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各地氣象部門強化應急聯動迎戰強降雨

2020-12-13 中國氣象局

  編者按:入汛以來,江南、華南地區及貴州等地遭遇大到暴雨天氣過程。5月18日起,新一輪強降水警報再度拉響,19日中央氣象臺升級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中國氣象局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Ⅲ級應急響應。同時南方各地氣象部門迅速行動,加強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和信息發布,強化部門應急聯動,全力做好強降雨天氣防災減災工作。

  廈門:發布暴雨預警 積極應對強降水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彩珠報報 5月23日上午,廈門市氣象臺發布暴雨Ⅵ級預警。預計,23日午後至24日白天,廈門市還將出現暴雨過程,預計過程雨量50至80毫米,局部超過100毫米。23日上午,市氣象臺第一時間向市防汛辦、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報送重要天氣預警報告,並對外發布暴雨天氣預報,積極通過電視、網絡、廣播、微博等多種渠道對社會公眾傳播強降雨消息。

  氣象部門提醒,各地要注意防範強降水引發的局地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及城鄉積澇。氣象部門將切實加強強降雨天氣過程的監測預測,做好決策服務和預警信息發布工作,積極防禦應對強降水過程。

  廣東12市縣因暴雨啟動停課機制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群娜 趙豔娜報導 5月19日至21日,廣東省出現了入汛以來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降水天氣過程。廣東省重大氣象災害應急辦公室於20日7時啟動氣象災害(暴雨)Ⅲ級應急響應;截至記者發稿時,清遠、韶關、河源、汕尾、廣州等82個市縣啟動Ⅳ級以上應急響應。截至20日16時,海豐、陸豐、連南、陽山等18個市縣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其中12個市縣啟動了停課機制。這是廣東施行《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以來首次大範圍停課。

  據監測,19日20時至21日8時, 廣東全省平均降水量為56.7毫米,共有29個氣象站錄得250毫米以上的累積雨量,有376個氣象站錄得100毫米至250毫米的累積雨量,有730個氣象站錄得50毫米至100毫米累積雨量,有482個氣象站錄得25毫米至50毫米的累積雨量。汕尾海豐可塘鎮錄得全省最大累積雨量600毫米,臺山端芬鎮錄得全省1小時最大雨量128.3毫米。

  20日,省氣象局聯合省政府應急辦及三大通信運營商,向除湛江外的全省其他市縣約1.4億手機用戶發布暴雨預警簡訊;利用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通過網站等渠道向公眾發布暴雨最新消息。

  根據《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氣象部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

  海豐縣教育局主任龍信榮表示:「我們跟氣象局約定好了,氣象臺在發預警之前會和我們溝通。學生、家長、學校均根據預警信號自覺採取響應措施,不需要單純只等停課通知,縮短響應時間,提高了效率。但是這個停課機制剛運行,目前為了保險起見,學校通過校信通平臺通知每一位家長,沒有加入校信通的家長,老師會電話通知。等到以後各方都比較熟悉停課機制,學校就不用再另行通知了。對於已經到校的學生,我們也會採取應急措施,一般予以留校,然後通知家長擇機接走。因為這次預警信息是早上6點多發布的,沒有出現學生已經到校的情況。」

  記者了解到,20日11時,省防總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要求各地加強值守,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指導群眾防災避險。韶關市19日15時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和搶險隊伍赴曲江區開展險情處置及群眾轉移工作;清遠市20日8時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市委主要領導及時部署落實防禦工作,並趕赴一線指揮抗災工作;廣州市20日中午啟動防暴雨內澇Ⅱ級應急響應,提前向流溪河重點堤段和從化市易受災地區部署搶險救援力量和設備。

  同時,廣東省民政部門也啟動救災應急響應。廣州白雲機場啟動航班大面積延誤橙色預案,深圳機場啟動今年首個航班大面積延誤紅色預警。

  江西加強部門應急聯動應對強降雨

  中國氣象報記者鄧敏佳 通訊員唐春燕 朱星球報導 5月20日,江西省氣象局氣象應急小分隊攜野外監測無人機隊,前往強降雨地區贛州市石城縣,支援當地氣象服務工作,開展氣象應急觀測和災情航拍。

  5月18日以來,江西出現了暴雨天氣過程,贛南和贛中南部局地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5月18日08時至21日08時,全省平均降雨量為52.3毫米,設區市平均降雨量以贛州市117.7毫米為最大,其次是吉安市為61.1毫米,贛州市和吉安市有261個測站累計雨量超過200毫米,其中有83個測站超過300毫米。

  面對來勢洶洶的暴雨天氣,江西省多部門積極聯動,攜手應對。江西省氣象臺從5月10日開始預報這次降雨過程,並開展了跟蹤氣象服務,分別於5月17日、19日上午和晚上3次向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報送決策氣象服務材料。5月18日晚20時,江西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5月19日19時30分,應急響應命令提升為Ⅲ級,省氣象局派出首席預報員在內的工作組深入贛南一線,加強預報技術指導和裝備保障工作。贛州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瑞金市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全力應對本地防汛抗洪。省防辦加強水庫調度,調度萬安水庫機組滿發進行預洩,並及時將省領導指示精神傳達至各地各部門,對防汛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此次強降雨過程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5月17日,省委書記強衛作出批示,要求省防汛指揮部繼續加強指揮調度,最大限度減少災情危害。5月18日下午,強衛到省防總檢查防汛工作,並通過全省防汛視頻會商系統對當前該省防汛工作作出指導,要求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中小水庫、山塘的安全度汛工作;二是山洪地質災害的防禦工作;三是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四是繼續加強防汛值守。省長鹿心社、副省長李炳軍也要求各級各部門切實做好當前強降雨防禦工作和下階段的防汛工作,特別是要求省防辦、贛州、吉安、撫州加強防範。

  福建全力以赴防禦暴雨

  中國氣象報記者湯珺琳 通訊員嶽輝英報導  從5月18日起,福建飽受強降水侵襲,部分地區過程雨量超過400毫米。福建省氣象局積極應對,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18日至19日,福建中部地區出現暴雨,其中三明市出現較大範圍的大暴雨;20日至21日西部南部地區有暴雨,局部大暴雨。18日8時至21日8時降水量統計顯示,全省共有75個縣市(區)的1164個站點超過50毫米,其中有41個縣市的323個站點超過100毫米,清流、寧化、明溪、永安、長汀和安溪6個縣市28個站點超過250毫米,以清流的424.1毫米最大。

  19日,三明市安砂水庫入庫洪峰流量7740立方米/秒,洪水頻率超百年一遇;清流縣城區水文站洪峰水位超保證水位3.5米;寧化縣城區水文站超保證水位1.51米。清流、寧化城區受淹,最大水深分別為2.2米和1.4米,部分鄉鎮電力中斷。

  早在5月17日17時5分,福建省氣象局就向省委、省政府報送《重要天氣預警報告》,指出:「18日至22日全省自北而南將出現強降水,局部伴有短時強降水、強雷電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請注意防範強降水、強對流天氣可能引發的災害。」

  5月19日10時,福建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11時25分,省氣象臺將暴雨預警提升為Ⅲ級。截至21日10時省氣象局向社會公眾發布預警簡訊約360萬人次。此外,從19日12時起,福建省氣象臺加強與國土部門會商,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據省防汛辦21日7時的信息,截至20日19時,三明、龍巖、泉州、南平4個設區市、20個縣(市、區)、185個鄉鎮共24.2萬人受災,緊急轉移4.1萬人,農作物受災21.3千公頃,倒塌房屋0.249萬間,直接經濟總損失為20.87億元。其中,三明寧化、清流發生超百年一遇強降水,導致多處山體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福建省氣象局提醒,由於前期已出現持續性強降水過程,有關部門應特別注意防範局地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中小流域洪澇、城鄉積澇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湖南多部門聯防城市內澇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蔣丹 記者尹婷報導 自5月13日以來,一場「覆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局地強度大」的強降水肆虐三湘,給民眾出行和生活等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5月11日,湖南省氣象局發布《重大氣象信息專報》;13日,啟動暴雨災害Ⅲ級應急響應,召開全省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門聯絡員會議,聯合地質災害應急中心連續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面對來勢洶洶的降水,省氣象局密切監測天氣變化,加強預報預警並及時向社會發布信息。12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切實做好此輪強降水過程防範工作。

  一時間,暴雨消息被省內各大主流媒體廣泛報導,省應急辦、水利廳、交通運輸廳等相關部門應聲而動,共同應對入汛以來最強降水。

  為減輕強降水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城市災害防範工作井然有序地開展。在強降水發生前,省減災委啟動省級救災預警響應,主動應對嚴峻形勢。根

  據雨情發展變化,長沙市於15日12時啟動城區防澇排漬及山洪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各級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和成員單位負責人迅速到崗到位,易堵點、易漬區的值守人員和抽排設備也均提前到位,隨時準備對各內澇點進行緊急排澇。

  永州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深入雙牌水庫、涔天河水庫檢查指導防汛工作;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相關部門密切關注天氣情況,加強值班備勤,嚴格落實預案,保證工程安全運行。

  據了解,本輪強降水天氣過程主要發生在湘東北、湘中及湘南地區,嶽陽、永州、郴州等多地出現了暴雨、大暴雨天氣,局地出現特大暴雨。受連續強降水影響,截至20日,全省農業受災面積達32394公頃,共緊急轉移安置8290人。湖南省氣象部門提醒,雖然降水基本接近尾聲,但仍需高度關注省內水情和庫情,關注山洪地質災害風險。

  廣西多地降特大暴雨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姿娜 通訊員餘興明報導 5月19日21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再度迎來強降水,致使當地部分街道瞬間變成「河道」。19日至21日,廣西出現新一輪大範圍暴雨天氣過程。

  此次強降水主要出現桂林、柳州、百色、河池、賀州、來賓、梧州、崇左、防城港、欽州等地。其中,桂林、柳州、百色部分鄉鎮出現特大暴雨。
19日20時至20日20時,陽朔降水量為159.6毫米、永福降水量269.6毫米,均打破當地建站以來5月日降水量紀錄。18日20時至21日8時,降水量超過300毫米的有3個鄉鎮,達到200毫米至300毫米的有28個鄉鎮,100毫米至200毫米的有215個鄉鎮,50毫米至100毫米的有432個鄉鎮;全區有27站(次)出現雷雨大風,119個站(次)有雷暴。

  受19日以來的強降水天氣過程影響,洛清江支流永福縣西河、桂江支流恭城河、柳江支流陽江及湘江支流灌江等8條河流8個站次出現超警0.44米至4.02米的洪水。自治區水文水資源局於20日12時首次發布洪水黃色預警。

  針對此次強降水天氣過程,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於19日上午召開緊急視頻會議,部署強降水防禦工作,派出6個工作組分赴各地檢查指導防汛工作,並於13時啟動洪澇災害Ⅳ級應急響應。自治區民政廳啟動救災預警響應,各地民政部門積極開展救災工作,及時報送災情,妥善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安排。

  廣西自治區氣象局已經於5月15日啟動Ⅲ應急響應,全力做好暴雨監測預報工作,並加強與防汛部門合作。自治區氣象臺預計,22日至24日,廣西將迎來又一輪強降水天氣過程,桂北強降水落區與前期重疊。

  廣西氣象部門建議受災地區抓緊時間做好次生衍生災害隱患點普查、排險、搶修工作,加強江河湖庫汛情監測、城鄉內澇等防禦工作。

  
 

    (責任編輯:張永)

相關焦點

  • ——四川各級氣象部門全力應對汛期「大考」
    11日16時30分,四川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二級應急響應,各級氣象部門嚴陣以待,應對本輪強降雨。  雅安:78次叫應聯動迎戰特大暴雨  420.9毫米!降雨量位列歷史第一!  8月10日至11日,四川省雅安市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雅安氣象部門迅速行動,及時預警。  10日上午,市氣象臺會商後得出結論:預計10日夜間到13日白天全市有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並提醒相關部門及公眾注意防範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部署春運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年春運大幕於2月4日開啟,為最大限度預防和減輕低溫、雨雪、冰凍、大風、霧、霾等不利天氣對春運工作的影響,中國氣象局於1月16日安排部署了春運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各地氣象部門也將嚴密監測天氣形勢,加強與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的聯動,擴大氣象信息發布覆蓋面,確保春運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安全有序開展。
  • 四川盆地及京津冀等地出現強降雨天氣
    面對嚴峻防汛形勢,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三級應急響應,與應急管理部、水利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聯合會商;中央氣象臺升級發布暴雨橙色預警,北京、天津、河北、四川、陝西、甘肅、遼寧等省(直轄市)等受強降雨影響地區氣象部門密切監視雨情變化,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繃緊防汛安全弦,強化上下聯動、左右聯防,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 ——氣象部門做好防汛抗旱與農業生產服務保障
    未來十天,四川盆地、華南降雨偏多,華北、東北、黃淮多陣雨,江南、華南等地仍多高溫天氣。前期受澇地區災後恢復生產和應對高溫是近期農業生產重點。  南方多地強降水和高溫影響農業生產  今年6月以來,南方地區暴雨頻發,安徽、湖北、江蘇、浙江、湖南、江西、貴州、重慶等省(市)區域平均降水量達1981年以來同期最多。
  • 生命至上 四萬餘條氣象預警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若馨報導 7月3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獲悉,入汛以來,我國降雨時間空間分布極不均勻,南方部分地區出現持續性強降雨過程,遭遇較為極端的暴雨天氣,具有暴雨過程多、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累計雨量大,降雨強度大、極端性強
  • ——甘肅氣象部門強降雨服務紀實
    7月23日至25日,甘肅省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天氣過程,全省2011個觀測站出現降水,19站累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302站超過50毫米。面對嚴峻的汛期形勢,甘肅省氣象部門精準發力,靶向預警,全力應戰汛期。
  • 四川強降雨天氣持續 防汛應急響應等級升級為Ⅲ級
    四川強降雨持續 地災預警範圍擴大據四川省氣象臺天氣預報,8月11日20時—8月12日20時,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結果如下:一、3級,黃色預警(一)預警區域四川精準施策 應急管理廳全力開展抗洪搶險救援 「10日20時到11日20時,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雅安、眉山、阿壩等市(州)局部有大到暴雨……要加強與當地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聯繫,密切關注雨情、水情預測預報預警情況以及險情、災情發展態勢……」8月10日下午,四川部分市(州)應急管理局和省消防救援總隊
  • 衡陽遇強降雨天氣 各部門聞「汛」而動
    衡陽市各相關部門聞「汛」而動,組織人員設備,排漬抗澇。紅網時刻衡陽7月7日訊(記者 石珊 通訊員 丁國俊)今天上午,記者從衡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6日8時至7日12時,衡陽市小雨到中雨, 局部大到暴雨。
  • 各地迅速貫徹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動員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會後,各地氣象部門以及中國氣象局各職能部門、直屬單位迅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就汛期氣象服務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氣象部門工作人員認真分析和梳理出了城區的主要積滯水改造工程地區和城市環路42個下凹式立交橋以及山區的8個山洪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狀況,做到應對強降雨天氣心中有數,在提高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預報預警「準」和「早」。他們與市排水集團溝通對「北京城市內澇服務平臺」性能進行優化,做好城市排水工作的「調度員」。
  • 精準預報多變降雨過程 寧波氣象部門盯緊颱風「黑格比」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虞南「預報準確,圓滿完成颱風防範工作,向你們表示感謝!」8月5日一早,浙江省寧波市政府對防禦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氣象服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向奮戰在一線的氣象工作者致以慰問。服務成效的背後,是氣象部門的精準預報、及時預警,為防汛防颱風打出了提前量。8月3日,颱風登陸在即。15時50分,寧波市氣象局將重大氣象災害(颱風)三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並連續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颱風預警信號。
  • 我國多地強降雨來襲 氣象部門及時預警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仁莉報導 6月22日,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遭遇強降雨天氣,全縣15個鎮(街道)普降暴雨,其中茅坪、新南、石蓮、西河4個鎮降了大暴雨,以茅坪鎮123.7毫米為最大。湄潭縣氣象局及時啟動三級應急響應,加強天氣會商,嚴密監視雨情和未來天氣趨勢,認真做好「三個叫應」工作,及時發布預測預警信息。
  • 氣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在防颱風和地震救災關鍵時刻,自治區氣象局與地震局對接服務需求,並對氣象保障進行全面部署;自治區氣象局派出的氣象服務工作組進入震區開展現場服務保障工作,各級氣象部門對震區作出逐日分時段精細化預報服務。  7月24日至26日,北方大部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
  • 貴州:五項措施進一步強化冬季氣象服務
    11月26日,貴州省氣象局下發通知,要求從冬季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冬季農業生產氣象服務、交通安全氣象保障服務、森林防滅火氣象服務、疫情防控氣象保障服務五個方面進一步強化冬季氣象服務工作。
  •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動仗——氣象部門早部署早準備早檢查早落實提前...
    中國氣象報記者 趙曉妮3月,儘管我國北方依然有冷空氣活動,隨著水汽豐富的夏季風推進,南方降雨頻繁,多雨時節已在路上。在氣象部門,「未雨綢繆」既有字面意思,也有更深的含義。強化技術支撐,成為該中心備戰汛期預報服務的重點:加快關鍵技術業務化應用,為預報員提供覆蓋全國的3公裡解析度3小時循環數值預報和智能網格預報等新產品支持;強化現代化成果的應用培訓;通過視頻系統,有計劃、有步驟牽頭組織召開華南前汛期及強對流、暴雨、颱風、梅汛期等預報技術交流會。
  • 香格裡拉:建立應急管理和氣象聯動工作機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餘晶晶 喬麗婭報導 近日,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氣象局與市應急管理局籤署合作協議,加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建立應急管理與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聯動工作機制。
  • 貴州省應對強降雨天氣將防汛四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央廣網貴陽6月8日消息(記者陳屹)6月8日10時,針對本周貴州範圍內多強降雨天氣,城鎮內澇、山洪、塌方、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氣象風險等級較高情況,貴州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將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
  • 廣西氣象部門及時預警應對強降水 守好第一道防線
    中國氣象報記者韓嘉樂 通訊員鄧碧娜 周柳麗 廖桂芬5月16至18日、20日至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出現兩次自北向南出現強降雨及強對流天氣,降雨區部分重疊。「對於防汛來講,氣象第一道防線必須要守好,如果第一道防線出了問題,「龍頭」轉不起來,其他防災減災工作都會受影響。」20日,自治區氣象局局長鍾國平要求全區各級氣象部門做到預報要早、要儘可能精準、預警發布要快。自治區氣象局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 精準預報預警 應對汛期「大考」——甘肅氣象部門強降雨服務紀實
    7月23日至25日,甘肅省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天氣過程,全省2011個觀測站出現降水,19站累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302站超過50毫米。面對嚴峻的汛期形勢,甘肅省氣象部門精準發力,靶向預警,全力應戰汛期。
  • 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
    當日9時,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各地氣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進入相應應急響應狀態。中國氣象局表示,此次寒潮天氣過程影響範圍廣、降溫劇烈、大風持續時間長,預計將對相關行業和公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
  • 面對這場突破歷史同期極值的降雨,山東嚴陣以待
    氣象部門表示,11月份還出現3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對山東來說比較極端和罕見。據山東省氣候中心氣象資料顯示,山東歷史同期,只在1961年和1962年出現過降水量40毫米左右的降雨,2003年出現過降水量30毫米左右的降雨。本次降雨全省平均降水量30~50毫米,超過了前幾次的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