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文旅融合打造灣區鄉村旅遊新名片

2020-12-20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走進珠海高新區會同古村,整齊劃一的村居並排而列,獨具特色的古建築造型別致。與碉樓對應的百年古樹,正在進行園林養護等古樹活化工作,為古村增添歷史厚重感。古村與珠海高新區三所現代高校空間相鄰、發展相融,一起組成「大學小鎮」,為百年古村煥新注入活力。

原生態村落與文旅產業有機融合,讓鄉村「留得住鄉愁,看得見未來」。珠海在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也在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旅遊目的地。

珠海高新區黨委書記蘇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珠海高新區堅決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和省市要求,堅持省、市指導和區、鎮、社區落實相協同,強化統籌和突出重點相協調,發揮五級書記同抓共管聯動優勢,形成以唐家古鎮、淇澳海島、會同古村為主的「一鎮、一島、一村」嶺南特色、濱海風貌鄉村振興格局。

南方日報:您認為坐落在高新區的會同古村,在建設美麗鄉村中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蘇虎:會同古村擁有近300年的悠久歷史,嶺南古村、大學小鎮古今交融。該村今年9月榮獲廣東省「鄉村振興大擂臺」五強村稱號、第二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這裡是廣東省內保存最完整的嶺南古村。整體建築風格突出體現了嶺南文化,同時又融入了西方的城鎮規劃理念,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山—居—祠—街—塘」建設格局,村內「三街八巷」交錯有序,38座有百年歷史的嶺南民居錯落有致。

這裡是富有活力的大學小鎮。會同是廣東省唯一一個與三所大學相鄰相融的社區,傳統古村與現代高校空間相鄰、發展相融,「大學小鎮—會同之旅」獲評廣東省美麗鄉村精品旅遊線路。

這裡是古今交融的文化傳承地。古建築煥發新活力,利用古宗祠建設村史館、鄉村書店及電影博物館。傳統文化展現新面貌,一年一度的「會同情韻」藝術節已成為珠三角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一張靚麗的鄉村旅遊文化名片。

南方日報: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如何能最大程度讓農民受益,讓百姓得實惠?

蘇虎:珠海高新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廣大村民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中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打造安心的就業環境。我們去年投入1877萬元就業專項資金,做好社區群眾,特別是重點群體、困難群體的就業保障服務。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區屬國企合作改建新建科技孵化器。成立淇澳社區學院,開展「三大工程」等技能培訓。截至目前,全區培訓6000餘人次,幫助200餘人成功就業。

打造舒心的人居環境。投入2億元推進寧堂和唐家古鎮等4個老舊社區微改造,投入5.8億元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17個社區、10個公共景區實現乾淨衛生達標的公廁全覆蓋。

打造稱心的教育醫療環境。與轄區內的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知名高校深度合作,打造知名高校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基礎教育品牌。建立「區人民醫院—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實施「小病基本免費,大病救助兜底」健康高新惠民政策。截至目前,全區已投入1100萬元,惠及居民28萬人次。

 一線走訪

百年古村落舊貌換新顏

青磚灰瓦、飛簷環廊、楊柳環湖,走進珠海會同古村,古村風貌美得沁人心脾。

會同古村位於珠海市高新區唐家灣鎮西南部,是珠海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凝聚著百餘年來香山地區文化、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信息,成為了解珠海近代史的一個活標本,被譽為「珠海最美的村莊」。

走入古村,典型嶺南風格建築與西洋風格碉樓交相輝映,嶺南民居與「三街八巷」棋盤格局自成風景。入村觀景,古樹森然、蔚為壯觀。不遠處,會同體育公園、會同驛站中遊客紛紛駐足拍攝,音樂小院、畫家小院、國學小院等活化古村資源,成為古村特色「鄉院文創」產業,形成「一院落、一精品」文旅融合新業態。

駐足古村遠望,三所高校毗鄰坐落,讓古村在寧靜中散發活力,在舊貌中增添新顏。在這裡舉辦的一年一度「會同情韻」藝術節,推出一系列弘揚紅色文化、創新文化、開放文化的精品力作,已成為珠三角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一張靚麗的鄉村旅遊文化名片。

珠海高新區還將以唐家灣為核心資源,以古驛道為紐帶,整合開發若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串聯沿線及周邊的紅色革命遺址。未來,古鎮在已有的村史館、名人故居基礎上,將逐步開放一批唐家灣歷史文化場館,文化遺產遊徑、特色民宿民居、創意文創產品……文旅融合讓唐家灣煥發新的生機。

南方日報記者 黃鶴林

相關焦點

  • 珠海:文旅融合激發濱海城市新活力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節點城市,珠海正配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高水平建設珠海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推進打造珠海橫琴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情侶路望海、鬥門住民宿、橫琴遊長隆,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珠海力推「旅遊+文化」,這座小而美的浪漫之都,未來可期。
  • 珠海加大引進新業態 文旅融合激發濱海城市新活力
    情侶路望海、鬥門住民宿、橫琴遊長隆,珠海加大引進新業態 文旅融合激發濱海城市新活力  珠海,踞南海之濱、領珠江之浦,東環香港、南毗澳門,獨特的區位使其多次成為連通內外的重要窗口。  從明清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到近代華僑領袖陳芳,珠海向來是連通東西方文明對話的橋梁。
  • 三年打造灣區新文旅體驗勝地
    建設內容計劃包括:探險樂園、溼地公園、科技樂園,以及歡樂嘉年華、一河兩岸曲水灣(美食)文化帶和旅遊度假酒店等,總投資額約80億元。 項目計劃於2020年6月份動工,2023年底建成,打造灣區新文旅體驗「勝地」、最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客廳」。
  • 西南商報:成都錦裡牽手重慶巴國城合作打造巴蜀文旅融合新名片
    巴國城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重慶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新背景下,緊抓機遇,在構築巴蜀文化圈、非遺項目傳承保護、民俗活動推廣合作、市場協同營銷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根據戰略協議,成都錦裡與重慶巴國城此次攜手合作,將通過廟會形式引進、非遺街區打造等具體項目的開發融合
  • 鄉村旅遊看臨滄丨鳳慶:打造鄉村旅遊新名片
    如何整合文化和生態資源,打造獨具鳳慶特色的鄉村旅遊名片?近年來,鳳慶充分挖掘歷史、人文、自然資源,將「山、水、人、吃、住、行、購、遊、娛」融為一體,打造歷史文化景觀區、山水自然景觀區、休閒農業景觀園等「十大景觀群」。
  • 攜手打造新名片 川渝文旅共謀發展
    9月24日上午,巴蜀區域合作文旅推廣活動提前舉行,巴蜀世界遺產聯盟以及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宣告成立。川渝兩地的世界遺產及石刻藝術將抱團發展、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巴蜀地區遺產和石窟文化旅遊走廊的品質、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更為響亮的文旅新名片。
  •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 花都文旅產業人財兩旺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 花都文旅產業人財兩旺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李應華  2020-12-21 大力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
  • 打造景區新名片 720穿越飛船加速與文旅產業結合
    與此同時,隨著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首望科技把握文旅產業數位化發展的新浪潮,加快推動數字文化體驗產業和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據了解,首望科技一直注重專業化、高素質創意人才的培養,組建了一支匯聚文化、科技、視效等業界專業人士的科研隊伍,聯合清華大學等多所著名院校教授、專家,斥巨資研發,打造出融合了迪士尼飛行影院震撼畫面和虛擬實境
  • 漫村文旅入駐臨安區昌化後營村 打造農旅文融合發展的鄉村旅遊運營...
    ,與鎮村共同打造農旅文融合發展的鄉村旅遊運營樣板。去年以來,後營村巧借農村環境全域整治東風,以「羊文化」與「民宿產業」為核心,完善基礎設施,扮靚環境顏值,豐富業態布局,打造「牧羊谷」鄉村農旅融合品牌。  如今的後營村,50餘家精品民宿陸續開放,羊廠裡參觀、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吃羊奶、住民宿、賞風景已是新的「旅遊方式」。走在後營的寬敞村道上,既能感受到美麗鄉村的「田園氣息」,更能品味出民宿裡飄出的「煙火味兒」。
  • 河南:打造「五朵金花」文旅新名片
    來源:河南日報河南省打造「五朵金花」文旅新名片盛夏七月,正是欣賞荷花的最美時節。為期兩個月的2020淮陽龍湖賞荷旅遊月正在火熱進行。萬畝龍湖宛如江南水鄉,遊客或棧道漫步,或乘船而行,欣賞著美不勝收的「荷花盛宴」。
  • 惠陽加快文旅業突圍 打造大灣區東岸鄉村文旅目的地
    惠陽將充分發揮客僑、古邑、紅色、非遺等文化魅力,以全域旅遊發展為契機,以旅遊度假區建設為抓手,培育文化旅遊新業態,打造紮根珠三角、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大灣區東岸鄉村文化旅遊目的地,實現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在鄉村文旅方面,惠陽亮點頗多。 「文旅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大趨勢。」碧桂園文旅品牌部負責人郭家文認為,鄉村文旅業並非簡單堆砌、表面整合和機械疊加,只有在與當地政府、村民積極溝通合作前提下,深入探索本地文化的尋根與再生、村莊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鄉村旅遊目的地,持續為鄉村發展增添活力。
  • 花都: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 花都文旅產業人財兩旺
    ,花都文旅三年發展結碩果新快報記者近日從廣州市花都區獲悉,該區自2018年來,圍繞「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積極培育文旅產業市場主體,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大力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花漾花都」文旅品牌,取得了積極進展。
  • 加速推進文旅深度融合 擦亮「好客山東」名片
    此外,《證券日報》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山東省正通過規劃引領、政策驅動,不斷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舉辦豐富多彩的文旅主題活動,進一步擦亮「好客山東」這張名片。山東省旅遊協會會長王德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山東文旅融合的新形象要進一步在旅遊+和+旅遊兩個方向上,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拓展。
  • 巴中南江:念好「旅遊經」 助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親山近水·夏納清涼」是當地打造的夏季旅遊品牌,也是南江縣全域旅遊的新名片,光霧山更是其中的核心招牌。今年7月17日,省第十一屆(夏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在南江縣光霧山景區隆重開幕。在節日期間,推出鄉村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安逸走四川·避暑光霧山」巴中市非遺展演、「安逸走四川·避暑光霧山」自駕遊露營等特色主題活動。
  •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花都文旅產業人財兩旺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花都文旅三年發展結碩果新快報記者近日從廣州市花都區獲悉,該區自2018年來,圍繞「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積極培育文旅產業市場主體,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大力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花漾花都」文旅品牌,取得了積極進展。
  • 成都市錦江區:文商旅融合發展 打造全域旅遊典範
    文旅 建設天府文化窗口 打造文化旅遊新地標以藝術之名「喚醒」城市老舊背街小巷,錦江區的大川巷·派叄畫廊藝術街區從曾經的「快遞一條街」變身為全國首條原創畫廊街區,老成都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藝術在此碰撞、融合,煥發出新活力。
  • 常山文旅體資訊丨縣文廣旅體局舉辦鄉村文旅融合及品質提升工作培訓班
    為全面提升我縣鄉村旅遊品質與營銷管理水平,拓展鄉村文旅融合路徑,結合省文旅廳「送教下鄉」工作要求,8月10日,縣文廣旅體局開展鄉村文旅融合及品質提升工作培訓,各鄉鎮(街道)、3A級以上景區、3A景區村、相關旅行社、酒店和品質民宿負責人、非遺傳承人、文旅產業代表以及文旅體全系統幹部職工等150餘人參加。本次培訓特邀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葉志良、張大治兩位老師進行專題授課。
  • 山東:加速推進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符合現代旅遊需
    此外,《證券日報》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山東省正通過規劃引領、政策驅動,不斷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舉辦豐富多彩的文旅主題活動,進一步擦亮「好客山東」這張名片。山東省旅遊協會會長王德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山東文旅融合的新形象要進一步在旅遊+和+旅遊兩個方向上,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拓展。
  • 專訪丨打造城市文旅新名片 惠州手信在旅博會上綻放異彩
    在2020年廣東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旅博會」)上,惠州首次以惠州手信節呈現惠州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在旅博會現場打造「惠州旅遊手信商品展」,通過旅遊手信這一產品激發消費潛力,助力文旅復甦。2020廣東旅博會上的惠州展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筆者在旅博會現場看到,今年惠州市以深莞惠河汕形象展區、惠州文旅產品大賣場和「嶺東雄郡·惠州有禮」惠州手信節三大主題展區精彩亮相,重點推介展示惠州的旅遊景點、手信產品
  • 加快文旅融合 建設文化強市
    對此,從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視角,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對策建議:促進多元文化深度融合,塑造城市文旅IP。一要重視對廣州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主動識別與深度挖掘。如「迎春花市」自清朝至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是廣州市民對於農曆新年的共同記憶和少數能夠代際傳遞的歷史文化符號。要通過人文歷史與現代生活的情感聯結,賦予傳統文化節慶活動現代元素和創新模式,打造廣州最鮮明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