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郵票和信封拍出近千萬高價

2020-12-14 拍庫全球

上周,上海灘驟起風雲,上海匡時、上海朵雲軒、上海嘉禾、上海敬華等上海籍的拍賣公司一齊爆發,為2018年拍賣作最後收官,滬上風起雲湧。而北京保利的郵品拍賣會,也在同期與華東對峙,一枚枚小小郵票卻紛紛叫出天價,箇中原因,且看文中分解......

1878年北京寄上海福利公司大龍封

成交價:862.5萬

1878年北京寄上海福利公司大龍封

【高價元素】

①有著錄。

黃建斌《大龍信封存世考》第55頁。

②極其珍貴。

至今所發現之1878年大龍實寄封僅有四件,此封貼票貳錢伍分銀,為國內信函超重五個單位之郵資,也是貼票最多的1878年大龍信封。其珍罕及重要程度不可言喻。這件頂級的信封在中國郵政歷史上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③郵票的歷史價值大。

1878年北京寄上海福利公司大龍封,西式大型封貼薄紙大龍五分銀五枚(含直三連),銷北京總署1878年10月30日藍色海關戳,背蓋同日北京總署戳,上海11月4日紅色海關日戳,上海書信館11月5日藍色到達戳,正面蓋秘魯公使館紫色橢圓戳,背有秘魯公使館火漆封印。

No.4 1878年薄紙大龍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無齒樣票全套版張

成交價:920萬

1878年薄紙大龍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無齒樣票全套版張

【高價因素】

①極其罕見。

1878年薄紙大龍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無齒樣票全套版張。存世全套僅見二套。

②存世最好,頂尖郵品。

此套樣票最為難得之處是均為第一版式,壹分銀為黃綠色,版模於圖案之左下角處有三個半小圈,其中叄分銀為棕紅色,版模於圖案之左下角處有二個小圈,伍分銀為赭色,版模於圖案之左下角處有三個小圈。其中目前有記錄的一分銀無齒版張為七件,第一版式三分銀無齒版張為二件,五分銀無齒版張為二件,而此套的品相無疑是現今存世最好的一套,也是大龍郵票收藏的頂尖郵品。

相關焦點

  • 老信封千萬別亂丟,這張信封就拍出了1500萬!
    在信息技術尚未如此發達的時候,人們相互之間傳遞信息都是依靠信件,現在父母輩的可能對於信件、郵票等都十分熟悉。如果你家中尚存信件,請千萬別丟,特別是上面有郵票的信件,畢竟你不知道這些郵件帶給你的財富可能比中彩票更高。
  • 郵票設計家萬維生:我在信封上寫「微博」
    ,它是指郵票的設計者或者書畫藝術者等在信封左下方繪製與信封右上角所貼郵票圖案內容風格相呼應的圖案。2011年,著名畫家、郵票設計家魏楚予先生所作的《毛澤東與宋慶齡》手繪封就拍出了39.6萬元的天價;同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估價為一到兩千元之間的拍品「郵票設計者李大瑋手繪FDC手繪封二件」也以2530元成交了。
  • 一枚30年前從海南永興島寄出的信封
    從永興島寄出的實寄封信封貼1988年發行的海南建省(4-1)五指山8分郵票,蓋銷了1990年4月12日海南西南中沙群島1號郵政編碼戳,寄往北京人民郵電報社趙連喜收,寄信人未留地址,信封歷時33天寄達,封的背面蓋有1990年5月16日22時北京11支局12號落地戳。信封乾淨整潔、完美無缺,就連封口都沒有封,很顯然當時就寄了一枚有紀念意義的空信封。寄信人筆跡清秀,書寫流利,很顯然出自一位有文化背景之人。信封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 男子收藏郵票市值2000萬 最高一枚市價70萬
    和郵票愛好者相比,同樣投資了第三輪生肖郵票的楊先生,可是咱冰城郵票收藏投資界的「大咖」,他的郵票儲備市值近2000萬元。「大咖」是如何煉成的,都有啥特牛的郵票?近日,記者來到楊先生的郵票大庫探秘。  每天待到午夜守著千萬元郵票  價值連城的郵票,就怕賊惦記。經常在北京交易郵票的楊先生,在當地銀行租了保險柜,「鎮宅之寶」全放那兒。
  • 毛澤東郵票在日本拍出近萬元
    在日本東京近期舉辦的一場郵票拍賣會上,中國郵票受到郵人的青睞,1980年發行的「庚申猴」四方連郵票起拍價為40萬日元(按當日的外匯牌價相當於20800元人民幣),經過郵人多輪競價,最終以71.75萬日元落槌(約合37310
  • 2013年,美國再版郵票成珍郵
    由於全張票的規格過大,格林聽從克雷恩的建議,將全張撕開,除自己保留一個帶邊紙和版號的八方連、三個四方連和若干單枚票外,其餘均委託克雷恩代售。據文獻記載,克雷恩還在郵票背面用鉛筆為每枚「倒珍妮」郵票按其在原版張上的位置進行了1~100的票位編號。倒珍妮郵票化整為零,開始了它的傳奇經歷。在其後近百年間,倒珍妮郵票在郵壇上屢創輝煌,在拍場上也屢屢刷新拍賣紀錄,身價節節高升。
  • 「毛澤東」郵票日本拍出近萬元
    [摘要]近年來,海外市場中國郵票的價格在直追中國郵票市場價格,包括「毛澤東」在內的中國郵票在海外市場頗受歡迎,成交可觀。在日本東京近期舉辦的一場郵票拍賣會上,中國郵票受到郵人的青睞,1980年發行的「庚申猴」四方連郵票起拍價為40萬日元(按當日的外匯牌價相當於20800元人民幣),經過郵人多輪競價,最終以71.75萬日元落槌(約合37310
  • 郵票收藏新手如何完整揭下信封上的郵票
    時下,郵票收藏成為了一種主流,投資市場的火熱也帶動了郵票這一藏品的興旺,很多郵票收藏愛好者更是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收集自己心儀的郵票,比如有人會從一些舊信封上撕下郵票來收藏。不過,看起來很小的一件事,也是需要不少技巧和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完整的將舊信封上貼的郵票揭取下來。
  • 信封郵票首日封與紀念封的區別
    同樣是信封,為什麼有些郵封被稱為「首日封」,有些則為「紀念封」?二者究竟有何區別呢?  首日封指在郵票發行首日,貼用該種郵票並蓋有首日普通郵戳或紀念郵戳的信封。而紀念封則指為紀念某一事物、活動或人物、事物而特製的信封,信封上繪有與該項紀念有關的圖案或文字,並加蓋日戳或紀念郵戳。
  • envelopes and stamps 信封郵票銷售英語常用語
    對於郵局職員來講,信封郵票的銷售可以算是最平常、最簡單的業務了,但若是遇到外國人來買信封或郵票,你的英文水平又不是很好,這項業務可就不會那麼輕鬆了。What kind of envelopes do you need?您要哪種信封?
  • 通過信封看歷史:文8郵票特殊貼用中的「青銅」與「王者」
    文/北京 李國慶一般情況下,「文」字郵票的實寄封都是封由票貴,就是說,貼的票值錢,封才跟著值錢,貼的票不值錢,封就便宜。在一票一封和相同資費的情況下,大多符合這樣的規律。如此說來,文8郵票較為常見,其實寄封的價格就不高,當然,我們還可以找到一些特殊的貼用,以彰顯我們收藏水平和研究深度。首先,我們選一個正貼的信封吧。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正貼的實寄封,經過比對,筆者發現,正貼跟著名址走,顯得畫面勻稱飽滿,放在郵集裡醒目,反之,將郵票貼在信封背面,信息量少,留白多,放在貼片上就是不中看。
  • 信封上的棗莊①:老信封承載嶧城郵路歷史
    以上三枚郵戳為信封上加蓋的郵戳。  大眾網棗莊11月28日訊(見習記者 孟令洋)近日,有集郵愛好者從網際網路上拍買到一枚民國時期嶧縣的信件。這件民國十五年6月19日(公元1926年)嶧縣郵寄美國的國際平信函件雖然簡單,但由於時間跨度大、所承載的文史資料和相關郵政史資料,自有一番歲月痕跡在其中。尤其是從信封背後得知民國時期棗莊與嶧縣的關係,特別是徐州郵戳提供了當時嶧縣郵路傳遞的佐證。  嶧城為舊嶧縣治所,嶧之名,一說來於嶧南葛嶧山(俗稱天柱山);一說因嶧境多山,眾山連絡為繹,「繹」與嶧同。
  • 大龍郵票堪稱「無價之寶」!快來看~值錢的郵票價格一覽!
    郵票外觀精巧、文化底蘊深厚、升值空間巨大,也正是因為這些,使郵票成為大眾收藏視線中的焦點。隨著歷史的演變,那些闖過烽火歲月的郵票,或是因錯而被回收,又歷經消耗,存世量極少的珍貴郵票,身價一枚賽一枚的變成了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下面為大家盤點中國郵壇史上最貴的幾枚郵票,看看你家有幾張?
  • 74-82年郵票有哪些?什麼是JT郵票?這些千萬不要扔……
    比如:第一枚郵票「黛玉葬花」畫面表現了人物活動的自然性——林黛玉手扶鋤小憩,頭微側的瞬間。郵票上的林黛玉秀逸瀟灑,一身素衣,飄動的衣裙,金陵十二釵郵票弱柳扶風,完全表現出了林黛玉的特有氣質。畫面正是她緊蹙鵝眉,含情雙目透露出其內心「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的感嘆,充溢著對生活的渴望與祈求。
  • 鼠年生肖郵票發行 2020《庚子年》生肖鼠郵票有什麼寓意
    今天(5日),中國郵政在國家博物館發行《庚子年》特種郵票1套2枚,面值各為1.20元,這是中國郵政發行的第四輪生肖郵票第五套。    △「子鼠開天」郵票    △「鼠兆豐年」郵票  庚子鼠年生肖郵票第一圖名為「子鼠開天」,取自民間傳說「鼠咬天開」,寓意國家取得了開天闢地、繼往開來的巨大成就;第二圖為「鼠兆豐年」,寓意2020年五穀豐登、闔家歡樂。
  • 信封上的名家書畫值得收藏
    對很多集郵愛好者來說,手繪封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它是指郵票的設計者或者書畫藝術者等在信封左下方繪製與信封右上角所貼郵票圖案內容風格相呼應的圖案。這些親手繪製並非印刷的文字圖案,通常還配有繪製者的籤名和蓋章,自然數量有限,收藏難度較大,專家推薦,出自於名家的手繪封則更為珍貴而值得收藏。
  • 中國郵政郵票印在信封上 是否是搭售行為引網友質疑
    萬家熱線5月4日報導 「啥時郵局有規定不賣郵票了麼?必須郵票信封一起賣?」近日,網友「生活壓力大」網上發帖質疑郵政郵票與信封一起出售是否屬於搭售行為,是否合理?小編就網友的疑問諮詢了律師,律師表示,將郵票貼在信封上一起銷售屬於搭售可以投訴,郵票印在信封上的郵資封則不屬於違法產品。
  • 西安交大老教授收藏500餘珍貴信封 比郵票更有故事
    我們把信寄出,等待對方一點點撕開信封。見字如晤。」——不久前,文化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打動了很多觀眾的心,而在古城西安,也有這樣一位老教授,近十年來收藏了從上世紀到當代的五百餘封國內外信封,它們中有的很珍貴,有的只是裝載平凡人的家書,但在這位老人眼中,無論是哪封,「都包含著歷史的沉澱,都擁有著屬於寫信人自己的故事」。
  • 信封上的棗莊②:老郵戳見證薛城地名變遷
    見習記者 孟令洋  一封郵戳完整的實寄封就如一本令人回味無窮的書,讓你細細品味的同時,感受其社會大背景和時代的變遷。實寄封對於研究和印證地域行政劃分的史實有著重要的作用。近日,集郵愛好者的一枚蓋有「臨城」郵戳的實寄封佐證了棗莊薛城地名的變遷。  臨城位於山東棗莊市轄區,是現薛城的舊稱,是鐵道遊擊隊的發祥地之一。
  • 那些與眾不同的信封,那些精美的郵票
    每次看到那個尺寸與眾不同的信封時,我總會在腦海中想像京子是如何寫下這封信的。像她那樣謹慎而有禮貌的人,也許會在正式寫信之前,先對照著字典打個草稿,再一筆一划地謄在信紙上。一來二去,我也只好跟京子用中文、日文和英文混雜的方式勉強交流。從京子的隻言片語中我得知,她是一位中國古代藝術愛好者,尤其喜歡宋代的繪畫。退休後,除了照顧老家的父親,她最大的興趣便是來中國看展,多的時候一年會來三四回。我由衷敬佩她的這份熱忱和行動力,便與她說起我的研究方向也是宋元繪畫,並邀請她來北京故宮看展。雖然只能用簡單的字眼交流,我們依然聊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