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宋莊文化
最近在朋友圈上看到一張圖被大家瘋狂的傳播。
這是日本某寺廟裡面的五百羅漢圖的局部,表現的是眾羅漢吃茶的場景。而這幅畫被廣泛認為是宋畫,裡面表現的正是宋代點茶的場景。
其實,我在朋友圈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沒有感覺,因為早就知道了麼。但是,這兩天我就發現很多人都在轉發這張圖。我在想為什麼呢?大概是因為很多人可能以前並不知道這幅畫,看到這麼圖文並茂的再現了宋代點茶的場景,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所以,很多人對宋代如何點茶的場景可能還比較陌生。
因此,這期拍賣群我們就繼續做一下宋代的「茶」文化這個專題。雖然以前拍賣的主題裡面有提到這個概念,比如有茶道具之類的配飾等,但是這一場我們只討論最核心的那個茶具:「茶盞」。展現的是各種各樣的宋代茶盞。更加重要的是這次都是無底價起拍。
從剛才的「吃茶圖」裡面可以看到,羅漢們手裡捧著的是漆質的盞託,盞託上面是黑色的茶盞。童子一面在用水注衝水,一面用竹筅在「打湯花」。這是典型的宋代點茶的場景。
這個黑色的茶盞十有八九是建盞。用建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建盞色黑,胎土裡面有很多鐵元素。宋代的茶湯崇尚「白色」,為了形成鮮明的對比,則用這種黑盞。二是因為建盞胎體厚重。這樣便於保溫,有利於湯花發出來。
關於宋人使用建盞鬥茶,我們在去年的文章「黑不拉幾的土肥圓居然是高級貨」裡有做過一些探討,感興趣的童鞋可以通過文章底部的連結進入翻閱,作為參考
現在喜歡喝茶的人越來越多,愛好茶盞的人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在宋瓷上面就是:建盞的價格飛快的在增長。建盞的行情上升的實在太快,以至於非專業玩建盞的選手都會被無情的拋棄了。像我們這種博採眾長,玩各種窯口的選手就開始出現貨源枯竭的現象了。沒有太多機會看到好的建盞了。
值得高興的是,宋瓷茶盞裡面除了建盞,還有很多其他品種啊。而且在當時,也不是非建盞不用啊,建盞也未必是最昂貴的。只不過建盞是當做「鬥茶」專用的,普通飲茶的時候用別的品種可能更加適宜。這就像今天茶藝師要盲品新茶,看哪種茶品質高的時候,他是用哪種高級器皿呢?
事實上品茶的時候,並不用十分名貴的器皿。只需要用最便宜最簡單的白瓷蓋碗或白瓷杯子即可。怕的是多餘的附加功能會干擾判斷,影響味覺。
所以,鬥茶最適宜用建盞。但是,未必建盞是最高級的或者最常用的茶盞。就像我們前幾期節目所說的,影青茶盞就很普遍啊。影青有很大的優點就是輕便啊,便於攜帶,方便郊遊啊。
言歸正傳,我們這次選擇的器物,有好多窯口了。
黑釉裡面除了建盞,最有名的就是吉州窯了。吉州窯生產的黑釉茶盞品種豐富,創造力非凡,和建盞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對於我們玩古董的人來說,經常會把古代器物拿來實用的,如果讓我選擇用吉州盞還是建盞喝茶的話,我傾向于吉州盞,尤其是其中的一種類似缽的盞。純屬個人傾向性,覺得更加舒服一些。
當時吉州窯所在的區域正好是禪宗的一個支脈曹洞宗興盛的區域。所以,吉州生產的很多茶盞都具有一定的禪意,器型的設計上就跟宗教有莫大的淵源。透過千年歲月,你依舊可以感受的到那種韻味。我們這次選了兩隻吉州盞,器型不太一樣,大小也不一樣。看大家的各自喜好了。
同時期的北方也生產黑釉茶盞,而且質量也極高。最典型的就是臨宇山人所收藏的那隻「天外飛仙」了。很多人認識茶盞之美,大概是從這隻鬥笠開始的。
鬥笠盞是標準的茶盞。因為鬥笠盞的器型設計是和下面的漆器盞託配套的。古代的器物做工不可能像今天工業時代的做工一樣,手工製作肯定會有誤差。茶盞和盞託需要配合使用,尤其是兩種材質的器物肯定是兩種工匠去製作的。怎麼去協調這個誤差呢?
鬥笠盞和盞託的配合就可以完美解決的這個問題。兩者的誤差再大,在器型上都能有一定的包容度,只是盞最後放的深一點還是淺一點了。
這次我們選取了兩隻黑釉鬥笠盞,都是「油滴盞」。
小盞油滴大,大盞油滴小。兩盞一起拍,都是無底價。
「油滴」是跟「曜變」、「鷓鴣斑」等品種一樣都是十分名貴的品種,只有在溫度和釉料配方控制的很好地情況下才能發的出來。容易出現兩種極端,要麼沒發出來,要麼發過了。據矽酸鹽檢測報告顯示,通過某種特殊的處理,比如說在上釉之前刷一層護胎釉的時候,將會有利於形成「油滴」的氛圍。山西的窯工發現了這個奧妙,氣氛控制的很好,不需要很高的溫度就能形成比較穩定的「油滴」效果。而在其他窯口,好像看不到這種成熟度,往往是帶著一定的碰運氣成分。所以呢,如果看見一隻油滴盞,不是山西的,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了嘛?
前面也說過,除了黑釉盞,還有很多品種。比如前幾期節目我們講過的「薄」、「釉光好」的類似於蛋殼一樣的影青茶盞。另外,青瓷也是很大的一個門類。尤其是耀州的素盞幾乎變成茶客人手一隻的標配了。
**************************************
乾貨講完,下面是廣告了。有興趣就看看,不看白不看。看了也不一定白看。
第一件:金耀州「落花流水」碗
尺寸:直徑13.5cm,高5.5cm
品相:不缺肉,已金繕
落花流水碗的設計十分有詩意。
從字面解釋就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單色狗的悲劇故事,怎麼可以說的這麼清新脫俗?
如果你想送前女友/前男友一件分手禮物,此碗最合適了。不管你們送不送,反正,當年我就想送這個。只是沒有人送而已。
不過,也可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故事。講的是人生的無奈而已。
也許,它啥也沒說,只是簡單的再現了生活中的一個片段。
這種無奈感也伴隨著這件器物本身,在我發現它的時候,它已經變成好幾片了。只是後來,賈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1901~1966)一件雕塑莫名奇妙的拍了1.4億之後(還是美金),我們就知道這隻命運多舛的「落花流水」可以變成啥樣了。
繕是一種尊重,對器物的尊重,對過去歷史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表現的是一種惜物精神。我們把看起來不起眼的殘缺器物,賦予新的生命,再現它的光彩,讓它能夠重新用起來。這就是我們對古董的「三觀」。
第二件:宋影青包銀邊印梅花小盞
尺寸:直徑10cm,高4.5cm
品相:完整
這件影青盞的內心印了一朵梅花,十分的喜人。
它採用的是復燒的方式,口沿一圈是芒口的。但是當時是用銀邊包邊的。現在還可以看到殘留的銀痕跡。可以想見這類器物,當時人一定是十分珍惜的。
但是,就因為口沿上那圈銀邊,沒法實用了。否則這樣的小盞清洗之後,喝茶自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為了喝茶,就把銀邊去掉,實在太奢靡了,是對器物的不尊重。就當個樣本看看,遙想當年的盛況,也是件美事。
第三件:宋代吉州窯黑釉鬥笠盞
尺寸:直徑10.3cm,高3.8cm
品相:完整
你沒有看錯尺寸,它就是這麼點大。像這樣小的盞也是難找了吧?
更加難得的是這還是一隻鬥笠盞。器型上也是相對少見的。
如果用來喝茶,那一定是萌萌的。現在大肉莊就在用上好的老白茶在滋養它。
第四件:宋代吉州窯黑釉盞
尺寸:直徑11.3cm,高6.3cm
品相:口沿有幾個小磕,已金繕。
這個造型被現在的茶家廣泛的喜好。當時,這種造型的茶盞與禪宗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用來鬥茶的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那也一定是十分適合的。深腹、大容量、穩重、厚都是鬥茶所適宜的。
第五件:宋/金黑釉大油滴小鬥笠盞
尺寸:直徑:9.6cm,高3.2cm
品相:兩片斷裂,口沿有一處小崩,已金繕
展覽記錄:「清雅集古」2012年在中國茶葉博物館舉辦的唐宋茶具展第61件器物
這件鬥笠盞的尺寸非常小,不足10cm。因為器型是鬥笠盞的造型,所以它的容積率其實很有限了。小盞是符合現在茶道裡面的需求的,但是在宋代確是個異類。更加難得的是這樣的小盞居然能發出這麼大的油滴。有這麼漂亮的錯落有致的分布,給人的想像空間就很大。我個人很喜歡這種誇張的對比。
第六件:宋/金耀州窯黑釉油滴鬥笠盞
尺寸:直徑13.5cm,高5.2cm
品相:碎拼,已金繕
這樣的油滴鬥笠盞十分的難得,比山西的油滴盞要難找的多。胎土十分細膩,很白色,屬於耀州窯裡面的比較另類的做法。圈足內施滿釉,可見做法非常的高級。
如果說建盞現在已經變成一種「顯學」,這類器物還遠遠沒有被重視。它的美學高度和價值還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被公認。
拓展閱讀:黑不拉幾的「土肥圓」居然是高級貨
沒辦法來現場看展覽?我們還準備了精緻的「收藏級」圖錄,至9月6號前還是半價240元包郵
最後的優惠期啦,預購圖錄可私信:「元一」,微信號「shenjianjie520」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