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機緣巧合,在微信群裡看到一條郵品售賣信息,約了賣家在報國寺見面,順利地拿到了這枚品相完美的信封。
信封貼1988年發行的海南建省(4-1)五指山8分郵票,蓋銷了1990年4月12日海南西南中沙群島1號郵政編碼戳,寄往北京人民郵電報社趙連喜收,寄信人未留地址,僅用不同顏色的鋼筆寫了「黃新智」,想必就是寄信人了。信封歷時33天寄達,封的背面蓋有1990年5月16日22時北京11支局12號落地戳。
信封乾淨整潔、完美無缺,就連封口都沒有封,很顯然當時就寄了一枚有紀念意義的空信封。寄信人筆跡清秀,書寫流利,很顯然出自一位有文化背景之人。信封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搜索新浪博客,讀到署名「柴門人語」於2017年6月23日發的一條博文:驚悉老記黃新智英年早逝,心中不勝悲痛與惋惜。二十多年前,大家一起嘯聚於人民郵電報社的大旗下,凌雲健筆,指點風雲,為郵電通信事業的發展壯大鼓與呼。郵電分營後,彼此天各一方,很難相聚。近兩年。幸有微信搭橋,老記們在虛擬的平臺上互通信息,互致問候。新智算是活躍分子,常有美文與妙語與大家分享。未曾想,天不假年,當年英姿勃發的新智居然抵不過病魔的毒手,撒手人寰,命歸黃泉。為表悼念新智之哀思,特賦小詩一首。「關中漢子西北風,南下瓊州逐早春。時代潮頭憑崖立,特區郵苑仗劍行。曾有妙筆經風雨,總將丹心報黎民。化作輕煙凌霄漢,徒留遺憾伴濤聲。」
原想通過網絡進一步查詢,卻再無關於黃新智的隻言片語。不過,「柴門人語」的博文已經將黃先生介紹的很清楚,黃先生應是陝西周邊人,早年去了海南發展,在郵電系統從事文字工作,二十多年前作為人民郵電報社的特約記者或者通訊員用手中的筆為郵電通訊事業做出了不小貢獻。
再說說收件人趙連喜先生,網上發現一條2014年9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給人民郵電報社關於趙連喜的免職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決定:免去趙連喜的中國郵電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職務,辦理退休。此條信息很明確地表明了趙連喜先生光榮退休前曾擔任中國郵電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一職。
如此一來,這枚信封的寄收信息都很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形成了完整的佐證。
再說說信封上蓋銷的海南西南中沙群島郵戳,1988年4月13日,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決定成立海南省,並授權海南省管轄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改名為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郵電局,同日,啟用直徑為25mm雙圈腰框編碼式日戳,戳號為1、2、5。其中1、2號戳在郵局使用,5號戳在海南省郵票公司使用。
黃新智先生寄出的這枚信封蓋銷的就是郵局使用的1號戳。時間是海南建省2周年的前一天,是不是有些巧合呢?我是基層通訊員出身,在我印象裡,90年代比較流行採風活動,一些報刊雜誌為了激發特約記者、通訊員的積極性,每年都會組織骨幹力量到一些特殊的環境採風鍛鍊。所以,我猜測作為海南郵電宣傳系統的趙連喜先生在海南建省2周年到來之際,有幸參與相關採風活動登上西沙永興島,為了留下珍貴的紀念,專門工工整整的書寫了信封給人民郵電報社的記者趙連喜先生寄去了問候,在郵寄時,經郵電局人員提醒補寫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件完美無瑕的珍貴郵品,歷時30載竟然保存得如此完好,但不知什麼原因,竟流離失所流落市場,有幸被我「慧眼識珠」,也算我們之間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