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詩中「時飲兩三盞,聽風窗下眠」的意境

2020-12-25 小仙女帶你遊

詞中之辛,詩中之杜。集詩人、書法家、文藝鑑賞家於一身的顧隨先生,回憶二十歲時自學為詞:「顧吾其時已知喜稼軒矣。世間男女愛悅,一見鍾情,或曰宿孽也。而小泉八雲說英人戀愛詩,亦有前生之說。若吾於稼軒之詞,其亦有所謂宿孽與前生者在耶?自吾始知詞家有稼軒其人以迄於今,幾三十年矣……吾之所以喜稼軒者或有變,其喜稼軒則固無或變也。」 因為兩人性情相近,都是誠摯率真,所 以,從學詞伊始,顧隨先生就深深地被辛棄疾其人、其詞吸引。

之後幾十年,他喜愛辛詞的原因時有變化,但喜愛辛詞的初衷絲毫未改。在流傳至今的六百二十多首詞裡面,辛棄疾抒發愛國豪情,歌詠親情友誼,讚嘆山水田園,展現閒情逸趣……千百年來,辛詞正以其複雜多樣性令人愛不釋手。身為英雄,辛棄疾寫作大量的愛國詞自然而然,可是稼軒詞中閒適詞也佔有不少篇幅。探索這些閒適詞,是真切、深入解讀辛棄疾詞心的必由之路。

辛棄疾(1140—1207),初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生於山東濟南歷城縣。他出生的時 候,山東地區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十多年,百姓們熱切地期盼光復中原大好河山。辛棄疾少年時代,祖父辛贊就在他心中播下了愛國家、愛民族的思想種子。此 後,在淪陷區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中的時代背景之下,辛棄疾成長為勇而有謀的青年英雄。

紹興三十二年(1162),辛棄疾南渡歸宋,而後出仕二十年,但宦跡不定,調任頻繁。從地方守令到一路監司、帥 臣,雖然他政績卓著,但醉生夢死、畏敵如虎的南宋統治者卻不能真心重用辛棄疾這樣的抗金英雄。自淳熙九年(1182)被彈劾罷官,到開禧三年(1207)去 世,這二十多年中,辛棄疾除了兩度被朝廷短暫起用之外,一直被投閒置散,在江西上饒帶湖和鉛山瓢泉過著跡似隱士的生活。

憂心國事的他,卻無路請纓,只好寄情山水,流連風物,追慕前賢,借酒消愁,寫下了大量詞作,其中比重很大的就是閒適詞。辛棄疾的閒適詞中,有閒情逸趣,但更多的是苦悶憂鬱。他原本是一位智勇雙全、豪氣縱橫的大英雄,結果卻被排擠打壓成了徘徊山野、悠遊卒歲的隱者,其憤慨鬱悶可想而知。辛棄疾「忠義奮發的力量和遭到的讒毀、罷廢的反面壓抑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激蕩盤旋」,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詞人。這就是辛棄疾和他的詞的本質所在。

抓住了這一本質,解讀豐富複雜的六百二十多首稼軒詞就變得輕鬆自如起來。辛棄疾的閒適詞表面上是快意 ,實質是沉鬱。周 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曰:「稼軒斂雄心 ,抗高調 ,變溫婉 ,成悲涼 。」在閒適中蘊藏蒼 涼、悲 涼,這是稼軒閒適詞特有的一種美學風格。王國維《人間詞話》:「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 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耳。……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 有『橫素波、幹青雲』之 概,寧後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

辛棄疾在閒適詞中盡顯其真性情,因而氣象不凡,境界闊大。顧隨先生將稼軒詞的此種境界闡釋為「高 致」,其《蘇辛詞說》云:「稼軒之為詞,初若無意於高致,則以其為人,用世念切,不甘暴棄 ,故其發而為詞 ,亦用力過猛,用意太顯,遂往往轉清商而為變徵,累良玉以成疵瑕,英雄究非純詞人也。然性情過人,識力超眾,眼高手辣,腸熱心慈,胸中又無點塵汙染,故其高致時時亦流露於字裡行間。」 因為有此高致作底色,辛棄疾閒適詞無論是在內容境界方面, 還是在創作心態、藝術手法方面都別具一格。

相關焦點

  • 明代才子唐伯虎十首詩,最喜歡《桃花庵歌》,朗朗上口,意境灑脫
    除了字畫,唐寅還是明朝一位影響力巨大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的詩,感受這位「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學才華。唐寅在我國影響力太大了,覆蓋字、畫、詩三個領域,他的地位登峰造極。在很多近代影視劇中,唐寅的形象經常會出現,當然在影視劇中出現更多的名字是唐伯虎。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唐寅在字、畫方面的成就,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經常被忽視。
  • 山水與田園詩在詩風方面的差異:意境方面
    山水田園詩中的意象體系構成了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境,而意境更是與山水 田園詩的審美異趣相吻合的。陶淵明詩歌樸實明快,文氣暢達,在看似平淡散緩中形成 天然意境。在其作品中有「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 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生活;有「露疑無遊氛,天高肅景澈」;「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的田園風光。
  • 江南風流才子唐伯虎: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二十九歲時鄉試得中「解元」,名噪一時,哪知會試時,受到科場案等的波及,被貶為小吏。《明史》文苑傳中就有提到:唐寅「舉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音富人徐經賄其家童、得試題、事露,諸動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亦放浪。」
  • 辛棄疾醉酒時隨手寫了一首詞,卻成為經典,句句幽默,風趣無限
    以手推松曰去辛棄疾是南宋將令,又是豪放派詩人,他的詩詞展示出男兒壯志豪情,"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奈何辛棄疾生不逢時,風雨飄搖中的南宋王朝積弱己久,君王無魄力,只想苟安,辛棄疾空懷一腔熱血,壯志雄心,卻無處施展,被黨派打擊排擠,仕途坎坷。
  • 【夜聽】《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宋,辛棄疾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後舉家遷之。僕:自稱。停云:停雲堂,在瓢泉別墅。甚矣吾衰矣:這是孔丘慨嘆自己「道不行」的話(夢見周公,欲行其道)。作者藉此感嘆自己的壯志難酬。問何物、能令公喜:還有什麼東西能讓我感到快樂。嫵媚:瀟灑多姿。搔首東窗:借指陶潛《停雲》詩就,自得之意。江左:原指江蘇南部一帶,此指南朝之東晉。
  • 辛棄疾《驀山溪》: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行穿窈窕,時歷小崎嶇。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山上有停雲,看山下,濛濛細雨。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似,笑翁詩,句沒安排處。小橋下的流水,潺潺向前,流到前溪中去。邀請故人來陪我遊玩,竹杖芒鞋,向竹徑出發。穿過曲折的林間道路,越過起伏的山丘,來到停雲竹徑。
  • 且聽風吟
    且聽風吟,江南煙雨、大漠黃沙、月落烏啼、鳥鳴清澗,盡入胸懷。讓心靈伴著清風,伴著流水,隨著天邊的流雲遠遠飄入虛空,靜靜地蕩滌歲月堆積的塵埃。且聽風吟,且聽。一扇窗,一杯酒,一個人,獨自咀嚼,獨自品味,空靈的寂靜,不聞一絲人語,唯有記憶的澤潤在時間的青石上,凝結成露,晶瑩如淚。似很淡很淡,蘊含了薄如蟬翼般的憂傷,如同夢幻般的囈語在耳邊呢喃,時空在這一瞬間靜止,一切都變得如此清逸。聽風輕輕的吹,帶走疲憊而日漸麻木的心,飛向遠方,和著清風旅行……
  • 李清照這首詞映照千年,辛棄疾推崇備至和詩一首,開篇驚豔世人
    從她的詩詞和傳書中就能得知,李清照是個不折不扣的主戰派。尤其是她寫給出使金國的韓肖胄、胡之敬的80句長詩中的兩句: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捧土。至於抗金名臣辛棄疾,就更不必說了。辛棄疾對李清照的欣賞推崇,從二人流傳千古的和詩中便能窺得一二:《永遇樂·元宵》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 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
    一來辛棄疾確實很有才華,再者礙於面子也不好批評,因此辛棄疾雖略感失望,卻是十分歡喜。有一次,辛棄疾拿出作品讓所有人雅正的時候,一個年僅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當面說:您的作品雖然氣勢恢宏,但是開頭和結尾卻顯得有些重複。辛棄疾一聽哈哈大笑,對年輕露出欣慰的目光。
  • 宋代詩詞中的茶盞
    南宋時鬥茶文化盛行,人們吃茶已經融入在生活當中,有文獻記載;宋 吳自牧《夢粱錄·鯗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當時已是深入百姓生活。鬥茶文化的興起,促進了對茶和茶盞的要求,茶盞製作的越加精美,出現眾多精美的品種,有紺黑盞,兔毫盞,鷓鴣斑盞,木葉紋盞,青白盞等。
  • 宋詞巔峰對決:蘇軾與辛棄疾失眠各寫《西江月》,千年來不相上下
    宋詞巔峰對決:蘇軾與辛棄疾失眠各寫《西江月》,千年來不相上下我們在學習豪放派古詞的時候,常常聽人們把蘇軾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蘇軾和辛棄疾雖然分別處於北宋、南宋兩個朝代,而且二人年齡相差百餘歲,但是卻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
  • 「申江詩潮第246期」王軍勝追步辛棄疾詞六十一首(總619期)
    附辛棄疾原玉壯歲旌旗擁萬夫,綿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08追步辛棄疾 鷓鴣天 和章泉趙昌父有友逍遙江海中,來時小聚去如風。初逢俱是青春少,近歲皆為白髮翁。詩必和,對求工。尋常話語見相同。夢生佳句涵秋韻,欲訴離愁託雁鴻。
  • 詞裡是心情,詞外是性情—辛棄疾《賀新郎》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六十多歲的辛棄疾罷職賦閒在家,作為一個擁有超強創造力的詞人,他寫詞就像發朋友圈一樣,而且是那種刷屏類型的創作頻率。
  • 辛棄疾賦閒在家,對著青山發呆,寫了一首自戀的詞,可謂霸氣十足
    古代的詩人們有這種狂傲之氣的也不少,他們有才華,自然也就傲氣十足了,狂傲的時間長了,就變成了自戀。唐代詩人中,在自戀的這條道路上一去不復返的當屬「詩仙」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首狂過一首,一首比一首自戀,李白敢排自戀第二名,估計沒人敢排第一。
  • 辛棄疾並不出名的一首詩,有一句堪稱經典!秦淮八豔有人以此取名
    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為一名從小出生在「金國」的人,他卻抗金歸宋,成為宋朝著名將領!辛棄疾現存的詩詞有六百多首,詞集《稼軒長短句》更是流傳至今。辛棄疾在被徹底罷官歸隱的第四年,曾經寫下了這樣一首《賀新郎》,表達自己壯志不酬,虛度年華的不滿。賀新郎·辛棄疾甚矣吾衰矣。
  • 《慶餘年》範閒「鬥酒詩百篇」,那些詩,你還能背出幾首?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全篇皆是佳句。詩句讓人們感受到親人共看明月時居於兩地但心在一處的浪漫情懷。
  • 半盞明月,一枕松風
    左思在《詠史》中,暗喻自己為「澗底松」,因在澗底無人識,後「同病相憐」的白居易,讀到左思這首詩,感慨良多,亦題《澗底松》,喻己懷才不遇,詩曰「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為木當作松,松不關風月人識,而人以松當志,所得者皆不同也。
  • 千杯雪酒浮梅影,萬盞梅茶品雪忠;連珠體詩十首,梅雪鍾情墨苑風
    雪梅邂逅隆冬季,梅雪鍾情墨苑風。窗外又飄起來雪,一樹梅花在冰天雪地裡開放。風雪之中,飄來淡淡梅香。無悔綻放一季的絢爛,默寫用真情演繹的詩篇。千杯雪酒浮梅影,萬盞梅茶品雪忠。曾經的曾經亦會在時光中走遠,唯留一絲清影在夢裡翩躚。留住生命中的感動,又何須那一個無奈的永遠。
  • 從李白劉禹錫到蘇軾辛棄疾,一人一首硬氣詩,才華才是狂傲的資本
    文壇有4大「狂人」:李白、劉禹錫、蘇軾、辛棄疾,個個都是硬骨頭。李白的狂自然不用多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仙狂得如此理所當然。劉禹錫則狂中帶剛,被貶蜀中20多年,回到京城就拋出一句「前度劉郎今又來」,這就是傳說中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 李清照最豪氣的一首詩,同為山東老鄉的辛棄疾,都不得不服
    無論是少女時代《如夢令》中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還是新婚後《醉花陰》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亦或是中年的《一剪梅》中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無一不成經典,至今無人超越。但就是這樣的婉約的才女,卻寫下了一首令男子都不得不服氣的五言絕句,全文僅20字,卻令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