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洲海豹萌新
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但是美國顯然沒有打算停止挑釁中國的計劃,就在31日凌晨,美軍兩艘驅逐艦穿過了臺灣海峽。美國公布的聲明宣稱這次行動「合乎國際法」,顯示出美國致力於印太海域自由。
這是本月美國海軍艦艇第二次穿越臺灣海峽,上一次是在12月18日夜間,當時美國海軍「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越了臺灣海峽,這一次派出了「麥凱恩」號和「柯蒂斯·威爾伯」號。自今年以來,美軍在臺灣海峽的挑釁行動越來越頻繁,現在又玩起了「一艘驅逐艦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兩艘」的把戲,實際上只能說明一件事:臺海局勢已經「天翻地覆」,美國實在是沒轍了。
此前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在回應「馬斯廷」號通過臺灣海峽時證實: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說白了就是「押送」,這次美軍兩艘驅逐艦,恐怕也未能逃過解放軍的法眼。
這裡有一個隱藏信息:由於海上情況複雜多變,準確找到一艘船的位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臺灣海峽作為重要的國際航運水道之一、來往船舶極多,美軍來挑釁就不可能跟你打招呼,但解放軍還是能夠準確找到美軍艦艇的位置,證明已經對臺灣海峽的態勢具備了全天候的監控能力,美軍不管派多少軍艦過來,都逃不了被解放軍「押送」的命。
可以說,美軍一次又一次被解放軍「押送」,只能證明這裡是我們的地盤,美軍只是來搗蛋的過路客,而且對臺海局勢越來越傾向於大陸的現實無能為力。
自蔡英文上臺,開始推行「挾洋謀獨」、「以武拒統」的政策以來,海峽局勢反而向統一的方向邁進了更多:所謂「海峽中線」已經不復存在,解放軍戰機可以隨時出現在臺灣周邊任何一篇空域,不管是西南空域還是澎湖列島,甚至是臺灣島東部太平洋空域,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日日飛、月月練,想來就來。
面對解放軍越來越近的腳步,臺灣當局其實一籌莫展。「擴軍備戰」顯然是不現實的,儘管臺灣當局已經決定元旦後增加「後備旅」的編制規模,但是就算島內民眾也不會相信這麼做有用,「草莓兵」的戰鬥力擺在那裡,常備軍都缺乏足夠的現代化武器,後備部隊恐怕要用博物館裡的文物裝備來武裝。
所以他們的唯一指望其實只剩下美國,但是美國可靠嗎?恐怕跟美國籤署軍事同盟協議的國家,沒有幾個覺得美軍可靠,更何況任何正式協議都沒有的臺灣地區。在美國最新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涉臺條款前所未有的多,被認為是「對話最強硬」的法案,卻沒有一條真正能夠體現出「協防臺灣」意圖的條款,所有涉臺條款加起來就一句話:打錢!
不久前,馬英九執政時期的核心智囊,現任臺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的趙春山指出:大陸針對臺灣有很多牌沒有打,其中最有威力的就是「經濟牌」和「貿易牌」,他認為如果大陸動手,這兩張牌將給臺灣造成「地動山搖」的效果,他還認為大陸將會在2049年要完成偉大復興,而兩岸不統一就無從談起,必然爭取在2035年前完成統一大業,按照這個時間節點:如果和談,將會從2027年開始;如果談不攏,2032年將會最後攤牌。
大陸什麼時候解放臺灣,當然不是趙春山說了算的,但他的話證明了一件事:統一是兩岸關係最後的唯一結果,臺灣當局可以選擇不接受,然後一切後果自負。至於美國,是否願意為了一個島,與一個大國打一場戰爭——這件事其實已經沒有討論的必要,就算「狂人」如川普,在打臺灣牌的時候,他也沒有敢做到無所顧忌的地步,所以區區兩艘驅逐艦,美國的霸權主義也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