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生長的醫美App正在製造「美麗陷阱」

2020-12-24 中原新聞網

強行「洗腦」販賣焦慮,出賣用戶「精準圍獵」  野蠻生長的醫美App正在製造「美麗陷阱」

隨著「顏值經濟」不斷升溫,整形、醫美成為不少愛美人士的選擇,醫美App平臺應運而生。

眾多定位為「社區+點評+團購」的醫美平臺,原本是從提供諮詢、服務用戶的立場出發,打造以內容創作、社群參與以及線上預訂為主的商業模式,吸引用戶和醫美機構,彌合供需兩端的信息鴻溝。

然而,不少用戶表示,一旦進入醫美App便成了商家「精準圍獵」的目標,所有瀏覽內容都與商業緊緊綁定。

再加上平臺對入駐商家、發布內容審查把關不嚴,為不正規的從業者提供了生長溫床,消費者利益難以保障。

被「洗腦」後,「對自己越看越不順眼」

「我們在App上看到的所有內容,都是平臺、機構精心包裝設計的『軟文』。」一位「資深」醫美消費者直言。

這些內容看似是為用戶提供參考,實際卻是為不良商家洗白、矇騙消費者的營銷手段。

——野蠻營銷,強行「洗腦」。「您感興趣的方面是?」一打開各類醫美App,立即就彈出針對用戶需求的標籤勾選——吸脂、注射玻尿酸、抗衰老……用戶一開始就被精準畫像,一步步掉進營銷陷阱。

記者看到,平臺里舖天蓋地的美女撲面而來,「離婚婦女整容改變命運」「成功換頭成人生贏家」「如果不是做了這個鼻子,你今天怎麼拽得起飛」「別人屁股已經開始做線雕了,你還在猶豫臉上要不要做」等片面誇大醫美效果的標題,極具煽動性。

「為了營造『全民整容』的氛圍,這些App編造了大量『整容改變命運』的凡人故事。」長沙一家醫美機構營銷人員王芮告訴記者。

同時,各類明星整容、微整形等博眼球的話題充斥,「某女星整形實錘」「某女星沒有誰整的多,為什麼看起來更僵硬」等帖子點擊量很高。

「很多帖文動輒蹭明星熱度、已經出現多起被明星起訴的案例。」王芮透露。

「看多了平臺裡的整容臉,感覺被『洗腦』後審美都發生了偏差,對自己越看越不順眼」,長沙市民徐樂說,「只要不是歐美雙眼皮、瘦削瓜子臉、高尖肋骨鼻,都覺得不對勁」。

——販賣焦慮,製造需求。為了增強客戶「焦慮」心情,有的平臺還開啟「魔鏡」功能,用人工智慧自動測臉。

對準手機前置攝像頭,快門一按,3—5秒就有了「AI美學診斷全臉分析」結果。App會根據照片自動生成對用戶年齡、五官、類型的測算,提出類似「鼻長偏短」「眉毛偏細」「下頜角略寬」等分析,還分別從智力感、距離感、年齡感進行打分。

一位用戶告訴記者:「平臺用一種標準的美貌『模板』,來查找你臉部的缺陷,為用戶量身定製『焦慮文案』,再進一步提出『變美方案』,並通過你的定位,直接推送所在城市的醫美機構信息給你。」

——「出賣」用戶,洩露隱私。不少用戶吐槽,在醫美平臺上隨便瀏覽幾個帖子,立即就會收到數家醫美機構的私信,甚至還會接到線下商家電話,營銷攻勢強勁。

「用了醫美App,就等於打開了讓醫美機構來騷擾你的大門」,徐樂吐槽,「自從我在一個App上註冊,就經常接到各家機構的項目推薦電話,毫無隱私可言」。

——含沙射影,話術「隱晦」。「整形機構經常發布一些分析某明星整容失敗的帖文,對各整形項目的技術種類分析、安全係數測評頭頭是道,讓人產生這家機構技術更高明的錯覺。」一位用戶告訴記者。

「消費者很在乎機構的資質和積累的案例,喜歡詢問有沒有明星在這裡做過手術。網絡營銷員通常回答,『肯定有,但明星籤了保密協議,不能透露』。有的則說,『有很多網紅,比如小楊冪、小迪麗熱巴、小劉亦菲』,聽起來言之鑿鑿,但不知真假。」這位用戶吐槽。

高價買「圖」,催生「整容日記」造假產業鏈

不少醫美App對平臺發布內容監管不力,虛假營銷、美化商家、競價排名等行為屢禁不止,基本形成了「親商家坑用戶」的模式。

——移花接木,真假難辨。對於整形消費者來說,商家說得再好聽,也不如一個普通人真實的案例吸引人。因此,平臺充斥著大量整形用戶的日記和案例,通過術前、術中、術後的照片對比,來佐證醫美機構的技術和服務。常常幾張照片,就能引來成群的用戶詢問「哪家機構做的?」

記者發現,平臺發布的幾乎所有整容前後照片對比,都是手術前素顏+原相機拍攝,手術恢復後化妝+美顏相機拍攝,再加上各類濾鏡、PS美顏技術,觀感差別很大。

為了讓整形成功案例更豐富,很多機構不惜高價買「圖」,從而催生「整容日記」造假產業鏈。

「電商平臺上有很多『醫美案例對比圖』商品,有的機構還專門組織人,去悄悄拍攝其他機構整形者的術前照,再通過化妝、ps合成『整容照』,宣稱是自己的案例。」王芮透露,「如今PS技術發達,哪怕不整容,要做出這樣的照片對比,在技術上也不是難事。」

一些細心的用戶發現了其中的「貓膩」:「同樣的照片,在不同平臺上出現,被冠以不同的人物、故事,指向不同的整形機構。」

還有人甚至發現,同一個發文用戶,在不同帖子中,描述自己所做的整形項目都不一致。

——補貼提成,激勵造假。做過整形的人,一般都不太願意承認,但平臺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分享自己的整形經歷呢?

實際上,一方面,平臺方會以補貼的方式,激勵用戶分享案例;另一方面,醫美機構也會直接給「帶客」「引流」的「中介」不菲的提成,這已經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於是,眾多分享整形經歷的醫美博主成了「託兒」,不少機構還僱有專業「寫手」團隊,手握多個水軍帳號。

「寫帖文分享自己的『血淚』整容史,歷數自己數次失敗案例,最後終於找到了靠譜的醫師,實現華麗轉身,這類文章最容易騙取讀者的信任。」王芮說。

王芮告訴記者:「有些醫託甚至『欲擒故縱』,在文中聲稱自己不是『託兒』,不點明具體的機構,從而吸引用戶紛紛找她私聊。她再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需求,編造各種經歷,將用戶『帶客』去某家機構,並收取不菲的提成。」

——包裝美化,競價排名。醫美平臺還存在「出錢多內容靠前」的競價排名現象。

「從商家入駐,到帖文發布再到展示位置,都不是免費的午餐。」王芮說,為了進一步擴大「吸金」能力,醫美App對機構、醫師審查「寬鬆」,對前置展示位收取高額費用,幫機構虛假刷單刷評論,甚至過濾掉用戶對合作商家的投訴曝光。

「平臺對用戶是免費的,只有用戶掏錢消費,平臺才有盈利、提成,因此都會站在商家立場上坑用戶。」王芮說。

「野蠻生長內容失控」的醫美App需嚴管

據德勤諮詢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醫美2017年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925億元,居全球醫美市場第二位。德勤預計,2022年中國醫美市場有望達到4810億元,居世界首位。

一方面是快速膨脹的市場需求,一方面是有資質的機構、醫師供給不足,由此產生了巨大的市場缺口,催生了很多打擦邊球、非法行醫的醫美機構。

這些機構大多依賴線上App做宣傳、引流,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朱國瑋說:「線上宣傳造勢,線下機構資質存疑,手術質量不高,售後難以得到保障,導致醫美行業糾紛、投訴居高不下。」

朱國瑋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醫美App,大多採用「類大眾點評」模式,為線下的各醫美機構導入流量。App用內容、服務吸引用戶成為潛在消費者,又和商家機構有著密不可分的利益關聯。

他分析,由於沒有實體技術、資源,服務同質化,醫美App平臺處於整個醫美行業的下遊。面對競爭,平臺對入駐機構資質審查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較低的廣告費用吸引「劣質」機構,出賣消費者信息給商家,用非法手段牟取利益。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平臺吸引用戶是前提,但導流、分成、廣告才是真正的吸金來源。因此,用戶信息洩露、入駐機構刷單、虛假內容發布、選擇性屏蔽真實投訴帖等現象屢禁不絕。

另外,片面誇大醫美效果、推崇過度醫美、隱藏醫美風險,也成為醫美App的「通病」。

用戶「粘度」難以持續是醫美App商業模式面臨的一大困境。「醫美行業中的核心資源是優秀整形醫師,一旦用戶找到了滿意的醫師,線上消費就會轉移到線下,平臺可持續發展能力存疑。」朱國瑋說。

長沙多家醫美機構負責人建議,對於醫美App普遍存在的「失範」行為,期待有關部門「精細監管」。否則,任由平臺擾亂市場秩序,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朱國瑋認為,對於虛擬化的平臺軟體,需要相關部門使用先進手段,採取督導結合的方式,有效提供管理服務。另一方面,線下醫美行業亂象也亟待嚴格監管。「醫美行業作坊式經營、醫師掛牌『走穴』、手術效果質量堪憂等問題,亟待相關部門關注。」

對於醫美App自身發展而言,需要進一步完善商業模式,擺脫完全依靠廣告分成的商業困境。

「優質平臺可以利用大數據信息,做類似『醫療美容師缺口』等醫療整形指數預測分析」,朱國瑋建議,「也可以和專業機構合作,做醫師培養、實體投放等業務,迴避產業弊端,真正做大醫美App的商業前景」。(記者 謝櫻)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採訪對象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醫美貸的「美麗陷阱」!
    消費者一不小心便可能陷入這並不美麗的「美麗陷阱」。招工套路貸李雪(化名)是一名大學畢業生,2019年12月在網上投遞簡歷後,突然收到一份「月薪高達8萬元」的總經理助理職位邀約。李雪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了簡歷,竟然成功地通過了面試。
  • 醫美行業以「美」為業卻醜態百出:「免費」整形致女大學生深陷貸款...
    人民名品 ▍《品牌資訊》——美麗的行業卻不「美麗」以打造「美麗」為行業使命,卻不能「美麗」經營管理。醫美行業的「醜態」何時才能完成「塑形整容」?追求美,是每個人的權利,本無可厚非。然而為了追求完美而對醫美整形過度依賴,面對的不僅是高昂的花銷,還有諸多隨處可見的、精心設計的騙局:整形日記造假、美容貸成「高利貸」、藥品乃「三無產品」……消費者一不小心便可能陷入「美麗陷阱」。一、女大學生深陷10餘萬元醫美貸款陷阱近年來,醫美消費需求急速增長,醫美行業「野蠻生長」,競爭激烈。
  • 醫美行業迎來拐點!野百合醫美APP召開「美麗女性創業4.0」發布會
    疫情後醫美界跑出一匹黑馬野百合醫美APP是在今年疫情後正式上線的。據介紹,野百合團隊用了兩年多時間,透徹研究醫美行業亂象,分析行業痛點,然後才著手進行模式設計與產品開發。疫情期間,所有醫美實體門店都被迫關停歇業,損失慘重,但是,這恰恰讓野百合團隊進一步看清了醫美實體門店變革的機會。
  • 新氧「亞洲醫美狂歡節」火爆促銷引領醫美電商
    雙11「顏值經濟」成新風景線每年雙11,都和「剁手」有不解之緣,人們逐漸對把大包小包的貨物往家裡拎的傳統「過節」方式失去了新鮮感,「美麗經濟」悄然成為時尚一族的新興趣點。《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日前發布,2019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將超過美國、巴西、日本、韓國這些醫美消費大國,居全球第一。果不其然,「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在今年相繼推出「66雙眼皮節」、「99皮皮節」的基礎上,再度在雙11放出大招,啟動「亞洲醫美狂歡節」,給萬千愛美人士一份「顏值經濟」的大禮。
  • 更美APP七年沉澱,專注於醫美行業在市場破局中脫穎而出
    在這個追求顏值的時代,整容醫美已經成為普通不過的事情,而且隨著醫美消費者的需求量增加,將為醫美行業帶來發展空間。而更美APP從誕生之日起,就專注於醫美行業,七年沉澱,成為國內知名的醫美平臺。
  • Emayston醫美斯頓,為天下媽媽實現美麗夢想
    自「網際網路+」時代潮流新的發展機遇的到來,醫美斯頓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國內化妝品行業普遍發展的大勢下,仍堅持用最優質的產品質量和最專業的服務,為千萬寶媽帶去美與自信,並獲得了眾多寶媽的的信賴與好評。
  • 長沙醫美行業病灶究竟在哪裡
    有的醫美機構無全麻手術資質,卻鋌而走險非法實施全麻手術;有的醫美機構醫生沒有從業資質,卻堂而皇之地開門營業;有的名為整形美容,卻以傳銷模式拉人頭發展下線牟取暴利;有的在被主管部門吊銷證照後,卻「換個馬甲」在原址重新開業……連日來,《法制日報》記者接到多名消費者投訴稱,在長沙遭遇各種醫療美容機構的陷阱,不僅被忽悠花費了巨額費用,
  • 「消費貸」陷阱!房租貸、培訓貸、醫美貸……總有一款適合你?!
    「消費貸」陷阱!房租貸、培訓貸、醫美貸……總有一款適合你?!今天,是2019年倒數第二天,過了明天,我們就將迎來"二零年代"。年關到,又是盤點一年收成的時候啦。在你忙著數錢的時候,卻有這樣一批"悲催"的人,他們稀裡糊塗就中了招,背上債,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他們的故事,願新的一年"天下無騙"。人說,江湖套路深,消費者不要太天真!
  • 友麗醫美美容專注皮膚管理,成就萬千美麗
    這也不錯,美麗,確實成為了越來越多的女生終生不懈的追求。她們千方百計留住青春留住美。奈何歲月催人老,任是誰也無法留住時間的腳步。美麗之花的枯萎往往從肌膚開始。不經意間,皺紋出來了,黃褐斑出來了,還有真皮斑、鉛汞中毒斑、雀斑......這些美麗殺手,無時無刻不潛伏在你身邊,無時無刻不在摧折美麗夢想。
  • 野百合醫美直補APP上線 醫美進入免費時代
    隨著「顏值時代」的來臨,醫療美容的需求與日俱增,醫美成為風口上的「朝陽行業」,市場發展迅速、空間廣闊。全新的機遇伴隨著更多的挑戰,在新的經濟和政策環境影響下,醫美市場也在加速行業洗牌的步伐。無疑,橫空出世的野百合成為醫美界殺出的一匹黑馬。
  • 悅美APP用戶活躍度穩居醫美行業第一
    在過去的一年,有1200萬求美用戶選擇了悅美平臺,悅美APP下載量突破700萬,累計為500萬人次的求美者提供了諮詢... 隨著人們社交方式的變化和消費能力的提高,人們對於個人外在形象更加重視,全民顏值革命正在進行,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迎來巨大發展空間。2015年整形美容已經成為在房地產、電子通訊、汽車銷售、旅遊之後的第五大服務行業。
  • 專訪|臺灣醫美達人楊媛婷:開啟美的一帶一路,點亮美麗大中國
    作為一位行走於全球醫美界的臺灣醫美達人,資深產品經理、醫美教育訓練專家,楊媛婷總會帶來業界的最新脈動與你分享。這一執著來源於她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深厚的專業素養,抑或女性獨有的細膩感性「美觀」。與《新美財經》談起大陸的醫美與兩岸的市場交融,楊媛婷的目光早已越過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們美麗的大中國指日可待」。
  • 悅美APP近半年穩居醫美行業第一
    天氣回暖,人們對於變瘦變美的渴求欲再次被喚醒,醫美O2O行業也迎來了又一個春天。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能否提供令用戶滿意的服務是醫療美容O2O平臺面臨的巨大考驗。據第三方數據分析平臺易觀智庫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2月在醫療美容O2O領域,悅美APP的排名佔據第一位,並且活躍人數和使用時長這兩個重要指標都處於上升狀態,大幅領先其他醫美o2o平臺。同時,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監控,悅美App的綜合活躍用戶量(包括IOS和安卓)是行業第二名的3倍,第三名的5倍。
  • 打開「美麗經濟」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構建「大醫美」格局
    2020年8月28-30日,成都第三屆國際醫美產業大會暨「醫美之都」雲端高峰論壇將在成都舉行,國內外醫療美容領域的頂級科學家、企業家和領軍人物齊聚「醫美之都」。作為「醫美之都」核心區,成都武侯區已成為全成都高端醫美品牌匯聚地,擁有 130 餘家醫美機構,是成都醫美機構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打開「美麗」經濟,帶動大健康消費市場的持續活躍,新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僅2019 年,以高端醫美機構最「青睞」的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為例,區域內醫美行業總服務55萬人次,業務收入約9.5 億元,醫美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 中國駐斯洛維尼亞使館:美製造新冷戰陷阱
    美方製造「新冷戰」陷阱、拉幫結派遏制中國的企圖不會得逞,也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上世紀發生在歐洲的冷戰給歐洲各國帶來的痛苦仍歷歷在目,相信沒有任何歐洲國家希望出現「新冷戰」。我們奉勸美方一些政客停止散播政治病毒,停止詆毀中國的言行,停止幹涉中國內政。
  • 野百合醫美直補APP聯合創始人揭秘行業潛規則 醫美行業迎來創業拐點
    11月16日,野百合醫美APP在鄭州召開"美麗女性創業4.0"發布會,這是該平臺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年度盛會,聚集了來自全國的500多名美業人士,以及近300家媒體、自媒體代表。相反,野百合幫助醫美行業打掉中間商,把被掠奪走的利潤,還給醫美行業。野百合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重塑行業規則,重新分配行業利潤,讓行業更加透明。"  野百合APP已經落地河南鄭州、山西太原、陝西西安、江蘇南京,深圳大灣區等五家分公司,四川和山東分公司正在籌備中。目前,接地的整形醫院有320多家。並且,野百合平臺入駐了一大批美業人,野百合成了2020年醫美人士熱衷談論的現象級平臺。
  • 「整形國家隊」醫美巨頭扎堆落戶 成都被稱為醫美行業一線城市
    記者獲悉,成都多措並舉——出臺醫美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舉辦醫美產業大會、成立成都醫美產業協會等,推進醫美產業聚集發展,提升產業能級,構建「大醫美」發展格局。在祁佐良看來,從綜合經濟社會發展,北上廣深被劃為一線城市,但是在醫美行業,成都是「醫療美容行業的一線城市」。正如祁佐良所言,成都發展醫美產業的實力和潛力都不小。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發達,成都醫美機構數量超過300家,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三,是「中國醫美之都」。去年9月,成都市提出要發展成為「醫美之都」的構想。
  • 私人醫美工作室借「顏值熱」野蠻生長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觀念的提升,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美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對「顏值」的熱切追求,直接帶動了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中國的醫療美容市場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與此同時,醫美行業也頻遭消費者投訴。7月15日,新浪黑貓投訴平臺聯合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醫美行業投訴情況報告顯示,虛假宣傳問題佔比14.04%、欺騙消費者問題佔比為20.64%。那麼,醫美行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消費者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 新氧浴火:探索醫美行業的「信任經濟」
    從國際視角看,中國醫美行業還有誕生真龍的空間與時間窗口,對比各國醫美行業的滲透率: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千人醫美次數14.8次,約日本的 1/2,韓國的1/6。同時,中國醫美市場正在從高線向低線城市滲透,預計未來5年內二線城市消費用戶佔比有望超過新一線城市。
  • 臺灣醫美天后教你逆生長
    臺灣醫美天后廖苑利教你如何「逆襲歲月」青春永駐是每個女人的夢想,然而歲月這把無情的刻刀總會在臉上留下痕跡,於是,如何能尋找到一種保持青春的方法,成為每個女人畢生都在願望。臺灣醫美天后廖苑利告訴你,逆襲歲月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注射一針瑞藍玻尿酸,立刻讓您擁有無暇美肌。4月28日,臺灣醫美天后廖苑利將親臨西安美立方整形美容醫院,並親自注射瑞藍玻尿酸,讓您親身體驗天后的醫技,更有眾多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