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開始
「我們村的森林覆蓋率達到93.6%,還有一個全省最大的村辦林場——八一林場。」日前,記者在崇陽縣港口鄉塘口村採訪時,該村黨支部書記汪俊偉無意中的一句話讓人為之一驚。
八一林場因何而來?規模究竟有多大?為何能堪稱全省最大的村辦林場?其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記者決定探究一番。
一個林場成了綠色銀行
塘口村地處幕阜山北麓的港口鄉東部,位於三界尖西北麓、大東港和老屋港交匯處。因地勢高差大、坡度陡,人畜飲水困難,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過去,群眾生產生活極其困難。2015年,新修的幕阜山旅遊公路穿村而過,喚醒了這片沉睡的土地。
沿著該村黨群服務中心對面的一條新修的土路顛簸前行,一路上山風陣陣,兩旁林木參天。林中樹葉既有明快的綠色,也有溫暖的黃色,滲透在銀色的薄紗似的霧裡,可謂美輪美奐。
「這裡簡直就是一個天然氧吧!」一路上,汪俊偉像個資深的導遊。他告訴記者,八一林場南面是海拔1012.5米的三界尖主峰長嶺埂,東與大東港村接壤,西鄰小東港村的躍進林場,北與幕阜山旅遊公路相連接,還與該鄉張潮林場相接,所以這一連片「綠色」總面積達11000餘畝。
路的終點是一處平地,那裡有兩棟老宅子,曾是林場的場部。儘管多年無人居住,但木質閣樓依舊完整。下車眺望,雲霧深處,大山挽著大山,飽滿的綠色膨脹人的眼球;近林中,鳥鳴清脆,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
汪俊偉告訴記者,八一林場創建於1966年3月,經過50多年發展,現有面積7105餘畝,其中竹林面積300餘畝,主要樹種為杉樹、松樹、柏樹、楓樹、酸棗以及核桃、板慄等,林木總價值1500餘萬元……
這活脫脫一個誘人的綠色銀行!
5個社員鑄就綠色豐碑
「八一林場的建設,堪稱一座精神的豐碑!」下山後,在該村黨群服務中心,今年62歲、曾在村裡工作了22年的楊國漢老人給記者講起了八一林場創辦的故事。
1966年3月,當時八一大隊社員金仲生、劉興亮、楊建橋、王佛勝、金忠武5人,自搭茅棚,自帶工具,靠給供銷社挑貨掙來的9.83元錢起家,在村裡開荒造林。起初,他們是創辦葉山茶場,後因茶山面積受局限,他們又改到該村泉坑造林,可開挖了不到20畝時,又被告知與國營林場的規劃相衝突,因而不得不終止。恰逢那時,該村位於三界尖主峰芭茅叢生的長嶺埂突發一場山火,林木全部損毀。於是,他們就「轉戰」長嶺埂。
「帶頭的叫金仲生,個子不高、身材瘦削,有點兒眨巴眼,但熱愛公益事業、喜歡當領頭雁,造林那年他剛好38歲;劉興亮是位抗美援朝老兵,話不多,非常實幹;他們中還有一個當時年僅16歲,由於未成年,在當時只能算半個場員……」楊國漢回憶說,那時沒有先進的生產工具,他們5人每天早出晚歸,靠著鋤頭和鐮刀,一片接一片地開荒,一棵接著一棵種樹。山中荊棘雜草叢生,他們的手腳經常被劃破,手掌磨起了一層又一層的老繭。夜晚山林中野獸橫行,但為了節省路上來回的時間,他們都在山上安營紮寨。
這股「愚公移山」的精神讓很多人欽佩,也深深打動了當時大隊領導王福漢。在王福漢的支持下,該生產隊每天都會抽調出三十多名社員去長嶺埂植樹造林,並由生產隊按各人底分標準記工分。此外,參與造林的社員每天能補半斤糧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還能集中「打牙祭」,所以,群眾們造林的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堅持了十三年後,長嶺埂上7420畝荒山全被種滿了樹,成了全省最大的村辦林場,由於當時的生產隊叫八一大隊,所以這片林場也被稱為「八一林場」。
八一林場多次被國家、省、市、縣評為先進單位;1972年崇陽縣委號召全縣「造林學八一林場」;1977年3月,八一林場榮獲國家農林部「全國社隊林場先進單位」,同年林場創始人金仲生作為湖北省代表團成員赴京瞻仰偉大領袖毛主席遺容;1982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89年八一林場被林業部授予「全國鄉村先進林場」。
「至1986年左右,林場開始間伐利用,場裡每年的收入除了解決職工工資和擴建廠房外,全部用於村裡建學校、解決村組幹部工資、鄉裡的三提五統以及學生費用減免等。」今年51歲的村副主任金敏發說,林場曾經給村民們帶來了巨大的「福利」,村民們感恩在心。儘管當年造林的幾個人都已經去世了,但村民們只要提起他們當年那種造林、護林、愛林的事跡時,都會肅然起敬!
綠色資源帶來綠色希望
「伴著林場,村裡開始辦起加工廠,可惜失敗了,導致村裡欠債40多萬。」楊國漢說,由於管理不善,加上受雪災等影響,林場「沒落」了。2005年起,港口鄉實行封山育林,八一林場也隨之封禁。
「2004年,金仲生去世了。他這一生,把林場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任何人都不得進山濫砍亂伐。在他的影響下,村民們也依舊保持著愛林、護林的優良傳統,對這片林場進行全力保護。」楊國漢說,村裡每年都會籌資對林中的防火線等進行清理,今年,還籌資3萬多元新修了一條林間作業通道。所以,當年種下的小樹,如今至少都已經長至直徑三四尺大,山林中不僅楠竹林木資源豐富,還有獼猴桃、野櫻桃、楊梅、蘑菇等數不勝數山珍野味。
隨著幕阜山旅遊公路的開通,塘口村獨特的地理優勢更加凸顯,很多來往的客商都看中了這一片「風水寶地」。臨走時,汪俊偉向記者透露一個好消息:前不久,有武漢的客商來村裡考察,想在八一林場投資建民宿,開發鄉村旅遊。目前,村兩委正在同客商進行洽談。
「前人為我們留下這筆綠色財富,是希望後輩們過得更好!如果能更好地加強對林場管理,把這綠色資源盤活,我們也滿心期待!」聽聞八一林場能開發成為旅遊勝地,該村好多村民都興奮不已。
來源:鹹寧日報
全媒體記者 馬麗婭 袁燦 通訊員 韓祖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