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先點關注不迷路!
作為東野圭吾的頭號書迷,繼上部《嫌疑人X的獻身》成功改編之後,聽說這次又將原著《綁架遊戲》搬上熒幕,引發了我強烈的興趣。
先不說將東野圭吾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難度之大,還要改編成符合本土的作品,不得不考驗編劇的水平,稍有差池,將是罵名一片。
由於不想被超前點播割韭菜,只能老老實實的等更新,但也給我充裕的時間去思考這部片子本身傳遞出來的價值和人性的良知。
12集的劇,劇情緊湊,不停反轉,在細節中也早都埋下暗線,等待後續引爆,雖然有一點強行改編後的邏輯漏洞,但不影響整體觀感,六集是一個分水嶺,好像前六集講一個故事,後六集講的是另一個故事。
故事以十日為兩條時間線,第一條時間線是以於海等三人第一日開始倒述;第二條時間線是以警察第十一日偵查案件開始順述。
兩條線隨著時間的推移,警察不斷向真相靠攏時候慢慢重疊,得以看到事件整個過程,也在整個過程中看到正與邪的較量,好與壞的反轉。
於海,克制自己,不輕易流露感情,高智商遊戲開發者,從小生活在父親酒醉後的陰影中,因此長大後所做的遊戲,將內心的那點陰鬱執拗的寫進遊戲中。
沈輝,金主爸爸,精明的商人,不符合利益絕不浪費一分錢,並且在外拈花惹草,家裡還有一個與外面女兒生的孩子叫沈芸,並且城府很深,不輕易被人看穿,有洞察一切的能力。
他也是於海的遊戲投資者,由于于海的遊戲裡個人陰鬱色彩濃重,他決定從於海的遊戲中撤資,造成於海資金周轉困難,借高利貸維持日常運轉。
於海屢次找沈輝談投資未果,不得已晚上到沈輝私人住宅拜訪,恰好,在門口徘徊的於海看到翻牆而出的沈輝女兒——路婕,至少那個女孩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路婕帶著恨意,向於海訴說沈輝的種種不堪,提議,玩一個綁架遊戲,敲詐400萬,一人一半,於海拿到這筆錢就可以繼續開發他的遊戲,路婕可以遠走高飛,脫離沈輝的控制。
巧妙的設計,高智商的布局,一步一步讓沈輝落入圈套,並成功的拿到400萬,但朝夕相處的十天讓兩人之間已經默默產生了莫名的情愫。
第十日晚上,於海路婕分道揚鑣,第十一日,藍山發現路婕的屍體,警察介入,第二條線開始。
前六集的故事裡,簡單交代綁架案的起始經過,多場景鏡頭的切換,也不容易跳戲,並為後六集埋下許多線索。
第七集的開端一切都變了,好像有一個真相的漩渦,不由自主的吸引人前去探索,當於海從新聞上,得知路婕死亡的那一刻,就知道一定有什麼隱藏在背後。
於海一邊躲避警察的調查,一邊自己調查真相,隨著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所有的一切都已顛倒,能用雙眼看到的遠遠不是真相,只是披上了真相的外衣。
接下來的劇情有點燒腦,原來跟他朝夕相處的路婕不是真的路婕,而是沈芸,沈芸跟路婕發生爭執時,出現意外,路婕死亡,沈輝為了保住沈芸,逃避抓捕,策劃一場離家出走,結果離家的那一瞬間意外碰見於海,於海便成了整場策劃的一顆棋子。
意外的相逢,不意外的結局
於海與沈芸的一場意外相逢,改寫了兩個人的命運,以及日後的選擇,沈芸內心散發出的溫暖也打開了於海塵封已久的心扉,讓他有了牽掛,也讓他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沒有憤怒,而是保護,保護沈芸,保護自己內心剛剛打開的慈悲。
所以,於海,沈芸,為了保護對方,做出了相同的選擇,一個自殺一個自首,都將所有的罪過攬在自己身上,成全對方。
真相不是你看到的那樣
沈輝從一個精明的商人,到最後變成一個只是為了保護女兒的老父親,而路婕是他的親生女兒,沈芸卻是抱養的。
當年沈輝是一個混社會的黑幫,老大滅一戶滿門之後,讓沈輝收拾現場,沈輝卻在櫥櫃發現一個女嬰,為了避免洩露秘密,激起老大的殺心,謊稱是跟外面的女人所生,導致髮妻與自己決裂,親生女兒也與自己不睦。
就這樣一個商場大鱷,內心卻又如此柔情,用慈悲給這個故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用情感解開一切謎題
情感將三個人緊緊捆綁在一起,改變所有人的命運,也讓三個對立的人,在情感的包裹下,漸漸靠近彼此的心。
於海與沈芸的相處中,有試探,有謊言,不能說的真相,情感悄悄滋生,卻如何都說不出口,兩顆心都在默默地為對方打開,卻被真相隔開,最後仍然在情感的驅使下,一步步地尋找真相,打開那個缺口。
沈輝也將隱藏在自己內心的慈悲放大,用自己一切力量去保護想要保護的人,跟一直籠罩在頭上的黑惡力量去對抗,最終,用自己一腔獻血見證了正義,也徹底保護沈芸的安全,將她交到自己信任的人手上。
東野圭吾式的故事營造出巧妙的心理空間
一切都在心裡進行較量,充分的心裡活動,演繹出被騙,不信任,憤怒,不甘,保護,慈悲,糾結,溫暖等等,隨著場景變換心境,對立與合作,試探與信任,棋子與布局,不屑與認真,都在心裡來迴轉換,通過表情傳遞給大眾,成功引起大眾的同理心。
濃墨重彩的描寫一個懸疑故事,最終卻落在一個輕輕的結局上,典型的東野圭吾式小說,這個結局考驗著人性,也讓看清真相後的人們看清自己的內心,從心感受到真實的自己。
至於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瀟小姐就不劇透啦,留點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