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看不見的軟實力 文化深入巷弄市府施德政(組圖)

2020-12-14 搜狐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臺北值得誇耀的不是她看得見的硬實力,而是看不見的臺北人的文化力  

文/梁良

  放在全球的大都市排行榜中,臺北市實在是一個不怎麼樣的城市。她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雜亂無章,從飛機上看下去甚至還有點醜陋。即使在華人的大都會中作評比,論硬體設施和國際化的程度,臺北遠不如鄰近香港,甚至上海;就傳統文化的深厚和豐富性而言,她也遠不如北京的大氣。

  然而,當你有機會在臺北停留幾天,或者住上一段日子,親身接觸臺北的人,體驗那裡的風土民情,品嘗遍布街頭的各省或全球美食,或是到巷弄中的茶藝館與咖啡屋悠然自得地消磨一個下午,你就自然地會感受到一種融合了傳統和現代、東方與西方、本土與國際的特殊風味,那是一種屬於臺北人的日常生活文化,很難在其他華人城市中找到。

  換句話說,臺北市是一個真正多元化的城市,值得誇耀的不是她看得見的硬實力,而是看不見的軟實力,尤其是臺北人的文化力。

  說起臺北人的文化力,誰都會提到如「臺北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吳思華有一次陪同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深夜十二點在臺北街頭閒逛,大前研一發現通宵營業的誠品敦南店中滿滿都是看書的人,大為吃驚,他對吳思華說:「原來文化就是臺灣的希望。」這句話一直讓吳思華引以為傲。

  此外,會用中文寫作的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也曾在其作品中表示過,她曾考慮移民到臺北長住,因為臺北有誠品這樣的書店,而東京卻沒有。

  其實誠品書店並非從一開始就那麼風光,吳清友於1989年3月12日正式成立誠品,同一年,臺灣的股市首次突破了1萬點,居民紛紛爭逐於金錢遊戲之中,瘋狂程度絲毫不輸數年前的上海股市。那時候,人人向錢看,誰管得了文化?誠品就這樣賠錢經營了十多年,卻仍始終堅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理念,把誠品書店定位為不只是一個「購書地點」,而是能讓人感受到文化的地方。

  他們在數年後又規劃了各種展演及藝文活動,並成立了「誠品講堂」,長期而系統地舉辦多種藝文課程,盡力讓臺北人變得更重視文化。大概在9·21(1999年)大地震發生之後,很多臺灣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改變了,金錢不再是他們惟一或首要的追求目標,文化生活越來越受到重視。就是在這種微妙的心理轉變下,儘管臺灣的經濟大環境在「政黨輪替」之後這幾年大不如前,但誠品這個文化品牌卻越來越閃亮,兩年前還轉虧為盈,甚至在去年初於101大樓旁開了一家有如精品百貨公司的誠品旗艦店。

  流風所及,臺北的公私立圖書館和多家藝文團體或文化基金會,也紛紛成立類似的文化教室,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敏隆講堂」等,以免費或收費的方式推出各種系列講座。願意掏出超過一張電影票(280元新臺幣,約70元人民幣)的代價去聽一場文化演講的臺北人,如今已比比皆是。去年初還有企業家投下巨資,在臺北的近郊包下一幢大樓成立專業的文化教室「學學文創志業」,同一天即有數十種文化課程開班授課,每堂課收費500至1000元不等。這種一般市民熱衷上文化課的現像,在其他華人大都會中並不多見。

  對於這股日漸普及的文化力,臺北市政府則積極地加入煽風點火。馬英九在1998年當選臺北市長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並且遠赴歐洲親邀文化評論家龍應臺出任文化局長。在龍應臺的規劃下,文化更深入巷弄,與市民的日常生活結合得更緊密。很多有古蹟或歷史價值的公共建築,經過整建後轉型為新的文化活動作場所,例如日據時代以來即為釀造酒廠的臺灣啤酒廠廢棄廠房改建為華山藝文特區;二戰前即已吸引許多藝文界及改革運動常來聚會的紫藤蘆茶藝館……由市府鑑定為古蹟而獲保存避免被拆浩劫的例子,在馬的8年任內不下數十起。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另一項德政,是每月出刊免費發送的《文化快遞》。這是一本由文化局委外編輯的臺北市每月藝文信息總匯,將每個月多達600則上下的各種文藝訊息,按活動類型和時間地點分類羅列,並作重點介紹;市民只要按圖索驥,就能輕易掌握所有的文化活動,夠細心的讀者甚至每天都可以找到不用花一毛錢便能參加的市內免費文化活動。

  《文化快遞》每期印10萬冊,在全市600個地點派送,由於廣告效力宏大,廣告費已足以應付編輯和印刷費用。民間也有一份性質類似的《破周報》,採取免費報的形態針對年輕人的市場,經營情況也相當好。臺北市的民間文化能量如非已強壯到一定程度,焉能養得起兩本免費雜誌?

  如今很多中國大城市都在高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口號,但大部分似乎只重視硬體建設。而臺北市則在軟實力上具有獨到競爭力,把硬體的劣勢變成優勢,這個獨到的思路值得大陸其他大城市借鑑。

  (作者為臺灣資深文化評論人)

(責任編輯:曾玉燕)

相關焦點

  • 文化藏巷弄 臺北市有5處文學家故居
    王逸群說,錢穆和林語堂的故居是最早被列為文化資產的歷史建物,林語堂故居座落陽明山腰,興建於一九六六年,由林語堂親自設計,錢穆的故居位在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均是遊客必訪之處。掀起五四運動浪潮的胡適,思想深深影響後代,故居位在中研院。
  • 臺北.巷弄之美.
    可若是臺北也和香港上海一般高樓林立,節奏飛快,城中每個人都急於拋棄溫暖人情的舊時光,目不斜視奔向更富足更摩登更刺激更新奇卻疏離冰冷的巨型都市生活,那我還來臺北做什麼呢?他們說,臺北是座適合「慢食樂活」的城。臺灣的本省人指的是漳州泉州移民,所以文化傳承自福建,大多街區的衣食住行皆以平面視覺「街坊巷弄」的方式展開。
  • 我的好朋友們 臺北巷弄裡的治癒小店
    當我終於來到臺北,朋友問我,你覺得臺北怎麼樣?好多朋友都覺得它破舊不堪,我就回答,這才是我喜歡的臺北啊,因為這裡處處充滿了人味,讓這座城市變得特別。臺北最美好的味道,是這大街小巷骨子裡散發出來濃鬱的人味。所以,這一篇,寫寫我第一次去臺北,走過的那些臺北巷弄裡的治癒小店。
  • 多元美食文化深入臺灣巷弄
    筆者所住的臺北,幾乎是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餐廳。從北方口味的烤鴨、燻雞、大餅、餃子,到南方口味的海鮮、火腿、米糕、肉粽,從美國的漢堡、義大利的披薩、日本的生魚片,到德國的豬腳、瑞士的乳酪、東南亞的咖喱,世界各國美食,只有吃不夠,沒有不夠吃。如果去得晚,門口往往還排起長隊。   連看起來沒什麼發揮空間的麵包,臺灣人也能做出花來。
  • 臺北| 48小時漫步巷弄的藝術人文之旅
    而臺北,就是這樣一座很適合漫步旅行的城市,徒步穿梭在巷弄小路之中,隨處可見的有趣小店,都可以隨時讓你停下腳步。讓人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臺北真的是一座文藝到骨子裡的城市。」這一次的旅行只有48小時,對於臺北這座城市而言,濃縮的剛剛好。「臺北,它一來不是文化古城,二來不是遊玩購物開會之城,最是特別例子。」臺灣旅行作家舒國治在《理想的下午》一書中這麼感嘆到。
  • 【臺北】吃貨地圖|好味道,藏巷弄
    街角巷落,尋常味道,今天Feekr帶你一起,在臺北及周邊的深巷裡,在小且無裝潢的小店裡,為你找尋最地道的吃貨地圖。一碗米飯、一杯茶水、一場市集、一盒便當.遇見的不僅是食物,更是城市深處的人情味。◆ 推薦店鋪:1)大隱酒食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65號/42-5號(近金華街)2)吃飯食堂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8巷5號Tips:除了豬油拌飯
  • 臺北吃貨地圖 好味道,藏巷弄
    街角巷落,尋常味道,今天Feekr帶你一起,在臺北及周邊的深巷裡,在小且無裝潢的小店裡,為你找尋最地道的吃貨地圖。一碗米飯、一杯茶水、一場市集、一盒便當......遇見的不僅是食物,更是城市深處的人情味。
  • 臺北巷弄裡的這些治癒小店,才是最充滿人情味的城市印記
    店裡陳列、餐點製作、各項展覽以及花藝。富錦樹咖啡的存在,讓早起的鄰居住戶、到民生社區遊玩的人,有個可以早起好好吃頓早餐、喝杯咖啡、享受綠意的好選擇。食物的味道取決於食材,但製作的故事會double好味道。在這裡,感受到家庭作坊才能呈現食物本來的味道。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富錦街354號 營業時間:周二至周日11:30-19:30|| CURRY&COFFEE
  • 臺北吃什麼-那些藏於巷弄的好味道
    藏匿於巷弄之中的小眾美食,它傲嬌卻不浮誇。它靜靜的待在那裡,等待合適的人去。尋找它,發現它,品味它。舒芙蕾-私家小館的甜心隱藏於臺北東區的一家小店,可是每個來到這家店的客人都會必點的一道甜點——舒芙蕾。軟軟綿綿的口感,入口及化,沒有過多的修飾。飯後品嘗,相信那一夜有好夢。
  • 東京澀谷知名甜甜圈隱身臺北巷弄(圖)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日本東京澀谷的知名甜甜圈品牌「haritts」,2013年底在臺中開設海外首間分店後,最近在臺北復興北路巷弄間開設了第2間分店,店面由老房改造而成,招牌也不明顯,不仔細看真的很容易錯過
  • 建設文化強市 不斷增強天津文化軟實力
    天津北方網訊:建設文化強市,不斷增強天津文化軟實力,既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備基礎,也是天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的必然選擇,更是天津為建設文化強國、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責任和使命。
  • 「文化大使」深入巷弄 香港社區文化推廣「接地氣」
    「文化大使」深入巷弄 香港社區文化推廣「接地氣」 2016-03-19 08:49:00  作為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在社區推廣表演藝術的重點項目,「社區文化大使計劃」自1999年問世以來,共有103個香港本地藝術工作者或藝術團體參與其中。今年3月起,他們又在小區、街頭、公園等公共空間,通過現場演出、展覽、工作坊等形式,帶動市民「強勢圍觀」並親身體驗。
  • 101摩天樓上俯瞰的臺北市[組圖]
    101摩天樓上俯瞰的臺北市[組圖]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12-14  發表評論>>2012年12月2日,在雨霧的天氣中,登上101摩天樓,鳥瞰臺北市。感覺夢幻、奇特、壯觀。
  • 中國和日本根本的差距,是看不見的「軟實力」
    而「軟實力」的提升,則是需要幾代人的沉澱才可以達到一個目標,並非是靠短短幾十年去發展的。中國和日本的差距現在已經縮小,能夠看到的指標方面,許多都反超日本,甚至反超歐美。可是在看不見的「軟實力」方面,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軟實力與國民的素質程度息息相關,而素質程度的高低,又與受教育程度有關。日本人的高等教育受教育程度,遠遠高出中國不少。
  • 臺北市舉辦「北京全聚德烤鴨美食節」(組圖)
    臺北市舉辦「北京全聚德烤鴨美食節」(組圖) 2009年06月30日 13:4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北市,愛你的容顏
    看攻略!應有盡有!在臺北市,不管是傳統地標還是鮮為人知的小地方,從音樂、文化、藝術、歷史到美食,你都能找到驚喜!所以,不管你想步行還是乘地鐵、公共汽車、豪華轎車和直升機遊覽臺北市,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無數的機會。
  • 青春巷弄裡的老靈魂
    青春巷弄裡的老靈魂 2008年09月17日 17: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9月17日電 臺灣《聯合文學》六月號刊文《青春巷弄裡的老靈魂
  • 遊 噓,在巷弄裡的臺灣好,店
    從赤峰街3巷一路到77巷,不管鑽進哪條巷子裡,都有服飾店、工作坊、咖啡館彼此錯落,隨意逛逛皆有新發現,且在這些新興店坊之間,老字號的燙金社、印刷行、茶行、雜貨店、麻油店,也依舊在守護著舊時光的美好。走一趟赤峰街,體驗這條新舊文化錯落,氛圍輕鬆寫意的街道。
  • 素食文化:論壇臺北閉幕 展現臺灣素食文化_佛教_鳳凰網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式在臺北舉行,臺灣各佛教教團與逾五百間寺廟共襄盛舉,展現教內高度的團結與重視。為了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主辦方在飲食方面研究出一套具臺灣特色的菜譜,藉此展現臺灣素食文化「軟實力」。
  • 繁華間、巷弄裡的臺北金普頓
    如:在大堂正中央處往上看,你所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都能找到一片不同的藝術空間天地。在不同的小細節裡,充分展示設計師Neri & Hu的奇思妙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這,僅僅是臺北大安金普頓酒店藝術創意展現的冰山一角。用心去聆聽、用腳步去丈量、用肉眼去觀察。