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擬立法保護傣家竹樓

2021-01-11 水母網

  新華網昆明1月27日電(記者張霓 安希雅)記者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了解到,面對「異化建築」的侵擾,西雙版納正在制定《民族傳統建築文化保護條例》,以保護有「西雙版納民族文化之魂」的傣家竹樓,預計2008年可以通過並實施。

  傣家竹樓是西雙版納傣族的傳統民居,以竹子為主要材料,具有特定設計式樣,俗稱高腳樓。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推進,傣家竹樓正面臨日益減少的趨勢,一些當地傣族居民已不願再住竹樓而換成了漢族地區的建築式樣。在西雙版納州採訪中,記者看到,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傣族地區出現了大片水泥和鋼筋建築的「洋樓」。

  據介紹,正在制定的《民族傳統建築文化保護條例》將立足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當地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實際,明確了傣家竹樓保護的原則、範圍、主管機構、經費來源等內容,從而確保傣家竹樓這一傳統建築文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責任編輯:曲通春

相關焦點

  • 掩映在鳳尾竹林間的傣家竹樓
    【簡介】分布在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家竹樓,以大青竹為主材建造而成,具有防潮、散熱通風、避蟲獸侵襲和避洪水衝擊等優點。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特色,成為我國傳統民居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傣族建築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格特色,集中表現在寺廟、竹橋、竹樓等方面。其中,傣家竹樓因其顯著的建築特點而遠近聞名。傣家人居住的環境,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世界,而竹樓就掩映在鬱鬱蔥蔥的鳳尾竹林間,倚山傍水,鱗次櫛比。西雙版納地區地處亞熱帶,盛產竹材。因此,傣家人就地取材,用竹子建造起竹樓。這種竹樓建材易得,經濟實惠,是傣家人首選的居住形式。
  • 風雅精緻的傣家竹樓
    傣族居民俗稱「竹樓」,是幹欄式建築,房頂是人字造型,便於排水,因建築材料取決於竹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那成片的竹林以掩以及掩映在竹林中一座座美麗別致的竹樓,像開屏的金孔雀,又似鶴然起舞的美麗少女,讓人恍然如在夢中。
  • 都說西雙版納風景美,它的傣家竹樓更有特色
    架空層(底層)由數十根木柱組成,在支撐整個竹樓重量的同時,下部留出的空間可用於圈養牲畜、存放雜物。因為西雙版納地區的竹樓主要採用的是遮陽蔽日的避暑降溫方式,因此披屋面也是該地區竹樓的重要特色之一,披屋面(即偏廈)是在主房四周再設立一圈簷柱,在柱上加蓋披屋面構成重簷,以此將竹樓的外牆全部罩入其中,遮擋烈日照射,使室內獲得陰涼舒適的感覺。
  • 經典傳統建築民居:就地取材的雲南傣家竹樓
    傣家竹樓相傳很遠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良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給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讓他們不再棲息於野外。但他幾度試驗,都失敗了。帕雅桑目蒂依照鳳凰的旨意,為傣家人建成了美麗的竹樓。後來代代相傳,成了漂亮具有特色的傣家竹樓。這個傳說還流傳在傣家人的口中。
  • 印象中的傣家竹樓
    傣族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以竹子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檁、竹椽、竹門、竹牆,屋頂用茅草鋪蓋。因主要用竹材建蓋,留有高腳欄幹,分上下兩層,故稱竹樓。竹樓樓上住人,樓下堆放雜物和關家畜、家禽。下層高約七八尺,一般四無遮攔,牛馬拴束於柱上。上層近梯處有一露臺,轉進為長形大房,用竹籬隔出主人臥室,其餘為一大敞間。
  • 西雙版納,傣家村寨的景色太漂亮了,原始森林公園動物太可愛了!
    在前往的傣家村寨的途中,窗外的景色特別美,天是那麼藍,雲是那麼白,還有一大片美麗的甘蔗,這些甘蔗用來做純手工的紅糖。一路欣賞著美景,一路向著傣家村寨出發。經過大概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就到了傣家村寨,一踏進這個村寨,就感受到傣家們的熱情招待。
  •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傣家竹樓》思維導圖欣賞
    《傣家竹樓》是一篇說明文,運用了以下說明方法。1、引用:「多起竹樓,傍水而居」;「樹滿寨,花滿園」。2、列數字:傣家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別致的竹樓組成;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一幢竹樓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
  • 夜宿中緬邊境的傣家竹樓,一覺醒來眼前出現一個美麗的村寨
    版納旅遊公司的小李來接我,直接從機場把我拉到幾十公裡外的一個傣家村寨,並安排我住在一戶傣族人家中,其時已經夜裡11點多。寨子裡一片安寧,黑燈瞎火的基本看不清寨子的面貌了。一覺醒來,發現是個美麗的村寨次日起床後,寨子裡的導遊小玉姑娘陪我在寨子裡轉,我發現越轉越覺得這地方眼熟,等我走到一個演示釀酒製作過程的竹樓
  • 最愛她那五彩繽紛的風情,野象,孔雀,竹樓,雨林,絢麗而純淨
    據說,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色彩,色彩中蘊含著它的傳說:野象、孔雀、竹樓、神秘的雨林、婀娜的傣家風情、月光下的鳳尾竹,以及掩映在鳳尾竹下的莊嚴佛塔……這就是西雙版納的色彩,絢麗而純淨。到西雙版納來,你將會被一種莫名的震撼所困,久久不能忘記。
  • 西雙版納潑水節今開幕 環境治安良好適合自助遊
    中國網4月13日訊 今天,一年一度的西雙版納潑水節如期開幕,不過,在南方災情還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西雙版納州已經作出決定4月15號的潑水時間,將由原來的一天壓縮到兩個小時,當地負責人表示。現在的西雙版納環境非常的好,主要是因為當地的人們很注意保護自己的家園,社會治安情況良好,非常適合遊客到當地旅遊。
  • 夜宿中緬邊境的傣家竹樓 醒來發現美麗村寨
    版納旅遊公司的小李來接我,直接從機場把我拉到幾十公裡外的一個傣家村寨,並安排我住在一戶傣族人家中,其時已經夜裡11點多。寨子裡一片安寧,黑燈瞎火的基本看不清寨子的面貌了。一覺醒來,發現是個美麗的村寨次日起床後,寨子裡的導遊小玉姑娘陪我在寨子裡轉,我發現越轉越覺得這地方眼熟,等我走到一個演示釀酒製作過程的竹樓(其實現在都是木樓了,叫傣家竹樓是叫著習慣)時,才猛然想起好多年前我來過這裡
  • 走進西雙版納傣族民俗附西雙版納旅遊景點攻略
    傣鄉風情傣族是西雙版納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主要信奉小乘佛教,自古將孔雀和大象視為吉祥物。傣族少女服飾優美、容姿秀麗、能歌善舞,是版納迷人的景致之一。傣族民居傣家竹樓頗具特色,大多臨江河湖畔而建,是上下兩層的幹欄式建築,周圍綠樹環繞,花香撲鼻,令人賞心悅目。
  • 走進西雙版納傣族民俗附西雙版納旅遊景點攻略
    傣族民居傣家竹樓頗具特色,大多臨江河湖畔而建,是上下兩層的幹欄式建築,周圍綠樹環繞,花香撲鼻,令人賞心悅目。版納佛風西雙版納的原野隔絕了中原文化的教化,與泰國、緬甸等東南亞諸國卻近在咫尺,於是小乘佛教隨風潛入,版納境內,人人都是俗家子弟,(男子少年之前都必須剃度侍佛,成年後還俗)。佛塔寺廟與傣家竹樓、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聖景象。
  • 西雙版納的暖冬,傣族園的風情
    在這裡,你們可以邊休息,邊觀賞經典大型傣家歌舞表演,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歌舞表演,親身感受傣家藝術文化魅力。曼春滿佛寺歷史悠久,建築精良,氣勢雄偉,是西雙版納南傳上座部佛寺建築的經典之作,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 一同探訪西雙版納的傣式建築
    想要尋找傣族最正宗的民俗建築可以到西雙版納的傣族園遊覽,那裡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組成,在這個現代化發展的城市,那裡仍然保留著最為傳統的生活習慣,傣家竹樓屬杆欄式建築,在這裡也是隨處可見的。現今全寨共有村民326戶,1536人在這裡生活,綠樹掩映,竹樓環抱,寺廟聳立,梵音繚繞。
  • 我嚮往的西雙版納,是傣族的竹樓和潑水節!
    雲南南部的西雙版納,是很多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有10多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居多。作為一個風景名勝的地方,也有它自己的特色,這裡居住的都是少數民族,基本保留了各自的文化和傳統習俗。比如我們會看到傣族和布朗族穿著彩色豔麗的傳統服裝,在他們自家的竹樓吃著竹筒飯。
  • 西雙版納旅遊,遊客需了解
    遊客需了解,西雙版納風俗禁忌與民族節日 西雙版納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裡以傣族為主要民族。因此這裡的風俗習慣也會比較多,當你來到西雙版納旅遊的時候,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免鬧成笑話或者不必要的麻煩。
  • 你眼中的西雙版納是什麼樣子?
    第一次來西雙版納是2016年12月份給我的感覺就是進入了一個綠色的世界。和錯落有致的傣家竹樓真是美不勝收。眾所周知西雙版納是亞洲象棲居地之一,而亞洲象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景點裡面的大象是經過人工馴養的。在野象谷如果運氣好是可以看見成群的野象,因為它們是群居動物。
  • 傣族竹樓——幹欄式建築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邊疆傣族地區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傣族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稱為「竹樓」,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築,竹樓體現了傣族人民的居住地的氣候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慣。
  • 西雙版納橄欖壩景點旅遊攻略 著名景點推薦
    橄欖壩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雙版納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氣候最炎熱的地方,不過,這炎熱的氣候也給橄欖壩帶來了豐富的物產,除鮮果外,橄欖壩還出產大量的果脯。  人們把橄欖壩比作開屏孔雀的尾巴——絢麗多彩,而橄欖壩上布滿了美麗富饒的傣族寨子,就像裝點在孔雀尾巴上閃亮的花斑。在這裡的寨子中可以觀賞到典型的緬寺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