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到如今已有八百多年,經歷了數朝數代,歷經戰爭和文化的劫掠,留傳到如今的文獻都已經是碎片化記載,已經很少有描繪茶盞的文獻流傳到如今,我們只能通過書畫和文獻記載結合來還原宋代燦爛的文明和輝煌的成就。
南宋時鬥茶文化盛行,人們吃茶已經融入在生活當中,有文獻記載;宋 吳自牧《夢粱錄·鯗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當時已是深入百姓生活。鬥茶文化的興起,促進了對茶和茶盞的要求,茶盞製作的越加精美,出現眾多精美的品種,有紺黑盞,兔毫盞,鷓鴣斑盞,木葉紋盞,青白盞等。
文人墨客們在喝茶時也抒發自己的情懷,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有黃庭堅有詩云:
兔盞金絲寶碗,
松風蟹眼新湯。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在他的詩詞中提到兔毫盞,有詩云;
鷹爪新茶蟹眼湯,
松風鳴雪兔毫霜。
細參六一泉中味,
故有涪翁句子香。
如何理解這句詩詞,蟹眼,松風都是燒水時的形態和聲音,新茶和鳴雪都是說的茶葉,兔毫霜則是兔毫盞精美的紋飾,可以根據宋代的茶盞標本結合詩詞理解詩中的含義。
兔毫盞
上圖中的兔毫盞陸遊的詩更加契合,根據文獻記載;陸遊曾三次到金華地區,他在《閒中》一詩中贊道:
活眼硯凹宜黑色,
長毫甌小聚香茗。
陸遊還有一首詩;
東山石上茶,鷹爪初脫韝,雪落紅絲磑,香動銀毫甌。
這首詩和上面楊萬裡的詩裡皆提到鷹爪,那可以確定鷹爪是指茶葉的形態;這首詩有紅絲,看看標本
黃庭堅有詩云;
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
金縷鷓鴣斑在茶盞中是什麼樣的形態,可以參考標本,故宮博物院的研究是下面的標本是鷓鴣斑的盞
金縷鷓鴣斑
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
(宋)楊萬裡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
《依韻和杜相公謝察君謨寄茶》
(北宋)梅堯臣
天子歲嘗龍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
聞香已入中都府,團品爭傳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從標本看宋代是有用紫泥燒造茶盞的,這標本後面還有個字,像是『』差『』字,筆者不是研究古漢語的,不知其確切含義。盞中的開片一直是金華地區收藏這些標本的特徵,不僅可以間接證明南宋時期哥窯的傳說,還可以說明宋代是以開片為美,理解宋代理學的思想,追求天道,觀萬物而致知,渾然天成。這批標本的出現對研究宋代的藝術文化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