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非遺——巧手拼剪布藝中國風

2020-12-18 濟寧廣播電視臺

在我們濟寧的民間,有著許許多多的手工藝高手,他們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創造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手工藝人,和布藝有著不解之緣,只要是布,在她的手裡,都能幻化出精美的作品。

繡球,香包,布貼畫,這一件件充滿了濃厚的中國風的精美布藝品,都出自手藝人劉麗麗之手,今年四十五歲的她,用技藝精湛、心靈手巧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平時並不善於言談的她,說起自己的作品,那可是頭頭是道,充滿了自信。

劉麗麗對製作布藝,可謂是十分的熱愛,幾乎自己的所有時間,都在與這些布頭打交道,縫縫補補,裁裁剪剪,一晃,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過去了。談起自己當時如何與布藝結緣,她依然記得很清晰。

最早,劉麗麗接觸的是香包和繡球的製作,這門手藝讓她十分的著迷。香包又叫香袋、香囊、香纓、佩幃,今人稱荷包。它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香包在《詩經》的一些篇章裡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禮記》載,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說明香包還有禮儀作用。戰國時期以至秦、漢、晉,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晉以後漸為女人、兒童的專用品。宋時,官史朝服上開始佩戴香包,禮儀作用愈加凸顯。清代,香包成為饋贈佳品,特別是相戀男女以此作為饋贈的信物。現代,香包是承載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在人際交注、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個香包,傳遞一份友情,捎去一份好心情,表達一番美好的祝願,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說起這另外一種工藝品,繡球,大家更不會陌生了。很多的古裝劇,都有拋繡球的情節。

繡球,一般由彩繡做成,是中國民間常見的吉祥物。在中國古代,有些地方有一個風俗,當姑娘到了婚嫁之時,就預定於某一天,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讓求婚者集中在繡樓之下,姑娘拋出一個繡球,誰得到這個繡球,誰就可以成為這個姑娘的丈夫。當然,姑娘一般會看準意中人,把繡球拋到他身上,以便他撿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轎頂上要結一個繡球,意圖吉慶瑞祥。由於這些美好的寓意,所以繡球在現在,作為一種吉祥的裝飾物,依然很受歡迎。

雖然現在劉麗麗的手工技藝,爐火純青,但是剛開始接觸這些針線活兒的時候,並不像她想像中的那樣簡單。

懷著由心而發的熱愛,劉麗麗克服了種種困難,把傳統的荷包和繡球做成了花樣繁多,寓意豐富的工藝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這也堅定了她在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自幼喜愛布藝,荷包和繡球的製作,逐漸不能滿足劉麗麗在這條道路上所追求的那種成就感,偶然的機會,另外一種布藝形式走進了她的生活,一發而不可收。

從零開始,毫無經驗可循,想要攻克布貼畫這門藝術,這對於劉麗麗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好在,她找到了一位好的老師。

布貼畫全稱布貼工藝畫,原名宮廷補繡,又叫布堆畫、布摞花,是我國古老的刺繡技藝與唐代「對綾」貼娟技藝結合而發展起來的。劉麗麗說,布貼畫結合了浮雕、刺繡、縫紉等多種技藝。

碎布頭、自製的環保膠水、一把剪刀、一張白色卡紙……這些看似普通的原材料,便是製作「布藝畫」的必備工具。

選布、剪裁、粘貼,在劉麗麗的巧手下,這些廢棄的碎布頭變廢為寶,製作成了一幅栩栩如生富有浮雕感的藝術品。

布貼畫製作全靠手工,耗時耗力,每一幅布貼畫,都要經過構思畫圖、分解圖、配色、裁剪、粘貼、組合、妝點、裝框這八個步驟,簡單的耗時一兩天,複雜的大型作品則需要一兩個月。

雖然布貼畫有著古老的歷史,但劉麗麗卻不想僅僅只是重複傳統的技藝,總想著做些創新和突破,創作出足以表現現代審美和風貌的作品,每當創作一幅作品,她都要反覆琢磨,從材料的選擇、圖案的設計、顏色的搭配,總是在不斷地嘗試,反覆的修改,直到達到令自己滿意的效果。

如今,劉麗麗最大的願望就是將她所掌握的各種布藝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種原生態的藝術。(記者 盧德斌)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巧手傳非遺】跟著馬老師一起學剪紙
    【巧手傳非遺】跟著馬老師一起學剪紙 2020-12-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碎布、舊衣服剪了做些小玩意,可愛極了,布藝手工拼布附教程
    幾塊錢買的小碎布,回家剪剪拼拼,竟有了這麼大的用處!喜歡做手工,可以首選布藝來嘗試創作,幾塊小碎布剪剪拼湊,小玩偶以及各類有趣又實用的小東西,在一針一線之下便有了自己獨特的造型與靈魂,再小的布都有著大用處!
  • 來運河邊打卡吧,「幸福照相館」空降濟寧
    魯風運河,滋養文明;華夏濟寧,剛柔並濟!今天,我們的運河故事在濟寧續寫!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愛上大運河」全媒體行動,第六站——濟寧!孔孟之鄉,儒佛兼備。幸福照相館空降濟寧老運河閘遺產觀景平臺。五年前,大運河濟寧段與中國大運河一起成功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上明故城(三孔),濟寧共擁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裝點「運河之都」 喚醒文明生機!在這裡,記錄忠義之地的浩然正氣。濟水之濱,安寧之意。免費拍攝幸福照,直播間裡憶運河。一張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
  • 舊衣服、碎布,剪成圓形拼起來,圓形布藝拼布,附5種教程
    幾件舊衣服與碎布剪了幾個圓,卻拼出了如此高級的用品,讓人看了就心動!(附教程)舊衣服誰家都有,還有那些用不完的小碎布,大家是怎麼利用的?而拼布是一種最好利用的方法,但是拼布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是亂拼一個小圖案就好看。
  • ...玉雕、刺繡、布藝、手工皮雕…… 文創非遺展走進青城草原音樂...
    書畫家趙雲創作作品為了增添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的文化氛圍,阿拉坦汗廣場的北側設置了各類非遺和文創旅遊產品展。在內蒙古文創非遺展區,傳統手藝人賈茂田向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介紹道。昨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來到內蒙古文創非遺展區,看到這裡展出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布貼畫、玉雕、刺繡、布藝、手工皮雕等藝術品展示,還有繩藝、剪紙等非遺技藝展示,不同形式的非遺技藝都以草原文化為主題。在另一個展區,書畫家趙雲老師正在揮毫潑墨,一張宣紙,一支毛筆,寥寥幾筆,一匹英姿颯爽的蒙古馬便躍然紙上。
  • 邯鄲肥鄉農婦酷愛剪紙 巧手「剪」出了精彩人生
    這位農婦叫豐小蘭,現年48歲,雖然只上過一年學,沒什麼文化,但酷愛剪紙,一雙巧手能所心所欲剪出各種精美絕倫的形狀、圖案。十裡八鄉的鄉親,誰家有個婚嫁壽誕的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小時候家裡窮,全家只有一把剪刀,媽媽當寶貝似的藏著不讓摸、生怕弄壞了。」從記事起,豐小蘭就看到媽媽經常用剪刀剪鞋樣兒、裁衣服,羨慕的不得了,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像母親一樣心靈手巧。
  • 臺灣剪黏藝術家林秉賢 巧手造廣澤尊王
    華夏經緯網5月2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師承臺南佳裡剪黏大師王保原的林秉賢,有感於剪黏工藝逐漸式微,決心讓剪黏走入生活,改變過去僅用於興廟的刻板印象。上月臺南市西羅殿第13屆管委會退休,管委會委託林秉賢以剪黏技法,製作8尊廣澤尊王當紀念品,栩栩如生成品近日出爐,讓管委會稱許林秉賢的「好手藝」。林秉賢操刀下,廣澤尊王光澤鮮豔、神態逼真。
  • 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把堆剪文化帶到了海外
    閩南古建築堆剪傳統技藝不僅扮靚著泉州,在臺灣和東南亞等地也備受歡迎。現年49歲的林杉谷是堆剪(詩山)技藝傳承人,他目前正和工人們一起在南安詩山鳳山寺內緊張作業。「初中畢業後,我就跟隨父親學習堆剪技藝,之後便獨立承接堆剪工作,至今經手修建的古建築遍及海內外。」林杉谷介紹說。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廣泛傳播於閩南文化圈,並在海外大受歡迎。
  • 非遺在身邊—上海世界非遺文化城 著力打造非遺體驗特色文化小鎮
    這次主要參觀了中國民間皮影藝術館、尤彩俠布藝剪紙藝術館、原野根雕奇石藝術館、山東省非遺博物館、中國鈞瓷博物館、海派鐵字書畫藝術館等,真大開眼界,與眾多名家大師交流學習,受益匪淺。接著來到的是尤彩俠布藝剪紙藝術館,尤彩俠女士的作品曾經參加過2010年上海世博會,她,曾走進央視演播大廳表演高超的剪紙技藝;她,從一個打工妹「破繭成蝶」成為一名民間剪紙藝術家。
  • 驚豔的非遺!看看日照的這些「寶貝」
    6月13日是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日照市東港區也擁有許多令人驚豔的非遺工藝和非遺傳人憑著一把小刀,一塊泥土,經搓、摘、推、捏、扳、剪、挑等手法,能製作出放羊娃、山妮等。這些泥塑作品,生動逼真,具有濃厚的鄉土生活氣息。2012年,《泥人鄭彩塑》被日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非遺。民間烙畫民間烙畫又稱「火筆畫」「燙畫」等。
  • 幾塊小花布,一雙巧手,能做出N多手工布藝小物
    幾塊小花布,一雙巧手,能做出N多手工布藝小物分享一組可愛的布藝包包,都是手工DIY的。愛編織的小夥伴,可以用毛線鉤織出各種各樣的東東;愛拼布的小夥伴,當然就用布料做出各種各樣的布藝小物了。做這樣的布藝小包包,用不了多少布料,但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細心哦。灰色的棉麻小包包上,用刺繡和拼布,做出了一個穿著拼布裙子的女孩兒。包包周圍還加上了一圈同面料的木耳邊。
  • 濟寧首次表彰10位「模範非遺項目傳承人」
    原標題:濟寧首次表彰10位「模範非遺項目傳承人」  14日,濟寧市群眾文化藝術館,40多位非遺傳承人向市民們展示傳統手工技藝。當日,濟寧市文廣新局還表彰多年來致力於非遺項目傳承的傳承人,授予他們為「模範傳承人」稱號。  當日上午9點,2014年「文化遺產日」頒獎授牌活動正式開始。
  • 濟寧「齊風魯韻、魯風運河」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陣營
    、千裡草原風景大道非遺支線、浙西南畲鄉非遺技藝體驗遊、徽文化非遺研學之旅、齊風魯韻非遺之旅、「屈原昭君故裡」非遺之旅、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中越邊境非遺之旅、黔東南侗族非遺深度體驗遊、交響絲路非遺之旅、濤濤黃河非遺之旅、喀什民俗非遺主題遊。
  • 經開區:「巧手剪風採,法治伴我行」
    12月4日,經開區碧水藍天社區開展「巧手剪風採,法治伴我行」12.4全國憲法日剪紙宣傳活動。剪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將民俗文化和法治文化相結合,使剪紙煥發新的活力,也讓法治文化融入群眾生活。法治剪紙活動在經開區碧水藍天社區道德講堂開課,社區剪紙藝術家王金礦老師將法治文化、紅色教育等與中國剪紙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讓廣大群眾在剪紙藝術的薰陶中潛移默化的增強法治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守法意識。活動中居民們一起動手設計製作,用剪刀創作出一幅幅精彩作品,並紛紛表示:法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要遵紀守法,學會保護自己。
  • 剪一塊布折起來就能做收納!簡單實用的手工,布藝不織布附教程!
    剪一塊布折起來就能做收納!簡單實用的手工,布藝不織布附教程!剪一塊布折起來就能收納,真的太聰明了!哈嘍,大家好!阿梅今天又來給大家分享各自收納框和包包咯!不織布的色彩鮮豔亮麗,有厚有薄,毛邊也不需要處理,能當成彩紙一樣製作,玩布藝可作為首選的材料。而不織布的花朵製作阿梅了也介紹過很多,這次不如來製作幾個實用的收納籃或收納袋,剪一兩塊布縫合便成,簡單又巧妙,實用又有趣。家裡的收納每個人在家就能輕鬆搞定。
  • 從精剪到專剪,濟寧男士理髮店悄然興起
    在女性美發「遍地開花」持續風靡的現狀之中,男士剪髮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也正悄然發展,從普通理髮店25-30元的「快剪」到專做男士剪髮近百元的「精剪」,對於這種另闢蹊徑式的新模式,是大有市場改變男性休閒娛樂方式,還是曇花一現故做噱頭?男性顧客是否願為「美」買單?6日,記者實地探訪了濟寧多家「男性理髮館」。
  • 市縣級非遺,光靠手藝會"餓死"?
    憑藉著一雙巧手,2007年,劉娟所繡的6米長卷《清明上河圖》及11米長卷《百貓圖》在2007年當代藝術成就展中獲得金獎,並被授予和諧中國□2007年德藝雙馨優秀藝術家的稱號,2008年又被評為第六屆中國時代卓越藝術家。但這位"非遺"手工技藝類傳承人卻這樣告訴記者:"十多年來,我每天不停地繡,然後掛在門市裡賣,可現在的我更像個乞丐軍。"
  • 河南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做人就像剪紙,剪紙剪錯一下,就要重新剪;人生如果走錯一步,可就沒有後悔路嘍……」11月27日,孟津縣舉辦的「小手拉大手 倡樹廉家風」節目展演現場,孟津剪紙傳承人暢楊楊與第二縣直幼兒園師生聯手創作的
  •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2020-12-1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裡剩的碎布頭,不用扔,拼在一起,就成了好用布藝小物!收藏
    當然不會啦,如果你可以運用得當,比如剪成一塊塊的小方形或多邊形,大小都不要緊,按自己的創意需求,把剪好的碎布,顏色搭配好,一塊塊拼縫起來,重新去創造新的作品,那麼小碎布的今生也可以是炫目的。只要把它們拼在一起,就成了美麗的布藝小物。也許看完了這篇,你家裡的碎布頭也可以物盡其用了吧,一塊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