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根本的差距,是看不見的「軟實力」

2020-11-14 日本二三事

二十年前到日本,感覺一切都是那麼地「神奇」,發達的交通,乾淨的街道,放眼望去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似乎是「人間天堂」一般的存在。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本建築也逐漸老去,交通設施也慢慢陳舊。相反,中國在後發優勢的基礎上,大興土木修建高樓,建設高鐵,一切都是那麼的嶄新。

東京站站臺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不少從日本旅遊回國後的中國人跟我說,日本什麼都好,就是有些設施,太舊了。仔細想一想,他們說的這些話,也是十分的正確。日本的硬體設施,確實不怎麼新,因為硬體質量好,不怎麼會壞,也就不會想到更換。日本的東京,是國際化大都市,可是東京車站的設施,那都是幾十年前修建的主體,雖然現在也有許多科技元素加入,只是在個別地方添加而已。

那麼就有人會問:無論是從經濟總量,還是硬體建設,中國都已經全面超越了日本了吧?其實我認為這樣認為不算對,所謂的超越不僅僅指的是硬體方面,還有軟體方面,從國家層面來看,那就是「軟實力」。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確實蓬勃發展,硬體的建設也是隨之而來。這些「硬實力」的提升,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我們處於後發國家,拿著許多發達國家的科技建設新的國家,自然比其他國家研發科技建設國家時間更短。而「軟實力」的提升,則是需要幾代人的沉澱才可以達到一個目標,並非是靠短短幾十年去發展的。

中國和日本的差距現在已經縮小,能夠看到的指標方面,許多都反超日本,甚至反超歐美。可是在看不見的「軟實力」方面,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軟實力與國民的素質程度息息相關,而素質程度的高低,又與受教育程度有關。日本人的高等教育受教育程度,遠遠高出中國不少。

日本和中國高等教育機構升學率

單純的比較升學數量的話,其實沒有可比性,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日本的升學率再高,沒有那麼多人也是無法比較的。但是從比例上來看,從1990年開始兩國都是在上升的趨勢,雖然近年中國升學率上升的勢頭很猛,但是依然落後日本12個百分點左右。接受教育的目的,除了學習知識擴大眼界以外,還能夠提升國民素質。而日本國民素質之高,也就無需多言了,不少文章都介紹過日本國民素質的話題。

21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全球主要國家都要面臨同一個問題:老齡化。老齡化社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要求高度發展的服務業。在這樣的社會當中,人們對物質和金錢的追求已經不再那麼強烈,轉而對文化創造的依賴將會增加,因此文化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文化雖然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其共通性更多,通過文化的輸出能夠極大的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

最近大火的日本動漫《鬼滅之刃》

很多人應該已經能夠猜到我想說什麼了,日本的漫畫與動漫,對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是日本向中國人甚至全世界展示日本的一扇巨大的窗戶。我們可以隨便走在街上,問一問路人:你知道哪些日本動漫?估計不知道的人應該很少吧?國漫現在逐漸有了發展,也朝著國際化的路線進展,可是與日本相比,依然是無法比擬的。日本製作了世界上60%的動漫,在歐洲放映的電視動漫,80%都是日本的。細心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在一些國產動漫製作的過程當中,也少不了日本團隊的影子。

根據日本某網站的調查,現在全世界學習日語的人大約有385萬人,其中中國就超過100萬人,其餘分布在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就是文化的影響力。

京都

說起文化,自然少不了歷史。許多中國人喜歡到京都旅行,為何?因為在那裡能夠看到中國古代的輝煌,能夠體會到古代中國的偉大。但是為什麼卻在日本呢?而不是在國內呢?這就是歷史文化傳承的問題了。

第三點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諾貝爾獎。估計很多人已經聽膩了吧?但是這個事實也是無法忽略的。從1949年算起,日本取得的諾貝爾獎多達25個(除非日本國籍),如果算上與日本相關的獲獎者,多達30名,涵蓋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文學、經濟以及和平等多個獎項。尤其是近年來,幾乎每年都可以聽到日本人的名字。有人說,現在的諾貝爾獎已經政治化,沒有什麼需要爭奪的意思了,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夠忽視掉存在於這些獎項背後的研究。而提名諾貝爾獎的日本人,更是數不勝數,這些人的研究,更是推動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所缺少的嗎?

日本文部科學上省很早之前就提出了一個施政目標,是這樣描述的:

國民の誰もが、それぞれの體力や年齢、技術、興味・目的に応じて、いつでも、どこでも、いつまでもスポーツに親しむことができる生涯スポーツ社會を実現する。(大意:實現一個任何國民,能夠根據其不同體力、年齡、技術、興趣以及目的,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運動的生涯運動社會。)

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讓日本人能夠隨時隨地的運動,不分年齡,不分技術。這種施政方針,對日本體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日本人身材矮小,其實並不太擅長高強度地搞對抗的體育運動,從人種上來說,與歐美人相比天生的處於劣勢。但是日本的足球依然能夠踢進世界盃,依然能夠與歐美進行抗衡。

日本人在幼兒時期,十分重視的就是運動,學校也會根據不同的年齡,來組織不同的運動方式。這些並不是由家長來完成,而是學校作為教育的一環,由學校負責教育。

在日本有許多面向幼兒體育的設施,在這些設施當中,可以花費很少的費用甚至不用花費費用就可以進行體育訓練。

年輕人自然不用說,想要運動的時候總會找到合適的方式。但是對於老人則是不同,日本同樣也有面向老人的體育設施,並且這些活動是定期開展,並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重要的是,他們有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教練,特定的方式,而不是相互霸佔。現在在全世界老人體育競賽之上,幾乎成了日本人的主戰場。這種全民運動的理念,現在已經在日本貫徹,才奠定了許多日本人在國際賽事上取得佳績的基礎。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被稱為賽車運動最高峰的F1賽車(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取得執照的人在全世界總共有300名,其中日本人就佔據了20人,而中國人只有1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汽車文化的缺失之外,還有就是對運動態度,這也是軟實力的一種。


當然,所謂的軟實力並非只有上面所描述的幾種,還有制度、國民形象、國民心態、社會風氣等諸多方面。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軟實力的強項和弱項,但是依然需要知道我們與日本相差還是很遠的這個事實。經濟的趕超雖然已經完成,可想要在軟實力上超越,可不僅僅只局限於「錢」!

相關焦點

  • 中國和美國相比差距在哪裡?哪些方面的差距最大?
    如果在十幾年前,有人問小編這個問題,小編可能根本就不會回答,因為當時的中國和美國真的是沒法比,差距實在太大,這就好比把一個中學生和一個大學生放在一個平臺上比較一樣,這樣有可比性嗎?不過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日的美國以非昔日的美國,正如今日的中國以非昔日的中國一樣。
  • 臺北看不見的軟實力 文化深入巷弄市府施德政(組圖)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臺北值得誇耀的不是她看得見的硬實力,而是看不見的臺北人的文化力  文/梁良  放在全球的大都市排行榜中她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雜亂無章,從飛機上看下去甚至還有點醜陋。即使在華人的大都會中作評比,論硬體設施和國際化的程度,臺北遠不如鄰近香港,甚至上海;就傳統文化的深厚和豐富性而言,她也遠不如北京的大氣。
  • 中國酒吧裡為何不見日本清酒?網友:和白酒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中國酒吧裡為何不見日本清酒?網友:和白酒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現在好多的娛樂場所裡面,各類酒類飲料是絕對少不了的說。現在大家對於這種飲料可不是以前那種把酒言歡的那種感覺了,還有很多的需求性的說。好多的時候呀,在和人社交亦或是談生意的時候,都是需要這個酒精類飲料的加入才可以的。
  • 韓國人問:中國和日本都嫉妒韓國的軟實力?網友:誰會嫉妒韓國?
    ——為什麼中國和日本都羨慕韓國的軟實力?小編乍一看,這肯定是韓國人問的問題啊。你說日本羨慕你就算了,中國羨慕你們韓國什麼東西?▲韓國人問:為什麼中國和日本都嫉妒韓國的軟實力?網友:誰會嫉妒韓國?外國網友(也終於有中國網友跑出去回答了此問題),以下評論不代表小編觀點。
  • 日本和中國的差距有多大?看一看兩國的村莊,差距一目了然!
    說道出國遊,很多會說日本,畢竟是亞洲的發達國家,大城市乾淨漂亮,而且遍地是溫泉,因此大家都想去玩一玩,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日本與中國是否有差距呢?兩國的城市差距不大,想要真正的看出兩國的差距,還要從村莊看起。
  • 看看中國酒店,再看日本酒店,感受到差距沒?
    導語:看看中國酒店,再看日本酒店,感受到差距沒?現在出行時,有兩大場所是避免不了的,一個是交通另一個則是酒店。去往國外,人們都會不自覺的將國外環境和服務,和我國相對比。自然傷害都是對比出來的,去往其他國家還好,差距不太明顯。
  • 看了中國妻子做的飯,再看日本妻子做的飯,差距大是有原因的
    看了中國妻子做的飯,再看日本妻子做的飯,差距大是有原因的咱們中國可謂是地大物博,物質資源很豐富,就連美食也是多種多樣,著名的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就給我們介紹了不同風味的地方美食,可謂是讓我們大飽眼福。
  • 中國便當和日本便當的差距,網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快餐便當是很多人都吃過的,我們吃這些主要是為了圖方便,為了節省時間,很多人吃快餐的時候,只要求能吃就可以了,不挑剔他的口感,我之前也是這樣的,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中午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出去吃飯,一般都是點外賣,或者是讓同事帶的,但是前幾天我看了日本人的快餐,我就不淡定了,我把我的飯菜和日本的便當一起發到網上
  • 中印兩國經濟軟實力比較研究
    本文以下將在國內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國內經濟發展的支撐力和國際軟實力三個方面進行中印經濟軟實力比較,並就中國對標美日、提高經濟軟實力提出建言。表1 顯示,中國中等院校入學率每年超過印度20%以上,優勢明顯。根據表2,近年來中印兩國高等院校入學率均呈增長態勢,但印度增長較為緩慢,甚至在2013年出現下降,與中低收入水平國家差距不大,而六年來,中國高等院校入學率增長迅速,逐步向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靠攏,印度與中國的差距較大。
  • 抗戰時的中國和日本差距有多大?我們究竟差在哪?
    1937年抗戰爆發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136億美元,而日本只有66.6億美元,中國是日本的兩倍多。但中國的GDP完全是靠農業和人口堆起來的,人均財富及產業結構和日本差距很大。舉個例子,奈及利亞和瑞典的GDP差不多,但瑞典比奈及利亞可厲害多了。中國是農業國,日本是工業國,農業國是無法和工業國相抗衡的。
  • 中國和日本差距太大,在日本實現水果自由是不可能了
    中國有好多鄰國,其中和我們淵源頗深的有日本,風景就很不錯。中國現在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收入也增加,物質文明十分豐富,現在大家熱衷旅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鄰國日本去遊玩,看看別的國家的風土人情。中國也有好多國外的朋友來遊玩,中國的文明古蹟和秀麗的風景區很多,中國不僅地大物博和物華天寶而且人傑地靈,日本的朋友也時常來中國學習發展和生活。比如我們去日本旅遊,要直接觸的就是衣食住行,衣,穿著打扮即可看出來,食,可以從三餐中去體會,住,可以從建築就可以看出,行,可以從交通看出來。
  • 日本人均GDP比中國高得多,但為何不見日本人在中國瘋狂購物?
    我國早在10年前,GDP總量就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剛過去的2019年,GDP更是達到了9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4.4萬億美元,而去年的日本GDP為5.21萬億美元,是日本的近三倍左右。
  • 原來中國和日本決定性的差距在這裡
    (七七事變前的實力對比圖)中國和日本的差距主要源自清末開始的洋務運動。在甲午戰爭中清軍慘敗給日軍後,籤訂了《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中國的國勢開始大規模衰退。民國建立以後又因為袁世凱稱帝後快速死去,留下個爛攤子,導致北洋群龍無首,各個軍頭誰也不服誰,從而連年的軍閥混戰,中國的發展也就很緩慢了。
  • 中國南北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
    來源: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來源:規劃中國)2012年後,南北經濟顯著拉大,原因何在?作者 | 任澤平 熊柴 於嘉俊來源 | 澤平宏觀當前中國南北差距明顯拉大。2012-2019年北方經濟佔全國比重從42.9%快速下降至35.4%,南北經濟總量差距從14個百分點迅速擴大至29個百分點,人均GDP差距從0.97迅速增至1.30。南北差距原因:從自然地理差異到市場發育差異。從五千年歷史看,由於北方因農耕、遊牧兩大文明長期衝突融合導致戰亂頻發及南北氣候差異等,中國人口和經濟重心逐漸從黃河中下遊向長江中下遊轉移。
  • 印度學者:你們根本就不明白,印度和中國的差距有多大
    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超級大國,印度一直將中國當作攀比對象,也一直想取代中國在亞洲的地位。因為某些原因,很多印度人都自信地認為,印度有能力與中國一戰。但在茫茫13億人口中,總有一些有識之士能理智看待問題。
  • 看完日本大阪,再看中國廣州,兩個城市差距不是一點!
    看完日本大阪,再看中國廣州,兩個城市差距不是一點!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日本作為經濟大國,日本的城市在本質上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就像日本的首都東京和中國的首都北京一樣,那今天就從不一樣的時間來看,中國城市和日本城市究竟都有什麼區別?
  • 為何日本人不看《舌尖上的中國》?看日本校園餐,差距真不是一點
    很多學生在看過《舌尖上的中國》時都紛紛感嘆,為什麼學校食堂不能像紀錄片中的食物那樣美味可口,很多人都大呼簡直就是「同一個中國,不同的飯菜呀」。其實在中國,很多學生都對自己學校的食堂有著極大的幽怨,因為有些飯菜看上去不說美味,反而讓人一點胃口都沒有。
  • 看了中國的快餐店夥食,再看看日本快餐店夥食,差距不是一點點!
    看了中國的快餐店夥食,再看看日本快餐店夥食,差距不是一點點!中國快餐在我們中國的快餐店夥食可以說是特別的隨和,也是特別的接地氣。在中國,講究的是葷素搭配,所以在快餐裡總能看到炒到黑不溜秋的蔬菜和不像肉的肉。能吃得完也是佩服。有些商家還好,菜品擺盤還是不錯,只是賣相不會那麼的差,就是有點亂七八糟的,但還是會給人有一種食慾的感覺。再來一些涼茶和雞蛋搭配一番,也算是完美了吧。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來看看中國火車便當和日本火車便當的差距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來看看中國火車便當和日本火車便當的差距,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十分飛快,交通也是變得越來越便捷,無論出差還是旅遊也好都變得特別的方便,很多人都會選擇高鐵出行或者火車來的,而如今很多鐵路都變得特別方便想去哪直接去不用轉線特別方便而且特別快,但是對有些人去的地方比較遠的話就要坐很長時間
  • 中國與日本高鐵,地鐵的差距有多大,看日本網友的客觀評論!
    看了日本網友的評論,我覺得中國的網友需要向他們學習-客觀,公正,打開胸懷,學習他人所長。中國跟日本比,差距是全方面的,還需要至少二代人的努力才行!外交,金融,高科技產品,國民素質,食品安全,環境汙染,人口結構……差距很大的。看到的幾乎都是成己之美成人之惡的說法。我相信中國會越來越好的,欲速則不達,日本不也這樣過來的嗎?難道日本出生就像這樣文明了嗎?而且哪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哪哪都盡善盡美吧,不完美也是這個世界之所以美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