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末成都地鐵1號線正式運營,自此成都這座西部城市邁入了「地鐵時代」1號線作為成都南北交通大動脈,運營的十年裡一直是成都最繁忙的線路,一邊是繁華的國際城南,一邊是商貿城北,它同時也見證著成都發展的「戲劇性」
2年後一號線的弟弟東西動脈線「地鐵2號線」正式運營,成都地鐵進入了「十字形結構」。
十年能幹什麼?十年裡成都GDP從5千億增長到1.7萬億,從一座西部城市成長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一線城市之首。短短十年成都地鐵裡程從0到500公裡,今年末成都地鐵運營裡程將超越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成為僅次於京滬的「地鐵第三城」;
成都地鐵一路高歌猛進,翻山越嶺跨越龍泉山,地鐵18號線來到剛剛出生的東部新區,但成都地鐵還在向東狂奔,市域S3成資軌道繼續支撐著成都東進的步伐。
但目光回到成都主城區,地鐵2號線西段僅到犀浦,這條線路才進入到郫都境內便戛然而止,它的背後是數萬局面,無數高校子弟和人口稠密區眼巴巴地望著2號線,卻坐不了,最戲劇性的是2號線西停車場便在紅光。
數萬群眾望著二號線西延
·成都地鐵2號線顧名思義是成都第二條地鐵線路,也是成都連接東西的一條「交通動脈」其貫通了成都中心城區:郫都、金牛、青羊、錦江、成華、龍泉驛,全線長約42.3公裡,設站32座;列車為:6B
今天的2號線向東已經深入到了龍泉驛的老城區,並且還有計劃東延至「東山國際等片區」與13號線實現換乘,而西面僅到了犀浦,也就是說2號線剛碰到郫都區便停了,取而代之的便是當初轟轟烈烈的「成灌鐵路」;
很多人抱怨,2號線為什麼可以延伸到龍泉主城?每條線路服務的對象和功能不同,就像今天4號線深入溫江城區,但東段才只到四環。
犀浦的後面是數萬高校學子,和數萬居民,他們要出行只能坐公交車到犀浦,這使得犀浦的客流量被無限增大,一邊是成灌鐵路的客流,一邊是身後的客流。雖然6號線即將在今年末開通,屆時將緩解犀浦的客流壓力,也將結束郫都城區無地鐵的歷史。
但6號線並不能解決許多居民的出行,且2號線西延的急迫性也在成都發展的過程中日益突出。
二號線西延的轉變 | 延伸機遇
從2012年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以來,大家對2號線西延的呼聲越來越高,2012年便有諸多市民詢問2號線西延規劃。
但當時的回覆與2020年9月以前的回覆基本一致,其還是以「受成灌鐵路等限制為由,從技術上和空間和地鐵運營安全上沒有延伸的條件」;6年過去了,當時遠期規劃的6號線即將運營,但2號線西延也迎來了曙光。
前段時間有市民再次諮詢「地鐵2號線西延伸事宜」得到的答覆一改常態,官方在回答時稱「市規劃部門正牽頭對軌道線路進行優化工作,且市相關部門正深入研究紅光片區的軌道布局和線路走向,成都地鐵正配合」
這無疑向外界釋放了一個很大的信號,一方面成都在優化調整市域軌道線網布局,而在這樣的機遇下,2號線西延工程似乎迎來了曙光。
此次官方沒有再提「技術問題」6年了,國內基建發展突飛猛進,我想技術問題早已被攻破,要真想西延是不會存在多大的技術難題,1992年成都要申報地鐵被拒的原因便是「成都地質條件不適宜建設地鐵」但今年末成都地鐵將超廣深,成為地鐵第三城。
再次印證了毛主席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產業不配套不成正比 | 「有鬼電車」
國家意志下的成渝經濟圈正迫使成都加快東進戰略,這深刻的影響了成都發展的格局,受西控影響,郫都等區域正走向了另一面,諸多製造業工廠都有在郫都布局,這些製造業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光成都富士康就有數萬人,但現實是產業和配套「不成正比」
這種現象是極其危險的,當前成都的製造業薄弱是不爭的事實,網際網路IT較強但配套太偏向「網際網路金融等企業」高新南區什麼配套?再看看製造業的高新西區的配套?
西控之下的高質量發展依舊任道而重遠。
西邊的地鐵規劃不僅少,而且難以滿足高量人口的交通,這是在倒逼西控之下的人群遷往東、南面。
有軌電車替代地鐵?效果平平
郫都有軌電車被民間戲稱為「有鬼電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其有軌電車的時速和便捷度都難以比擬地鐵,其帶動周邊價值也不高,出行度與公交不相上下,但好處在「承載量高」;壞處也十分明顯,佔用地面空間、容易滋生交通事故。
6號線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2號線的壓力,解決郫都的軌道交通問題,但2號線延伸依舊具有大的價值,他能切實地解決紅光等人口稠密區域的交通出行,對郫都的交通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此次優化市域地鐵線路是2號線西延的一個重大機遇,如果2號線能夠延伸服務紅光等地,將有效地解決西門交通問題,更好的支持成都西控的高質量發展。
你覺得2號線有必要向西延伸嗎?
私信回復(成都)獲取更多成都發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