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大明
2月1日,春運拉開大幕。
40天左右的時間裡,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大遷徙。在人潮湧動的車站裡,在火車、汽車的售票窗口前,在列車停靠的站臺上,你可以看到最豐富、最生動的中國面孔。團圓時的興奮歡呼,離別時的相擁而泣,每天都在上演。
它,似乎也是中國人堅韌不拔、互助互愛品質的生動寫照。踏上旅途的那一刻,我們相信,哪怕歷盡千難險阻,也一定會抵達終點,因為身邊有你、我、他。
春運,我們一起出發。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家,永遠是靈魂深處的召喚,是離鄉遊子的港灣。在他鄉再忙再累,春節期間不回趟家,這一年似乎過得就不完整。還記得那句很火的廣告語嗎?「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也許它還有句潛臺詞:混得再好,也要回家。回家,才是最大的幸福。
時光流轉,春運,漸漸成了中國人鄉愁的一次集體釋放。
但俗話又說:「好事多磨。」曾幾何時,人山人海的春運洪流讓人心生懼意,買不到票、回不了家的情況屢屢發生。2010年的電影《人在囧途》為什麼火?因為它呈現了許多觀眾最真實的春運感受。
老家在河南的「80後」李明偉,2001年到北京念大學,現在是當地一家企業的技術總監,說起春節回家的經歷依然記憶猶新。「那時候買票可不像現在這麼方便,為了能買到票,我常常是提前幾天去車站排隊。」李明偉說,那幾年,北京西客站買票的隊伍總是排得很長,排了幾個小時的隊,運氣好的能買上一張座票,運氣不好的,白等了幾個小時連站票也沒有。有一年春運,手持站票的他被人群擠在車廂的連接處,就那麼一動不動地站了8個多小時。「在城市生活,人與人之間總有些距離感,但那些年春運期間擠火車,可算是我與陌生人最親密接觸的經歷了!」他開玩笑說。
平頂山葉縣人黃永健今年55歲了,是北京一家打工子弟學校的數學教師。2011年春節前,老黃實在買不到火車票,看天氣還不錯,他乾脆約了兩個老鄉,一起騎著摩託車回家。早上6點出發,晚上7點住宿,走走停停,3個人在路上耗了7天。「現在還會騎摩託車回家嗎?」面對記者提問,他笑了,「不會了,騎車受罪呢,都是坐火車了!」老黃說,現在手頭兒比以前寬裕了,都是先從北京坐臥鋪到漯河,再轉汽車到葉縣。看到有老人或帶孩子的婦女,老黃還會主動把下鋪讓出來,「出門在外都不容易,幫他們一把,自己也心安!」
感謝有你,默默奉獻
春運期間,從上百裡到幾千裡,無論回家的路是短還是長,絕大多數人還是能夠平安順利地回到老家。而這一切的背後,是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鄭州客運段普速車車隊,42歲的劉永臣已經為鐵路事業奉獻了22個年頭。成都、呼和浩特、銀川、西寧等路線,都曾留下他忙碌的身影。這些年來,除了做好一般的乘務工作,還有很多事等著這位列車長去處理。2014年春運的一天,寶雞到略陽段的列車上,凌晨3點鐘左右,一位孕婦臨產,劉永臣立刻聯繫客車調度部門申請加速,最終,列車提前40分鐘到站,孕婦被及時送上了在站臺等待的救護車,到醫院後順利分娩。「每年春運都會遇到這樣的突發事件,我們要比平時辛苦一點兒,但看到乘客和家屬臉上感激的笑容,我們覺得挺值得!」
今年春運,劉永臣被分配到了鄭州到西寧的臨時客車上,大年三十走,到初四才能回來。看來,他今年又沒法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了。對此,他的同事、老家鄭州的「80後」列車員李雯靜也是感同身受。她的丈夫也是鐵路職工,結婚7年來,他們春節的團聚時光只有一次。不過,李雯靜說,到了除夕那天,她和同事會為旅客準備餃子,也計劃著在車上舉行個小小的聯歡會,「這樣的話,也不算太孤單啦!」
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動車、高鐵逐漸成了承擔春運任務的生力軍。鄭州客運段高鐵二隊虹橋二組車長王慧曾是一名軍人,2007年開始在動車上工作。那年春運的一天,列車剛剛駛出鄭州東站,一位渾身酒氣的乘客就開始找茬兒。退伍不久的王慧以前也是個急脾氣,但她還是說服自己冷靜下來,和顏悅色地跟那位乘客擺事實、講道理,後者自知理虧也不再言語。過了一會兒,他偷偷給王慧塞了一張紙條,寫著:不好意思,今天是我不對,我向你道歉。那一刻,王慧感到,能把一件小事處理好了,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成長。
跟隨車長王慧一起成長的,還有她年輕的團隊。22歲的列車員薛孟浩,與乘客溝通時越來越耐心細緻。27歲的乘警孫杰,不止一次地幫乘客找回不慎丟失的財物。王慧說:「用心去感受,才能把事情做好。將心底的小愛慢慢傳遞出去,才能匯成大愛。」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出行的路上,對辛苦付出的人們多一些尊重和體諒,你的回家路會更加溫暖。
「鐵」網鋪開,出行不難
日前召開的全省春運電視電話會議預測,今年春運期間,我省旅客發送量將達到1.63億人次,鐵路、民航運輸預計發送旅客量同比將分別增長17.2%和28%。而省春運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我省交通網絡日趨完善,春運壓力有所緩解,「舒適回家」將成為今年春運的一大特點。
海南小夥兒黃河,在開封一所高校念書,「每年都要從鄭州坐火車回家,大概要坐30多個小時。」提到這兩年春運的變化,他覺得改進的地方還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是購票和改籤都更加便捷了,可以直接在手機或電腦上完成。候車廳的衛生清潔工作也做得越來越好了,環境比以前舒適多了。聽說今年開封火車站還更換了新的候車座椅。」
已經讀大四的小黃選擇在老家實習,因此早早回了海南,避開了春運。雖然今年不用搶票了,他還是希望火車票預售期可以增加到60天,以便需要出行的人提前購票。而他的同學、來自甘肅的苟敏,今年仍然要加入春運返鄉的大潮。關於近兩年春運的變化,小敏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購票比以前方便多了,不過她也建議,「高鐵班次越來越多是件好事,但對於經濟並不寬裕的學生來說,如果春運期間能再多加開一些普鐵列次就更好了。」
當然,除了火車、飛機和長途客運汽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更新,拼車、自駕、騎行等多樣化的返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著春運尖峰時段的壓力。一些新興網際網路公司更是瞅準商機,推出「春節順風車」計劃,為出行的人們提供了新的選擇。
從「一票難求」到「有票回家」,再到「舒適回家」;從「70後」「80後」,再到如今「90後」成為春運的主力軍;從在車站和代售點排長隊買票,到使用網絡平臺和人工智慧搶票……一切都在悄悄變化,在新時代裡,春運也有新氣象。
出發吧。一路平安。
難忘的旅程
文/孫士宏
去年初,隨著學校期末考試閱卷評卷工作的結束,我在新疆哈密的三年援疆支教生活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終於,我可以返回河南與家人團圓了。適逢春運,我也像其他同事一樣,早早刷到了回去的火車票。
在感動和不舍中,我與當地的同事和學生告別,帶著激動和期待,登上了開往鄭州的火車。歸途中,我給家人捎帶了兩條新鮮的羊腿。列車員得知後,熱情地給我找了一個通風好的過道,以免羊腿變質。
列車一路向東南駛去,廣闊的戈壁灘出現在視線中。色彩單調的雪後大地上,散布著星星點點的綠色和枯黃。山脈時高時低起伏而過,燦爛的陽光不時穿過車窗,照在人的身上。這仿佛無邊無際的美景,為漫長的旅程平添了許多愉悅。
同行的乘客們歡笑著,交談著。坐在我對面的,是位在疆工作多年的老礦工,很健談。他講到羅布泊和坎兒井的神奇,還談到了河南人為援建新疆作出的無私貢獻……火車外邊的溫度極低,車廂內卻溫暖如春。
3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之後,列車終於要到站了,我卻在座位上久久不願起身。這是一次漫長的歸家路,但又何嘗不是一幅動人的返鄉圖。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回想起這趟旅程,依然歷歷在目。
平安是福
文/鄧麗星
那一年的春運路上。小雪,天寒地凍,汽車緩慢爬行。看來,原本4個小時的返家路程,至少要多走2個小時了。家人說要等我一起吃午飯,沒想到卻碰上這種鬼天氣。
過了一會兒,車竟然停了。看到前面長長的車隊,想著是堵車了。一開始,大家還耐心等待,但1個小時過去了,卻沒一點兒動靜,這種寂靜讓人不安起來。
突然有喇叭聲傳來,往外一瞧,左邊右邊都有車從我們的車邊開過,對面也有車岔道兒逆行過來。大家就更著急了,紛紛催司機插隊。司機對大家說:「都想著往前擠,哪還有秩序?沒了秩序,最後誰也走不了。」很多人指責司機太磨蹭,膽小怕事,司機仿佛沒聽到。
終於,前面的車動了,我們的車也跟著走。走了一段路,發現前面出了車禍,兩輛不按道兒走的車撞在一起,駕駛室都變形了。看到這種情況,我心頭一驚。車仍在慢慢爬行著,卻沒有一個人再指責司機慢了,大家安靜了許多。
傍晚近6點,我們才到站。下車時,司機對我們說:「很抱歉讓大家這麼晚回家,但不管怎樣,我還是把每個人平安帶回了家。速度不是福,平安才是福。這次平安就是我送給大家的福吧!」聽著他這些話,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回到家,天已黑。母親說:「晚點兒沒關係,平安就好。」平安是福,這句話一直留在我心裡。
小貼士
「撿漏」攻略
2018年,被稱為「史上最難搶票年」。根據相關機構發布的數據,今年最難搶票時間將出現在2月13日(臘月二十八)左右,其次是2月10日(臘月二十五)。春運已經開始,現在還沒有買到火車票的,不妨試試「撿漏」。
鐵道部規定,提前15天(不含)以上退票的不收退票費,取消出行的旅客多會選擇這個時間點退票。因此,開車前15天是退票高峰期。其次,開車前48小時到24小時,夜間22:00-23:00,也都是退票高峰期。
如果買不到直達車票,可以考慮購買中轉、換乘的車票。也可以試試跳站買票,意思就是如果沒買到想要的區間票,可以試試購買終點站前後的站。買短坐長,上車補票即可;買長坐短,要負擔部分損失。
此外,還要關注臨時列車。比如「今年春運,鄭州鐵路局將開行圖定列車及臨客列車共552對」等相關信息。臨時列車的車票不受預售限制,一旦確定開行就會發布公告,並在第一時間放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防止自己急於購票的心理被不法分子利用。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購買火車票,例如12306官方網站及手機客戶端、車站自動購票機、火車站車票銷售窗口等。不要隨意下載「搶票軟體」,尤其是付費的軟體、「套餐」等,雖然大多號稱「保證有票」,但實際效果存疑,還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洩露。此外,也不要輕信陌生人聲稱的火車票代訂代購業務,不要隨意轉帳、匯款。一旦發現被騙,應保存好相關證據並及時報警。(本報綜合)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 鄧放 攝
《河南日報》2018年2月2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