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讀過《紅樓夢》,提起這個書名,也都會覺得很熟悉。但若問「紅樓夢」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回答的上來,這倒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我們知道,古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是非常重視書名和開頭的,絕不會隨便給自己寫的書取一個毫無意義的名字。那時候還不存在職業寫手或自媒體人之類的東西,寫東西不但不能賺錢,反而還要倒貼。之所以著書立說,是為了利益後人,不存在應付搪塞的可能性。
有人說:「所謂紅樓夢,即非紅樓夢,是名紅樓夢。」這話當然沒錯,聽起來也很有禪味,但一般人很難契入,故不能知其所以然。
從小說的開場可以看出,作者是想以故事的形式表達某種形而上的東西。女媧補天,女媧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為什麼天可以用石頭來補?這個石頭是物質性的還是精神性的?如果這個石頭是物質性的,那它為什麼會思想意識?如果這個石頭是精神性的,那它為什麼看起來跟普通的石頭沒什麼兩樣?一僧一道的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他們在故事中到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這些都是作者事先就設計好的,目的是讓讀者在一開始閱讀的時候心中就產生一些疑情,此刻讀者如果能夠屏息凝神,以此為參悟門徑,久之則發明心體,生死可了矣!若不然,則進一步鋪陳敘述以方便接引,其用心之慈悲,可謂與歷代祖師同類。由此可知,《紅樓夢》並非普通的言情小說,而是一部引導人參禪悟道的寶典。
既然談到參禪悟道,那麼,萬法由心生,這一切的緣起就都是心上的事了。好,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上來:「紅樓夢」三個字的具體內涵是什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紅是可以代表心的。而樓則是人的創造物,有生、住、異、滅的變化現象。夢有時候看起來很真實,但它的本質確實虛幻的。
心是什麼?心在哪裡?說心,一般人便不自覺的把手放到心臟部位,想感受一下心的跳動。其實,心臟屬於身體,身體只是心起的現象和妙用。這裡所說的心,指的是心的本體,即一切生命的本源,對於人來說,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它無處不在,周流太虛。
這裡提到體相用原理,順便說一下。世間的事物,只要是有相的存在,無論它處於何種形態,都在不停的變化,這個變化的現象本身叫做相。而變化的背後有一個始終不變的東西,這個東西就叫做體。而用則是變化所產生的作用或影響。舉個例子,我的面前有一個玻璃杯。玻璃是體,玻璃杯是用,盛茶、盛水等則是玻璃杯的功用。玻璃可以變化出很多東西,每種東西都不一樣,就像眼鏡跟玻璃杯一樣,看起來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作用也不一樣。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就是玻璃,一個玻璃杯,它要突破自己的局限,實現自我的超越,它只有回到玻璃這個原本的自己時,才會有無限的可能性。
每個人表面上看起來都各不相同,但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東西,這個東西我們可以叫它心,也可以叫它道,它就是我們本來的樣子,是一切生命的源頭。如果我們要實現自我的超越,必須要回到生命的本來才會有無窮的可能性,這也是參禪悟道的價值所在。古往今來,人類對於如何回到生命的本來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實踐,並逐漸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先賢用文字記錄保存下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經典,像《老子》《莊子》《黃帝內經》等。
樓這種東西並非自然存在,是人的主觀意識經過外化而創造出來的,從沒有到有,從有到毀壞,從毀壞到消失,從消失又回到了沒有。這是現象界的一種規律,凡是有相的存在,必定會不停的變化,變化的結果就是最終消失於虛無。《紅樓夢》中所有的角色,無論是高高在上的賈母,還是低賤卑微劉姥姥,他們最後都是一樣的結果,又真的有誰能帶得走什麼,最終還是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夢幾乎每個人都會做,一旦入夢,便覺得夢裡的一切都是真的,毫不懷疑,而且,有時候夢中還會做夢。在唯識學看來,一般的夢屬於第六意識的獨影境界,是虛幻不實的。但在真實的夢境裡,高興的時候會開心的笑,傷心的時候也會痛苦的哭,被人打了也會感覺到痛,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切。一旦醒來,才知道夢中的一切,都不過是我們的心所虛構出來的幻影而已。我們常說,浮生若夢,不是要否定人生的意義,而是明白了生命的真相之後才會真正的懂得珍惜。
故紅樓夢者,心之相用,如幻夢也。
作者簡介:心源,原名羅文念,貴州興仁縣人。農民家庭出身,愛好靜坐、讀書和寫作。自幼熱愛探究生命悊學,對腦科學、心理學、唯識學等有濃厚的興趣。後在多位前輩的引領下潛心研習儒學、道家和禪宗。目前主要從事傳統文化的教學工作和公益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