大自然特別鍾情於泰山,把天下最神奇突出的、最不平凡的、最秀美的東西都放在了泰山身上。你看,前一句剛說泰山綿延千裡,非常宏大,緊接著就說泰山非常秀美不凡,四五六句則再寫泰山的雄偉奇秀!這樣一練起來,第三句的妙處就出來了,原來是文章中的過渡句啊,若是沒有它,後面的實寫則沒有力量,而且會有點突兀。正是因為有了第三句的鋪墊,才有後面的具體感受。

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也要做到虛實結合,又要注重文章過渡,做好鋪墊,讓情感的抒發不突兀。

三.善用修辭,借景抒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就是為了抒情,所以我們要善用修辭,描繪畫面,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這首詩就運用到了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泰山的奇絕,表達詩人的驚喜、讚美之情。如「陰陽割昏曉」中的割字,運用擬人的手法,既寫出了了泰山的險,又寫出了泰山的一種主宰力量。再如「決眥入歸鳥」中的「決眥」則是運用誇張,這風景太迷人了,我一直睜大眼睛去觀看,眼眶都有要決裂的感覺。你看,這多誇張啊,那為何眼眶都要決裂了,我還要登上山頂了,因為泰山太迷人了,這就暗含作者對它的讚美之情。

更難得還在於最後兩句,除了直抒胸臆,表達讚美之外,這裡還有象徵之意,寄託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詩人借景抒情,言不怕困難,勇攀高峰之志,這引起了我們的共鳴,所以流傳千古,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

其實這首詩和王維的《終南山》有很多相似之處,寫法上、內容上都可一一相對。如「連山到海隅」是否和「齊魯青未了」有相似之妙?一對比,就會有新的發現,不信,你試試?

當詩詞爛熟於心,是否也會脫口成詩?居家的日子就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時機,少看電視多看書,待他日疫情結束,能夠口吐華章,繪製自己的錦繡山河!

相關焦點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杜甫《春夜喜雨》學寫作
    來看《春夜喜雨》,學習詩人高超的寫景技法。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自然而然地引人聯想,吸引讀者往下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也可以採用這種開門見山的寫法,直白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讓步著雲裡霧裡地亂猜,而是讓他們跟著我們的步調前進。二、運用多種修辭為什麼這場雨為好雨呢?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雨當作人來寫。
  • 寫景作文的六大寫作技巧
    我想說的是什麼呢,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日常的不斷積累與實踐應用。但重要的一點是選擇恰當合理的方法,且採取的方法還應當適合學生本身能力的發展需求,這樣才能夠有效實現學生作文能力的穩步提升。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有關寫景作文的寫作技巧。1. 親身經歷,寫出真感受。
  • 三年級17課《古詩三首》考點精析,提高古詩鑑賞能力,只需三步
    提高古詩鑑賞能力是中小學生必備能力之一,也是教學難點之一。隨著教育改革對古典文學的重視,古詩詞的考查力度逐年遞增,因此提高古詩鑑賞能力也就成了當務之急,需要教師從小學起就有意培養孩子們鑑賞古詩的能力。 那麼,學習一首古詩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古詩鑑賞能力呢?
  • 寫作: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如何把紀事詩改寫成記敘文?
    一、讀古詩,理順序,定寫法我們都知道改寫古詩是建立在原詩內容和情感上,而且改寫不等於翻譯,前已講過如何明詩意,在此不再贅述。改寫古詩時,我們要明確古詩的特點,有的是寫景,有的是詠物,有的是懷古,有的是紀事。此詩是典型的紀事詩,意在送別。
  •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 寫景作文,狀物作文,用些古詩來開頭,真是錦上添花!
    寫作難,寫作文更是難上加難,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講,不知如何起筆的孩子佔據了絕大多數。那麼,今天小小老師教孩子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用課文中學過的古詩,來寫寫景作文的開頭或結尾。用法:1、用於寫景作文之我喜歡的季節開頭今天的作文要寫自己喜歡的季節,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喜歡哪個季節嗎?聽我來背一句古詩,你就知道了。」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聰明的你,一定猜到了吧!
  • 描寫雨天的中小學作文範文+好詞、好句、詩詞,記下孩子寫作不再難
    12篇描寫下雨天的中小學作文範文+好詞、好句、詩詞、詩詞鑑賞孩子記下寫作不愁夏天來了,除了不斷爬升的高溫之外,夏天的雨和驚雷,都是讓人記憶深刻的。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升學考試等,遇到寫景的作文,就總是沒辦法拿到很高的分數。如果是僅因為作文分上不去,而錯失了高分,錯失了上名校的機會,那就要懊悔莫及了。要花花老師說呢,其實寫景作文是非常簡單的,你的所見和所聞是什麼,就把它寫下來,然後再配合著景物,抒發一下自己所希望寄託的感情、心情,就可以了。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雁門太守行》學寫作
    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借與描寫對象有關的環境,來營造氛圍,烘託我們想要表達的人物心情、主旨。二、對比映襯對比,也是一種側面描寫。它可以用此物的壞襯出彼物的好,或以此物的壞映襯出彼物更壞,反之也是如此。來看首聯,氣勢非常壯大,這形勢也非常危險。
  • 推薦10本學詩詞必讀書本,讓你更懂詩詞寫作
    讀了這十本書,能讓你更懂詩詞!(學詩必備)詩歌是古代文明的結晶,格律詩是其瑰寶。我們從小就在詩歌的氛圍中成長,對詩歌有一種天生的熱愛。然而,也有很多人喜歡詩歌,但詩歌押韻的概念卻很模糊。本文介紹了十本詩歌朗誦和創作的書籍,旨在揭示詩韻之謎,旨在引導廣大熱愛詩歌文學的朋友,真正領悟詩歌的魅力,為詩歌的鑑賞和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文末有彩蛋,不要錯過哦)1.
  • 古詩鑑賞《竹裡館》
    原標題:古詩鑑賞《竹裡館》 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古詩散發出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今日小編帶你一起來鑑賞古詩《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裡?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 《古文觀止鑑賞》:300年來第一次從文章學、義理學角度鑑賞古文
    對於中學生讀古文,了解中華文化,甚至於接觸人文軟實力,應該是屬於很好的一部教材。從1999年推出以來,大概在臺灣已經銷售量10萬餘套,深受臺灣師生的讚賞。那麼,我想談到,這部書為什麼要從「文章學角度」鑑賞古文呢?
  • 高考語文備考:如何讀懂古詩
    ——明詩意,知題材 [專題微語] 古詩鑑賞,其前提是要讀懂詩歌。對於命題者來說,如何引導考生先讀懂後鑑賞,命題的導向至關重要。對於考生來說,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領悟作品的內容和技巧,能否讀懂詩歌極其關鍵。因此,必須扭轉輕讀詩、重做題的傾向,我們應沉下心來,反覆咀嚼,一定要重視古詩本身給我們傳達的內容,從而來解讀古詩。 在考場上,究竟怎樣才算讀懂了一首詩歌呢?
  • 詩歌鑑賞與寫作:從王昌齡的《從軍行》學寫作
    這不,你看,學生時期沒好好讀的古詩,結合工作經歷再讀,也能有幾分不同的意味!讀書時代,我就特別嚮往大漠黃沙、天山腳下,駝鈴陣陣、羌笛悠悠的廣袤風情,所以對邊塞詩就格外地嚮往。王昌齡的《從軍行》,描寫的就是盛唐氣象下的邊疆生活,大氣磅礴,情感真摯。
  • 古詩詞鑑賞,要弄清情與景的關係(三)
    【高考思考】作者是怎樣寫景抒情的?有什麼好處?第六種情況,寫哀景抒哀情。請看下面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詩歌鑑賞題中的古詩:春日秦國懷古唐·周樸荒郊一望欲銷魂,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 2017中考古詩詞鑑賞熱點題材:寫景詩
    寫景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鍊。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於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託。
  • 古詩講解——江畔獨步尋花
    古詩鑑賞是中考和高考語文科目的必考題型,古詩鑑賞主要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是愛國還是豁達情懷,是安閒自適還是悲苦悽涼。這些中心一旦把我錯了,那麼詩歌鑑賞的題目基本沒戲了。寫作背景:這首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
  • 不用報班也能學習寫作,最好的寫作方法來源於課本!
    前言:如果說寫作難,那麼寫景作文就是難上加難,這是很多孩子頭疼的作文類型之一。遇到寫景作文,很多孩子最喜歡的方式是脫離課本尋找幫助,其實語文課本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主題——寫景,所有課文都是用同一個方法來寫,我們通過分析課文,就能找出寫作方法。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主題:寫景。
  • 寫景詩句_描寫寫景的50首古詩
    望嶽 - 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 - 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語文老師推薦:寫景作文的開頭+結尾寫作方法詳解,實用好操作!
    語文老師推薦:寫景作文的開頭+結尾寫作方法詳解,提高寫作能力,實用好操作!寫景作文,是語文常見的作文類型,那麼寫景作文應該怎麼寫呢?同學們想要寫好寫景作文,就要注意這4點:1、景物要有特色。同學們寫景,這個景物就要有特色,比如同樣的寫山,我們就要寫出山與山之間的不同點,例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麗、衡山的幽靜等,這些都是各大名山的鮮明特點,同學們把這些特點描述出來,就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2、仔細觀察。寫景作文,學會觀察很重要,就正如蘇軾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高三同學看過來,這五個專題聚焦古詩鑑賞考點,透析古詩鑑賞誤點...
    古詩鑑賞在高考中是比較拉分的一道題目,應該重視。有些同學一說到古詩鑑賞就覺得沒多大把握。認為高考古詩鑑賞選材於課外,自己沒學過。其實無需害怕,掌握了詩詞鑑賞的相關方法和技巧,答題就不太難。關鍵在於考前需要掌握古詩鑑賞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