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檯曆第三十二字-龍

2021-02-07 文耕學堂

【甲骨文檯曆第三十二字,龍】

龍,很神奇又很重要的一個動物。

說神奇,因為很少有人親眼看到過,

說重要,因為和中國人民的信仰和文化都有關係。

中國的神話故事中,很多都跟龍有關係。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中國的龍不是西方的dragon。

中國的龍代表著吉祥,西方的龍代表著邪惡。

中國的龍可以給人降雨,西方的龍嘴裡吐出來的是火。

中國的龍可以上天入地,西方的龍一定要有翅膀才能飛翔。

。。。。。。

那麼,如何從文字角度理解龍呢?

龍和中國的文化有什麼內在關係?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龍字。

【甲骨文檯曆第三十二字,龍,演變】

【龍,甲骨文寫法,漢典】

【龍,甲骨文字典】

從上圖可以看出,龍這個字有甲骨文的寫法。

既然甲骨文都是根據實際事物創造出來的,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當時的時空中確實有龍存在?

這個還得參考一下甲骨文字典中的說法。

首先,龍的甲骨文有不同寫法,

甲骨文檯曆中選用的甲骨文寫法是比較有代表的。

有龍頭,龍身,而且還頭戴一個特殊的冠。

徐中舒先生對這個冠的理解,還是很有意思的。

就是這個冠的部件證明了龍是人們想像中的神物。

就像鳳凰一樣。如下圖。

【鳳,甲骨文字典】

大家看到了吧,紅筆標出的這個符號,

和龍的甲骨文寫法中的那個所謂的冠的寫法,一樣。

而且這個部件的寫法其實就是辛。

辛的本意是一種刻刀,或者木頭,

總之是人需要的或者製造的一種工具。

那麼這個龍或者鳳是不是就是人們根據想像而製作出來的一種動物呢?

非常有可能。

【龍屏風,拍攝於廣州大觀堂】

隨著歷史的變遷,人們對龍的特殊情懷,

慢慢的,龍的形象成了皇家專用,

頻繁出現在皇家建築,服飾,甚至生活用具當中。

而老百姓是不得使用的。

龍從最開始的一個崇拜,成了鞏固皇權的一個符號。

甚至,封建帝王們都相信自己是真龍天子。

只有皇帝才是龍的傳人。

實際上,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和龍有密切的關係。

在眾多的中國神話故事當中,與龍直接相關的,

最重要的一個應該是炎黃部落了。

黃帝戰蚩尤與炎帝之後,四方徵戰,以消除戰爭隱患。爾後「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

在5000年前的中國,當時還是氏族社會,

中原大地上最大的一個部落就是炎帝部落,

但是隨著炎帝部落規模越來越大,管理上也開始出現問題,

於是,很多人都投奔了黃帝部落,

漸漸地,黃帝部落越來越大,甚至有超過炎帝部落的趨勢,

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之間的戰爭就越來越近。

後來,黃帝部落分別打敗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黃帝部落原意再發生什麼戰爭,

於是就主動拿出代表兵權的符,並且放在了一個公共的地方,

其他部落的首領也跟著拿出了自己的兵權,

這就是合符符山。

因為每個部落的符都有所不同,

大部分都用一種動物做圖騰,

於是符山上的圖騰,就組成了一種神奇的動物,

從遠處看,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

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就把這樣的一個神奇的動物叫做龍。

因為當時中原大地都被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統一,

歷史一直延續到今天,

所以,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龍馬石雕,天水】

當然,在神話故事中,還有一個與龍相關的比合符符山更早的故事。

那就是伏羲和龍馬。

伏羲,在古書上,也叫庖犧,

相傳是八卦的創始人,今天天水還有伏羲的畫卦臺,

伏羲和女媧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神話人物,

伏羲在觀察自然,思考宇宙變化規律的時候,

看到了從河裡冒出水面的龍馬,

而且龍馬身上還有正反兩個方向的旋毛,

伏羲認為這是上天給的啟示,

於是就創造出了陰陽和八卦的符號。

這是中國文化之源。

如果說炎黃部落和龍的故事說明了我們的身世,

那麼伏羲和龍馬的故事就說明了我們的文化的源泉。

【龍的解釋,說文解字注】

在說文解字中,對龍的解釋有一點是錯誤的。

就是從肉,飛之形。

說文解字裡說的從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

是龍的頭和嘴,

說的飛之形,在古文字中,那是龍的身子,

顯然,說文解字中對龍的字形解釋是錯誤的。

文字的演變就是這樣,

只有看到這個字的完整的演變過程,

即從最開始的字形,到最近的字形,統統都認識了,

才有可能說清楚這個字的來龍去脈。

否則,就容易犯葉公好龍的錯誤。

葉公生性喜龍,家裡的擺設,裝飾等等都是龍的樣子,

還每天虔誠地祭拜,

葉公的這個行為終於感動了真龍,

於是他就想下來見見他的這個粉絲,

結果,葉公看到了真龍,被嚇暈了。

顯然,葉公心中的龍和真實的龍是不一樣的。

而且,葉公寧願喜歡和他想像的龍在一起,

而不是真正的龍。

現實生活中,像葉公這樣的人無處不在。

比如,有的人喜歡書法,喜歡畫畫,喜歡喝茶,喜歡太極,

他們了解書法嗎?了解畫畫,了解太極嗎?

他們知不知道如果要學會,需要付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甚至是一生的付出。

【龍的解釋和文獻出處】

關於龍後來為什麼專指皇帝了,

恐怕要跟秦始皇掛上關係了。

請看甲骨文檯曆中引用的一個文獻:

祖,人之本;龍,人之君像也;謂始皇也。

在一些文獻中,說秦始皇就是祖龍,

因為祖,就是人的祖先,最開始的那個人,

龍,就是人的君像,所以,祖龍,暗指的就是秦始皇。

後來,龍就成了皇帝的專用了。

【龍,演變,國學大師網站】

【龍,行書寫法】

今天龍的簡體字寫法就來自於龍的行書寫法,

見上圖中趙孟頫的行書寫法。

雖然只取了龍行書寫法中的右半部分。

至少,這個龍字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

就像龍這個神奇的動物一樣,也是有依據的。

最後,還是自己編一個短句,方便大家記憶。

龍字寫法自古有,

甲文寫法像龍形,

有頭有身有尾巴,

還有龍冠頭上戴,

龍馬負圖示天啟,

伏羲畫卦開新篇,

合符符山似龍形,

大同世界一家人,

炎黃子孫有天助,

龍的傳人不一般。

相關連結:

2021年甲骨文檯曆招募合作

2020年甲骨文檯曆

2019年甲骨文檯曆

甲骨文檯曆第一字——義

甲骨文檯曆第二字——戈

甲骨文檯曆第三字——幹

甲骨文檯曆第四字——五

甲骨文檯曆第五字——祖

甲骨文檯曆第六字——示

甲骨文檯曆第七字——長

甲骨文檯曆第八字——老

甲骨文檯曆第九字——孝

甲骨文檯曆第十字——君

甲骨文檯曆第十一字——共

甲骨文檯曆第十二字——秉

甲骨文檯曆第十三字——只

甲骨文檯曆第十四字——友

甲骨文檯曆第十五字——尹

甲骨文檯曆第十六字——取

甲骨文檯曆第十七字——善

甲骨文檯曆第十八字——美

甲骨文檯曆第十九字——祥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字——吉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一字——禮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二字——福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三字——祈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四字——祭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五字——祀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六字——祝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七字——豕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八字——事

甲骨文檯曆第二十九字——武

甲骨文檯曆第三十字——雨

甲骨文檯曆第三十一字——鳥

相關焦點

  • 集字甲骨文,寫就唐詩《靜夜思》!
    當然,用這些解讀的甲骨文用來完成日常的寫作是幾乎不可能的。但是,基於甲骨文中有很大程度的象形表意的特點,所以後來在用甲骨文書寫的時候,往往加上一些自我的解讀,以便於將甲骨文中不存在的字寫成可解讀的甲骨文。今天,我們試圖用甲骨文去書寫大詩人李白的名篇《靜夜思》。
  • 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怎麼寫?
    [摘要]十二生肖裡最難表達的是實際中並不存在的龍,「龍是中國人最崇拜的動物,是動物之王,所以整個字倒過來就是甲骨文中的』王』字。」十二生肖,親近而平常,是在春秋《詩經》就有所記載的中華傳統。按韓志強的解讀,牛最大的特點在於兩隻牛角,甲骨文「牛」字(左)就突出了牛頭上的牛角,字中兩點則是牛的眼睛。而為了區分牛和羊,甲骨文「羊」字中(右)的羊角則向裡彎曲。
  • 甲骨文:世間最美的「文字」,這些「字」,驚豔了時光!
    只到甲骨文的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才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文獻紀錄,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後期用於佔卜祈禱的文字。由於有了從甲骨文一脈相承發展到今天的漢字,才使中華文明發展至今沒有中斷。由此,漢字也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使用中斷過的文字形態。
  • 跨界環球影城熱門IP,呷哺呷哺2021新檯曆受熱捧
    從第一篇甲骨文檯曆的出現到如今,檯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支,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近年來,呷哺呷哺幾乎每年都會在11月中旬到12月初推出內含優惠禮券的精美新年檯曆回饋消費者,深受消費者喜愛。 這次,呷哺呷哺選擇聯手全球知名電影製作公司環球影城旗下的夢工廠,推出基於夢工廠大熱IP形象KouKou的2021年新年檯曆,一經上市,便收穫大賣。
  • 從一個字的讀音看甲骨文今日之傳承
    這篇《從一個字的讀音看甲骨文今日之傳承》正是接前文流沙河先生對「公」字的分析後,再解析「私」及「師」的演變。中國文化的淵源及廣博,讀者能從中一窺。「薏苡」的這個「苡」也讀「xì」,那麼那個時候的,像這些字讀的音,既然「以」是聲符,肯定讀的是「xì」。為什麼要這樣說?就是甲骨文中間有一條,卜辭中間有一條,就是商朝的國王曾經有一次想建立他的中央警衛團,就記了有一條,這幾個字,在甲骨文上面連成一串的,叫「王作三師右中左」,幾個字連到的。國王建立了三個師,軍隊那個「師」,就是這個「師」,「右中左」,右師、中師、左師,叫中央警衛團。
  • 甲骨文中的龍字栩栩如生:似有角、頭、嘴巴
    32歲的書法愛好者沈小霞,從五歲開始練習書法,她對於繁(正)體字也是情有獨鍾。沈小霞舉例說,寫一副「龍馬精神」的橫幅,「龍」、「馬」兩個字的繁體就特別好看,「龍」字就像一條龍盤旋在天,昂首挺胸,龍鬚飛舞,龍尾高翹;而「馬」字,能感覺到四個奔騰的馬蹄,還有馬脖子上飄揚的馬鬃,極為形象。
  • 山大教授劉鳳君:昌樂骨刻文是甲骨文源頭
    昌樂骨刻文與殷墟甲骨文有何內在聯繫?記者帶著疑問採訪了昌樂骨刻文發現研究第一人、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他認為,昌樂骨刻文應該是殷墟甲骨文的源頭之一。      藝術風格上有明顯影響     昌樂骨刻文和安陽甲骨文在時間上相距較遠,如何判定它們之間存在聯繫?
  • 專家談新發現的甲骨文新字:有字代表割耳朵刑法
    宋鎮豪就是胡厚宣先生的弟子,他為甲骨學研究的傳承與發展所作的貢獻,可圈可點,他也是本次國家社會基金項目「旅順博物館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研究」的主持人。  傅斯年曾用「好像發現一顆新的星球」來形容破解一個甲骨文新字的難度。由於甲骨的珍稀和脆弱,都是深藏在博物館、研究所的恆溫恆溼的大庫中。許多研究甲骨的專家學者只能靠著錄進行研究。由於技術問題,很多資料無法將甲骨文纖細的筆畫清晰呈現。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甲骨文
    ,據說「鬼方」甲骨全國僅有三片,其中兩片在臺灣;另一片刻有帶「金」字旁的「馬」字,「金」在甲骨中十分罕見,此系《甲骨文合集》中的唯一;還有一片正反面均有刻字,內有三個字呈「龜」型,在甲骨文資料中也是罕見的;再有一片的正面刻一「虹」字,此字邊上的兩道弧當是龍身,下端是龍頭,作二龍吸水狀,古人認為龍出吸水即天晴,故為「虹」字。
  • 國寶級甲骨文書法你認識幾個字?
    1999年,在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00周年之際,董玉京將父親的作品捐給了江蘇省甲骨文學會,而學會又將這件作品交給了江蘇省檔案館保存。 董作賓是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與王國維、郭沫若、羅振玉齊名,四人的字中都有一個「堂」字。曾在南京參與考古發掘甲骨文的學者中,董作賓就是其一。「YH127坑就是在他的主持下挖掘、整理的。他曾用油紙蒙在甲骨上,把文字一個個描摹下來。
  • 安陽發行《千字甲骨文》郵票 詮釋河南人精神
    集郵愛好者在欣賞郵票  首席記者 張志立 通訊員 曹建申 文圖  本報安陽訊 昨日,記者從安陽市郵政局了解到,以「文字之都 魅力安陽」為主題的《千字甲骨文據悉,該套郵票首次採用甲骨文詮釋河南人的精神,此創意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評價,稱用甲骨文字詮釋現代精神,填補了郵壇一項空白。
  • 「醉美漢字」「示」字的幾種甲骨文字形及本義
    "示"字在現代漢語中比較常用,以"示"為偏旁的漢字也較多,但"示"字的本義又是啥呢?一、"示"字甲骨文字形的簡單梳理第一類:字形較複雜的一類字形。比上類多一點字形如:比上類多二點字形如:比上類多四點字形如:二、"示"字本義"示"字的本義有爭議,
  • 甲骨文進課堂,小學生觸摸中國古漢字,看看您的屬相甲骨文怎麼寫
    在2018年上半年新學期開學時,河北省邯鄲市火磨小學設立了甲骨文學堂,通過定期舉行甲骨文社團活動,教孩子們寫甲骨文並講解每個字的來歷和意義,讓孩子們能夠深刻領會每個字的含義,學習漢字的演變過程。同學們在認識甲骨文的同時,還通過書法作品等方式,使千年的漢字文化得到傳承。
  • 破譯甲骨文一個字獎勵10萬元,網友說難,繁體字還認不完呢
    片刻,劉老師呵呵一笑講道,老先生你說的已經不是新聞了,破譯甲骨文一個字獎勵10萬,早在四年前中國文字博物館就發出懸賞公告了,據說只有一位研究者獲得了十萬元的獎勵。甲骨文識別的難度真大,如果多認識幾個甲骨文字,那不等於多掙了幾百萬元!老者的感嘆吸引了一位遛狗的年輕人,年輕人大聲說道,認幾個字有什麼難度,這個錢好賺,豬、牛、狗、雞這些字我全認識,村子路邊就甲骨文十二生肖。
  • 甲骨文書法:契之精而字之美 契之爽而形之妙
    原標題:甲骨文書法 甲骨文,即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商朝(約公元前1250年)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它也是目前我們所見到的最早、最系統、最集中的文字。19世紀末,晚清學者王懿榮發現甲骨文,肯定其珍貴研究價值,轟動學術界。
  • 漢字演變:父母子女這4個字,用甲骨文怎麼寫,你知道嗎?
    用甲骨文,怎麼寫父、母、子、女這4個字,你知道嗎?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4個字。1、父。「父」的甲骨文簡潔明白:一隻手,拿著一件器物。拿的是什麼?一般認為是石斧。來看一下它的字形演變:「父」字的意思變動比較大,甲骨文中的「父」像人手持石斧,它的本字就是「斧」,即一個手裡拿著石斧的人。這個意義後來歸到了「斧」字上。而手持石斧從事勞作的男子是力量的象徵,即被稱為「父」。《說文》中解釋為「矩也,家長率教者。」
  • 玩轉趣味甲骨文,解鎖漢字成長密碼 ——樂樂趣原創甲骨文圖畫書...
    蕭袤老師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同時他也是一個字謎,一直在研究甲骨文。我們樂樂趣擅長做書,蕭袤老師又是一個熱愛甲骨文的兒童文學作家,他能把甲骨文講得非常有意思,李蕾老師的視頻能使家長和小朋友更好地去理解甲骨文的故事,我覺得可以一起來做這件事情,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 「主」字甲骨文、篆書、楷書的三種寫法,都指向了同一位「神」
    這裡只用漢字的「主」字來證明耶和華神就是「主」,是天地的主。「主」的意思是權力或財物的擁有者,是對神的另一種稱呼,神就是「天地之主」。接下來我將用「主」字的甲骨文、篆書和楷書來證明「主」就是耶和華神。而不是僅僅是甲骨文能反映?這就是神的奇妙之處。歷史的進程都掌握在神的手中,神若不允許,沒有任何事情會發生。漢字由繁到簡的演變進程也不例外,都在神的掌握之中。如果神連這點能力都沒有,他怎麼好意思當神?我們也不必信他。我們先從「主」的甲骨文來解讀,先看下圖: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是象形文字,那麼從上圖我們能看出像什麼嗎?
  • 電網「萌妹」的檯曆記事本
    青海海西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董崇敏,體形外型就一個「萌」字:圓圓臉、眉眼彎彎的,啥時都在笑;工作作風就一個「穩」字:電力營銷服務是門功課,溫故方能知新,學習就是必修課;業務能力就一個「強」字:大到供電區域內有多少家中小微企業,小到每個企業有幾個配電箱、功率多大,她都記在心裡;同事們對她的評價就一個「牛」字:專業、敬業。
  • 甲骨文研究的春天來了(史家筆墨)
    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結構已經基本定型,這些字經過幾千年演變,雖然筆勢筆意屢有變遷,但其基本結構沒有變,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如其所記載的中華文化一樣,承傳有序,源遠流長。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會意字,其中有不少還保留著早期形態,這是古人採用「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手段,藉助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經驗積累所得,從中可以體會出古人造字時的立意和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