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黃嫻)總投資約8億元的北海絲路港文化商業步行街項目日前順利完成用地拆遷清場工作,進入開工前準備階段。記者日前從銀海區了解到,這是我市貫徹落實《北海市集體就業用地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的大型項目,對盤活閒置農村集體就業用地、發展集體經濟、解決被徵地農民轉產就業問題具有示範性意義。
據悉,集體就業用地涉及被徵地農民的切身利益,我市較多集體就業用地長期閒置、荒廢、亂搭違建,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和造成土地浪費。為保障村民權益和增加收益,促進和引導集體就業用地合理開發利用、加強建設管理、發揮土地經濟效益,市政府於2019年3月5日頒布《北海市集體就業用地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規定集體就業用地只允許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含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商業服務業和旅遊設施、工業倉儲、市政設施、公園綠地、農業設施等,不允許建設住宅、服務型公寓等建築。
《暫行辦法》的實施,令銀海區銀灘鎮禾塘村村民十分振奮。該村4個村民小組立即啟動村企合作項目,向銀海區政府和市相關部門申報建設北海絲路港文化商業步行街。按照《暫行辦法》規定,銀海區政府於2019年底批准該項目建設。隨後,銀海區委、區政府成立北海絲路港文化商業步行街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推進項目用地拆遷清場工作。
「北海絲路港文化商業步行街項目是一個非常好的民生項目,要是做成了,我們子孫後代都受益,當然要支持!」禾塘村第四村民小組組長黃志勤告訴記者,項目位於北海市新世紀大道北側(四川路至廣東路段),佔地約103畝。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禾塘村被徵地時分到的集體就業用地,閒置了20多年,再加上亂搭亂建,成為北海城市風貌的一塊「爛瘡疤」。村裡很想盤活這塊土地,這些年與不少企業洽談過,最後與北海太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一拍即合,達成「只租賃不賣地」的合作意向。《暫行辦法》的實施,以及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讓這個村企合作項目有了實質性進展。經過銀海區有關部門,銀灘鎮黨委、政府,和興村委以及項目工作組的宣傳發動,村民們對北海絲路港文化商業步行街項目十分支持和配合。不到一個月時間,項目用地拆遷清場工作就全部完成。
「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後,我們每個村民每個月都有分紅收益。而且,商業街發展起來了,既能改善環境,也會給我們村帶來很多發展機會,這樣的好事當然要支持。」禾塘村村民黃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最為重要的是,這塊地只是出租給項目業主,土地還是我們村集體的。這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
記者了解到,北海絲路港文化商業步行街項目以融匯北海百年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築形態風貌、薈萃海上絲綢之路風情為總體規劃設計理念,以融聚中華美食、海絲路異國風情特色美食為經營理念,以「文化旅遊+美食餐飲+商業購物+休閒娛樂+康養服務」為經營業態布局,傾力構建大餐飲小餐飲美食城、大型珠寶交易平臺、絲路港文化旅遊廣場、絲路港中高端酒店群和特色商業街區等五大品牌,打造成為充分滿足北海市民和中外遊客「吃、住、行、遊、娛、購」需求的北海市中心新的都市會客廳、文化旅遊新地標、北海市中心「不夜城」和具有北海特色的示範性「步行街」。該項目預計用2年時間建成,投入運營後可容納約3000家中小微企業,可提供約1萬個就業崗位,將輻射帶動項目周邊片區和城中村經濟發展,給政府提供大量的稅收財源,帶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