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工程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少人認為它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其實一點不言過。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離成都市50公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並且至今仍在一直使用的偉大水利工程,被稱為古代水利的燦爛明殊。
很多小夥伴可能不太清楚堰與堤壩的區別,主要在於堤,必須保證水流不得漫過;而堰,枯水季節可攔水,豐水季節又可讓水自動漫過。
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之前,每當春夏山洪暴發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整個成都平原便是一片澤國。於是,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了前人治水的經驗,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無壩卻能讓岷江水乖巧地流入成都平原,時至今日兩千多年,仍發揮著洩洪、排沙的作用。
都江堰的第一道水利工程是魚嘴,它修建在岷江的彎道處,洶湧的水流到了這裡會被這道「分水堤」分為內江和外江。且內江深、外江淺,這樣,在枯水期便可使六分水走內江,四分水走外江,只有內江水可以進入成都平原,主要用於灌溉。
寶瓶口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約束進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在保證足夠的江水能進入成都平原後,如果遇到洪水時期,大量的水被寶瓶口阻攔,水面就會上升,當水面超過旁邊的飛沙堰時,就會被飛沙堰後面的排洪渠排往外江,達到二次排洪。不得不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