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剪黏藝術家林秉賢 巧手造廣澤尊王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5月2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師承臺南佳裡剪黏大師王保原的林秉賢,有感於剪黏工藝逐漸式微,決心讓剪黏走入生活,改變過去僅用於興廟的刻板印象。上月臺南市西羅殿第13屆管委會退休,管委會委託林秉賢以剪黏技法,製作8尊廣澤尊王當紀念品,栩栩如生成品近日出爐,讓管委會稱許林秉賢的「好手藝」。

林秉賢操刀下,廣澤尊王光澤鮮豔、神態逼真。(李宜傑攝)

這8尊廣澤尊王,每尊含框長約80公分、寬約60公分,衣袍展現剪黏獨有光澤,並以金箔裝飾,整尊氣宇非凡、活靈活現。林秉賢強調,神尊藝品過去以佛頭青當背景,這次以水墨繪製神龍點綴,整幅作品畫龍點睛,儘管過程耗時費工,他卻甘之如飴。

西羅殿第13屆公關委員陳明賢說,廣澤尊王守護臺灣逾300年,雙眸炯炯有神、斬妖治邪,本次獲贈廣澤尊王像別出心裁且具備收藏價值,盼未來能保存技藝,讓更多人認識剪黏。

操刀廣澤尊王的林秉賢為剪黏大師王保原的徒孫,致力於推廣剪黏藝術,並於臺南開設工作室授課傳藝。他說,剪黏過去多用於宮廟興建、廟簷修復,多數民眾相當陌生,加上淋搪技術崛起,剪黏也隨之凋零,夢想讓剪黏步入生活的他,接受私人或廟宇訂製藝術品,透過巧手剪黏,作品細膩傳神,獲不少買家青睞,也讓剪黏成為雅俗共賞的大眾藝術。

相關焦點

  • 廣澤尊王金身臺灣巡遊返回 兩岸千餘信眾拜謁
    新華社福州11月22日電(記者宋為偉)第七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22日在福建省南安市開幕,來自海內外的千餘名信眾來到廣澤尊王宮闕廟宇的祖廟——南安詩山鳳山寺,拜謁剛剛從臺灣巡遊返回的廣澤尊王金身。據南安詩山鳳山寺駐臺灣辦事處主任、臺南下林玉聖宮主委蔡國輝介紹,10月22日起,廣澤尊王金身赴臺灣開展為期30天的巡遊會香,途經臺灣12個縣市,駐駕25間奉祀廣澤尊王的廟宇,受到沿途信眾的夾道歡迎。在第七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之際,廣澤尊王金身迴鑾安座,再次接受兩岸信眾拜謁。廣澤尊王被閩南百姓尊稱為「聖公」,與媽祖、清水祖師、保生大帝共稱福建省四大道教名神。
  • 臺南再添4位臺灣藝術大師 泥塑、剪黏、玉雕、木雕各有千秋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文化部門日前公告新增8位傳統藝術大師,其中4位為臺南傳統工藝大師,分別為泥塑杜牧河、剪黏陳三火、玉雕黃福壽與傳統木雕蔡德太。目前臺南共有10位藝術大師,顯示臺南擁有珍貴文化資產。
  • 八閩千姿:廣澤尊王信奉連接四海五洲緣
    中新社南安9月19日電 題:廣澤尊王信奉連接四海五洲緣  作者 蘇巧鳳  19日,農曆八月二十二,是廣澤尊王坐化日。當天,位於福建南安的「閩南宗教第一道場」鳳山寺和廣澤尊王故居龍山宮內香火繚繞,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的諸多信眾濟濟一堂,拜謁廣澤尊王。
  • 從《郭山廟記》看清代廣澤尊王信仰
    儘管這三本志書各有側重點,觀點也不盡相同;它們對於廣澤尊王出生地、歲數、封號等的記載也都不太一致,但這客觀反映了清代廣澤尊王信仰的傳播與發展,以及廣澤尊王信仰的在地化現象。相比於前面兩本,《郭山廟志》對於廣澤尊王信仰的記載最為詳細、完備和正統。
  • 數百年的首次,南安鳳山寺廣澤尊王金身巡安臺灣啦...
    為推廣廣澤尊王信仰,深化聯誼,作為第七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臺南下林玉聖宮邀請,廣澤尊王金身巡臺及鳳山文化交流活動於
  • 海內外1500餘名信眾福建南安拜謁廣澤尊王
    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海內外嘉賓和信眾共1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拜謁廣澤尊王。  上午10時許,廣場上蕩起悠揚的金鐘鑼鼓聲,古老莊嚴的道教祭典儀式開始。儀仗隊、護法師等相繼登壇就位,敬珍饈果品、進香、宣讀祭文……海內外廣澤尊王信眾代表鞠躬、叩首,共同拜謁廣澤尊王,祈求合家平安、萬事如意。
  • 海內外嘉賓信眾齊聚福建南安鳳山寺 共同拜謁廣澤尊王
    【解說】「弘揚鳳山文化,同謁廣澤尊王」,9月21日,第五屆「南安?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嘉賓和信眾1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拜謁廣澤尊王。   發祥於南安詩山鎮的鳳山文化,源遠流長,歷經千載而不衰。鳳山文化融合了閩南獨特地理、歷史、文化及儒釋道三教思想,弘揚廣澤尊王「忠孝仁義」的傳統美德。   活動當天,廣場上蕩起悠揚的金鐘鑼鼓聲,古典莊嚴的道教祭典儀式開始。
  • 南安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 兩岸同祭「廣澤尊王」
    東南網9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益清 何金 通訊員 侯錦超 陳鑫偉) 21日,以「弘揚鳳山文化,同謁「廣澤尊王」,共享太平和諧」為主題的第五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在南安市詩山鎮鳳山寺開幕。來自海內外各地的廣澤尊王宮廟代表、海外南安社團代表、海內外南安鄉賢代表共1500多名參與活動,共同拜謁「廣澤尊王」。「這樣的宗教文化交流非常有意義!」專程前來參與本次活動的臺灣花蓮勝安宮主任委員黃永裕說,「我們有著同樣的文化信仰,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兩岸更加和諧團結。」
  • 南安鳳山寺廣澤尊王金身巡臺及鳳山文化交流活動啟動
    南安鳳山寺廣澤尊王金身巡臺及鳳山文化交流活動啟動 2019年10月24日 08: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廣澤尊王金身巡臺及鳳山文化交流活動於10月22日正式啟動。(圖片來源:南安市臺港澳辦)  中國臺灣網10月24日訊 作為第七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澤尊王金身巡臺及鳳山文化交流活動於10月22日正式啟動。在臺時間29天,將途經臺灣12個縣/市,駐駕25間奉祀廣澤尊王的廟宇。
  • 福建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 兩岸四地同祭「廣澤尊王」
    陳鑫偉 攝    21日上午,以「弘揚鳳山文化,同謁廣澤尊王,共享太平和諧」為主題的第五屆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在福建南安市詩山鳳山寺盛大開幕。圖為「兩岸四地道教文化大會香」活動。 陳鑫偉 攝   中新網南安9月21日電 (郭斌)21日上午,以「弘揚鳳山文化,同謁廣澤尊王,共享太平和諧」為主題的第五屆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在福建南安市詩山鳳山寺盛大開幕。來自海內外各地的廣澤尊王宮廟代表、海外南安社團代表、海內外南安鄉賢代表共1500多名參與活動,共同拜謁廣澤尊王。
  • 媽祖、廣澤尊王、鄭成功、關帝……漂洋過海來「串門」
    近半個世紀前,臺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鄉愁》,寫出了海峽兩岸同胞的心聲。海峽兩岸同根同源閩臺民間信仰,一脈傳承福建有什麼樣的神廟臺灣幾乎也有相同神廟兩岸民間信仰盛行,廟宇香火旺盛而兩岸廟宇裡供奉的神明也會相互「串門」那麼,它們搭乘什麼交通工具?
  • 福建南安詩山廣澤尊王金身四百年首次赴臺巡香
    中新社南安七月二十六日電(林永傳 劉揚宇 趙志斌)二十六日,福建南安詩山風山寺廣澤尊王金身,完成了四百年來首次赴臺灣巡香活動,經「泉金航線」返回南安。沿途臺灣信眾夾道相迎,共襄盛舉。  據悉,此次巡香活動從七月一日開始,先後到臺灣佳裡、嘉義、土庫、鹿港、和美、大安、新竹、臺北、高雄、潮州、鳳山等地巡香,沿途臺灣信眾夾道相迎,共襄盛舉。  福建南安詩山鳳山寺,是蜚聲海內外的閩南古剎,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公元九百三十八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為閩臺海內外保安廣澤尊王信仰之祖廟。
  • 編劇講述《廣澤尊王》劇本創作背後故事
    ­  27日,在第六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儀式上,50集電視連續劇《廣澤尊王》劇本獲批頒證,不久的將來將搬上影屏。­  《廣澤尊王》劇本由詩山鎮紅旗村人李愛社創作。李愛社現任永安市作家協會主席,是電視連續劇《烽火含笑》總編劇。昨日,記者聯繫了李愛社,聽他講述《廣澤尊王》創作的背後故事。
  • 探訪臺灣嘉義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近日,臺灣嘉義縣新港鄉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內,工作人員製作交趾陶。據介紹,交趾陶是源自廣東的一種低溫多彩釉陶,主題多以傳統民俗、神話人物為主,色彩絢麗,是目前嘉義縣傳承保護的傳統工藝之一。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近日,臺灣嘉義縣新港鄉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內,工作人員製作交趾陶。據介紹,交趾陶是源自廣東的一種低溫多彩釉陶,主題多以傳統民俗、神話人物為主,色彩絢麗,是目前嘉義縣傳承保護的傳統工藝之一。 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近日,臺灣嘉義縣新港鄉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內,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交趾陶製作工藝。
  • 駐駕島內12個縣市25間宮廟 南安廣澤尊王金身巡臺歸來
    廣澤尊王金身返回祖庭。(中國臺灣網發)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訊 日前,南安市鳳山文化研究會護送廣澤尊王金身赴臺巡遊活動圓滿結束,550餘名臺灣信眾護送廣澤尊王金身返回祖庭詩山鳳山寺。21日傍晚,臺灣各廣澤尊王宮廟信眾恭送聖駕迴鑾安座,從詩山公園(龍山宮)至鳳山寺,踩街隊伍所到之處鞭炮齊鳴、鼓樂喧天,熱鬧非凡。廣澤尊王被當地百姓尊稱為「聖公」,與媽祖、清水祖師、保生大帝共稱福建省四大道教名神。
  • 福建「廣澤尊王」「妙應仙妃」金身共赴新加坡巡安
    「廣澤尊王」俗姓郭,名忠福,民間也稱「郭聖王」,其「忠孝仁義」的傳統美德在閩南地區流傳甚廣。「妙應仙妃」俗姓陳,名依娘,是郭忠福的妻子,大部分主祀「廣澤尊王」的廟宇都有配祀「妙應仙妃」。資料圖:信眾拜謁廣澤尊王。
  • 海內外1500餘名信眾福建拜謁廣澤尊王共祈國泰民安
    原標題:海內外1500餘名信眾福建拜謁廣澤尊王共祈國泰民安  新華網福州9月21日電(記者董建國)21日上午,第五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在福建南安市鳳山寺文化廣場開幕。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海內外嘉賓和信眾共1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拜謁廣澤尊王,祈求國泰民安。
  • 這幾天,「媽祖」「清水祖師」「廣澤尊王」正在南安開會……
    「此次『大會香』有媽祖、關帝公、清水祖師、廣澤尊王等。」臺灣道教總廟會執行主席鄭銘輝告訴記者,眾多神明齊聚一堂非常少見。  「這次臺灣一共來了7個宮廟。」鄭銘輝說,廣澤尊王在臺灣有著廣泛的影響,廟宇多,信眾也多。在臺灣,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學習傳承宗教文化,他們將佛像卡通化、可愛化,製作Q版神明,讓孩子在看漫畫的時候,就可以接觸學習宗教文化,寓教於樂。
  • 廣澤尊王:故紙堆裡的神威
    翌日大雨,溪漲寇不能渡,有白衣乘白馬者,誘之,由他路去,攻具漂流,黠者多溺死,邑賴以全,其後累加『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王胄為記。」清•光緒戴鳳儀《郭山廟志•卷2•保安廣澤尊王傳》載:「宋•建炎四年(1130年),湯寇勍逼近境,民欲遁,卜於王,弗許。一日,大雨溪漲,寇不能渡,王衣白衣乘白馬,誘之淺涉,黠者多溺死,邑賴以全。」
  • 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把堆剪文化帶到了海外
    閩南古建築堆剪傳統技藝不僅扮靚著泉州,在臺灣和東南亞等地也備受歡迎。現年49歲的林杉谷是堆剪(詩山)技藝傳承人,他目前正和工人們一起在南安詩山鳳山寺內緊張作業。「初中畢業後,我就跟隨父親學習堆剪技藝,之後便獨立承接堆剪工作,至今經手修建的古建築遍及海內外。」林杉谷介紹說。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廣泛傳播於閩南文化圈,並在海外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