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首最美「霜降」詩詞,在寒意中感受最後的秋天

2021-01-14 網易新聞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近日來,即使在氣候溫暖的南方,也能感受到寒意逼人。

霜降並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霜」是地面的水氣由於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的。

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大的表現,故以「霜降」來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

秋已末,冬將來。萬物蕭索,西風勁,青草黃,丹桂飄香,明月夜,滿地霜。

人生,亦如此這般,一天天,一年年,經歷寒霜的考驗,才收穫秋的豐盈美滿。

古人依節氣生活,也用詩詞記錄生活中的氣候變化,心情起伏,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寫霜降的:

唐朝詩人元稹有一組詠二十四節氣的詩歌,這是關於霜降節氣的一首。

霜降時分的秋天一片蕭瑟之氣,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這是說一候時豺狼開始大量捕獵小獸,把自己吃肥以便度過不易覓食的冬天。

在這裡詩人就用了豺祭獸的典故。再加上疏木、哀鴻、思鄉,這時候可以飲上一杯美酒,忘卻這他鄉故鄉、憂傷哀愁、古今歲月。

這首詩給人的感覺冷清而蕭瑟,潮水在河岸上蔓延,月光如雪,籠罩著平沙落雁、旅館雞鳴。而產生這種冷清蕭瑟之情的原因,正是這濃厚的思鄉之情。

劉長卿這首詩寫了秋日遊子的羈旅之思,登高遠眺,遠樹蒼蒼,人煙渺渺。霜降日的斷鴻之聲格外悲切,而羈旅之思也分外低迷。

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裡說,「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詩人不需要白衣送酒,自己帶酒而來,一醉方休。

草木剛剛發黃落葉,風雲聚散變幻氣溫下降,一片蕭索。

而秋天也是收穫的季節,小麥豐收。人們都不喜歡秋天的低沉,殊不知老鷹最喜歡這種適合捕獵的天氣。

所以說盛衰是自然規律,有衰敗自然會有「復燃」的時候。不必為之惆悵傷感。

作者重到故地,回憶起從前的景象,「瀚海潮噴」、「天山風吼」,此時已到霜降時節,氣候明顯比中秋寒冷多了。

「氣當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很準確地表達出霜降的氣候特點。

篇末,『回首三秋如一夢』由此時的天氣聯想這幾年的經歷,不由得感慨萬千,世事變化無常,好像是做了很長的一個夢,也是惋惜時間的流逝。『夢中不覺到新安』,在世事變化中,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新安縣。

這首詩寫了霜降時節的舟中之景,一反蕭瑟之氣,秋天的精緻在詩人筆下逸興遄飛。

老樹斜輝,流水人家,含露秋花,以及霜降時分肥美的螃蟹。沽酒看山,更是使人心情十分爽朗。連操舟女子歸家時,嘴裡都是唱著歌兒的。

這首詩的首聯兩句描寫的是軍中景象,給人一種肅殺悲壯的感覺。

庭前佇立的是一根根玉樹枝,樹枝怎麼會是玉的呢?因為在昨天晚上,有一層細霜悄悄地度在它的表面。

幽居之人踩踏著草鞋,從屋內走到樸素簡陋的院子裡。因為霜降的到來,庭前都有玉樹枝了,那院子內的一切必然都有一層薄薄的霜,使整個院子看起來「寒素」。

北方應該開始防備寒冬的到來,到了這個時節,這一年就即將結束了。

這首絕句寫於霜降夜,作者身在海邊,能夠明星感受到寒冷的海水,吹向鬢邊。冷雨悽悽而來,隔在簾櫳之外。

這雨仿佛落在了心上,心情溼漉漉的,如夢如幻,無窮無盡。

非常婉約清麗的一首詩,朦朦朧朧,飄飄渺渺,韻味悠長。

以上幾首關於霜降的詩詞,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有關霜降的詩句,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告別了秋天,冬天就要到了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殺百草」,霜降的到來預示著秋天要結束了,我們就要進入冷冽的冬季了,植物失去了生機,大地一片蕭索暗淡。霜降,意味著從天而降的霜,降落到大地上,讓整個秋天都裝點了美麗的顏色。讓這個清冷的秋季,有了一絲靈動。
  • 霜降!秋天最具寒意的節氣來了…
    秋的味道還沒有細細體會,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已悄悄襲來。顧名思義,霜降含有天氣漸冷、寒霜初現的意思。它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同時也在預示寒冷的冬天即將開始!是秋冬之交,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節氣!那麼我們要怎樣過好這段換季的時期呢?
  • 霜降詩詞10首: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秋天萬物肅殺的景象本來就容易使人悲傷,而霜降時節天氣又更是驟冷,對於去國懷鄉的人來說本來就傷感,更何況像詩人白居易這樣有過起伏沉落的人生閱歷的人。在這首詩裡,詩人的心境似和這霜降的節令一樣到了暮年,覺得命運已定、無需多言,與寒冷的天氣相對應的,是作者心灰意冷的人生態度。
  • 霜降詩詞:《泊舟盱眙》賞析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即將過去,冬季就要來臨。俗話有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天氣漸冷,凍則有霜,冷空氣越來越頻繁,晝夜溫差變化大,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值得注意的是,霜降並不代表一定「降霜」。
  • 霜降:走過最後的秋天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霜降,二十四節氣第18個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此時氣溫降至0度以下 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結 成白色結晶體,稱為霜
  • 二十四節氣|霜降,秋天的最後一站
    霜 降 AUTUMN 霜降,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秋天將畫上句號,也就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 文章頻道 - 秋天最後的儀式感,都藏在這些品牌的霜降借勢海報裡
    以及我們上期盤點過的路虎#發現中國最美24節氣#,同樣是捆綁《中國國家地理》這個IP,開啟貫穿 2018 整年的關於自然、人文及智慧的探索新徵程。那麼,在這個肅冷的霜降時分,路虎又要帶我們去哪裡探尋呢?我們將視角從路虎如火的晚秋盛境中拉回,下面開始霜降節氣品牌借勢海報的盤點。
  • 霜降:感悟最後的秋天
    ——霜降,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季節的最後一眼回眸。霜降過後,秋將逝去,出去看看,不負最後的秋天······——題記十月霜降秋色老。白晝秋雲散漫遠,霜月蕭蕭霜飛寒。當五彩繽紛從樹梢搖落,霜降大地,是告別,亦是相逢。當曾經燦爛的生命跳完最後一隻舞蹈,風落木歸山,是結束,也是開始。
  • 霜降節氣:品讀《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了解霜降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了解霜降。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
  • 葉落知秋 | 在最美的詩詞裡,遇見最美的秋天
    在秋日暖陽裡,在冷雨連綿中;在落木蕭蕭間,在晴空碧藍裡;秋季,萬物多彩,也多情。在最美的詩詞中,遇見最美的秋天。  秋語: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但詩人卻自信秋天比那萬物萌生的春天更勝一籌。凌雲的鶴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雲霄。這兩首詩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表現了詩人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 十首霜降詩詞: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霜降已過,千里舖霜,通過下面十首詩詞,我們來看一看,古代詩人都是怎麼度過霜降的呢?霜降這天,詩人常建遠行在外,泊舟江蘇的盱眙縣。詩中霜、潮、月、雁都是詩詞中典型的意象,夜潮侵岸,候館聽雞鳴說明作者思念家鄉,難以入睡。行船停留在淮水旁,今日霜降,流動的河水都特別清澈。長夜久了,潮水侵襲著岸邊,天寒了月亮都靠近了城上。在平沙上和大雁一樣棲宿,在驛館中聽雞史鳴。
  • 霜降節氣杜牧美詩兩首精讀:霜葉紅於二月花
    霜降節氣杜牧《長安秋望》詩: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霜降是中國古老的二十四節氣之十八,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標誌著已經到了深秋和晚秋。霜降之所以叫做霜降,有一個重要的氣候特徵就是早晚溫度會降到零度或零度以下,水氣凝華成白色的霜。霜降並非夜夜有霜,但這是初霜的開始。
  • 霜降|人生從容向晚,歲月悠遠綿長
    ▼熱氣散了,寒霜降了屬於秋天的節氣這是最後一個了記得添衣保暖霜降,遠遠不止是一種氣候現象它背後的百般思量與萬千風景這是說,一候時豺狼開始大量捕獵小獸(祭,陳列),把自己吃肥以便度過不易覓食的冬天;二候時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三候時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就像修行的道人進入沉思或者入定,萬物皆無我的境界中。
  • 30首霜降詩詞: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話說: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氣漸冷;凍則有霜,大地因冷凍或將會產生初霜的現象。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越來越頻繁。
  • 霜葉紅於二月花:二十四節氣之霜降,一年最後的秋天
    霜葉紅於二月花:二十四節氣之霜降,一年最後的秋天 2020-10-20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霜降】秋天的最後一次回眸,冬天的第一次招手!
    今日二十四節氣霜降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氣凝為露,而露凝為霜,草木零落秋天即將與我們告別冬天向我們漫步而來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感嘆韶華易逝的同時也應珍惜當下易逝的美景周末不如約三五好友,走進自然去探秘最後的秋天
  • 8首秋天的詩詞,意境悠長,句句醉人心
    在秋日暖陽裡,在冷雨連綿中;在落木蕭蕭間,在晴空碧藍裡;在詩詞裡秋天別有一番風味。《思遠人》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裡念行客。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卻又是欲說還休,只說一句,天涼了,秋意正濃。歷盡滄桑,辛酸盡在心頭,卻不必說出。人生種種,只可意會,不宜言傳。
  • 霜降時節,留住秋天最後的美景詩詞
    賦得九月盡(秋字) 元稹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秋懷奉寄朱補闕 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騷人起恨初。白雲深陋巷,衰草遍閒居。 暮色秋煙重,寒聲牖葉虛。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歸田賦,猶陳諫獵書。
  • 霜降詩意濃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當霜降來臨,漫天的黃葉簌簌而落,昔日綠意蔥蘢的樹木大多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惆悵秋草死,蕭條芳歲闌」,地上的枯草也結上了厚厚的白霜,晶瑩如雪,遠處瘦了形的山巒瀰漫著霧氣,寂寥鋪滿了這個時節的每個角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曰:「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 霜降:天降清霜秋色盡,酒煮青梅待雪來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到處都是落葉金黃、草木凝霜的景象,因為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那為什麼要在霜降這天「閱兵」呢?原來古人認為霜是殺伐的象徵,為了順應秋天的肅殺,所以在這個時候操練戰陣。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唐代詩人李賀一起,來感受一番這寒霜覆沙場的肅穆蒼涼。雁門太守行(唐)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