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是電影史上一個成功的故事。這個約600萬人居住的城市一直擁有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電影王國,電影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印度,美國和日本,有「東方好萊塢」之稱。
抗戰時期,上海電影公司都南下到香港避難。新中國成立後,香港也很快製作了十部電影,嘗試了包括喜劇,犯罪,家庭倫理,武俠以及戲曲等各種類型影片。到了20世紀60年代,香港新派武俠片開始興盛,代表作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及張徹的《獨臂刀》後來,李小龍隨「嘉禾電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時.從首部作品「唐山大兄」到之後的「精武門」、「猛龍過江」等,令李小龍進軍國際影壇,創造出香港電影事業的神話.1978年年,袁和平執導的《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劇的地位,使其成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類型,成龍也因此成首屈一指的巨星。而許冠文兄弟的廣東方言喜劇這時也開始流行。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年份,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於這一年開始。新一代的導演不是有過留學海外的經歷,就是電視臺科班出身。他們不在限制於功夫片的創作,轉而開始拍攝黑幫片、神怪武俠片和現代寫實故事。這些人中包括徐克、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餘允抗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青年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了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了嶄新的一頁。雖然這些新導演全被冠以「新浪潮導演」之名,但事實上,他們每一位的作品都極富個人色彩,並沒有陷入香港電影類型化的傳統模式。
20世紀80年代初,「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吸納了大批當時剛剛嶄露頭角的導演: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志森等,炮製了多部商業掛帥的電影,其中以喜劇加動作片為主。代表作品有許氏兄弟的「最佳拍檔」系列及周潤發擔綱的《英雄本色》、《龍虎風雲》等。
綜觀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依然是蓬勃發展。既有從80年代順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導演張婉婷(秋天的童話)、王家衛(旺角卡門)、關錦鵬(胭脂扣)、陳嘉上(小男人周記)等,還有90年代的奇蹟周星馳、劉德華,以及國際知名的張曼玉、周潤發,李連杰,成龍等。
總的來說,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較之於80年代有所失色,許多香港著名的導演和演員紛紛赴好萊塢發展。不過現在香港的本土電影也開始呈復甦趨勢,杜琪峯,韋家輝,劉偉強,麥兆輝等新銳導演的興起為香港影壇注入了活力,拍出了無間道,大事件,功夫等有代表性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